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人生感悟》集中选编了鲁迅对于人生诸多方面所思所想的文字,全面呈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复杂宏大的人生观。在本书中,你会发现,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背后,还有他对于爱情,对于生活,对于亲朋好友,对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深切关怀和浓浓的温情。
爱情: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希望: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生活: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自由: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声音: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教育: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沉重,如何带着伤痛昂扬前行?鲁迅用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为读者点亮一盏引路的明灯。《鲁迅人生感悟》精选鲁迅散文、杂文、小说、书信等七十余篇,《鲁迅人生感悟》辑录为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鲁迅对人生的思考,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感录三十八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除精神病学上的夸大狂外,这种自大的人,大抵有几分天才,——照Nordau等说,也可说就是几分狂气,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所生结果,则复古,尊王,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了。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不幸中国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作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计算起来,可分作下列五种: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
丁云:“外国也有叫化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昏乱,那正是我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昏乱起,直要昏乱到子孙;从过去昏乱起,直要昏乱到未来。……(我们是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
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或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一种掉了鼻子,还说是祖传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要算略高一步了。
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实因他所说的更为实在的缘故。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法国G。LeBon著《民族进化的心理》中,说及此事道(原文已忘,今但举其大意)——“我们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将我们一代的人,和先前几百代的鬼比较起来,数目上就万不能敌了。”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昏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昏乱病,便也总有全愈的一天。祖先的势力虽大,但如从现代起,立意改变:扫除了昏乱的心思,和助成昏乱的物事(儒道两派的文书),再用了对症的药,即使不能立刻奏效,也可把那病毒略略羼淡。如此几代之后待我们成了祖先的时候,就可以分得昏乱祖先的若干势力,那时便有转机,LeBon所说的事,也不足怕了。
以上是我对于“不长进的民族”的疗救方法;至于“灭绝”一条,那是全不成话,可不必说。“灭绝”这两个可怕的字,岂是我们人类应说的?只有张献忠这等人曾有如此主张,至今为人类唾骂;而且于实际上发生出什么效验呢?但我有一句话,要劝戊派诸公。“灭绝”这句话,只能吓人,却不能吓倒自然。他是毫无情面:他看见有自向灭绝这条路走的民族,便请他们灭绝,毫不客气。我们自己想活,也希望别人都活;不忍说他人的灭绝,又怕他们自己走到灭绝的路上,把我们带累了也灭绝,所以在此着急。倘使不改现状,反能兴旺,能得真实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蛮也很好。——但可有人敢答应说“是”么?
P5-8
郝永勃
1
一个人感召另一个人,一部书呼唤另一部书。
去年冬天,编选的鲁迅读本《故乡》,已收到样书了;今年夏天,选编的这部《鲁迅人生感悟》,也有望出版发行了。
信任带来的责任,也是义务。
《故乡》插有吴冠中的画,相得益彰;《鲁迅人生感悟》,也会有美的配图。
好的人,有好的梦;好的书,有好的图与好的装帧设计,还要有好的读者。
2
这套1981年版的《鲁迅全集》,16卷。也不知读过多少遍了。
每次有每次的收获。从前往后读,从后往前读;愿从哪一页读就从哪一页读……
选编一部心仪的书,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
夜深人静,翻动书页的声音是悦耳的声音。在书上,画出不同的符号。感动过自己的,会不会感动别人?启发过自己的,会不会启发别人?也许会,也许不会。
3
一部书有一部书的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运命。
初选目录,有67篇,主要源自单行本:
《坟》、《热风》、《彷徨》、《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还有《两地书》序言、《致李秉中》,是从书信集中选出的。书的字数,出版社要求20万字。统计起来,恰好对接上了。
尝试着将目录分为五部分:
一、即兴的随想录。灵感的火花,在这里闪烁。诗性的,哲理的,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杂感。 二、写作上遇到的事,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文坛内外,清醒的认识,内心的感悟……
三、亲情的厚度,爱情的深度,友情的宽度。文化上的比较,人性的剖析,感伤与纪念。
四、敏锐的观察,犀利的语言,有感而发的檄文。在平静的叙述中,在跌宕自喜的议论中,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预言家的思想。
五、自我的反省,自我的拷问,自我的升华。人都会病的,人都是要死的。在有限的生命中,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相互感应。
作为非专业的鲁迅研究者,也很难做到精确的分类,只是尽心尽力而已。
5
人这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幸福的。
自觉自愿地编一部书,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切都是良心活。
“我曾经选择了最好的,最好的也曾经选择了我。”
感谢友人给了我这一次机会,感谢读者!
写于2012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