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机智超群,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风流倜傥,令无数少女伤心断肠;他虚怀若谷,精兵良将汇聚一堂;他雄韬伟略,令大汉王朝扬眉吐气。他是战士,是诗人,是智者,是艺术家,更是百代帝王的楷模。是他改无为而治为积极进取,使儒学思想成为正统,影响了之后的每一个朝代;是他主动挑战宿敌,使一个王朝从此扬眉吐气。他的目光超出中原,放眼世界。他一生虽没有亲临战场,但其智谋战术,甚至让亚历山大和拿破仑汗颜。漠南大战,漠北大战,河西受降,出使西域……每一项决策,都使王朝的影响更深更远。他的时代,精兵良将汇聚一堂,卫青,霍去病,张汤,司马相如,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
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
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王美人心里着实难过了一段时间,但身上有着女强人遗传基因的王美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奋斗。放在今天,王美人就是千万女人的励志楷模,现身说法,光演讲费就能挣到不少。而王美人之所以又重新燃起希望,是因为她又看到了契机——栗妃因为心胸狭隘,使得她在宫中的人气急剧下降,宫里没人喜欢她。而自从当了太子之母后,栗妃更是飞上了天,恨不能把所有的人都踩在脚底下。古语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栗妃身为古人,居然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也难怪最后惨败,而这也在无形中为王美人创造了晋升机会。
栗妃不聪明也就罢了,她还有个致命的弱点,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狗肚里盛不住酥油”,有什么话从不埋在心里。在薄皇后不幸死去后,汉景帝本来有心要立栗妃为皇后,但栗妃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汉景帝曾经郑重其事加异常严肃地对栗妃说:“我死之后,你要好好地照顾我的儿子们啊!”这本身是一句多么情深意长的话啊,潜台词无非就是我将自己的身后事都交给你了,要是没心立栗妃为后干吗要跟她说这些?而直肠子的栗妃不但没有爽快而且更加情深意长地答应,反而说出了一句让人喷饭的话,这个笨拙的栗妃是怎么说的?她说:“那帮猪仔子,平时对老娘那么不尊重,我凭什么照顾他们?!”不知道当时汉景帝是怎么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汉景帝对如此不知好歹的栗妃很无语:这样的女人真是世间少有!
后来,另一个人的介入使得这场争储之战越加复杂起来。她就是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长公主、栗妃和王夫人的大姑子刘嫖。馆陶长公主的介入,最终也使得天平向王夫人(这时候已经由美人升级为夫人了)这边倾斜了。馆陶长公主刘嫖与景帝刘启同是窦太后所生,她下嫁到功臣陈婴家,做了陈婴的孙子堂邑侯陈午的妻子。
长公主刘嫖作为窦太后的独生女儿,自然受到窦太后的格外宠爱。长公主可以自由出入宫闱,与景帝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她说的话对景帝有很大的影响力。
刘嫖在宫内宫外都有势力,所以后宫的姬妾们都巴结她,企求让她帮自己在汉景帝面前美言。长公主看众人这样奉承自己,心中自然非常得意,所以常常帮这些姬妾去接近汉景帝。长公主刘嫖和堂邑侯陈午只有一个女儿,取名阿娇,也就是后来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长公主对阿娇异常宠爱,一心想让阿娇做皇后。长公主见景帝已经立刘荣为太子,就想将阿娇许配给刘荣,这样阿娇以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皇后。这样一来也可以巩固自家的权势,所以长公主就托人去向栗妃提亲。我们总在说,一个没有什么智商的女人即使不在这个沟里翻船也会在另一个沟里翻船的,栗妃就是这个即将在阴沟里翻船的笨女人。栗妃一直看不惯刘嫖那种上蹿下跳、搬弄是非的钻营劲儿,再加上她为人心胸狭窄,对于长公主帮后宫诸妃瓜分自己恩宠的事情一直怀恨在心,很长时间里都在寻找机会出这口恶气。现在长公主托人来做媒,栗妃心里暗笑:终于找到报仇的机会了。所以她不但一口回绝了提亲的人,还把人家羞辱了一顿。其实我们在说栗妃笨的时候,还要给她加一个表扬,那就是正直,不过这个正直好像用的地方不对,正是它将栗妃最终推进了深渊,万劫不复。话说栗妃在这边不买自己的账,那边大姑子刘嫖就不满意了:我堂堂一国之君的姐姐跟你提亲,你不买我的账也就罢了,还要羞辱我,简直是岂有此理!刘嫖这个不省油的灯被惹急以后,就爆发了小宇宙,一面在皇帝弟弟跟前说栗妃母子的坏话,一面大肆夸赞侄儿刘彘的聪明——这当然是王夫人苦心交接刘嫖的结果。
原来,在暗地里,王夫人已经和刘嫖结成了亲家。有一次长公主把小刘彘抱过来,放在自己膝上,摸着他的小脑袋,笑嘻嘻地问他要不要媳妇儿,小刘彘笑一笑没说话。当时正好有一班宫娥在殿内侍立,长公主就指着她们开玩笑地问道:“这些人做你的媳妇你愿不愿意呀?”小刘彘摇摇头说自己没有一个喜欢的。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爱女问:“那阿娇好不好?”刘彘就咧开嘴乐了,并且马上说:“要是阿娇给我做媳妇,将来我一定盖一间金屋给她住。”一句话将长公主逗得开心极了,而小小年纪的刘彘就已经懂得为自己走人缘啦,也真是不简单!
