后来,杨忠割宅为寺,以供养智仙。北魏后期,王公贵族滥设寺院,乃至“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不安于寺庙的僧尼,游涉村落,走家串户;而朝中显贵,也经常召唤僧尼,算命问卜,举办佛事斋会,甚至尊以为师,充当军政顾问,称作“家僧”“门师”。智仙长期居住在杨家,充任养育杨坚之责,显然就是杨家的家僧。后来,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匿于杨家,终获保全,可知杨家与佛教关系至深,由此也可了解当时佛教对社会影响力之一斑。对于养育自己长大的智仙,杨坚终生难忘,思念情深。登基之后,命史官王劭为她立传;晚年还为她铸造等身像,并令画师将她画于自己身旁,颁发四方。
智仙给杨坚起的小名“那罗延”,指的是印度教中的大神祗毗瑟纽,在佛典里,则是指金刚力士、坚固力士等,是力大无穷的神祗。南北朝时期,普遍流行以佛教神祗为名字,例如,南朝有王僧达、王僧绰、王僧虔等。杨坚对自己的小名颇为自豪。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东西之间的战事已基本稳定,宇文泰腾出手来,整顿军队,构建统一的军事指挥体制。在其创立的府兵制顶端,有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八大柱国,其下有元赞、元育、元廓、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等十二大将军。这份精心安排的名单,既保留了武川军将的基本色彩,又包括了原贺拔岳、贺拔胜、侯莫陈悦和魏孝武帝各大派系的代表,每位柱国大将军的背后,都有一个军事集团支撑,显然是各派之间妥协与平衡的结果。这二十家构成了关中政权的核心,组成新的门阀政治格局, “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此后,由于柱国大将军权位隆重,甚少出征,因此,军事行动的重任就落在十二大将军肩上,后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杨忠跻身十二大将军之列,成为关中政权的梁柱。
杨坚出生后,在佛教的环境中成长,一年难得见父亲几面,童年的岁月里,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双亲的温暖,玩耍时的欢乐、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外面世界的遐想,经常只能对着庄严的佛像在心里对自己诉说。晨钟暮鼓,燃灯诵经,寺院的刻板生活,使他过早地失去了童稚和天真,养成了深沉稳重、孤傲刚毅的性格,举止有度,少年老成。杨坚日后回忆童年往事时,曾经说道: “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杨坚好友,后为隋上柱国、左武大将军)而已。”
作为军事贵族家庭的子弟,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军事训练,熏陶于北周质朴尚武的风气之中。当时,以宇文泰为首的军事将领大都居住在华州,东西两大政权之间,频频爆发战争,活生生的英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杨坚幼小的心灵。生活的环境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内心冲撞,形成他极为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就这样,这位过于早熟的少年,终于在十三岁时,走出佛门,转入太学,迈向他日思夜盼却又不太熟悉的世界。
在太学中,杨坚虽然不肯用功读书,性格却颇为内向,举止庄重,加之相貌非凡,不苟言笑,太学生们对杨坚都很尊重,甚至同他最为亲近的朋友,也不敢同他随意开玩笑。杨坚喜爱音乐,少年时期时常怀抱着琵琶自弹自唱。他曾自编了两首歌曲,名为《天高》《地厚》。后来,杨坚做了皇帝,这两首曲子被作为宫廷歌曲演奏,但具体内容却没有流传下来。P7-8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盛世”阶段,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治”的汉朝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时期,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纵览历史,各个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为了更好地反映历史中的这些盛世风华岁月,我们策划编写了本套“盛世风华系列”丛书,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进行编写,主要讲述了那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内容精彩,可读性强。
“盛世风华系列”丛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为了全面准确地传递知识,还特选部分精美图片辅助说明,但由于文字图片权源分散或作者不详,无法与诸权利人一一联系。鉴于以上原因,该系列丛书编者为尊重作者权益,我们真诚地期望本书所用资料的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提供有效的版权证明并领取相关使用费。特此声明并为不周处先此致歉!
邮箱:AAA@sina.com联系人:若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在属于他们的时代中,留下了无数的风云往事。而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南北朝的大分裂,转动到隋朝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血雨腥风和辉煌时刻呢?走近隋朝,我们不妨重温隋朝的那些事儿,感受隋文帝杨坚的风采,目睹开皇盛世的场面!
北周末年,朝政混乱,更替频繁,民不聊生。乱世出英雄,来自武川镇的青年杨忠,在这场动乱中四处漂泊。然而,他胸怀大志,投军报国,转战南北,后屡立战功,终赢得荣华富贵。杨坚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贵族家庭中。由于出生于军旅,年幼的杨坚很早便开始接触军队,并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逐渐成长为才能出众的青年才俊。
在父亲军功的荫蔽下,杨坚很早便步入仕途,并且很快跻身北周的权力阶层。后由于时事变动,杨坚虽然屡遭挫折,但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在仕途中仍然是平步青云,并最终深受朝廷重用。当他看到北周政权颓危之时,便顺应时势,平定叛乱,代周自立,创建隋朝。即位后,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隋文帝实施远交近攻等外交政策,将四面的威胁逐个消除。在降服突厥、消灭高宝义、镇抚吐谷浑、平定南陈之后,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在国家政权逐步稳定后,隋文帝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实行政治改革,创建三省六部制,制定《开皇律》,改革府兵制度,创立科举,使得国家的政治更加清明。不仅如此,他还厉行节俭,勤政爱民,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改革的同时,隋文帝采取了偃武修文的政策,任用贤能,治国安邦,使得国家日渐强盛。为了更好地强国富民,隋文帝还大力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等,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的“开皇盛世”。然而,辉煌过后,隋文帝最终却悲剧落幕,不禁让后世欷欺。
本书主要借助历史典籍,采用客观简练,详略得当的语言,利用八个章节讲述了隋文帝杨坚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在缔造开皇盛世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读史以明智,喜欢历史的广大读者,在闲暇之余,不妨抽出时间来细细品读隋朝的历史,相信你不仅仅能从中了解隋朝历史,更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编者
2014年1月
姜正成主编的《四海升平(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盛世风华系列》主要借助历史典籍,采用客观简练,详略得当的语言,利用八个章节讲述了隋文帝杨坚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在缔造开皇盛世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读史以明智,喜欢历史的广大读者,在闲暇之余,不妨抽出时间来细细品读隋朝的历史,相信你不仅仅能从中了解隋朝历史,更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盛世”阶段,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治”的汉朝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时期,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纵览历史,各个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本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进行编写,主要讲述了那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不可或缺作用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内容精彩,可读性强。
《四海升平(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由姜正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