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情的散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海音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坛的“女中豪杰”,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一个在文化困境中流离的灵魂,却以整个生命的光与热情修补了每一道创痕的妇人——林海音文集珍藏版!

她的小说和散文,往往郜以家庭为背景,包括小孩、女人、婚姻的描写,由于平日细心观察,对于各种琐碎的情节,均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林海音的文字,一如她的笑声和为人,爽朗而明快。打开她的书,或是和她聊天,你都会有“在春风里”的感觉。

《爱情的散步》收录了林海音的散文作品三十余篇。

内容推荐

林海音,小说家。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生于日本大阪。5岁随父母回国,定居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北平《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到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1967年创办和主编《纯文学》月刊。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冬青树》。她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愁,具有典雅柔美的风格。

《爱情的散步》包括林海音的散文作品三十余篇。

《爱情的散步》具体收录有:《迟开的杜鹃》、《爱情像把扇子》、《玫瑰》、《绿藻与咸蛋》、《琼君》、《五凤连心记》、《冬青树》、《母亲的秘密》、《继父心》、《小红鞋》等。

目录

迟开的杜鹃

初恋

迟开的杜鹃

爱情像把扇子

玫瑰

绿藻与咸蛋

琼君

蟹壳黄

血的故事

五凤连心记

茶花女轶事

地坛乐园

金鲤鱼的百裥裙

爱情的散步

烛芯

某些心情

我们的爸

冬青树

奔向光明

再嫁

继母心

台北行

一件旗袍

堕胎记

冬青树

母亲的秘密

继父心

小红鞋

标会

两粒芝麻

贫非罪

萝卜干的滋味

周记本

穷汉养娇儿

要喝冰水吗?

鸟仔卦

试读章节

初恋

那一年我流浪到南部的时候,袋中已经一文不名了,还好幼年的同学吴君是本地人,他问我可耐得了寂寞到不远的乡下去做猢狲王?我那时只要有个寄身之地,并不计较更多。不过当吴君对我讲校长是位老处女时,我倒有些踌躇不定了,我对吴君说:

“老同学,你是最清楚我的脾气的,像我这样的人去跟老处女打交道,不怕要坏了你介绍人的面子吗?”

吴君却一再请我放心,他说:“这是一位不平凡的老处女,她不但会使你宾至如归,而且你的坏脾气还应当受她的感化呢!”

果然如吴君所说,我不必为校长是老处女而怀什么戒心,因为她对我的态度除了宽仁的上司外,还兼有慈爱的母亲,善导的师长,使我像游子归来似地感觉到家的温暖。虽然这里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这位女主人也不过像我一样的是个独身者。我和她所不同的是,我还年轻,也没打算终身不婚,而她似乎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化身,是为献身教育而来到人间的。我没听说她以前有过恋爱,以后总也不会走上婚姻之路吧,因为她已经五十二岁了。这里的乡人也常常说起,校长是孝女,她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书,她因为孝心承继父志而终身不嫁,拿自己应得的财产创办这所乡间学校,是多么令人钦佩!

她对我关护备至,常为生活毫无规律的我整理凌乱的衣物,或者坐在灯下为我缝补衣钮。我常常想,她不但是好校长,更是好主妇,如果她结了婚,而且儿女环膝地做了母亲——甚至祖母,生活又该如何不同。我不由对她起了疑问,是什么使得她摒弃了正常的婚姻生活,而在这寂寞的山村做一辈子村童的老师呢?我几次想问她,但终因尊重她,怕冒犯了圣洁的她而住口了。

暑假来了,我竟因安于这安静的山村生活,连吴君邀我和他的妹妹们一同到省城旅行都婉谢了。我常常和老校长对坐着,泡一壶好茶,各人一书在手,或谈或读,消磨这炎热的时光,却也不难。校长有时也很风趣的,她对我的称呼常常不同,在学童的面前当然是严肃地叫我“老师”,但背后她总是“小妹妹”“小淘气”“小女儿”地随便叫。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对面房里望着她孤坐灯下的神态,不免又勾起我对她的遐想,看她头上已经长出了白发,想到一个人独身一生是什么滋味,她那么安详,那么正常,要探索她的内心,可也不容易呢!我刚洗完头发,一边梳发,一边在琢磨她。她猛一回头,见我这副呆样子,便走过来笑着说:“又想家了吗?”她常常以为我会想家的,便坐下来哄我说笑,我知道她满心是想安慰我旅居的寂寞。

她把我披散在额前的长发拢到耳后去,望着我的脸突然问我:“为什么你一个女孩到处乱跑,还不打算结婚呢?”

