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大名著”原著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合少年读者阅读的内容,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处理,保证和读者见面的是一套纯净的“四大名著”。考虑到少年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力保原著精彩情节的前提下,对曹雪芹编写的原著进行了适当的精简,由何小陆改编形成了《红楼梦(美绘注释本青少版)》一书。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这样既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又照顾到了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美绘注释本青少版)/语文新课标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清)曹雪芹//高鹗 |
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大名著”原著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合少年读者阅读的内容,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处理,保证和读者见面的是一套纯净的“四大名著”。考虑到少年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力保原著精彩情节的前提下,对曹雪芹编写的原著进行了适当的精简,由何小陆改编形成了《红楼梦(美绘注释本青少版)》一书。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这样既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又照顾到了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内容推荐 曹雪芹编著的何小陆改编的《红楼梦(美绘注释本青少版)》中,青少版删去了对青少年来说过于繁冗的“木石前盟”“刘姥姥进贾府”“试才大观园”“听琴谢知音”和格调不高的“大闹家塾”等内容。希望本书能令广大少年读者感受到些许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书中如有疏漏之处,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斧正。《红楼梦(美绘注释本青少版)》让少年读者在开心阅读故事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古典名著的神韵。精美的彩色插图是这套丛书的又一大亮点,插图作者国画功底深厚,作品中又融进了流行的漫画元素,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目录 第一回 黛玉进京 第二回 雨村判案 第三回 神游太虚境 第四回 金玉良缘 第五回 协理宁国府 第六回 元妃省亲 第七回 耗子偷“香玉” 第八回 俏语谑娇音 第九回 听戏悟禅机 第十回 宝黛读《西厢》 第十一回 春困发幽情 第十二回 黛玉葬花 第十三回 羞笼红麝串 第十四回 宝玉发痴狂 第十五回 宝钗带讥诮 第十六回 睛雯撕扇 第十七回 宝玉诉衷情 第十八回 宝玉挨打 第十九回 旧帕传情 第二十回 趣结海棠社 第二十一回 诗咏螃蟹宴 第二十二回 刘姥姥游大观园 第二十三回 栊翠庵识妙玉 第二十四回 软语释前嫌 第二十五回 凤姐撒泼 第二十六回 闷制风雨词 第二十七回 香菱学诗 第二十八回 芦雪舍联诗 第二十九回 病补雀金裘 第三十回 贾府庆元宵 第三十一回 兴利除宿弊 第三十二回 紫鹃试宝玉 第三十三回 醉卧芍药裀 第三十四回 群芳开夜宴 第三十五回 尤二姐吞金 第三十六回 抄检大观园 第三十七回 凹晶馆联诗 第三十八回 晴雯夭风流 第三十九回 芙蓉女儿诔 第四十回 香菱受棒屈 第四十一回 焚稿断痴情 第四十二回 宝玉成大礼 第四十三回 魂归离恨天 第四十四回 查抄宁国府 第四十五回 史太君归天 第四十六回 出家却凡尘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黛玉进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话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每块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结果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了一块没用上,这多余的一块便被遗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这石自炼成后,已通灵性。 一天,来了一僧一道。这石头向僧道二仙央求道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过几年好日子。那和尚就作法将这块大石缩成扇坠一样大小,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把那石头装在袖子里,同道人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有个空空道人从山下经过,看见一块大石上写满了字迹,原来是那块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到人世间,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这就是《石头记》。 空空道人便将这《石头记》从头到尾抄录了回来。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把这《石头记》来回读了十年,先后做了五次大修改,然后编成目录,分出章回,并题了一首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石上的故事要从那东南方向最繁荣的姑苏城说起。在姑苏城阊门外的十里街仁清巷,有一座古庙叫做葫芦庙,那里寄居着一个的叫贾雨村的穷读书人。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主人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让他进京赶考。 一个元宵佳节,士隐让仆人霍启抱英莲去看元宵灯火。霍启去小解,就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等他回来,早不见了英莲的踪影。霍启急得找了一晚上也找不到,不敢回去见主人,只好逃到外地去了。 贾雨村中了进士,升任知府。雨村在知府任上不到一年,就因为贪污被革职。雨村游历到维扬,在盐政林如海做了一位家庭教师。林如海只有一个女儿,乳名黛玉,刚刚五岁。他把这个女儿看成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就让她读书识字。 雨村只有一个女学生,而且年幼,身体十分柔弱。这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染病身亡,女学生在母亲生病时侍汤奉药。雨村打听得京城有消息说,革职之人经奏准后可以官复原职。 第二天,雨村去见林如海,说了想请他帮忙复官的事。林如海因为顾念雨村一年来的教女之情,又见他仪表不凡,谈吐不俗,就答应下来。林如海马上写了一封信交给雨村,让他带给自己的妻兄贾政,请他帮忙从中周旋,又告知雨村连所需的费用也不必担心,信中都已说明。