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三法宝——我的青春期没有叛逆
心理上的成熟比成绩更重要。
——哈佛心理学教授 泰勒·本·沙哈尔
十几岁的我们刚刚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我们开始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开始希望被当成一个“大人”。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厌烦,也是从这时候我们更加渴望成熟,甚至有些同学会认为自己已经很“成熟”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得上心理成熟呢?所谓心理成熟,指的是对现在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是一种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和平衡的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被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她就心理成熟有过这样的阐述: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懂得如何让自己更幸福,更自在。
一般来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产生某种情绪的波动,比如当父母和老师批评自己,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的反应是什么?是情绪激动地反驳,还是理性地思考?是大打出手,还是化解矛盾?这就是一种就当前现象进行的选择与平衡,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成熟的标准。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因此,我们总是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成为情绪的奴隶,还是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生气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生气。但如果要对着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理由和程度,用正确的方法生气,那就不太容易了。”
当你懂得:何时该做出反应,何时该停止反应;何时该马上发难,何时该先从争斗中脱离;何时该讲道理,何时该凭感觉的时候,你的心理就基本上算是成熟了。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也在渐渐成熟,或多或少,或快或慢。但有没有加快成熟的法宝呢?当然有。
第一法宝——身临其境法。
通过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练习体验当下的感觉。比如,打开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享受每一个音符,跟着轻轻地哼出来,全身心地体验和陶醉,尝试着忘掉全部的烦恼。又或者,去参加一场运动,比方说心情烦躁的时候,到操场上去跑几圈,让自己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就会发现你的头脑变得格外冷静和清醒,这时候再来面对学习中的烦恼,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这个法宝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学会转移注意力,这是心理成熟的一种必要条件,当负面情绪太多,就需要给自己的情绪找出口,让内心平静下来,避免头脑发热,做出错误的决定。遇到困难和烦恼,其实内心的烦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好像下面这张路径图。
法宝二——挪移大法。
学会换位思考,练习超越时空和地域来看待事情。遇到事情问问自己:相同的事,十年后我会怎么做,怎么看待它?换个地点或对象,会有什么反应?例如,这次考试考得非常糟糕,心情特别郁闷,那就问问自己:三年后我会怎么反应?还会这么烦躁吗?或者说,因为在学校和同学产生矛盾而恼怒不休,也学会问问自己:如果是被自己的好朋友找麻烦,我会如何处理呢?
这种挪移大法,可以帮助你懂得理解的可贵,让你用多角度思考问题,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稚心理,也能够让内心更快成熟起来,变成一个懂事善良的“大人”。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帮你控制负面情绪的蔓延。
法宝三——天马行空。
情景重建,模拟思考,通过指引式假想,从不同观点和立场去考虑问题,让内心懂得考量和提前准备,养成一种深思熟虑的习惯,从中学习转换,找到平衡点,这也是让内心加速成熟的一大法宝。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提醒自己移转观点,就能慢慢地对生命更有掌握权。对情绪,我们会逐渐分辨出哪些反应是适度的,哪些是应该的,哪些又是过度的,在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懂得适当地反思,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慢慢地控制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成熟。
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显示,想象力丰富的人,往往能够在事情发生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这也有助于降低负面后果出现的概率,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模拟许多状态,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到事情发生了才忽然抓狂。
P7-9
豆蔻年华,花样岁月。走入初中的我们开始用另一种视角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今天开始,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肩负着家人的期望,扬起了成长的风帆。在这段时间,我们快乐,活泼,充满活力;我们歌唱,舞蹈,充满幻想。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人生究竟该如何走,从今天起,我们开始摸索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