我不知道应当怎样回答她才好,但我随即感觉在这样一个慈爱关心我的老校长面前,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便直率地告诉她说:

“第一次的恋爱没有成功,以后再也不会轻易去尝试了!”

她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笑说:“那么你到这乡下来是为治疗爱的创伤喽!”

我乘她打趣我,便也向她开玩笑说:

“那你又为什么不结婚呢?”

“我吗?我这样不是很好吗?”她斜头微笑地回答我。

“我听过许多不结婚的人总是这么说‘我这样不是很好吗?”’我学她的口气,又接着说:“其实,你如果结婚,一定更好。”

“为什么呢?”她对我的话似乎很感兴趣。

“因为你实在是一位好母亲的典型,”我跟着又逼了一句,“说不定你曾有一个故事。”  “一个故事?一个什么故事?小淘气!”她把我的头发一下子又弄乱了。

“一个——恋爱的故事,有没有?”我简直是大胆地在诈取她,虽然以前我从没有这么想过,这只是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她听了我的话,并没有气愤,反而很神秘地点点头说:“还没有人这样猜测过我呢!”

今晚她似乎很兴奋,照例我们临睡前的一段消遣时间是在庭院中央的。她拿来了一壶好茶,同时还带来了一张发黄的照片。她拿给我看,并且说这是二十年前和她的父亲、妹妹合拍的。但是我看照片上面还有一位青年,忽有所感,便问她:

“那么,他是谁呢?”

她没有立刻回答我所问,却坐在藤躺椅上,端起一杯茶品着,眼睛看着那杯茶的热气,慢慢地说:“你不是疑心我有个故事吗?二十年来,我第一次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希望你是唯一听这故事的人。”她说着拍拍我的手背。就在这满天星辰的月光下,我全神贯注地听着下面的故事。

我的双亲情爱逾恒,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为了避免睹物伤情,便带了他唯有的两个女儿——我和小妹,迁居到傍燕儿山的这乡下来。

父亲看中了这块地方,是因为有一年和学生旅行,偶然发现的,不知怎么,他便一心一意要实现在这里买一块地盖房的愿望。他亲自设计建造这所红砖的小洋房,原是要和母亲终养天年的,谁知母亲还未及看到它的完成,便撒手先去了。但是父亲仍照原来的意志,辞去半生教授的职务,决心乡居著书。

我虽然正为失母而悲痛,又突然离开城市,离开熟稔的亲友,到一个陌生的乡下过活,但当我走进这所新居时,不禁给眼前新鲜的景色迷住,蓝天、绿竹、红砖、白墙,配合得这样醒目清心。虽然后来在妹妹出嫁和父亲死后,我孤单地面对粉刷一新的白墙,曾度过一段今生最寂寞的时日,但当初进新屋之时,却是以重整起愉快的心情,领受母亲死后的新生活。

母亲一死,主妇的责任很快地落到我身上。在她刚死后的一段时间,曾由姑母来同住主持家务。我们决定乡居后,姑母便把一串钥匙交到我的手里,她嘱我应如何勤俭持家,因为我的母亲在父亲一生微薄的收入下,积蓄起两所房屋,并非易事。她又说母亲为我们姊妹用心良苦,因为没有儿子,这两处房屋是要留给我们姊妹俩做嫁妆的,红砖洋房属于我,城里的那栋给妹妹。我当时对于姑母所说的并不留心,我虽已在女子师范毕业,但是家庭亲爱的气氛浓厚,使我很少想家庭以外的事情。

操持家务,我该胜任愉快,因为母亲早已给我留下了好榜样。我记得幼小时候看见母亲腋下的一串钥匙,走起路来嚓嚓作响,是如何地羡慕!有时她遗落在桌上,我便要拿过来玩弄一番,学着母亲的样子,挂在腋下跑来跑去,害得母亲到处找不到。那一串钥匙因为在母亲的腋下磨擦多年,已经光亮圆滑。我从母亲的手中接过来,、便很自然地挂在我的腋下了。

乡居的日子简单多了,父亲在日落以前便完成他的书房工作,用不着像在城里似的,非在夜间才能静心写作读书,也没有那样多的学生来问这问那地扰乱他的清思。他的健康因为来到乡下也明显地有了进步。偶然有人从城里来看望父亲,都为他能在丧了爱妻后反而红润的面色感到惊异。

