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谢克著的《好兵帅克》出版后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读者,享有世界声誉。小说以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揭露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腐朽堕落。他们对人民奸淫掠夺,官兵之间欺上压下,友军之间相互倾轧,他们虐街俘虏,各级军官个个愚昧无知、贪婪腐败。
帅克善良又勇敢,机智而不露声色,貌似平凡,而且有点愚昧和滑稽可笑,然而他却善于运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他到哪里,哪里就被搅得一团糟。使反动统治机器无法运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兵帅克(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捷)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哈谢克著的《好兵帅克》出版后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读者,享有世界声誉。小说以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揭露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腐朽堕落。他们对人民奸淫掠夺,官兵之间欺上压下,友军之间相互倾轧,他们虐街俘虏,各级军官个个愚昧无知、贪婪腐败。 帅克善良又勇敢,机智而不露声色,貌似平凡,而且有点愚昧和滑稽可笑,然而他却善于运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他到哪里,哪里就被搅得一团糟。使反动统治机器无法运转。 内容推荐 《好兵帅克》是捷克著作名哈谢克的小说,描写的是一位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到种种磨难并与其赎罪各类人物错缩交织的感人故事。因为被军队宣布为“白痴”而退伍的帅克以贩狗为主。一天他在酒馆里议论皇储斐迪南遇刺事件,被秘密警察以叛国罪名抓入警察局。帅克经历许多波折回到家里,但大战已爆发,他又被征集入伍。接到通知时帅克的风湿病正发作,躺在床上不能走动。但是他坐着轮椅,戴着光荣和自购的新军帽,由他的佣人米勒太太推动着,一路高呼爱国口号去参军。小说以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其一切丑恶形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兵帅克》是一部讽刺文学名著,是捷克有史以来的优秀杰作之一。 目录 帅克,一个真正的英雄 卷首语 第一卷 在后方 第一章 好兵帅克干预世界大战 第二章 好兵帅克在警察署 第三章 帅克在法医们面前 第四章 帅克从疯人院里被赶了出来 第五章 帅克在萨尔莫瓦大街的警察署里 第六章 帅克冲出怪圈,又回了家 第七章 帅克入伍 第八章 帅克成了一名假病号 第九章 帅克在拘留所里 第十章 帅克当了随军神甫的勤务兵 第十一章 帅克陪随军神甫去做战地弥撒 第十二章 一场有关宗教的闲扯 第十三章 帅克要去举行临终涂油礼式 第十四章 帅克当了卢卡什上尉的勤务兵 第十五章 大祸临头 第一卷《在后方》后记 第二卷 在前线 第一章 帅克在列车上惹的乱子 第二章 帅克的布杰约维采的远征 第三章 帅克在基拉利希达遭横祸 第四章 新的磨难 第五章 从利塔河畔的摩斯特到索卡尔 第三卷 光荣的败北 第一章 穿过匈牙利 第二章 在布达佩斯 第三章 从豪特万到加里西亚边境 第四章 齐步走! 