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色,戒》原型
“只有现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这室内小阳台上一灯荧然,映衬着楼下门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有这印度人在旁边,只有更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但是就连此刻她也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而是——
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本来以为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奇遇。当然也是权势的魔力。那倒还犹可。他的权力与他本人多少是分不开的。对女人。礼也是非送不可的,不过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是这么回事,不让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怃然。
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总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太晚了。”
这是作家张爱玲小说《色,戒》中对关键时刻主人公王佳芝心理的一段描写。《色,戒》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各股力量交织混杂的上海发生的一起蓄谋刺杀案件:抗战时期,一班知识青年欲施展美人计刺杀汉奸汪精卫属下的特务头子易先生,派出女学生王佳芝扮成少妇,假装因香港沦陷搬到上海从商。
王佳芝搬进易先生家后与易太太成为朋友,经过两年精心铺排。成功勾引易先生到一家珠宝店,由同谋下手刺杀对方。但关键时刻佳芝对易先生动了真情,当杀手到达珠宝店外时,佳芝的感情压过了理智,竟通知易先生逃跑。易先生虽然因佳芝救了他一命而一刻感动,但脱离险境后,他还是动了杀机,安排封锁珠宝店一带将王佳芝等人赶尽杀绝。
就这么突然间一刹那的感觉:“这个人是真爱我的”,王佳芝放跑了汉奸易先生,两年的精心设局归于失败、她自己也命丧黄泉。在张爱玲心中,女人就是这样,永远是感性的和感情的动物,这一刹那“真爱”的感觉,两年的精心设局也忘了、同盟挚友也忘了、爱国热情也忘了、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忘了,只有这一刹那“真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真爱”,整个世界及生命都是可以放弃的了,
国际著名导演李安有感于这个谜一样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2007年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色,戒》。
《色,戒》是张爱玲唯一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写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才发表,30年间修改过数次。尽管在大陆这部小说不太受关注,却是张爱玲自己极为看重的作品。这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脱胎于历史上1939年上海著名的“丁默邨郑苹如案”。事件的真实经过远远比小说当中更加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上海滩知名美女
小说中王佳芝的原型人物郑苹如,生于1918年,祖籍浙江兰溪,是中日混血儿。
其父郑钺,字英伯,早年留学于日本法政大学,从孙文革命加入同盟会。后为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检察官,兼任复旦大学教授。母亲木村花子受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影响,对中国革命持同情态度,婚后随郑英伯来华参加中国的革命活动,改名郑华君。他们先后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郑苹如一家由于母亲是日本人的关系得以继续留居上海。郑家当时住在重庆南路205弄的万宜坊,与邹韬奋家为邻,这里曾居住过许多名人,其中包括作家丁玲、张天翼等。郑英伯成为陈果夫的侄子、国民党中统上海地区负责人陈宝骅的重要助手,抗击日本对华侵略。
当时,郑苹如就读于上海政法学院,她容颜端丽,举止斯文,气质柔美,颇有大家闺秀风采,是上海滩有名的美女。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前的上海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画报《良友》7月号第130期就曾以她的照片作为封面,因为她身份特殊,只称“郑女士”三个字,而未写全名。
受家庭和时局的双重影响,郑苹如毅然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国民党中统,成为中统上海区的情报员,担任抗日的地下工作。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凭借着青春貌美,加上通晓日语的女学生身份,郑苹如很快就打入了日本军统官员的内部,周旋于日寇重要军政人物之间。
善于交际的郑苹如在日伪高层社交圈活动时,曾和日本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继而又通过早水亲重的介绍,结识了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以及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
绑架日本首相之子
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突然失踪了!消息刚一传出就被封锁了,日方派出人员秘密的查找近卫文隆的去向。后来,近卫文隆总算平安归来,但这不是一场虚惊,而是郑苹如精心策划的一起政治绑架。
近卫文隆原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毕业后他来到上海,进入东亚同文书院供职。过惯了美国夜生活的近卫文隆不甘寂寞,经常到市中心娱乐场所消遣,厮混于上海滩夜总会。很快。通过日本和谈代表早水亲重的介绍,他认识了郑苹如,深为郑苹如的美貌和气质所倾倒,坠入情网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近卫文隆为了讨得美人欢心,时常邀请郑苹如到上海滩各大夜总会游玩,对她大献殷勤。由此郑苹如曾经策划绑架近卫文隆,意图通过控制近卫文隆要挟日本,迫使日本首相作出停战让步。一天,近卫文隆和郑苹如两人从巴拿马夜总会出来,郑苹如提议到她的一个朋友家去玩,想把他软禁起来。色迷心窍的近卫文隆没有丝毫怀疑就随郑苹如走了。
重庆方面得之这一情况后,因恐怕事与愿违把近卫首相推向强硬派一边,反而遭到日本军方报复,便下令郑苹如放弃这一危险的计划,她方罢手。这才使得近卫文隆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逃脱了这一场成为政治肉票的劫难。这一史实也已在日文著作《历史的证言》中得以披露。
郑苹如是位极为优秀的情报人员,她在日本方面提前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曾经在1938年8月和12月最先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可惜当时国民党政府起先并未重视,直到汪精卫离开重庆投敌建立汪伪政权后,方知郑苹如早已掌握此情报。此后情报组更加看重她,所以后来把制裁汉奸丁默邨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她。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