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族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嵌崎磊落的人生

钱钟书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

他1910年11月21日生于无锡一书香门第,其父钱基博是文史大家,一生著作甚丰。钱基博长兄基成无子嗣,按例将钟书过继给基成为子。

降生之初,有亲友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据以取名仰先,字哲良,而“钟书”一名,则因“抓周”时紧抓一书而得。

“钱钟书幼承家学,在钱老直接指导下,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郑朝宗)

未入清华前,钱已驰誉全校。1929年进外国语文系时,数学才考了15分,但国文和英文两科特优,校长罗家伦约他面谈后立即定夺:如此奇才,当破格录取。

大学期间,钱已创下读书第一、发表文章第一、“横扫清华图书馆”等多项“纪录”。“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时总是第一。”(饶余威)

上课不作笔记,却爱在本子上乱画。同班的许振德,曾恼怒他夺去自己的“第一”,但钱的一次解惑,令他由衷钦佩,两人遂成好友,上课常同坐后排。许君上课时注意某女生,钱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许眼变化图》,在班中流传颇广。

据说,其师长吴宓曾对几位学子感慨道:“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人中要推钱钟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钱爱读书,且记忆力惊人,“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同学乔冠华称他具备了“照相机式的记忆”。其用功之勤,亦无人能比。许振德说,他“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据他的同学、小说家吴组缃回忆,有一次在校园咖啡馆,曹禺对吴组缃偷偷道:“钱钟书坐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给你开几本英文淫书?”吴请钱开三本,没想他随手拿过一张纸,当下写满正反两面,列了四十多本,同时写下作者姓名及内容大概,令吴、曹两位校园才子叹服不已。

1930年,钱穆要出版《国学概论》,请钱基博作序,老先生就让二十岁的儿子试刀,后来竟一字不改交付了,因为钱钟书的这篇序文确实写得老到畅达。事实上,大学四年中,他已在《大公报》、《新月》等报刊发表文章近二十篇。在论孔夫子哲学思想的文章中,他说“孔子近乎乡绅”,令张申府“深感其创辟可喜”,连连惊叹他是“现在清华最特出的天才”,“全中国人中,天分学力再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的。”

1935年,钱钟书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携娇妻杨绛同船赴英,前往牛津大学进修。钱所报的英国文学专业仅一个名额,据说其他考生皆因他的报考而放弃,吴宓的一名研究生后来只得改报畜牧专业,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动物遗传所。

留学期间,钱读书勤奋异常,每逢假期,同学大多离校去别处观光,他却泡在牛津的图书馆,将那里18世纪后的经典通读一遍,并将图书馆译名“饱蠹楼”(Bodleian),颇有书虫饱餐后的快意。

“饱蠹楼”的书不能外借,钱养成了笔记习惯。结果,这个被称为拥有“20世纪人类最智慧头颅”的聪明人一生都没丢下这项“最笨”的功夫,许多书他要反复阅读,并将新知新得不断添补到笔记上,最后成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天书。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他的笔记在木箱、麻袋、枕头里进进出出几番周折,直至字迹模糊纸张破软。抗战时他靠这样的积累完成了《谈艺录》,“文革”中他又凭着大量笔记完成了《管锥编》。

钱在牛津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半个世纪后还为英国女王访华时所调阅。尽管这个学位极少有中国学生拿过,但钱却以为,区区一个文凭,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后来,他和《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从英国去了法国。进人巴黎大学后,他放弃了学位,只求自由读书,期间遍览法、德、意等国文学原著,空闲时间在咖啡馆结识了一些留学生同胞,看见了人性中赤裸的本相,成为他日后小说中的素材。