第四卷 光荣败北续篇 第一章 帅克在俄国俘虏押送队 第二章 临刑前的祈祷 第三章 帅克重返先遣连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好兵帅克干预世界大战 “他们就这样杀了我们的斐迪南。”女佣人告诉帅克先生。几年前,当军医审查委员会鉴定帅克为白痴后,他就被退伍还乡,在家以贩狗谋生,替奇丑无比的杂种狗伪造正宗血统之类的证明书。 除了干这档子买卖外,帅克还患有风湿症。这时,他正用风湿油搓着他的膝盖。 “哪个斐迪南呀,米勒太太?”帅克问道,一面继续搓着他的膝盖,“我认得两个斐迪南。一个是给杂货店老板普鲁什当佣人的,有一次他喝错了东西,将一瓶生发油喝了下去;另一个就是斐迪南·柯柯什卡,他是一个捡狗屎的。这两个随便哪个被杀掉我看都没什么可惜的。” “可是,老爷啊,死的是斐迪南大公呀。就是住在科诺皮什捷的那个,又胖又虔诚的那个呀。” “我的天哪!”帅克尖叫了一声,“这太妙了。那大公的事故是在哪儿发生的?” “他们是在萨拉热窝干掉他的。老爷啊,您知道吗,还用的是左轮手枪呢。当时他正带着自己的大公夫人坐着小轿车兜风呢。” “你瞧,多神气呀!米勒太太,坐的还是小轿车呀!当然哪,也只有像他那样的阔老爷才坐得上啊。可他没料到,坐一下小轿车兜兜风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而且还是在萨拉热窝哩,这不是波斯尼亚的庙会吗,米勒太太?那大概就是土耳其人干的了。原本我们就不该把他们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抢过来。你瞧,结果怎么着,米勒太太,那位大公果然就上了西天!他大概受了好半天罪才死去的吧?” “大公当场就中弹身亡。您知道,不应该玩那些左轮手枪。前不久我们老家努斯列也有一位先生找来一把左轮手枪寻开心。结果是全家人都挨了枪子,连门房跑到四楼去看谁在放枪,也给打死了。” “有一种左轮枪,米勒太太,你就是疯狂地使劲扳动它也不冒火,这类玩意儿还真不少哩。可是他们用来干掉大公的那支准比我说的那种要强得多;而且我还敢跟你打赌,米勒太太,干这档子事的人,那天他的穿着还格外讲究。明摆着的,向一位大公开枪这事有多难啊,他绝不像一位偷猎者朝守林人放个冷枪那么容易。问题是你先得想法子凑近他,像他那样的显贵,你穿得破破烂烂的还想挨近他?你得戴上一顶大礼帽,否则还没等你下手,你就得先被警察带走。” “听说他们有一帮子,老爷。” “那就对啦,米勒太太,”帅克说,这时已搓完他的膝盖,“打个比方,要是你想去干掉一个大公或皇帝老儿什么的,你肯定得找些人商量合计。常言道,人多智广嘛。这个人出个主意,那个人再献个妙计,就像我们的国歌上说的,功德就圆满了,事业马到成功。要紧的是你得瞅准了那位大人的车子开过来的那一刹那。就好比,你还记得当年用那么一把锉刀捅死了我们可怜的伊丽莎白皇后的鲁谢尼先生吗,他当时还和她一起散步哩。真是人心隔肚皮!自这件事发生后,再也没有哪位皇后敢随便出来散步了。摊上这号事的大人物还有的是,一个个都会轮到的。你等着瞧吧,米勒太太,沙皇和他的皇后也会有这一天的。也许——但愿上帝保佑别这样,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皇帝老儿也在劫难逃,既然他们已经拿他的叔叔开了刀。这位皇帝老儿的仇人可不少,比起斐迪南来还要多。正像前不久有位仁兄在酒馆里说得好,早晚有一天那些当皇帝的一个个都得被干掉,就是国家的军事部门也救不了他们的命。由于这位仁兄付不出酒钱,于是老板就叫来警察将他抓去。他给了老板一耳光,又打了警察两巴掌。之后就将他装上囚车押走了,想给他一点厉害尝尝。哎,米勒太太,现如今的新鲜事儿多着啦。这回对奥地利来说又是一大损失哕。遥想当年,在我服役的那个队伍里,有一个步兵就开枪打死了一个连长。他拿着一杆上了膛的步枪,走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的那些人叫他别在这里闲逛,可他就要在那儿逛来逛去,还说必须要与连长谈话。连长一出来,二话没说就宣布他不得离开营房一步。