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影下,在经济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局面下,在国人对未来普遍踌躇满志时,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幽默平和的方式,将未来十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全面展现出来,并有的话矢的将人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进行了恰当的拨解,同时也为读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猜想(变革的十年)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陈斯文 |
出版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影下,在经济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局面下,在国人对未来普遍踌躇满志时,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幽默平和的方式,将未来十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全面展现出来,并有的话矢的将人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进行了恰当的拨解,同时也为读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内容推荐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乱象中,只有把握规律才能不败! 过去,那些发达国家,因为懂得发展规律才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 如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应抓住规律,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2000年,我们进入了“伟大复兴”的冲刺阶段。 2008年,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安危度过了金融危机,享受着奥运辉煌。 2010年,全世界普遍认为我们将在经济规模上超过日本。 2015年,《华尔街日报》于2009年8月发表IHS Global Insight的报告预计,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强国。 2020年?毋庸置疑!中国将更加强大。 2020年,是一个值得人们期盼的年代。因为,十年足以让一个一贫如洗的穷汉成为亿万富翁,十年足以让一位豆蒄年华的灰姑娘成为风华绝代的美丽王后。到2020时,我们将身在何处? 目录 前言中国经济的下一波 第一章 中国经济的秘密(上) 1.一个不确定的时代 2.变化的中国 3.隐性规律之一:新体制下的新经济意识 4.隐性规律之二:新阶级下的新社会秩序 5.隐性规律之三:新思潮下的新经营思维 6.隐性规律之四:新技术下的新生产格局 第二章 中国经济的秘密(下) 1.隐性规律之五:新观念下的新商业文明 2.隐性规律之六:新规则下的新资本环境 3.隐性规律之七:新模式下的新增长方式 4.隐性规律之八:新伦理下的新人际关系 5.隐性规律之九:新思维下的头脑碰撞 6.隐性规律之十:新冲突下的全新人文景观 第三章 中国谜局解读 1.迷局里的中国 2.为后十年而探寻 3.谜局解读之一:规则的故事 4.谜局解读之二:制度的故事 5.迷局解读之三:观念的故事 6.迷局解读之四:资本的故事 7.迷局解读之五:资源的故事 8.迷局解读之六:模式的故事 9.迷局解读之七:技术的故事 10.迷局解读之八:潮流的故事 11.迷局解读之九:伦理的故事 12.迷局调查之十:世界看中国 第四章 中国式败局:未来十年行业分析 1.银行业——财神的黯然离场 2.软件行业——昔日的科技贵族 3.医疗保健行业——“拯救者的出局” 4.房地产业——一次没有技术含量的失败 5.电信业——轰然倒地的垄断巨头 6.娱乐行业——全民娱乐盛宴的缺席者 7.汽车制造业——世界贸易的牺牲品 8.工业材料与设备行业——戛然而止的工业发动机 9.公共事业行业——宏观调控的分水岭 10.纺织业——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第五章 中国式成长:未来十年行业分析 1.生活消费品行业——稳定与繁荣的象征 2.教育业——开创未来的希望 3.消费者服务业——产业中的革命 4.资产管理业——用别人的钱壮大自己 5.粮食产业——未来的财富粮仓 6.硬件行业——赢在缝隙问 7.证券行业——资本的极限运动 8.商业服务业——行业间的打工皇帝 9.能源行业_永恒的工业燃料池 10.互联网行业——第二个黄金时代 第六章 中国经济大未来 1.中国经济往何处去 2.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 3.未来猜想之一:产业的振兴 4.未来猜想之二:体系的流通 5.未来猜想之三:民富的时代 6.未来猜想之四:技术的嬗变 7.未来猜想之五:消费的社会 8.未来猜想之六:资源的分割 9.未来猜想之七:财富的整合 10.未来猜想之八:一个大国的崛起 试读章节 (3)民与官的博弈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我们从一间黑暗的屋子中走出,走到光明的地方时,眼睛一定会感到本能的不适应,甚至会习惯性地继续向暗处流连,以克服强光带给我们的刺激。 当我们都习惯于把眼睛紧紧地盯向政策,形成了对政策依赖时,往往就会忽视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关键,忽视掉市场规律。 与“黑屋”到“阳光”的转变不同,适应一个新经济体制需要更漫长的周期,加之我们原本的一无所知,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对于市场的畏惧感和对市场规律认知的无力感也就越来越深刻。 