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航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雷达性能越来越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船舶安全航行必不可少的助航设备。国际海事组织(IMO)和许多国家都规定,船舶驾驶员必须接受雷达设备的实际训练并取得证书。
为了履行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公约),进一步做好船员培训工作,我们参照国际海事组织的有关公约和决议的内容,并根据多年来从事该项培训的经验,结合具体的设备,由祝建国、翁建军担任主编,编写了这本《雷达观测与标绘》。
《雷达观测与标绘》由祝建国、翁建军主编,是“船员培训教材”之一。
基本理论部分分为9章。第1章介绍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2章介绍雷达的各种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第3章介绍雷达的安装、维护及保养;第4章介绍船舶如何利用雷达进行定位及导航;第5章介绍雷达标绘基础理论;第6章介绍利用雷达进行的避碰及其注意事项;第7章通过具体实例介绍雷达在不同的模式下的标绘方法;第8章介绍利用实验室的雷达模拟器设备进行具体的实操训练;第9章介绍IM0与我国港监对雷达所作的有关规定。
练习与测试部分包括判断题、选择题以及实操题,以帮助广大海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雷达观测与标绘》不仅可以作为在校本专科生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一些社会海员的培训教材及自学用书。
第1篇 基本理论
1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1.1 雷达测距、测方位基本原理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1.3 雷达电源
1.4 定时器和雷达发射机
1.5 微波传输及雷达天线系统
1.6 雷达接收机
1.7 雷达显示器
1.8 船用雷达的附属装置
2 船用雷达的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1 最大探测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2.2 最大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2.3 最小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2.4 距离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
2.5 方位分辨力及其影响因素
2.6 测距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2.7 测方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2.8 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2.9 影响雷达回波正常观测的诸因素
3 雷达的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及操作使用
3.1 雷达的安装注意事项及验收
3.2 雷达交接班检查及维修后的验收
3.3 雷达的维护保养
3.4 雷达主要控钮的功能与操作
3.5 雷达的一般操作步骤
3.6 雷达实际操作训练
4 雷达定位与导航
4.1 雷达定位
4.2 雷达导航
4.3 雷达航标
4.4 搜救雷达应答器
5 雷达标绘基础理论
5.1 常用术语与基本知识
5.2 雷达协助避碰及其工作流程
5.3 雷达显示方式与雷达作图方式
5.4 雷达标绘工具与标绘要领
6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与雷达标绘
6.1 雷达标绘与正规嘹望
6.2 雷达标绘与安全航速
6.3 雷达标绘与碰撞危险
6.4 雷达标绘与避让行动
6.5 雷达标绘与能见度不良
7 雷达标绘
7.1 真运动作图
7.2 相对运动作图
8 转向不变线及其在多船避让时的应用
8.1 转向不变线基本理论
8.2 转向不变线在多船避让中的应用
9 IMO和我国关于雷达设备及培训的有关规定
9.1 IMO关于雷达性能标准的规定
9.2 IMO关于雷达观测和标绘训练的规定
9.3 我国关于船员雷达操作和雷达模拟器专业培训的纲要
第2篇 练习与测试
判断题
选择题
实操题
参考答案
判断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实操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