这位步兵端起枪,砰的一声就朝连长的胸膛开了一枪,子弹从连长的后背穿了出来,还把办公室弄得个乱七八糟,墨水瓶被打翻了,墨水在那些个公文上肆意流淌。” “那个当兵的后来怎么样啦?”没过多久,当帅克穿上外衣后,米勒太太问道。 “拿了根裤带上吊啦。”帅克边刷着大礼帽边回答说,“而那根裤带还不是自己的,还是从看守那儿借来的,因他谎称自己的裤子总朝下掉。你说他还用得着等别人来枪毙他吗?要知道,米勒太太,谁碰上这种事儿谁的人头都得落地。再说那位看守,他也倒了霉,丢了饭碗不说,还判了六个月的徒刑,不过他没等服刑期满就逃到瑞士去了,现在在某个教会里传经诵道。现如今,世上的老实人是越来越少哕,米勒太太。我觉得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错看了枪杀他的那个人。他准是把他看成了某位绅士,无疑是位正派的人,对自己还满嘴的甜言蜜语,歌功颂德。结果正是这位绅士把他干掉了。这人朝他身上开了一枪还是几枪?” “报上是这么说的,老爷,大公成了个筛子。子弹像倾盆大雨似的一下子全给倾射光了。” “活干得真麻利,米勒太太,干净利落。如要让我去干这档子事情,那我得去买支白朗宁。这种手枪看上去像个玩具,可是只需两分钟,就可以打死他二十个大公,不管他是瘦的或胖的。不过,咱们得关起门来说个老实话,米勒太太,胖的还是比瘦的好打些。人们都还没忘记当年葡萄牙人是怎样枪杀自己的国王的。那家伙就是个胖子。这谁都知道,哪有骨瘦如柴的国王呢。好啦,我现在要去‘杯杯满’酒馆啦。要是有人来取那只留了定金的短毛歪腿的矮狗,你就告诉他,我已经把它放在我乡下的养狗场里啦,前不久,我刚替它剪齐了耳朵,得等它长好了才能领去,否则会伤风的。你就把钥匙交给那位女的看门人吧!” “杯杯满”酒馆里就只有一位顾客,他就是干密探的便衣警察布雷特施奈德。老板巴里维茨正在洗着各种玻璃杯盘。布雷特施奈德想方设法要和他扯点正经事,可就是谈不起来。 巴里维茨是位远近闻名的粗人,脏话连篇,什么屁呀屎的张口就来。可他却满腹经纶,像个读书人。他常奉劝天下众生都去读一读雨果的一本书里的最后一章,也就是指拿破仑的一位老近卫军在滑铁卢战役中给英国佬的最后答复那一段。 “今年这夏天蛮不错的啦。”这是布雷特施奈德郑重谈话的前奏。 “不错个屁。”巴里维茨回答说,一面将杯盘放进橱柜里。 “他们在萨拉热窝可给我们干了桩好事啊。”布雷特施奈德感到有门了便接上一句。 “在哪个萨拉热窝呀?”巴里维茨反问了一句,“是在那个努赛尔酒店?那儿可每天都有人干架的,众所周知那个努赛尔。” “是波斯尼亚的那个萨拉热窝,老板先生。那边他们枪杀了斐迪南大公。您对此有何看法?” “我向来不过问这类鸟事。谁想让我议论这种事,就让他来吻一吻我的屁股吧!”巴里维茨先生非常小心谨慎、礼貌周全地回答,一边点上他的烟斗,“现如今,谁要是跟他妈的这类事情搅和在一起,那谁不就是去找死吗。我是个买卖人,顾客进门要喝杯啤酒,那我就去给他倒一杯。什么萨拉热窝,什么政治,或者死了个什么大公呀,跟我们有他妈屁的相干,谁要是瞧自己有他妈的多能耐,去管这类鸟事,我看这多半没好果子吃,就等去庞格拉茨监狱了。” 布雷特施奈德没再说下去,他四下望了望空无一人的酒馆,很感失望和扫兴。 “这里曾经是挂过一张皇上的像的,”过了一会他又找起话茬儿来说,“而且就是如今您挂镜子的地方。” “恩,说对啦,”巴里维茨回答说,“从前就是挂在那儿的,可苍蝇总在画像上拉一摊摊的屎,我只得将它挪到房顶与天花板之间的顶间处,那儿最保险。这您是知道的,说不定哪天遇上个爱扯闲话的,兴许就大祸临门。我他妈的犯得着吗?” “萨拉热窝那边肯定糟透了,老板先生。” 对这类奸诈、单刀直入的提问巴里维茨先生回答起来更是格外谨慎小心。“嗯,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气候向来都热得要命。记得我在那边服役时,他们都得要往我们长官的头上搁冰块的。” “您在哪个团服役来的,老板先生?” “我可记不住这类屁大的事儿,我一向对这类鸟事不感兴趣,而且也从不打听过问,”巴里维茨先生回答说,“多管闲事就多惹是非。” 这位便衣警察布雷特施奈德就再也不吭一声了。他阴沉不快的表情直到帅克的到来才变得好转起来。