回国后,28岁的他成了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他留了胡子,拿着藤杖,颇具绅士风度,学生们对这位年轻老师极其佩服。“他总是笑眯眯的,闪动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眸子,既严肃又幽默。他老是站着,手臂撑在讲台上。有时也离开讲台,在黑板前来回慢慢儿踱着,在黑板上书写英、法、德、意大利文以及拉丁文等。……他很少提问学生,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仿佛一股不尽的智慧灵泉涓涓地从他嘴里奔流出来。”(赵瑞蕻《岁暮挽歌——追念钱钟书先生》)但联大这个教授,钱只当了一年,据说他年纪太轻、学问太好又口无遮拦,虽深受学生欢迎,却难免引起学识不如他的老先生的不快。

钱后来跋山涉水去了湖南,在刚刚建立的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那里的学生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年轻老师同样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年的学生周令本回忆“他讲话声音很磁,讲东西总是带上表情,惟妙惟肖,上课很吸引人,我们每堂课一个字都不敢漏掉。”

蓝田的生活单调刻板,格调却丰富多彩。冬季严寒,找个木炭盆生火取暖,每到深夜,拿废报纸包两个鸡蛋,水浸湿了投进炭火,煨熟了就是夜宵。钱用小镇上买到的毛边纸开始撰写《谈艺录》,同时他已开始构思《围城》,在湘西的山沟里,和国师的同事们围坐炭火旁,钱所讲的故事就是小说的雏形。

钱在蓝田待了两年,1941年夏回沪。上海整个沦陷后,他与妻女挤在复兴中路一个狭小的亭子间,住在沿街的房子里,常在午夜听到刺耳的军靴声,岳父把在女子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了钱,这样才维持了平日的生计。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完成了《谈艺录》的修改,完成了《围城》的创作。

1946年之后,钱任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连载于《文艺复兴》月刊的《围城》1947年5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此后连年再版。而用文言写就的诗文评论集《谈艺录》则在1948年6月由开明书店出版。P3-5

目录

钱钟书家族

钱钟书 苍莽昆仑一代鸿儒

杨绛 百年淑子 映月泉清

钱基博与杨荫杭

杨必 令人扼腕的英才

钱瑗 我和爸爸最哥们儿

陈氏家族 追寻百年的独立与自由

陈寅恪 家国运命,百年悲欣

画坛巨子陈衡恪

陈氏后人 从人文转向技艺

梁漱溟家族 志士心怀,儒者风骨

梁漱溟 “问题中人”

陈独秀家族 于政治立命 然历史沉浮里何处安生

陈独秀 一生都消耗在政治中

陈氏家族 一言难尽的悲怆

蒋氏家族 从权力中心走向边缘

回看百年蒋经国

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

蒋友柏 悬崖边还有没有贵族

蒋家四代在台湾

冯玉祥家族 多变将军革命梦

冯玉祥 多变将军

冯家故事

章太炎家族 革命元勋 文化遗民

章太炎 太阿倒持 孤怀宏识

章念驰 祖父不需要刻意纪念

章门弟子 师承与叛逆

鲁迅家族 冷却的手足 从未忘却的纪念

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

鲁迅的后人们

周作人之“苦”

周作人之谜 ——止庵谈周作人的国事与家事

宋子文家族 “第一家族” 显赫一时

民国“财长”宋子文

探寻贪腐之谜——历史灰雾中的“宋家王朝”

今日宋孔家族

邵逸夫家族 影业传奇 功德圆满

邵氏家族 燎原的影视帝国

序言

《南方人物周刊》的办刊初衷来之于美国时代集团属下的《时代》周刊。《时代》位居美国周刊发行的第一位,达400多万册,2001年收入超过12亿美元。而该刊是以其人物报道为特色,每年的风云人物评选及各种人物榜都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形成了它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当时我们发现,国内尚未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类人物报道杂志。