当计划经济的列车,在固定轨道上隆隆驶过数十年的时候,想要在一瞬间将它推向另一条轨道,就自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甚至是碰撞。 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大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次碰撞与摩擦,在今天看起来都是那样的激烈,关于这些事件的讨论直到今天还在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具有相当鲜明和独特的中国式特征。 在2002年的1月份,给中国企业家们带来寒冷的不止是冬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昔日的饮料产业明星健力宝上。 在这一年里,健力宝不再是因为它骄人的销售业绩,也不是大手笔的广告造势而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此相反,全社会讨论的是它的产权归属。 在这场政商博弈之中,地方政府与健力宝之间发生了产权明晰化思路上的分歧,最终前者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抛弃后者,这样的破裂,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快速衰败。 政商破裂! 但最终,我们却还是容忍了这样的事件,并眼睁睁地看着科隆电器、华晨汽车等名噪一时的优秀企业,一步步地踏进末路。 政商破裂只是新旧经济体制转型下,政商博弈的一个景象之一,由这种博弈所引发的失败与出局,只不过是大时代中体制转轨所碰撞、摩擦出来的几点火星而已。 而这种历史性的事件,恰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体制不但在变革,而且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变革。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发现了规律的运行方向。 (4)三大资本的互博 说到规律的大方向,我们就必须要认清身处的环境,因为那是一个纷乱复杂、风险重重的世界。 市场经济的大幅度铺陈,固然是导致我们茫然无措的原因,而为了去追求自由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我们就不得不承受与整个旧经济体制的剥离,甚至是对抗。 在我们的经济体制下,还存在着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国有资本集团。 正是这股力量,支撑了我们的国家经济体系运行长达数十年之久,直到现在,它们都还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本支柱,更是国家所直接掌握的战略性资源。 对于这样一位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共和国长子”,对于这样一棵曾果实累累、根深叶茂的老树,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国有资本的变革、壮大和保护都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主要方针。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来自国际的资本,一直受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待,这使得本就显示出极强实力的国际资本,变得更加气势凌人。 如此一来,萌芽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力量,就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而我们眼之所见的种种景象,统统可以归结为一点: 三大资本在中国经济体制下的博弈,构成了所有经济现象的内因! 于是,我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这一切的症结,找到了那个隐藏于迷雾之下的规律。 (5)逝去的政策时代 2006年火爆于中国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有这样的台词: “形势逼人,形势喜人。” 同样的,越是处于纷乱之中,我们就越是容易占到最大的便宜。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对“快刀斩乱麻”的崇尚,更有着对“杀出重围”的期许,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时代,这样的英雄气质都在我们身上存在着。 而面对纷乱的形势,这样的气质正是成功所必需的心态。 更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尽管形势逼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方向却是毫无疑问的,这种渐变的端倪,已经在过去的大时代中露出头角。 回顾已经走过的2008年,那无疑是危机重重的一年。保证就业、保证经济增长、保证社会稳定、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等话题,已经从过去的巷议杂谈,悄悄地上升到了政治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挽救股市、挽救楼市、挽救出口企业、挽救中小企业的救市政策陆续出台。 于是我们看到,银行降息了,房贷宽松了,出口退税优惠了,企业贷款审批了,面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来自社会内部的危机,面对各方利益群体的自我救赎,政府终于不得不重拾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 然而和过去不同的是,在政策的刺激下,股市却仍然萎靡不振,楼市春天迟迟不至,出口企业仍然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继续山穷水尽,可以说,这些政策的效用已经大不如前。 