帅克一跨进酒馆门槛,就要了一杯黑啤酒说道:“维也纳今天也披上黑纱了。” 布雷特施奈德的两眼立即放射出希望的光芒,简短地接上一句:“科诺皮什捷也有十幅黑纱披挂在国旗两旁。” “唁,该挂十二幅。”帅克足足地喝了一大口说。 “您为什么认定要挂十二幅呢?”布雷特施奈德问道。 “好记呗!一打嘛也好算钱;成批成打地买肯定要比零买便宜多了。”帅克回答说。 P5-9 序言 帅克,一个真正的英雄 ——哈谢克和《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是本有趣的书。我们通常称它《好兵帅克》,其实,它的全名叫《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也有人将它译为《好兵帅克历险记》。主人公自然就是帅克。 关于帅克,作者雅罗斯拉夫·哈谢克介绍道:“你可以在布拉格街上遇到一个衣衫破旧的人,他自己压根儿就不知道,他在这伟大新时代的历史上究竟占有什么地位。他谦和地走着自己的路,谁也不去打扰,同时也没有新闻记者来烦扰他,请他发表讲话。你要是问他尊姓,他会简洁而谦恭地回答一声:‘帅克。’” 显然,这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可在哈谢克看来,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是一个被埋没的英雄。因此,他就要讲讲这位被埋没的英雄在世界大战中的事迹。 几乎从第一页,帅克的形象就给了我们特别的冲击:首先让我们目瞪口呆,然后又让我们捧腹大笑。这是个胖乎乎的、乐呵呵的、脑子似乎总有点不大对劲的捷克佬。在生活中,他也许并不起眼。可作为小说人物,就有太多的看头了。吸引我们的恰恰是他的呆傻,他的纠缠,他的滑稽,他的喋喋不休,他的一本正经的发噱,他的种种不正常…… 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他会微笑着听别人宣布他是个大白痴,甚至很乐意被人送进疯人院。对疯人院生活,他竟然赞叹不已:“在那里就跟在天堂里一样快活。你可以使劲喊,大声吼,可以哭嚎,可以学羊咩咩叫,可以起哄吹口哨,可以蹦蹦跳跳,可以做祷告,可以爬着走,可以跷脚跳,可以翻跟头,谁也不会走来对你说:‘不许干这个,先生,这不像话,你该感到害臊,这哪像个有教养的人啊!’我真不明白,那些疯子被关在那里为什么要生气。”帅克觉得,疯人院才是地地道道的自由天地和理想世界。 表面上,他对皇上绝对的忠心耿耿。要打仗了,他的风湿病正在发作,可他依然买了一朵光荣花和一顶军帽,坐上一张借来的轮椅,由他的女佣人米勒太太推着去从军,并表示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效忠皇上。可在部队里,他又是怎样效忠皇上的呢?总是在添乱,出岔子,“好心”办坏事,不时地还会让上司出点洋相。第一天到卢卡什上尉家当勤务兵时,他想让猫和金丝雀熟悉熟悉,结果猫把金丝雀给吃掉了。为了满足上尉养狗的愿望,他竟将克劳斯上校家的狗偷来,害得上尉遭受了一通羞辱。上尉嘱咐他给卡柯尼太太送封情书,他却把情书直接送到了卡柯尼先生手中。这样的故事差不多随时都会发生。他还是个特别能瞎扯的家伙,只要和他对话,他就有本事扯到十万八千里,直到把你扯晕了为止。最后,卢卡什上尉见到他就像见到了瘟疫,无论如何都不敢留他在自己的身边了。 帅克是出于弱智才捅出如此众多的乱子的吗?我看到读者会心的一笑了。实际上,他自己在某种场合说的话已经泄露了天机:“这种愚蠢的专制王朝根本就不该在这世上存在!只要我一上前线,就会叫它咽气的。”哈哈,原来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干预世界大战哩。他决不是什么白痴,而是个真正的英雄。或者,就是捷克人所说的“聪明的傻子”和“天才的傻子”。 《好兵帅克》共分“在后方”、“在前线”、“光荣的败北”以及“光荣的败北续篇”等四卷,却几乎没有什么中心情节,有的只是一堆零碎的琐事,有的只是帅克闹出的一个又一个的乱子,有的只是幽默和讽刺。