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即位,稚儿降临
阴历的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七夕节”。而公元前156年的七月初七却有些不同寻常。在长安城汉宫中的漪兰殿里,灯火通明,宫女们往来穿梭,忙忙碌碌,脸上都有一种期盼的神情。
不多时,从漪兰殿里传出婴儿出世的第一声啼哭。“王夫人生了一位皇子。”这好消息由内侍们飞也似的通报到这个新生儿的父亲——汉景帝那里。
闻听佳节得子,汉景帝的兴奋溢于言表。这是他继承皇位的第一年,而这个新生儿一出生就名正言顺地做了一位皇子。
漪兰殿里,新生儿已被裹进襁褓,宫女们仍在忙碌。汉景帝就着宫灯仔细地端详着他的第十个儿子。
“这孩子刚生下来就长得很壮实,啼声又洪亮,将来必定是个英才,这真是应该向皇上祝贺。”在榻前替王夫人接生的老宫人高兴地对景帝说。王夫人也在榻上欠起身对汉景帝说:“请皇上为皇子赐个名吧。”
汉景帝心中早已有了主意,昨夜他曾做一梦,有一只红色的猪从天而降直落宫中,紧接着汉高祖刘邦又在梦里吩咐他,王夫人所生之子,应起名叫彘。彘的意思就是“猪”。
当时宫内众人一听皇上给小皇子起了这么个贱名,都觉得十分奇怪,她们觉得皇家子弟都是龙种在世,这样的贱名实在太少见了,但大家又不敢多言,只是互相交换着疑惑不解的目光。
由于生了这个皇子,汉景帝对于王夫人更是恩宠有加,他即刻下令给王夫人大量的赏赐。而这位王夫人,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血缘关系可以上溯到汉初的燕王臧荼。
王夫人的母亲臧儿是臧荼的孙女。臧儿先是嫁给了一个名叫王仲的人,生下一子二女。但天有不测风云,王仲因病早死,撇下孤儿寡母。臧儿和三个孩子生活无靠,度日如年。后来,臧儿只好改嫁到长陵附近的一个姓田的人家。臧儿又给田家生了两个儿子,这就是田蚧和田胜。而王夫人则是臧儿与前夫所生的长女。
臧儿原是大家闺秀,只是时运不济,燕王臧荼因为谋反,被汉高祖无情地镇压了,战争的铁蹄踏破了臧儿富贵享乐的生活。家道败落,她只好沦为村野鄙夫之妻,臧儿无时不在幻想着有一天能重温旧时的富贵之梦。她一心等待着机会,把希望寄托在她所生的两个女儿身上。
时间不饶人,大女儿王姑没等到太好的主儿,只好嫁给了一个家境一般的金王孙,王姑给金家生了个女儿叫金俗。
后来不知臧儿采用了何种手段,竞蒙骗了选秀女的内监,王姑顺利地被选人太子刘启的宫中。进入王宫后,王姑靠着自己的手段,使太子刘启陷入她的迷魂阵中,一年后,王姑为太子刘启生了一个女儿。王姑既为太子诞下孩子,宫中的人便改口称她为王美人。
王美人一连给刘启生了四个孩子,头三胎都是干金,分别是后来的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而第四个男孩就是刘彘。生刘彘的时候,太子刘启已经即位为皇帝了,史称汉景帝。
争夺皇位,刘荣之死
在王夫人生刘彘的时候,景帝早已奉薄太皇太后之命,娶了薄氏的内侄孙女为皇后。薄皇后有薄太皇太后撑腰入主后宫,倒也没有人胆敢动摇她的地位。
但薄皇后命有不济,一直没能给汉景帝生个一儿半女。公元前155年的早春,薄太皇太后死去,薄皇后失去了靠山,不久就被废掉了皇后的称号。皇后位置出现空缺,且又一直没有设立太子,于是皇储争夺战和后位争夺战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当时景帝宫中配有大量的妃嫔,虽然人数众多,却大多不是王夫人的对手,唯独薄皇后和栗妃是王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薄皇后被废,所以王夫人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在废掉薄皇后的过程中,栗妃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
栗妃是景帝做太子时的妃子,非常貌美,而且又给景帝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刘荣又是长子,所以栗妃很受景帝的宠爱。
王夫人工于心计,能揣摩景帝的心思。有一次她对汉景帝说:“妾在怀上彘儿的时候,梦见一轮红日直入怀中。”景帝也觉得刘彘出生有贵征,心里便有想立刘彘为太子的意思。王夫人又把这番话通过自己身边的宫女传遍宫中,使得刘彘的出生套上了一轮神秘的光环。
P2-4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盛世”阶段,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治”的汉朝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时期,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纵览历史,各个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为了更好地反映历史中的这些盛世风华岁月,我们策划编写了本套“盛世风华系列”丛书,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进行编写,主要讲述了那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内容精彩,可读性强。
“盛世风华系列”丛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为了全面准确地传递知识,还特选部分精美图片辅助说明,但由于文字图片权源分散或作者不详,无法与诸权利人一一联系。鉴于以上原因,该系列丛书编者为尊重作者权益,我们真诚地期望本书所用资料的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提供有效的版权证明并领取相关使用费。特此声明并为不周处先此致歉!
邮箱:AAA@sina.com联系人:若木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16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限制和削弱诸侯王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御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汉武帝穷兵黩武,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边境匈奴袭扰不断,而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
所以,汉武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另一方面,设立中朝,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汉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
在用人方面,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学。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且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本书尊重事实,详细讲述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重点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功绩。希望能让读者在了解汉武帝的一生时,有所助益。
编者
2014年1月
《谥法》说“威强睿德日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年号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姜正成主编的《威服四海(说说武帝之治那些事儿)》尊重事实,详细讲述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重点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功绩。希望能让读者在了解汉武帝的一生时,有所助益。
储位之争,胜者为王
武帝登基,羽翼未丰
重视人才,英雄汇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巩固内政
出击匈奴,整顿边防
经济改革,恢复生产
征讨四方,盛世空前
休兵养息,苦心立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创察举制度·开拓疆域版图
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疆域广阔·威服四海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威服四海(说说武帝之治那些事儿)》由姜正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