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本书对之进行注释、今释。本书由胡亚军译注,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的一本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尚书/线装中华国粹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本书对之进行注释、今释。本书由胡亚军译注,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的一本好书。 内容推荐 胡亚军译注的《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目录 尚书序 虞书 尧典第一 舜典第二 大禹谟第三 皋陶谟第四 益稷第五 夏书 禹贡第一 甘誓第二 五子之歌第三 胤征第四 商书 汤誓第一 仲虺之诰第二 汤诰第三 伊训第四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下第七 咸有一德第八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中第十 盘庚下第十一 说命上第十二 说命中第十三 说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周书 泰誓上第一 泰誓中第二 泰誓下第三 牧誓第四 武成第五 洪范第六 旅獒第七 金滕第八 大诰第九 微子之命第十 康诰第十一 酒诰第十二 梓材第十三 召诰第十四 洛诰第十五 多士第十六 无逸第十七 君爽第十八 蔡仲之命第十九 多方第二十 立政第二十一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陈第二十三 顾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毕命第二十六 君牙第二十七 同命第二十八 吕刑第二十九 文侯之命第三十 费誓第三十一 秦誓第三十二 试读章节 胤征第四 【原文】 羲和湎淫1,废时乱日2,胤3往征之,作《胤征》。 惟仲康4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告于众日:“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5,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6,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7,遒人以木铎徇于路8,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9,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10厥德,沉乱11于酒,畔官离次12,俶13扰天纪,遐弃厥司14,乃季秋15月朔,辰弗集于房16,瞽16奏鼓,啬夫17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19先王之诛,《政典》日:‘先时者20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21,烈于猛火。歼厥渠魁22,胁从23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呜呼!威克厥爱24,允济25;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注释】 1湎:指沉溺于酒。淫:过分。 2废时乱日:指荒废了记载时日的职责,扰乱了天时节令。 3胤:国名。 4仲康:姒姓,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 5明征定保:指明确地被证明是可以安定国家、保护百姓的。征:证明。验证。 6修辅:忠于职守以辅佐其君。 7孟春:春季的首月。 8道(qiu)人: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木铎(du6):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徇:巡行。 9谏:直言规劝。 10颠覆:推翻,摧毁。 11沉乱:沉迷昏乱。 12畔官离次:违背官职,擅离职守。畔:通“叛”,违背,背离。次:官次,官职。 13俶(chu):开始。 14遐:疏远。司:职掌,主管。 15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16辰弗集于房:指太阳和月亮没有在房宿会合而发生了日食。辰:指日月交会之所。集:合。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四宿。 17瞽:古代乐师。 18啬夫:掌管布帛的小官。 19干:冒犯,侵犯。 20先时者:指计算天象出现的时辰,提前了的情况。下文“不及时者”指落后了的情况。 21逸德:即失德。 22渠魁:首领,头领。 23胁从:指被胁迫而随从别人做坏事。 24威克厥爱:指威严能战胜私爱。 25允济:指一定能成功。允:确实,果真。济:成。 【译文】 羲氏与和氏过度沉迷于美酒,荒废了记载时日的职责,扰乱了天时节令,胤侯去征伐他们,史官记录这件事,写下了《胤征》。 仲康开始登上帝位统治天下时,命令胤侯掌管六军。羲氏与和氏废弃自己的职责,在封地过度沉迷于美酒,胤侯奉行帝王的命令去征伐他们。 胤侯告诫众人说:“啊!众人啊!圣人有谋略、有训诫,这些谋略和训诫明确地被证明是可以安定国家、保护百姓的,先王能谨慎地遵循上天的训诫,臣民能奉行常法,百官尽职尽责地辅佐君主,诸侯们也都很英明。每年春季的第一个月,被派去民间了解情况的使臣拿着铃铛在路上巡行,官员们互相规诫,工匠们依据技艺互相劝谏,其中有不奉行职守的,国家按照常法处罚他们。现在羲氏与和氏败坏了先王的德行教化,沉迷于美酒,违背官职,擅离职守,开始扰乱上天的秩序,抛弃自己的职责。于是在九月初一这天,太阳和月亮没有在房宿会合而发生了日食,乐官敲响大鼓,小官吏们驱赶马车,百姓奔走都去营救太阳,羲氏与和氏处在官位上却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昏庸糊涂不了解天象,因而触犯了先王的刑法,《政典》上说:‘计算天象出现的时辰,提前了要诛杀,不能赦免;落后的也要诛杀,不能赦免。’现在我率领你们众人,奉行上天的惩罚。你们众将士要为王室共同出力,希望你们帮助我恭敬地秉承天子的威严命令。大火燃烧昆山时,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烧毁。天子的官吏失去德行,危害比猛火还要严重。歼灭这些贼寇中的首领,被迫跟从的人不要治罪,以前沾染污秽陋习的人,都让他们改过自新。啊!如果威严能战胜私爱,就一定能成功;如果私爱战胜威严,就一定不会有功绩。你们众人要谨慎努力啊!” P66-68 序言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它记载了自尧舜到夏商周两千多年的历史事件。其内容大多是商周时期的政治文件。 《尚书》名称向来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尚”指上古,《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尚”指尊崇,《尚书》就是“人们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指君上。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姑且可以认为《尚书》就是上古时期人们所尊崇的记录君臣治国言论的书。 《尚书》所录的文体,大致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体式。“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 由于《尚书》成书年代较早,散佚非常严重。自汉初以来,就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大约在先秦时期,《尚书》已有定本,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初开始重视儒学,由济南伏生口授、用汉代隶书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汉武帝在位时设置太学,在太学内有专门的今文《尚书》博士,此时今文《尚书》占据了官学的地位。汉武帝以后,人们又陆续从孔子故宅的墙壁中和民间发现一些蝌蚪文书写的《尚书》,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再次散佚。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同时献上据说是汉代孔安国写的《尚书传》。东晋时把这部《尚书》列于学官,影响很大。到唐太宗时,孔颖达和陆德明根据梅赜所献本分别作了《尚书正义》与《经典释文》。于是这个本子就成了官府的标准本,以后又收入到《十三经注疏》中,广为流行。 而到了南宋初年,朱熹等学者开始怀疑梅赜这部《尚书》,认为其中多处文辞不似先秦用语。到明清时,梅鹜作了《尚书考异》,阎若璩作了《古文尚书疏证》,都认为梅赜的《尚书》是伪书。这样,梅赜的古文《尚书》基本就被定为了伪书。 关于今、古文《尚书》的辨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广泛讨论的课题。现当代有一些学者开始为古文《尚书》正名,认为它并不是伪书,其中当以张岩为代表。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驳斥阎若璩等人辨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问题,论证有理有据,不容忽视。2008年,清华大学得到了一批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其中有多篇《尚书》残卷。通过对“清华简”的修复和研究,李学勤、刘国忠等人认为根据简册中的《尚书》篇目可以证明梅赜本《尚书》是伪作。然而对于“清华简”的真假,学界又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关于今、古文《尚书》的辨伪,学者还将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并不能简单地得出定论。 现在我们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与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共58篇,即《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