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机要秘书张紫葛告诉你一个真实、温情的宋美龄和蒋介石,以个人视角揭秘国共抗战中的是与非!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机要秘书详谈宋美龄)》本书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生活情景。还记载了在日机对重庆“五四”大轰炸中,宋美龄冒险视察轰炸现场的种种险遇:武汉保卫战中,宋美龄四次上前线、五次差点儿被炸死的情景;极富罗曼蒂克情趣的另一次冒险——新疆玛纳斯河畔奋战暴风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机要秘书详谈宋美龄)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紫葛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美龄机要秘书张紫葛告诉你一个真实、温情的宋美龄和蒋介石,以个人视角揭秘国共抗战中的是与非!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机要秘书详谈宋美龄)》本书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生活情景。还记载了在日机对重庆“五四”大轰炸中,宋美龄冒险视察轰炸现场的种种险遇:武汉保卫战中,宋美龄四次上前线、五次差点儿被炸死的情景;极富罗曼蒂克情趣的另一次冒险——新疆玛纳斯河畔奋战暴风雪…… 内容推荐 宋美龄机要秘书张紫葛告诉你一个真实、温情的宋美龄和蒋介石!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机要秘书详谈宋美龄)》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生活情景。有宋美龄主持全国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战时保育会时的工作、活动细节;有带领名门闺秀春游劳军的细腻镜头;有慰问伤兵一连七小时,抢运难童深夜奔波的特写;有堪称难童妈妈的动人场面;有访医、煎药、家宴、野餐、村镇并肩漫步的家庭生活记叙;有谈及自己婚姻,对社会各种流言、议论的坦率谈话;有与卢作孚、史良、邓颖超、郭沫若、吴贻芳等人的交往;有协调将领关系,面斥外国密使的政治外交秘记;更有从未披露的解中共新疆出狱人员西安之围的各种史实。同时,《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机要秘书详谈宋美龄)》描写了全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多个片段,使我们为广大将领的忘我牺牲精神动容。 目录 一、鹊尾淡妆宋美龄 二、一谦而三益 三、诚实敦厚为立身之本 四、竹桌便宴郭沫若 五、蒋宋联姻论当年 六、旅长太太喊冤 七、不是衙门 八、到妇指委求见的男人们 九、“伤兵之友运动”的最初构想 十、春游劳军 十一、妇女干训班的毕业典礼 十二、“五四”大轰炸这一天 十三、牛奶洗澡之谜 十四、“我属于我自己” 十五、抚伤忆血战 十六、诵《国殇》惨烈泪下 十七、五次死里逃生 十八、夜阑人静车隆隆 十九、“保护妇女儿童是男性的天职!” 二十、难童的妈妈 二十一、端午慰问,漏了一户 二十二、“赶不走鬼子心不甘!” 二十三、妇女指导委员会的例会 二十四、团结至上 二十五、在她的别墅里办公 二十六、便餐桌上说“独裁” 二十七、路遇张群 二十八、颁奖大会之夜的剧烈空战 二十九、调处汤恩伯与李宗仁的矛盾 三十、和邓颖超一起视察赵君陶任院长的保育院 三十一、访医遇荒诞 三十二、以德报怨 三十三、面斥希特勒的密使 三十四、引古证今耻秦桧 三十五、澄江之游 三十六、与卢作孚谈民生 三十七、“张博和精神” 三十八、“生生不息”和“不言之教” 三十九、微服出塞 四十、玛纳斯河畔暴风雪 四十一、听不倦的街谈巷议 四十二、夜访耆老 四十三、听“洋冬烘”乱谈 四十四、解中共出狱人员西安之围 余音 邓颖超致宋美龄的信 后记 中文简体字横排本赘语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这天,宋美龄谈兴大发,陈纪彝抚掌赞叹,然后用英语说: “亲爱的,我实在是五体投地,说不出地佩服你。然而,我每次感到佩服你,就更加佩服孔夫人。像你这样一个女中豪杰,她竟然能够左右你的意志,包办你的婚姻。” 宋美龄打断陈纪彝的话:“包办我的什么婚姻?” “耶,耶,谁不知道?委座追求你的时候,你是坚决拒绝的嘛!全靠孔夫人以大姐的威信,一体做主,你才乖乖儿地嫁给委座的嘛!” 宋美龄用放在桌面上的指头敲了敲桌子:“请原谅,亲爱的小姐,我的朋友。我简直没想到,你也相信这些编造出来的谎言。你想想,我是能够被人包办婚姻的吗?” 她说:在她们弟兄姊妹六个中,庆龄“最固执”,她本人“最倔强”,而霭龄“最柔和”。霭龄从小至今,从不把自己的意志、主张强加于人。