无论什么时候,聪明人都有市场,尽管会有苦难,也只是暂时的,这是真理。当然,这聪明不是小聪明,更不是丧心病狂的假聪明。
再接着说栗妃,她的那份正直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无非就是人气继续急剧下降,最后,竟然被汉景帝憎恨了!所以说人际关系很重要,无论你在哪儿,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一定要随时注意调节自己的人际关系,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但栗妃不明白这个道理,她在无形中已经为自己树了太多的敌人。更何况这里面有自己绝对没有实力竞争的聪明人王夫人。在栗妃最终失宠之后,王夫人又不失时机地在栗妃背后点了一把火,当然是神不知鬼不觉的(除了那些为她做事、被收买的人):她暗地里唆使大行去向汉景帝建议,册立栗妃为皇后。
欲擒故纵!好厉害的招数!看来王夫人也懂兵法啊!
再说大行是做什么的?就是负责掌管宾客之礼的官员,他以为此事责无旁贷,就去奏请汉景帝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荣’,现在刘荣被立为皇太子,那栗妃就应该被封为皇后。”
话说汉景帝这时候正为不能废掉刘荣而生气,又听大行建议他册立栗妃为皇后,汉景帝内心的愤怒此时终于找到了出口,于是喝令手下将大行拉出去斩首了。
这样一来,太子刘荣不但被废,正直且不聪明的栗妃也被打入了冷宫,不久便郁闷而死了。这个原本最有希望做皇后的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不过她不能怪任何人,这一切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但愿她在九泉之下能够大彻大悟。
栗妃的死对于王夫人来说是绝好的一件事,此时薄皇后的骨头估计已经烂掉,栗妃也黯然退到历史舞台的后面,偌大的舞台上只剩下王夫人一个人翩然起舞。那皇后的位置还能是谁的?王夫人在这个过程中拿着冲锋枪顺利地将自己的敌人一个个打败,堪比金刚狼,超额完成了当年母亲交代的任务:生活不是显贵,而是相当显贵。而刘彘“子以母贵”,自然也就在随后成了人人瞩目的太子人选。P4-6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客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厉兵秣马,打退了匈奴的进攻,让整个大汉朝从此扬眉吐气,中华民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生存空间。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他的世界眼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的有限区域,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他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方面的奇才。这种资质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大汉朝人才济济,汇聚一堂。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虚怀若谷、任人唯贤。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但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平常人的缺点他几乎都有。但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一个君王,只是一个普通人,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仍然会被认为是一个项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斐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浪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汉武帝的一生也充满了矛盾。他爱民如子,却又杀人如麻。他用剑如用情,用情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将汉武帝放在任何人群中,他都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得不钦佩他,也不得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据说他的诞生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入怀,他的小名儿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做到了智圆行方、通彻无比。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但他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皇帝,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是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最崇拜他的人。他也因此成为最被人误解的谜一般的君王。
也许翦伯赞说得对,汉武帝除了喜欢打仗,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他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绝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