因此,当拿到刊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创办一份与时代进程紧密结合的以人物报道为切入点的时政类周刊,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盛宴”,给读者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定位是刊物基因,刊物能长成什么样,定位是基础。在专题《中国抗艾英雄》里清晰地体现了我们的办刊理念。无论是作为副总理的吴仪、科学家何大一、名演员濮存昕等一批社会名流,还是退休的高耀洁、志愿者杜聪、艾滋患者马深义等民间人士,在人类的劫难面前,都表现出了人性的英勇、无畏、坚韧和爱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抗击病魔的侵扰,提升人类的勇气,弘扬人性的伟力,烛照人们的愿景。他们是影响时代的真正英雄。在这组专题里,《南方人物周刊》还要表达的不只是精英在影响时代,而且还表达了那些普通人身上的向善力量,他们同样影响着每一个人。历史就是这样,由无数人的合力推动向前。

记录人物,也就是记录历史。《南方人物周刊》坚持自己对人物记述的原创表达,“记录我们的命运”,强调的首先是记录,记录意味着客观公正,记录意味着必须亲临事件现场,记录意味着必须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以独有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人物的风采。

《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人物深度报道,另一种是一个概念、一个群体,用群体集束式的力量来表现时代。如“回望30年”系列报道——“知青沉浮录”、“告别无产”、“明星改朝换代”、“高考三十年”等专题,就是从不同方面记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的巨变过程,从中国人自身的故事中,会看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变迁。

2009年推出百年家族系列,同样反响非常好,多家出版社找上门,希望和《南方人物周刊》合作,出版系列图书。这种以年度甚至是跨年度的专题策划就像一部优秀电视连续剧一样,总能给读者以期待,吸引了新读者,留住了旧读者,对杂志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自创刊以来,《南方人物周刊》一直忠实于自己的办刊宗旨——“记录我们的命运”。2009年,无疑是一个挖掘中国和中国人之命运的富有意味的年份。不久前,国外有人说,20年后,中国将成为第一经济大国,第二政治大国,而有关中国崛起的言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949年距今是一个甲子,再往前推进一个甲子,恰恰可以涵盖百日维新的重要时刻,并且可以衔接由奕诉和曾国藩等人主导的自强运动,将近代中国的梦想和今天的光荣打通,将百年前的激荡与今天百味杂陈的现实联接,通过一个个影响过中国的著名家族的故事,来完成我们对于百年中国的回望。这是我们推出“百年家族系列”的缘由。

从本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家族的命运,还能读出时代的变迁。看到中国横亘20世纪一些大户家族的全貌,以及一些历史长河中的碎影、细节和场景,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采访共同构成了百年家族的历史文本。大历史下,曾国藩、李鸿章、梁启超等百年家族系列的推出,隐喻地表达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情感和寄思,对当下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社会不无启发。回顾历史,惯常的做法自然是从第一年说起。这样一种做法有它的方便之处,但是也有可能斩断近代史这一处处因果相联、难以机械拆解的活体。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最想弄清楚的,是我们从哪里来,以便知道我们想要和可以往哪里去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在哪儿前进了,又在哪儿倒退了,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哪些方面却原地踏步。

《南方人物周刊》记录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能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历史便是由一个个人物的传记书写而成。著名学者朱学勤教授对《南方人物周刊》有一种期待,他说,希望多少年后,当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书案边有一本杂志,它就是《南方人物周刊》。

内容推荐

《家族》是《南方人物周刊》上“家族史”专栏历年精品的结集,记录钱钟书、陈寅恪、梁漱溟、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章太炎、鲁迅、宋子文、邵逸夫十个近现代风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上溯其家族发迹之源,追踪其子嗣延续之流;纵观其气运之流变,细窥其陨败之兆象。揭示其荣盛之玄奥。实可谓“记一家兴哀,观百年荣枯”。此书,堪称一部别开生面的近现代家族史。

编辑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编著的《家族》记录钱钟书、陈寅恪、梁漱溟、陈独秀、蒋介石、冯玉祥、章太炎等十个近现代风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从本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家族的命运,还能读出时代的变迁。看到中国横亘20世纪一些大户家族的全貌,以及一些历史长河中的碎影、细节和场景,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采访共同构成了百年家族的历史文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