雨村听了,自然十分欢喜,连忙打躬作揖,谢不绝口。林如海又道:“因为我夫人去世,京城我岳母家考虑到我女儿孤单,前已派人来接。只是小女病没全好,因此还没有去。如今已经定了下月初二日送小女进京,您若能同路而行,岂不两便?”雨村连忙答应,心中十分满意。 转眼到了初二那日,女学生黛玉身体刚刚好,原本不忍心弃父远行;无奈外祖母执意要接她去,再加上父亲一再劝说,黛玉才不得不洒泪拜别父亲,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小船,一路跟随护送黛玉。 到了京城,雨村先整了衣冠,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贾政已看过了妹夫的书信,连忙请雨村相见。他见雨村相貌魁伟,谈吐不俗,加上自己本来就喜欢读书人,因此对雨村的事十分尽心。奏请复职那天,雨村便轻松谋了个复职候缺。不到两个月,雨村又补了金陵应天府之缺,于是辞别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再说林黛玉自离船登岸后,早有荣国府派的一群仆人及车辆在此等候。林黛玉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如今见几个三等的女仆一言一行已不同寻常,更不用说外祖母家了。想到这里,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多走一步,生怕被人耻笑。 进入城中,黛玉从轿窗向外瞧去,但见街市繁华、人烟阜盛,心想京城气象果与别处不同,更加小心起来。又走了半天,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却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进出。正门悬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敕造㈤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心想:“这是外祖父家长房的宅子了。”又往西走了不多远,也是三间兽头大门,知道到了荣国府了。轿夫却不进正门,只从西角门抬了进去,到转弯时,便停下来,退了出去。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又抬起轿子,到一个垂花门前落下,几个小厮退去。又有一群婆子上来掀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 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就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则是三个小厅。厅后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都是雕梁画栋的。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鹦鹉、画眉等各色鸟雀。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黛玉她们来了,急忙迎了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叨呢,正巧就来了。”她们一面争着掀起帘子,一面到里面通报说:“林姑娘来了。” 黛玉刚进了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太太迎上来,黛玉就知是外祖母了。刚想要施礼拜见,她外祖母早把她一把搂入怀中,叫着“心肝儿肉”,大哭起来。旁边侍候的人没有不跟着流泪的。黛玉也哭个不停。好一阵子,众人才慢慢劝住了,黛玉这才拜见了外祖母——这就是冷子兴所说的史老太君,贾赦、贾政之母。 众人都坐下来,贾母就将在座的一一指给黛玉道:“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了。贾母又说:“请姑娘们过来,说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仆人答应了,便去了两个。不一会儿,只见三个奶嬷嬷和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中等身材,温柔沉默,看上去十分可亲;第二个瘦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顾朌之间神采飞扬,令人见之忘俗;第三个身材相貌还小。三人都是一样的服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了礼相认后,各自坐下。这时丫鬟们斟上茶来。 众人便问了些路上的情形,又问黛玉之母是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出殡送葬等。说着说着,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说道:“这些儿女,我最疼的是你母亲。如今她先舍我而去,连最后一面也不能见,如今看到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她搂住了黛玉,又呜u因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劝,贾母这才稍微止住悲痛。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但言谈举止不俗。又见她弱不禁风,就知道有体弱不足这一类的病,因此贾母问道:“经常吃什么药,为什么不抓紧医治?”黛玉答道:“我从来都是如此,自从会吃东西时便要吃药,一直没有断过。也不知请过多少名医,只是不见好。我三岁那年,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带我去出家,我父亲当然不答应。那和尚就说:‘不出家只怕她这病一生都好不了。要想好起来,除非从此以后听不着哭声;除父母外,所有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才能平安了此一生。’疯疯癫癫的,也没人理他。如今,我只吃些人参养荣丸。”贾母听了,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心道:这丫头从小儿就成了药罐子,看来也不是个有寿的命。于是,她说:“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话音未落,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着说:“我来迟了,没来得及迎接远客!”黛玉不由得纳闷儿:“在座的人个个轻声细气,严谨小心,来的这个人却这般大声无礼,会是谁呢?”正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簇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急忙起身,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破落户儿,南方俗称叫做辣子的,你只要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知道贾母开玩笑,正不知该如何称呼这一位,众姊妹忙告诉她:“这是琏嫂子。”黛玉虽然不认识她,却也曾听母亲说过,大舅的儿子贾琏娶的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名叫王熙凤。黛玉连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牵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把黛玉送到贾母身边坐下,说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识了。