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昆虫吗?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树上唱歌的蝉、花问劳作的蜜蜂、夏夜打着灯笼的萤火虫……每一种昆虫都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以及特殊的本领。亨利·法布尔编著的《昆虫记》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讲述了它们的生活,展现了它们的个性。你想知道这蝗小生灵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好玩的故事吗?请随我们一起到昆虫的世界看一看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虫记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亨利·法布尔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喜欢昆虫吗?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树上唱歌的蝉、花问劳作的蜜蜂、夏夜打着灯笼的萤火虫……每一种昆虫都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以及特殊的本领。亨利·法布尔编著的《昆虫记》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讲述了它们的生活,展现了它们的个性。你想知道这蝗小生灵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好玩的故事吗?请随我们一起到昆虫的世界看一看吧! 内容推荐 亨利·法布尔编著的《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昆虫记》中的理性成分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 目录 第一章 蜣螂 第二章 登上旺杜峰 第三章 荒石园 第四章 舍腰蜂 第五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的寻家之旅 第六章 黑腹狼蛛 第七章 樵叶蜂 第八章 两种奇异巢穴 第九章 天牛吃路 第十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第十一章 西班牙蜣螂 第十二章 蝉 第十三章 螳螂 第十四章 椎头螳螂 第十五章 伟大的父亲:西西斯 第十六章 我的学校 第十七章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第十八章 昆虫的着色 第十九章 白面螽斯 第二十章 绿螽斯 第二十一章 蟋蟀 第二十二章 松毛虫 第二十三章 被管虫 第二十四章 白蝎“自杀” 第二十五章 化石书中的象虫 第二十六章 池塘中的世界 第二十七章 石蚕 第二十八章 孔雀蛾 第二十九章 林荫小道 第三十章 斑纹蜂 第三十一章 黄蜂 第三十二章 赤条蜂 第三十三章 捕蝇蜂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 第三十五章 蜂螨 第三十六章 条纹蜘蛛 第三十七章 蟹蛛 第三十八章 迷宫蛛 第三十九章 蛛网的建筑 第四十章 蛛网上的电报线 第四十一章 蛛网中的几何学 第四十二章 克罗多蜘蛛 第四十三章 胭脂虫 第四十四章 萤火虫 第四十五章 菜青虫 第四十六章 金步甲 第四十七章 回忆童年 第四十八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决定去考察一下。第二天,天刚刚亮,我就和小牧童一起出发了。 蜣螂的地穴很好找,因为它的土穴洞口总有一堆新鲜的泥土。不一会儿,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小牧童用小铲使劲地向地下挖掘,我为了不错过什么,便伏在一旁的地上观察。一个洞穴被掘开了,我在潮湿的泥土里发现了一个“梨”。在这个精致的“梨”上甚至还有一只母蜣螂在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奇异的工作,当时非常兴奋,甚至比从古埃及遗物中发掘出翡翠雕刻的神圣甲虫还要兴奋。 继续搜寻之后,我们又发现了第二个土穴。这次也发现了一只母蜣螂,它紧紧地抱着一个“梨”。一定是它刚刚完成工作,还没来得及离开。毋庸置疑,蜣螂的卵就在它怀中的这个“梨”中。这样的“梨”,我在一个夏天里至少发现了一百个。 蜣螂把人们扔在野外的垃圾收集起来,制作成了这些球形的“梨”。原材料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因为这个“梨”还要当蜣螂幼仔的食物。当它们从卵中出来的时候,是没有觅食能力的。所以,蜣螂妈妈为了不使它们挨饿,会把它们安放在一个适宜的食物里。这样,它们一出生,就衣食无忧了。 蜣螂把卵放在“梨”比较狭窄的那一端。无论是植物的种子,还是动物的卵,都是需要空气的。这也说明为什么鸡蛋壳上会分布着许多小孔。如果蜣螂不是把卵放在“梨”比较狭窄的那一端,而是放在比较厚的那一端的话,这些卵就会被闷死。因为这些“梨”质地坚硬,外面还有一层硬壳,根本不透气。蜣螂妈妈一般会把幼虫居住的空间布置得精致、透气,甚至在“梨”的中央也有一些空气,因为等幼虫消耗完周边的食物之后,它会到“梨”中央去进食,这时它已经变得很强壮。 蜣螂把“梨”做得一头大一头小,还在外面包上坚硬的外壳,都是很有道理的。它们的地穴温度极高,甚至有时会达到沸点。在这种环境中,三四个星期的时问就会让食物变得干燥,不能吃了。假设蜣螂幼虫出生后面对的食物像石头一样坚硬的话,这些幼虫就只能被饿死了。这样的牺牲者不是没有,我曾经在八月的时候找到了许多。要避免让幼仔生活在一个烤箱中,母蜣螂就会把“梨”的外层用它那强壮的前臂压成一层硬壳。整个过程十分辛苦,这个硬壳可以用来隔绝外面的高温,是一个像栗子外壳一样的保护层。若是主妇们想在酷热的夏天里面保持面包的新鲜,就会把它们放到一个紧闭的锅里。同样,昆虫也会这样做,它们为了保存幼仔的食物,为了家族和后代的希望,也会打造出这样一口“锅”。 我经过对蜣螂在巢中工作的观察,知道了它是如何去做“梨”的。它把需要的材料运到地下后,就足不出户,专心致志地工作。一般情况下,蜣螂会先搓起一个球,然后把这个球推到自己的土穴。在推进的过程中,这个球会沾上了一些泥土和细沙,表面开始稍稍变硬。