她虽然曾经介绍庆龄接替自己做孙中山的秘书,那是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二妹从七岁起就崇拜孙中山。刚提到做私人秘书之事,庆龄也曾表示“不大想去”。那只是由于庆龄不理解秘书的地位。而随后就想通了,欣然接受。霭龄并没有劝说促进。至于她自己和蒋介石的婚姻,宋霭龄既未促进,更未劝说,并且,在她们的妈妈倪桂珍表示不赞成的论婚初期,大姐还和宋子文一样,曾经附和妈妈,应该算是反对派。 宋美龄说:她和蒋介石的婚姻完全是她自己的主张,并且是她自己一一说服了母亲、大姐和哥哥宋子文,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她为何爱上蒋介石?她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她自幼崇拜英雄。她多次听到孙中山夸奖蒋介石,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1922年,宋美龄在孙中山家里,第一次遇见蒋介石,感到他确实是个英雄人物。这时,他只是孙中山的一个小小追随者。她说:“他那对闪亮射人的眼睛告诉我:他是个英雄……相形之下,远比我的二姐夫英俊。”因此,她当即给予青睐,颇假辞色。几度用上海话和他接谈,并应蒋的要求,互相告诉了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后来,她母亲过生日,是她电话邀请蒋介石来家做客的。 蒋介石到广州之后,待字闺中的宋美龄所期待的佳偶是“英雄”式的人物 曾先后给宋美龄来过好几封信,具道倾慕之诚,并未提到婚姻。她也曾回过几封信,蒋的信具道爱慕,却集中于表示爱慕她的盖世才华和卓识远见。宋美龄的复信,含蓄地表示接受他的称赞,间或纵论革命之道,实作惺惺相惜之态。其间,蒋介石确曾向孙中山吐露衷情,求其转托孙夫人代输积悃而系赤绳。中山先生大表赞同,而孙夫人则极为反对。 及至蒋介石拥兵攻占了上海,他便只有亲自面谈。宋美龄首先自己答允了,才带着蒋去拜见母亲大人。起初,母亲不赞成,理由是:蒋已婚有子,又不是基督教徒。宋美龄耐心说服了母亲。其最大的理由是:她有政治抱负,也有政治才能,唯有与蒋合作,才能展其才能,抒其抱负,救中华于水火,登斯民于衽席。 “这项婚姻自始至终是我自己做主,自己主动的,与我阿姐何干?可笑的事情还多,别人还造谣说,委员长和我结了婚,才走英美路线,更是天大笑话。委员长访问苏俄,深知斯大林之极权独裁……这与我宋美龄有什么关系?……委员长既然如此选择,国际上必然亲英美与民主国家。难道还能与苏俄共为友邦吗?人们都胡说,是我们宋家拉拢委员长和美国联成一气。真是说得轻巧!我们有点家产,但比起华尔街的老板算老几?我们弟兄姊妹不过是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算个什么?就能牵得动整个美国吗?…… “还有更大的笑话哩!说是上海青帮头领杜月笙掌握了委员长;又说,我哥哥保罗(宋子文)不同意我的婚姻,杜月笙一威吓,他就屈服了!你想想:杜月笙再了不起,不过是上海的一个帮会头领,蒋委员长统领百万大军,还对付不了一个帮会头目?还要受他的指使?你们去看看,杜月笙见到委员长何等恭顺,何等献殷勤?……”P27-29 序言 我从没想到为文以纪宋美龄。因为宋美龄这个人物太特殊了,撰述她的史实,不能不瞻前顾后。 可是,彼来所见,令我顿然改图。若干年间,许多报刊、书籍,包括国外的出版物中,例如美国人迈可·考尔斯所写《迈可回望》及美国作家西格雷夫所著《宋氏王朝》,对宋美龄的记载,颇多讹误,颠倒了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甚至弄错了相关的历史事实。顺举一例:《宋氏王朝》一书第二十章《宋家的遗产》写道:“她(指宋美龄)一向做社会工作,特别是办孤儿院——虽然孤儿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她的丈夫手下的军官暴死以后留下的特殊孤儿——因此在国民党统治下,孤儿院是很兴旺的。”就并非事实。 长期以来,史学界及传记作者中,存在一种奇特风气:以成王败寇定好恶。好者,就把他(她)神化、偶像化,绝无人情味,更无半点缺点;恶者,则男盗女娼,无所不为,或捕风捉影,或鸡毛说成大雁,或强加硬戴。 然而大哉中华,史家传统一贯“实事求是”。二十四史,除司马迁的《史记》涉及本朝外,都是后代修纂前朝正史。没有哪部正史,对旧朝帝王将相肆意糟蹋的,有什么,记什么,不为圣人讳,亦不为乱臣贼子随意添加。王莽篡汉,大逆不道,正史仍为他作传,对他的逆行诛伐有加,却是一不勾销他篡国前的谦恭下士,二不无中生有,捏造他肉林酒池、宠内狐媚。 宋美龄是中国20世纪的重要历史人物,有关她的史实,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她的千秋功过,亦应评说。但这不能违背史家、作家之道德,必须以实事求是取信读者,方经得起时间验证。 故此,我才决定将我和宋美龄接触中,亲见亲闻的各种情况,如实不苟地写了出来,供读者鉴别,备史家参酌。 