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研究重点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探源与年代学,一为古义新证,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上下编。本成果总体上不再纠缠于一些微观的字词考证,而是选取攸关《老子》年代学研究的一些具体个案,如礼制、大小国问题、观念背景等,并与《左传》《国语》等早期文献所记载的史实进行对比研究。本书的讨论既不限于一般出土文献常见的字词考证,也会跳出很多老学研究者单纯以老证老或者以道家文献证老的故辙。 目录 前言 上编 探源与年代学 申论先秦学术史上的“私家著作”问题——基于出土文献和古书体例研究的反思 由《左传》《国语》等书所载史实论《老子》思想的礼学背景 由郭店简《成之闻之》篇申说《老子》思想的礼学背景 由《左传》所载史实论《老子》中大、小国关系的年代学特征 早期文献中的“老成人”言与《老子》思想的渊源——兼说《金人铭》《老子》的文本性质及思想关联问题 《老子》“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观念溯源 由周人的“巧利”之弊说到《老子》的“绝巧弃利” 下编 古义新证 “盗憎主人,民恶其上”正诂——兼说《金人铭》与《老子》的相关问题 汉简本“积正督”与《老子》十六章古义臆诂 说《老子》的“建德若偷”——兼申今本五十九章“早服”当从郭店简本作“早备” 郭店简《老子》“绝伪弃诈”证说 再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理解问题——由三十七章“镇”字的解读说起 “无以”与“毋已”:再论《老子》三十九章的章旨——兼说《老子》流传过程中的版本因承及文本校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附录一 由帛书《易传·缪和》解《谦》卦申论清华简《保训》的“三降之德” 附录二 由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论西周亦“尚贤”及“尚贤”古义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