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罗斯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凡保轩//徐洪征//谢飞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762年前后围绕皇位的斗争是达什科娃一生中唯一真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时期,之后她的社会活动领域实际上主要在科学文化界。不过达什科娃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关系从未彻底断绝,尽管政变后二人关系一度冷淡,但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达什科娃始终关照有加。1769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批准了达什科娃的出国申请并给了她一部分资助,于是达什科娃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欧洲之行。

达什科娃在欧洲漫游了三年,直到1772年才回到俄罗斯。三年间达什科娃游历了许多国家的城市:柏林、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里昂、马赛、日内瓦等等。所到之处,除了结交当地的达官贵人之外,达什科娃也刻意结识当时的文化界名流,与狄德罗、伏尔泰均有交往。

返回俄罗斯后,达什科娃恢复了与当时俄罗斯文化界的联系。她加入了成立于1771年的莫斯科大学自由俄罗斯会议,并在该组织的出版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这是当时俄国的一个重要学术组织,其主要工作是:研究俄语,编撰俄语辞典,收集、出版历史文献。进入这个组织标志着达什科娃成为俄罗斯学界的重要一员。

1775年达什科娃再次申请出国,理由是陪伴儿子完成学业。达什科娃将儿子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这样,1776—1779年问她主要居住在苏格兰。1779年5月,年轻的达什科夫公爵获得硕士学位后,达什科娃携子再次开始游历。她先后到过都柏林、巴黎、日内瓦、洛桑、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维也纳等地,后经布拉格、德累斯顿、柏林、里加等地,于1782年夏天回到彼得堡,足迹遍及欧洲各地。

此次旅行中达什科娃进一步加深了她与欧洲各国宫廷和文化界的联系,事实上这时她已经名满欧洲了。更重要的是,达什科娃对西方科学、教育有了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其本人的文学、科学素养也大大提高,成为当时俄罗斯视野最为开阔、知识最为全面的人物之一。具有雄才大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充分估量了达什科娃的价值,于1783年任命她为彼得堡科学艺术院院长。随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又根据达什科娃的建议组建了俄罗斯科学院,达什科娃同时兼任了这个机构的院长。就这样,在这个妇女尚未正式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帝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科学院院长。

达什科娃在科学院院长的职位上干了11年,其间为俄罗斯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多功在千秋的贡献。她大大改善了教授们的待遇,为当时的院士们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空间,为科学院新建了两幢楼房,改善了科学院实验室、印刷厂的工作条件,并组织了多次科学考察,绘制了当时最完善的俄罗斯地理地图。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达什科娃在教育领域的作为。

 。彼得堡科学艺术院既是一个学术机构,也是一个教育机构,下属有科学院大学和中学。科学院大学创建于1724年,是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可以说是今天圣彼得堡大学的前身。早期俄罗斯的杰出学者,包括后来担任了该校校长职务的罗蒙诺索夫,大多出自这所大学。科学院大学最初只有三门课:数学、物理和人文,到1747年增加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文学、历史、化学、地理等,影响也更大了。1758—1765年间科学院大学的校长是当时俄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罗蒙诺索夫,这个时期科学院大学逐步走上了正轨。然而随着罗蒙诺索夫的去世,科学院大学的工作陷入了停顿,名存实亡。18世纪70年代科学院大学和科学院中学合并为“科学院学校”,优秀的中学生可以直接升读大学,中学、大学课程均由同一批教师讲授。

达什科娃接任科学院院长职务时,科学院学校几乎处于关停状态。她发现大学里只有两名学生,而且这两名学生竟然几乎不会外语,简直不懂德文。达什科娃决定亲自参与教导学生的工作,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名学生到她那里值日。她要求,学生须在早上八点钟去她那里,按照她的要求完成写作或翻译练习,直到下午两点。之后,在下午四点到晚七点间学生要帮助她完成一些公务。

达什科娃担任院长前,彼得堡科学院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负债累累,导致科研、教学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达什科娃任院长期间大大改善了科学院的财政状况。经过她的积极筹措,科学院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不少的盈余。达什科娃把其中的10万卢布存入银行,其利息分别被用作助学金、科学院工作人员的退休金、科学院公开课的讲课费等。达什科娃把享受科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数量从17人增加到50人,而艺术学员则从21人增加到40人。许多年轻人被送到德国的格丁根大学完成学业。这样,科学院大学、中学重新获得了活力。

P7-9

后记

研究俄罗斯女校长群体,对于我们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主要困难有三。其一,作为俄语教师,我们对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当然有所了解,然而从未从性别视角进行过观察,实际上一切资料都需要从零开始收集、整理。其二,要认识当代俄罗斯女校长这个群体,必须联系历史。然而如何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并使之渗透到女校长们职业生涯的讲述中呢?这非常复杂。其三,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认识俄罗斯女校长群体,并通过这一群体窥见俄罗斯高等教育现状之一斑,因而需要充分把握女校长个人的理念、个性特点、职业活动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努力在讲述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亦殊非易事。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分头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谢飞主要负责俄罗斯高等教育基本文献的收集、整理;徐洪征主要负责俄罗斯女校长的联络、访谈;凡保轩主要负责相关文献的研读并制定、完善研究提纲。后期写作阶段的分工情况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由凡保轩、谢飞合作完成;第三章由凡保轩完成;第四章、第五章由凡保轩、徐洪征合作完成.