瞧这一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倒像是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上念着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姑妈偏就过世了。”说着,她便用帕擦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刚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不许再提。”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真是该打,该打!”说着,她假装在自己脸上打了一下,又忙牵了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在吃什么药?”不等黛玉问答,她又说:“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她一面又吩咐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说话时,茶果已摆了上来。熙凤亲自端茶捧果,忽听王夫人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便道:“月钱早放完了。”王夫人又道:“记得拿出两匹缎子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用,可别忘了。”熙凤道:“这……P1-5 序言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圣殿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上也有广泛的声誉。毛泽东曾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手不释卷。其内容包罗万象,如同四座知识的宝库,研读它们,对于少年读者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文化、民俗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四大名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在全国中小学纷纷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少年读者更应该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怀着对先辈文学经典的无限敬意,我们组织爱好古代通俗文学的作者、画家、编者共同打造了中国“四大名著”的美绘少年版,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多次重印。许多老师和学生要求对小说中的难字给予拓展性注释,为此我们又出版了这套关绘注释本“四大名著”。 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大名著”原著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合少年读者阅读的内容,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处理,保证和读者见面的是一套纯净的“四大名著”。考虑到少年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在力保原著精彩情节的前提下,对原著适当进行了精简,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这样既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又照顾到了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原著中那种半文半白的语言已对当下读者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特意对文字做了白话化处理。处理的原则是:浅近但不失庄重,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原著的语言风貌,让少年读者在开心阅读故事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古典名著的神韵。精美的彩色插图是这套丛书的又一大亮点,插图作者国画功底深厚,作品中又融进了流行的漫画元素,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作者曹雪芹,名露,号雪芹,大致生活在清乾隆年间。他一生的经历极富戏剧性,早年生活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极尽奢华,晚年却生活困顿,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深刻的体悟和思考。这些无疑都融入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全书以宝、黛的恋情和贾府的盛衰为线索,布局严密,包罗万象,极富浪漫色彩。大观园中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千人千面,各具情态。“金陵十二钗”个性鲜明,各具风流。原著共一百二十回,其中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补续。《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喜爱,当时在读书人中间便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今天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会哼唱几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红楼梦》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古代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民俗、建筑、饮食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座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库。因此,历来“红楼”的爱好、痴迷者层出不穷,甚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为“红学”。 曹雪芹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超凡的想象力创作出的《红楼梦》,在现实世界以外,创造出了一个理想世界,使大观园成了所有国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青少版删去了对青少年来说过于繁冗的“木石前盟”“刘姥姥进贾府”“试才大观园”“听琴谢知音”和格调不高的“大闹家塾”等内容。希望本书能令广大少年读者感受到些许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书中如有疏漏之处,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斧正。 编者 2013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