哈佛大学,几乎是全世界家长对孩子最高的梦想和期待,一张“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照片,让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又一次震撼了我们的内心。凌晨四点半,当我们很多人都还在甜美的梦乡中酣睡的时候,哈佛的图书馆已经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在这所世界一流的名校,学生们没有自诩天才,更没有放松学习,他们勤奋,珍惜时间,懂得争分夺秒地成长和进步。这种时刻怀揣着对未来紧张感的心态,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后来有人说这些照片只不过是百年之前的,然而笔者参观哈佛的时候,特意去感受了哈佛凌晨的图书馆,事实上现在的场景和百年前并无二致。不仅仅是这张照片,就连那一句句并不存在的“挂在墙上的哈佛校训”,也在整个教育界迅速流传起来。事实上,不论真假,这只能说明我们对这所名校文化的尊重和追求,也体现出每个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更多的中国家长选择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有条件的家庭更是将年仅十几岁的孩子送往美国就读初中,以便从小就接受传统的美式教育。许多家长认为:“直接在美国读初中、高中,能增加进入美国名校的机会,这样的投资还是很有价值的。”其实,笔者认为是否在美国就读初中、高中,跟你能否进入哈佛的校园没有必然的联系。哈佛大学是世界名校中一个最为响亮的名号,如果想要获得这个光环,就必须让自己从现在起就无限接近“优秀”两个字。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的每一分性格,每一寸思想,如此即便将来无法走入哈佛,你也将拥有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哈佛大学的校训很简单——真理(Veritas),没有过多的解释和修辞。这两个字里暗含了整个哈佛对于教育的诠释和理解。数百年来,正是这些真理、道德与信仰,在精神上和实践中引导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真理,习得真知。虽然看上去很抽象,但其目标却很实际。在教育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哈佛大学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探寻真理,独立解决问题,听取正确的意见,坦然面对失败。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的研讨课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侃侃而谈,他们不仅见解独到,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相比之下就显得更为成熟、富有激情。
初中阶段,是进入青春期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的我们往往充满好奇心,对世界有着最原始的探索冲动。我们破坏性强、固执、调皮;我们开始渐渐展现自己独特的气质与性格;我们逐渐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我们在这个阶段,比儿童时期更具有可塑性,因此如何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主题。本书共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时间、天分、两性、爱好、耐心等十个主题,旨在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人生这个阶段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这个阶段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该书结合哈佛大学教育理念以及方法,为大家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手段,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附有一个小的哈佛心理测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每天抽出半小时,认真阅读一下这本书,从例子中体会属于自己的道理,从我们讲述的道理和思想中,总结自己的方法。不论将来是否能成为哈佛人,
做自己,做最出色的自己,你的人生就不会是失败的。
编者
这本韦秀英编著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初中实践版)》告诉每一个初中生,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追逐梦想的必经过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北美世界级名校每年在中国的招生名额只有十几人,但是仍然有无数的中国学生从小立志为之努力奋斗。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不努力就绝不会成功。赢在态度,赢在方法,赢在习惯,优秀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这就是哈佛模式。
本书从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出发,帮助他们开启“哈佛模式”,掌控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学曾培养了8位国家总统、12位国家副总统、34位普利策奖获得者、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百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哈佛大学不仅是教育界的神话,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哈佛,就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然而在英国一家电视台录制的名为“哈佛凌晨四点半”的节目中,我们看到,在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图书馆仍座无虚席。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曾说:所有的精英教育都是必须吃苦的。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上哈佛,比上哈佛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哈佛特质。
本书从方法、态度、习惯等方面入手,给初中生更实用的成才指南。
《哈佛凌晨四点半》上市一年,畅销48万册,原作者韦秀英再出新作《哈佛凌晨四点半(初中实践版)》!由原班编辑策划、营销发行团队精心打磨而成。
本书更贴近初中生生活,从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出发,揭秘优等生的超强自我管理术,帮助初中生学会管理时间,努力有方法,目标有奔头,持续努力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诀。
初中实践版既保留《哈佛凌晨四点半》读者喜欢的内容板块,又新增了更具有实用性的学习方法、时间整理法、自我控制法等,可以让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更轻松地掌握自我培养的要诀。“哈佛心理测试”的内容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激发初中生读后思考。
本书装帧精美,双色印刷,有趣味插图,适合初中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