有的时候,蜣螂会在收集材料的地表附近选择修建土穴的地点。这样,工作就变得简单了,材料捆扎好之后可以直接扔进洞里,省去了运输。有一天,我见一只蜣螂在洞穴中藏了一些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还没有成型。当我第二天再去它的工作场地上看的时候,那些没成型的材料已经被加工成了一个“梨”。这个“梨”的外形已经具备了,看上去很精致。蜣螂在一旁忙碌着,像个艺术家一样。 这个“梨”贴着地面的部分,已经敷上了一些细沙,其余部分磨得像玻璃一样光滑。这表明蜣螂只是把“梨”塑造成型而已,还没有细细地滚过。制作这个“梨”的过程,同以前在阳光下制造圆球一样,都是用它那有力的大足轻轻地搓压。 我把泥土装入大口玻璃瓶中,为母蜣螂做成了一个人工的地穴,还在玻璃瓶上留下了一个小孔,用来观察它们的动作。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研究它们了,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蜣螂先是做一个完整的球,然后再在球上面绕一道圆环,并不断用力压这道圆环,直至圆环被压成一条深沟,像瓶颈一样。圆球的一端被这条深沟勒出一个凸起,蜣螂在这个凸起的中央用力往下压,做成一个凹穴,像是火山口一样。这个凹穴越来越深,边缘也就越来越薄,最后变成了口袋模样。蜣螂把凹穴内部打磨光滑之后在里面产卵。最后,用一些纤维塞住口袋的口,也就是“梨”的尾端。 为什么蜣螂在封口的时候看上去如此随意呢?蜣螂把其余的地方都用大腿拍得结结实实,唯独封口处不会去动,因为卵在口袋中距离封口很近,如果塞子塞得太深,里面的卵就会受到伤害。 P4-5 后记 1879年,56岁的法布尔总算买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一块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只能长满杂草。但这是法布尔梦寐以求的天堂,因为它可以成为昆虫的家园。直至去世,法布尔都住在这里,继续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笔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法布尔是个奇特的人。 一个人耗尽一生观察“虫子”,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专为“虫子”写出两百万字的大书,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他笔下的“虫子”,像人一样多彩多姿,活得有滋有味,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秘。 奇迹般的作品,出自奇迹般的人。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这个性格腼腆的法国人,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神学、数学、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在绘画方面无师自通,留下的许多菌类图鉴堪比专业水彩画家的作品;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专著;作为教师,他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诗歌,被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才华,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可以说,《昆虫记》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这部作品中,令人赞叹之处比比皆是。比如对蜣螂(俗称“屎壳即”)的描写: 当一个蜣螂做成了一个球,便会离开在场的其他同类,独自把劳动成果向后推去。这个时候,一个还没开始工作的邻居跑过来帮着球的主人一起用力推。对于这种帮助,球的主人肯定是欢迎的。但是,它真的是热心的伙伴吗?不,他是一个强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和没有忍耐力是做不成圆球的,而去偷一个或者抢一个那就容易多了。所以有的盗贼就会用很狡猾的手段,甚至是暴力,去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 有时候,从天而降的盗贼会将球主人击倒在地,然后蹲在球上。前腿放在靠近胸’口的位置,摆出一副准备打斗的姿势。要是球的主人不甘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霸占,上前来理论的话,这个强盗就会给它一拳。球的主人爬起来后就去推自己的球,想赶快摆脱纠缠。这时候,两只蜣螂之间不可避免要有一场角斗。它们会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缠,互相撕扯,它们互相冲撞,摩擦的甲壳会发出金属摩擦的声音。激烈的打斗结束后,胜利的一方会爬到球顶上,而失败的一方则默默离开。 几千年来,在世界各地,见过屎壳郎的人不计其数。可是谁会像法布尔一样,这么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绘呢?像这种观察和描绘,法布尔在上千种昆虫身上进行过,观察的结果都记录在了《昆虫记》中。 昆虫的世界,是真实、生动的,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昆虫还是人,都要面对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等问题。《昆虫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以及对万物的赞美之情。活泼、诙谐的语句中,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自从1923年周作人将《昆虫记》介绍到中国,近百年来,译本繁多。原法文版《昆虫记》共十册,约二百万字。由于篇幅过长,且部分内容比较学术化,不利于读者阅读,所以我们进行了选择。所选篇幅,都是最妙趣横生的,体现了法布尔的最高水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