本书的写作得到许多人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特别感谢“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组和刘继南老校长的鼎力支持和资助;感谢几位俄罗斯女校长欣然接受约访并积极提供相关资料;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为本书提供出版的机会,感谢李水仙老师的辛苦工作。

凡保轩

2013年11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史上的女性

 缓慢起步

 达什科娃公爵夫人

 艰难求学路

 女子高等学校

第二章 高校女教师与女校长群体

 苏联时期的女性解放

 稳步增长

 大半边天

 女性金字塔

 教育与政治

 联邦大学的女校长们

第三章 斯维里多娃与克麦罗沃大学

 年轻的大学

 年轻的校长

 力保生源

 选择的自由

 校办企业

 对外合作

 女性与管理

第四章 哈列耶娃和莫斯科语言大学

 外语教育重镇

 拓宽与转型

 “土生土长”的学者

 立足根本

 全面提升

 家人与邻居

 逐步推进

 服务国家

 区域研究基地

 接轨之难

 现实主义者

 收费风波

 坚持己见

 统考与自主测试

第五章 维尔比茨卡娅与圣彼得堡大学

 围城中的童年

 “人民之敌”的女儿

 少教所里的成长

 布勃诺夫一家

 重返列宁格勒

 名师熏陶

 学者与教师

 勇挑重担

 经费问题

 精神家园

 走近圣彼得堡

 彼得堡风骨

 扎实的基础教育

 独立、自主的大学

 经典大学

 博洛尼亚进程

 走出国门

 国际讲坛

 现实与未来

 直面新一代

 新专业,新前景

 身兼数职

 正确讲俄语

 长篇小说还是短信体

 女性生活

后记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强国梦必须有科教梦做支撑。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联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

回顾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校长的水平。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铭刻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如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研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管窥一所大学兴衰成败的途径,而专门研究大学女校长,则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大学校长虽以男性居多,然而成就卓著的女校长也不乏其人。她们推动了大学的变革,丰富了大学的精神内涵,如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东南大学前校长韦钰,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等等。女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大学女校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大学女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风格乃至传奇的职业生涯,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品味。

女子大学是高等院校序列中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女子大学,如韦尔斯利学院、史密斯学院、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等,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世界各国女子大学,总结提炼女子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对于寻求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对以上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四个系列,四十余本,蔚为大观。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也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历时十三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及女性培养结出的硕果,是深化论坛主旨、促进女性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行动。丛书的写作,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深度访谈和研究了参加历届论坛的大学女校长,系统整理了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可以说,“论坛”既是女校长们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本套丛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自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世界妇女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性别平等的高端主题——女性领导力,也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已经四处开花。今天,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对于提升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识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大学女校长是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集结点,是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她们不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以自己坚韧顽强、宽厚包容、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情怀,阐释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内涵。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她们是教育典范和女性楷模,具有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价值,定能引领青年女性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前行。

女性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希望丛书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宝贵借鉴,为精英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给予智力支持;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女性平等的教育接受权和职业发展权;激励正在为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奋斗的新一代女性,为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凡保轩、徐洪征、谢飞编著的《俄罗斯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力图透视俄罗斯女校长群体,并通过这一群体窥见俄罗斯高等教育现状之一斑,把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演变和发展轨迹。书中重点介绍了三位女校长,她们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前校长柳德米拉·阿列克谢耶夫娜-维尔比茨卡娅、国立莫斯科语言大学现任校长伊琳娜·伊万诺夫娜·哈列耶娃、国立克麦罗沃大学前校长伊琳娜·阿尔伯托夫娜·斯维里多娃。她们所在的大学分别是久负盛名的俄罗斯国内顶尖综合性大学、实力雄厚的专业类大学、年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本书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重点讲述女校长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其教育理念、治校方针、措施等。其二,注重女校长个人的理念、个性、职业活动与历史和整体环境的关系,努力在讲述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可能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社会活动,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俄罗斯高校生态整体环境的演变和发展。

编辑推荐

凡保轩、徐洪征、谢飞编著的《俄罗斯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记录了俄罗斯大学女校长的成长、任教、治学、办学的个案,《俄罗斯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通过全球视野关注了大学女校长群体的教育共通性和文化差异,对于研究高等教育领域女性领导力的形成规律颇具理论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