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呻吟语/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明)吕坤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呻吟语》,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尹会一《吕语精粹序》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申涵光《荆园小语》更称:“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呻吟语》的整理改编问世,更可以说明该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宝藏了。

内容推荐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作为一部探讨人生的哲学著作,作者说得最多的还是修身养性、处事应物的道理和方法,他从十几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他的体会和心得,或者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或者是深思熟虑的格言,读这样的书,你像听一位厚道正直的长者娓娓而谈,亲切有趣,个中意味,使人回味无穷。选译本书时,编者既顾及了译著的篇幅,又考虑了原书的全貌,应该是一本让读者有所思又有所悟的好书。

目录

卷一 内篇 礼集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内篇 乐集

 修身

 问 学

卷三 内篇 射集

 应 务

 养生

卷四 外篇 御集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外篇 书集

 治道

卷六 外篇 数集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试读章节

卷一内篇礼集

性命

【原文】

正命者,完却正理,全却初气,未尝以我害之。虽桎梏而死,不害其为正命。若初气凿丧,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终,恐非正命也。

【译文】

所谓“正命”,就是指能够完满地实现人生的正道、完好地保持人最初禀受的元气,并没有因为个人人为的原因损害人生正道和初始之气。这样的话,即使被囚禁而死,也可以称作“正命”。如果生下来禀受的元气损伤了,人生的正道没有完满的实现,即使能寿终正寝,恐怕也不能称作“正命”。

【原文】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

【译文】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重要,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重要。一般说来,收敛沉着的人怕的是含含糊糊,怕的是高深阴险。轻浮的人看上去虽然光明磊落、明了透彻,也不是能够修养高尚道德的人。

【原文】

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译文】

气,没有最终穷尽的时候;形体,没有不毁灭的道理。

【原文】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无一些咀嚼处矣。

【译文】

真机、真味要涵养好、蓄积好,不要轻易点破。这样,其中的奥妙就会无穷无尽,难以用言语表达。所以圣人从不夸夸其谈。真机、真味一旦说出来,整年都会说不完,而且会支离破碎,不合情理,没有任何耐人寻味之处了。

【原文】

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日穷理,日尽性,日达天,日入神,日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馀,故其取数也常少,日谨言,日慎行,日约己,日清心,日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人的天赋本性不能有欠缺,因此它表现出来通常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穷理”、“尽性”、“达天”、“入神”、“致广大、极高明”。人的情欲不能过分地扩大,它表现出来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谨言”、“慎行”、“约己”、“清心”、“节饮食、寡嗜欲”。

【原文】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

深敛沉着、敦厚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豪迈雄健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机智、多才善辩是第三等资质。

【原文】

六合原是个情世界,故万物以之相苦乐,而至人圣人不与焉。

【译文】

宇宙本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世界,所以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因情而有痛苦和欢乐。然而,那些心中无己的至人和品德高尚的圣人不会因俗情而生苦乐之感。

【原文】

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是秋之气;沉藏固啬,是冬之气。暴怒,是震雷之气;狂肆,是疾风之气;昏惑,是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青天朗月之气。有所钟者,必有所似。

【译文】

一个人光明博大、深厚含蓄,这是禀受了天地之气;温厚煦暖、心平气和,这是票受了阳春之气;宽恕纵容、放任外物是禀受了夏天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这是禀受了秋天之气;深藏厚敛、顽固悭吝,这是禀受了严冬之气。凶暴横怒,是禀受了震雷之气;狂妄放肆,是禀受了疾风之气;昏弱迷惑,是禀受了霾雾之气;隐恨流连,是禀受了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禀受了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禀受了青天朗月之气。一个人禀受了什么气,必然表现出相似的气质。

【原文】

兰以火而香,亦以火而灭;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声,亦以火而泄。阴者,所以存也;阳者,所以亡也。岂独声色、气味然哉?世知郁者之为足,是谓万年之烛。

P1-4

序言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曰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

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

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

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

——清·尹会一

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

——清·申涵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6: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