每个字都透着幽默和讽刺。可以说,幽默和讽刺是哈谢克的基本语调。正是在幽默和讽刺中,战争变成了一个喜剧大舞台,帅克变成了一个喜剧大明星,一个典型的“反英雄”。 看得出,哈谢克在写帅克的时候,并不刻意要表达什么思想意义或达到什么艺术效果。他也没有考虑什么文学的严肃性。很大程度上,他恰恰要打破文学的严肃性和神圣感。他就想让大家哈哈一笑。至于笑过之后的感悟,那已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了。这种轻松的姿态反而让他彻底放开了。这时,小说于他就成了一个无边的天地。想像和游戏的天地,宣泄的天地。就让帅克折腾吧,折腾得越欢越好。借用帅克这一人物,哈谢克把皇帝、奥匈帝国、密探、将军、走狗等统统都给骂了。他骂得很过瘾,很解气,很痛快。读者,尤其是捷克读者,读得也很过瘾,很解气,很痛快。幽默和讽刺于是又变成了一件有力的武器。而这一武器特别适用于捷克这么一个弱小的民族。哈谢克最大的贡献也正在于此:为捷克民族和捷克文学找到了一种声音,确立了一种传统。法国《理想藏书》的编著者皮沃和蓬塞纳说:“士兵帅克不仅是捷克人精神和抗敌意志的永恒象征,而且还是对荒诞不经的权势的痛彻揭露。这位反英雄是幽默的化身,而这幽默是对我们千变万化的时代的惟一可行的应答。” 帅克当然只是个文学形象,幽默,夸张,有时又显得滑稽,充满了表演色彩,属于漫画型的。但在他的身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哈谢克的不少影子。哈谢克的老朋友、捷克著名画家拉达回忆:“哈谢克给人的印象像是一个较富裕人家的、不怎么爱动脑子的子弟,脸上无须,憨厚质朴,有着一双诚恳坦率的眼睛。与其说他像一位天才的讽刺家,不如说他像一个天真无邪的高材生。”可只要他一说话,他的形象立即就改变了。拉达说,他幽默极了,“他的幽默对我来说像盐一样可贵,以至于稍久一点见不到他,我就深感难受”。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一八八三年四月三十日出生于布拉格。父亲是中学教师。由于家庭氛围的缘故,哈谢克从小就喜爱读书写字。小学未毕业就因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中学学习。上中学时,捷克著名历史小说家伊拉塞克当过他的班主任。伊拉塞克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哈谢克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当时的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中,人们就看到了中学生哈谢克的身影。十三岁时,哈谢克失去了父亲。从此,跟随母亲过着极为清寒的生活。贫困最终使他不得不辍学,小小年纪就到一家杂货铺当起了学徒。后来,他又进过一所商业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银行谋到一个小职员的位子。但他天性自由、散漫,忍受不了刻板、灰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班没几个月就丢弃工作,抛离家庭,出去流浪了。他身无分文,徒步行走,一边乞讨,一边周游祖国大地,还在中欧一些国家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正是在流浪生涯中,他广泛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亲眼目睹了种种社会不公,并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智慧和创作素材。他因为闹事、侮辱警察、参加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游行而多次被关进监狱。有一回,还曾因假装跳河自杀而被巡警送进疯人院。 