本书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生活情景。有宋美龄主持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和战时儿童保育会时的工作、活动细节:有带领名门闺秀春游劳军的细腻镜头;有慰问伤兵一干七小时,抢运难童深夜奔波的特写;有堪称难童妈妈的动人场面;有访医、煎药、家宴、野餐、村镇并肩漫步的家庭生活记叙:有谈及自己婚姻,对社会各种流言、议论的坦率谈话:有与卢作孚、史良、邓颖超、郭沫若、吴贻芳等人的交往;有协调将领关系,面斥外国密使的政治、外交秘记;更有从未披露的解中共新疆出狱人员西安之围的各种史实。 本书还记载了在日机对重庆“五四”大轰炸中,宋美龄冒险视察轰炸现场的种种险遇:武汉保卫战中,宋美龄四次上前线、五次差点儿被炸死的情景;极富罗曼蒂克情趣的另一次冒险——新疆玛纳斯河畔奋战暴风雪…… 全书所记之亲历目睹之事实,在我历尽坎坷之后,原拟永世秘藏于心,物我两忘。因鉴于前述原因,特揭开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往事,秉笔实录。 同时,本书笔触,及于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广大将士,为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华儿女,奋起抗日的全国军民,在侵略者的屠刀和轰炸下牺牲的无数平民,以及在战火烽烟中受苦受难的难童。为此,我谨以此书,作为对1995年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一点纪念。 后记 全稿既成,掷笔茫然。时空交错,人世沧桑。揭开尘封已久的往事,重现逝去的青春年华,草木也知愁,韶华竞白头。能不怆然?能不自惭碌碌? 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重要人物。记其实情,还其人品原貌,固然是件有意义的事,然而,或彰或丕,难免有附罹功过之嫌。知我罪我,未可自测。为此,特于《前言》之外,附记数事之后。 一、本书是纪实,不属一般文学作品,更不是小说。故一概本其原貌,如实记述。对此,本书一本史学原则,对宋美龄的政治态度,除了有关抗日战争的之外,其余的避免多记;实在不可避免之处,原情原话直录,述而不作,不加任何褒贬之词。避免多记者,她的政治态度,世人皆知,无待传述;不作褒贬者,这是史家秉笔应有之态度。 根据这个原则,本书记叙取材,除个别事件外,概取她在抗战中的工作、社会活动及生活之情节,提供读者了解宋美龄的人品、情操、性格特征及其为人处世等等。 二、笔者也和许多人一样,对于尘封已久的往事、情节、过程及人物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而独于时间、姓名,则常常苦忆不得。故本书有两点遗憾:一是某些事情的日期记忆难确,只能举其大约,有时稍加说明。凡想不准确的日子(某月的某日),就只举大概。二是某些次要人物的姓名,凡记不起的,或只写某小姐,某人物(如某旅长太太),或叙为“忘名英雄”,或揣记当时的读音(如陈慧丽小姐),等等。 三、关于蒋介石的姓名,也需要说明一下。 不久前有部电视——《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其中宋美龄把丈夫爱称为“介石!”实太失真。笔者亲自在场见闻是:蒋宋夫妇总是互称:“Darling(亲爱的)。”据了解,蒋自改名“中正”,绝不使用“介石”,并认为称他蒋介石就有失尊重。 然而,近几十年来,祖国大陆的书报文字,一概只称他为蒋介石,故目前绝大多数中、青年人知道他叫蒋介石。而且,英美等西方国家也一向习惯称他为蒋介石,却是绝无不敬之意。一如他们习惯称孙申山为孙逸仙。本书为适应大多数读者的习惯,在叙述中概称蒋介石,而在引述蒋氏夫妇语言时,则照原话记为蒋中正。 四、笔者写作本书的情况也应该记下来。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特殊岁月里,我备受拷打,视力损失殆尽,右眼全瞎,左眼只剩光感,看不见写字,更不能查阅资料。从事写作,主要依靠我的妻子温晓莉。通常是我先用空镂格板扪摸书写草稿,由我妻子温晓莉替我整理抄正。至于查阅资料,就完全靠她了。而她是西南民族学院的副教授,刚刚步入中年,是教学骨干,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她课余时间有限,还要主持家务,照顾我的生活和抚养照料我们六岁的女儿。帮助我进行写作,工作量很大,除了靠她熬夜赶工之外,别无他法。 这就是说,本书的字句篇章,都凝结着我妻子温晓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辛勤劳动。我觉得,应让读者知道她的这份辛劳。特附记之。 张紫葛 1994年3月75岁生日于成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