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答案肯定是前者! 原因很简单,当我们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政策的效用必然会逐渐减弱,一切行动与趋势,都不得不唯市场规律马首是瞻。 可以预见的是,那个期待着用政策博弈来获取自身利益的依赖时期,正随着体制的转型而逐渐成为过去时。未来10年的全新产业,未来10年的全新规则,就这样随着时间的远去,逐步向我们走来。 然而,我们将会以怎样的实力去应对? 我们不清楚,除非我们努力找到其他的规律。P10-13 序言 不论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它的变化是绝对无法否认的。 仅仅在这十余年里,中国已经彻底告剐了短缺经济,从封闭的农业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的产品如同潮水般涌向全世界,中国的经济也已经成为了全新的一极。 并且,这是令人生畏的一极。 一个现象很能说明这一点的真实,比如在美国、在欧洲,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提起一个话题: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冲击,如同在1990年那个时候,谈论如何应对日本一样。 这种如同波涛般具有冲击力的势头,构成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岁月中的巨大成长。 现在,在2010年的节点上,中国的经济现实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悲观的人看到,中国的人民币持续升值,石油、矿产等战略资源价格飙升,资源外流,土地,劳动力与环境成本上升迅速,原本保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而与此同时,民众的生存状态却越来越值得担忧。 除此之外,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末端地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仅仅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而在出口受挫的大前提下,这种能力为经济所提供的贡献越发变得微弱。 在这样斑驳的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现实?中国经济是否会如同某些观点所分析的那样,在下一个十年里变得一蹶不振,或者爆发出更大的潜能,创造出下一波凌厉的增长势头? 在这些问题的督促下,找到理解现实的钥匙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兴盛与衰落、繁荣与萧条、辉煌与暗淡,这一切变故,本是周而复始的社会规律,然而却总是在我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 我们之所以目不暇接,应对失措,原因并不在于变故来得突然,而是因为我们对社会运行的规律缺乏认识,对时代中闪现而过的特征更缺乏把握。 我们可以淡忘过去遭遇过的成功与失败,却不能对这些变故背后的规律熟视无睹,否则我们便很难获得成功,更可能遭受失败。 我们可以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看作历史,却不能不知道主导社会进程的力量来自何处。 我们对于未来的把握,关键就在于我们对规律的认识上。 任何事件的变故,都要受到规律的操纵,各种各样的事件花样迭出,规律却是一成不变的,假如我们能够掌握规律,便足以在纷乱的形势中保持心明眼亮,在中国经济的下一波浪潮中笑看风云际会。 我们必须找到规律,将其一条条梳理成线,辨别出是哪一条规律牵动命运,哪一条规律推动社会,哪一条规律引发变革,哪一条规律颠覆世界。 究竟是资本,还是技术,是自然法则,还是思维方式,无论谁主沉浮,我们都必须找到它们。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对过去的时代有所认知,认识到从2000年开始,到十年后终止,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一场变革,我们的起点起于何处,我们又将在何处落足。 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方能在果断的行动中出奇制胜,因此我们需要一次全方位的洞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抛开表面的问题,以十年的时间为资本,以细致的考量为手段,围绕制度、思想、观念、伦理、技术、资本、文化等多个领域,铸就一把饱经磨砺的规律之剑,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未来十年的征途。 在这部凝结了思考与论证的书中,我们正在与自己进行一场智慧的厮杀。 所谓的厮杀,也就是以不同视角对于社会规律的探讨,需要知道的是,规律绝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磨灭,相反,鉴于规律的普适性,前人的行为、动机与思维,与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在于做出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前瞻性的方法。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这本书中,你可能会找到自己的道路。 道之所存,心之所存。 是为序。 陈斯文 2010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