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音乐家阿玛迪斯·莫扎特(1756—1791)是世人敬仰的音乐天才。他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撼动全欧洲,被世人注意。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都是音乐”,被誉为“音乐上帝”。而他又历尽坎坷,英年早逝,博得后人无尽的倾慕和喟叹。
邢艳编著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以读者小朋友的好朋友为出发点,希冀让小读者在阅读上培养认同感,争取让莫扎特成为小读者的好朋友。好朋友就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思考和习惯,随时向好朋友学习借鉴,成为小读者学习生活上的榜样和引领者。
莫扎特是世人敬仰的音乐天才。他小小年纪就撼动全欧洲,被世人注意。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都是音乐”,被誉为“音乐上帝”。而他又历尽坎坷,英年早逝,博得后人无尽的喟叹。这位奥地利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船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邢艳编著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不仅写出了大师不可思议的神奇和难以想象的才情,还写出了他与常人无异的平凡、天真和个性上的脆弱与缺陷,并呈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
这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段十八世纪欧洲的风俗史。
就让我们从《音乐神童:莫扎特》开始,去了解音乐大师的成长轨迹吧……
父亲的专业训练
从那以后,小莫扎特开始了系统而专业的训练。
虽然身为著名的作曲家,但李奥波德的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来为两个孩子请教师教授他们学习。但小莫扎特那种对音乐的天分、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热情的认真态度,无论什么时候,都激励着他的父亲将他培养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这样优秀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去培养他呢?他现在就像一颗在贝壳里的珍珠,只要有明眼人把他发掘出来,再经过细心雕琢,他一定会大放光彩的!”
李奥波德本身就是一位颇受人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儿子趴在五线谱上写东西。他好奇地走过去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
“我在作曲。”小莫扎特一本正经地回答。
孩子的举动使两位大人面面相觑。在他们面前的一张纸,全是歪七扭八的音符。
朋友哈哈大笑:“哈哈,这不过是小孩子的胡闹罢了!看这些乱七八糟的音符,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毫无意义。”
但细心的父亲却没有那么草率地否定儿子的话。他细心地看了几眼后,忽然兴奋得眼含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朋友,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
他们凑到一起看,果然,这些歪歪扭扭的孩童的字母,竟然真是一曲交响乐的音符。
朋友大吃一惊:“这真是太神奇了!”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李奥波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和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李奥波德知道,光把孩子教成一个演技非凡的神童并非难事,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作能力的音乐家却是困难的。他对妻子说:“上帝既然有如此的恩泽赐予我们,让我们的儿子拥有极强的音乐天赋,我们便不能浪费这种赏赐。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成长尽心尽力。”
他感到,在孩子接受新事物时,如果过于温和,一味地赞扬和吹捧,孩子就会容易满足,沦落为一个一知半解的门外汉。
但是如果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又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泯灭孩子的天性,反而将他的天才火苗浇熄。李奥波德要莫扎特从小就树立不要让技巧妨碍思想的表达,不要因为一丁点儿的成功便沾沾自喜,不要因为失败就止步不前,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能真正地成功……
有一次,父亲的几个朋友在他的家里演奏钢琴。演奏出来的琴音娴熟而又流畅,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爸爸,”在一旁的小莫扎特忽然拉了一下父亲的衣角,“我觉得这位演奏者犯了一个锗误,他演奏的音调低了八分之一个音调。”
人群中忽然安静下来,大家都饶有兴趣地看着小莫扎特。
一位朋友说:“这个不太可能吧,我听着这曲子没有什么问题呢!你们觉得呢?”
大家都点点头,谁也没觉得演奏的曲子有什么问题。大人们都觉得这只是小孩子的玩笑话罢了——难道一大群大人都听不出来,偏偏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听出来了?这不是笑话嘛!
“不,让我来看一下。”敏感的父亲没有立刻否认儿子的看法。他确认之后,告诉大家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琴音果然低了八分之一个音调。
小莫扎特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经过父亲的专业训练,小莫扎特的表现更加令人称赞了。
P10-17
奥地利音乐家阿玛迪斯·莫扎特(1756—1791)是世人敬仰的音乐天才。他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撼动全欧洲,被世人注意。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都是音乐”,被誉为“音乐上帝”。而他又历尽坎坷,英年早逝,博得后人无尽的倾慕和喟叹。
这位奥地利作曲家,也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出歌剧、41首交响乐、42首协奏曲、1首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作有29首钢琴协奏曲,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有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葛路克、华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
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莫扎特赋予音乐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欧洲的音乐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本书在众多关于莫扎特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写出了大师不可思议的神奇和难以想象的才情,还写出了他与常人无异的平凡、天真和个性上的脆弱与缺陷,并以很大篇幅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奋斗精神和家庭、社会、时代对他的影响。
这是一部音乐奇才的成长史,也是一部18世纪欧洲的风俗史。就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去了解音乐大师的成长轨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