捷克作家大多有泡酒馆的喜好,哈谢克也不例外。他常常在那里喝酒,聊天,讲述各种趣闻轶事,也听到了无数趣闻轶事。这些趣闻轶事不少都揉进了他的作品中。一九一一年,帝国大选时,他还组织过一个党,名称很滑稽,叫“在合法范围内的温和进步党”,他自任主席,打着竞选议员的旗号,到各种场合发表演说,尽兴发挥他的幽默和讽刺才能。他也确实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当过兵。《好兵帅克》里的不少人物都确有原型。比如卢卡什、扎格纳和万尼克等等。后来,哈谢克“神秘失踪”,自愿成为俄国人的俘虏,随后加入了苏联红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还当上了苏联红军干部,担任过红军政治部国际组组长。据说,他还曾结识过一位参加十月革命的中国将军,并跟他学会了八十个中国字。 如今,幽默讽刺小说《好兵帅克》已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可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世界名著了。书中那个用捷克诗人、一九八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弗尔特的话来说,“胖乎乎、性格外向、绝对不懂得粉饰现实”的大兵帅克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记忆。无疑,他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生动可爱的文学人物之一。哈谢克也因他所创造的这个不朽。的人物而进入不朽了。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然而,难以想像的是,帅克这个不朽人物却是在连一丝一毫的清静和郑重都没有的气氛中诞生的。 那是一九二一年一个夏天的夜晚,刚从俄国回到捷克不久的哈谢克忽然出现在布拉格一家酒馆里。这家酒馆离他的住处不远。不少在场者惊讶地发现,他只穿了件衬衫,趿着拖鞋,提着裤子,真正是邋遢到家了。他连忙告诉大家说他老婆舒拉把他的皮鞋、背带和外套统统锁了起来。了解哈谢克的人立马会心地笑了起来。他们明白这是舒拉不得已才采用的一种非常措施,因为哈谢克生性好动,喜欢游荡,常常一出家门便不知何时回家。妻子病了,他要去药房买点药,顺便来酒馆遛遛,随身还带了个酒瓶,打算捎瓶酒回去。酒还没灌满,第一杯啤酒还没喝完,他就玩起了台球。、三杯啤酒下肚后,他想起了舒拉,下了下决心,说怎么也得去买药了,因为老婆会着急的,至于酒瓶嘛,就先放在酒馆里,等他买药回来时再取。但他压根儿没有回来。几天后,舒拉敲开哈谢克一个朋友家的大门,气冲冲地问哈谢克在哪儿。原来,打从出去买药后,哈谢克就一直没有回家。 一个星期之后,他终于回家了,手里提着一瓶酒,但药连影儿也没有。反正药也不需要了,舒拉的病早就好了。 这段时间里,哈谢克衣冠不整地在布拉格城到处溜达,进了一家又一家酒馆,身上不多的几块钱花完后,他便在阵阵喧闹声中,在一帮贪杯的哥们儿中间写了满满一练习本的《好兵帅克》。他伏在桌子一角写稿,写完几十页后就让一个朋友送去交给出版商,换取几个克朗。这样,至少这一天他就又有酒喝了。等到钱用完后,他就提笔再写。 就这样,为了挣钱买酒喝,哈谢克写起了《好兵帅克》。但由于长期酗酒及不规律的生活,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最终未能完成这部长篇巨著。一九二三年,哈谢克因病辞世,年仅四十岁。这实在是一个遗憾。哈谢克其实与卡夫卡属于同时代人,甚至还算得上街坊,可布拉格的两位大师,却好像隔着一座山似的,从未走到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另一个遗憾。 高 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