刚搬来的那年,妹妹只有十二岁,我比她大了一轮。’我要照应这样小的妹妹和老父,俨然是个小主妇了:缝补一家人的衣袜,教妹妹读书,处理一切琐碎的家务。不久以后妹妹考入城里的女子中学,住在宿舍里,一星期回来一次,这期间只有我和父亲,还有老仆张同。但是逢到寒暑假期,妹妹回来,有了这个活泼的小姑娘呆在家里,我们就热闹多了。

溽暑的午后,寂静如睡,父亲在书房里一手扇着芭蕉叶,一手握笔疾书。天气闷热,大家挥汗如雨。可是他因为专心在书案的工作,从不觉得身外的事务与他有何关系,他对写作的兴趣这样浓厚。

我则常在这个时候带着小妹在竹林为墙的幽径中乘凉,听她的小嘴讲出来那些学校的生活,我们大笑着。好像唯有小妹在家,才能打破一段过去的沉寂生活。

当炊烟袅袅而上,会合着暮霭,云烟不分的时候,父亲放下了笔,从书房出来,领着妹妹到田间散步,我则收拾起活计或书本,到厨房去督促老张预备晚饭。他们散步回来,大家便坐在院中晚饭,我们在饭桌上看着乌鸦归巢,呱呱呱呱地乱噪一阵,在乡间,这是夜幕垂下前的先声。乌鸦过去了,天暗下来,四籁堕入寂静。虽然也有远处传来几下汽笛呜呜声,划破长空的寂寞。掌灯不久便该休息了。我为父亲的卧室驱蚊,落帐,整理床铺。父亲虽然没有了母亲,并没有改变他生活上的一切习惯。

早晨如果有空闲,我也常随着父亲领着妹妹出去走走,踏着露水未干的野草,闻着清晨湿土的气味,很是舒服。

冬日像虫一样的蜷伏在屋子里,和外面接触的生活更少。春天来了,翻开隔年的干叶和杂草,我也喜欢做种植的工作。日子就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迎春送冬地也不知不觉在乡下四易寒暑了。最初的一两年,不但父亲常带我们到城里去购买书籍物品,城里的亲友和学生们,也时常结伴到乡下来小住盘桓。可是后来父亲渐渐安于乡居懒得进城去,亲友们来看望父亲的也比不了前两年,我们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姑妈却照例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到乡下来。这一年她见了我便惊讶地说:“芳儿,你瘦了!”我没有觉得,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后笑笑说:“是吗?我并没有生病呀!”

姑妈的神情仿佛也不同于往年,她常常注视着我,又有时和父亲谈些什么不愿让我们听见的事情。有一天我走到后院的厨房,听姑妈在和老张说话:“老太爷糊涂,总得张罗张罗,不能让大小姐伺候他一辈子呀!……”窃听的滋味很不好受,我赶紧绕过前院去。心里可打了一个结,是姑妈要给父亲续弦吗?她看我瘦了,以为我操持家事累的吧?但是我绝没有这种意思,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责无旁贷,怎么能谈到累不累呢!我觉得姑妈有点误会我了。但是,真要为父亲续弦的话,当然没什么不好,不知道姑妈看中了什么人,怪不得常跟父亲嘀嘀咕咕地谈话。

又有一天,我们闲谈着,那天妹妹也从学校返家。姑母看着我,却回过头去问小妹:“兰儿,你今年十几啦?”“十六了,姑妈!”我顺口接过回答,但是说出来我又后悔了,我忽然意识到姑妈实在不是要知道小妹的年龄,而是想借此算算我的年龄吧!我也知道姑妈所以不愿直接问我的缘故,是因为我已经不小了——二十八岁了。

P3-7

书评(媒体评论)

她的小说和散文,往往郜以家庭为背景,包括小孩、女人、婚姻的描写,由于平日细心观察,对于各种琐碎的情节,均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林海音的文字,一如她的笑声和为人,爽朗而明快。打开她的书,或是和她聊天,你都会有“在春风里”的感觉。

——隐地

与其说林女士,不如说林先生,这是以她独特而豁达的胸襟而言;如果她生而为男人,将比她现在的成就为大,但因为她是个天生的女性,却能赢得普遍的敬仰和爱慕。

——七等生

他们说:这已经是尊敬的极致了。

如果整个社会都称她为“先生”,如果整个时代都说她是“女中丈夫”,就是一个女子最大的荣宠了。

即使她的胸襟与胆识在当时无人能及。

是这样吗?只能这样了吗?

为什么我们不来造一些字,造一些真正的敬辞,好来呈献给这位刚刚逝去的长者——一个在文化困兽境中流离的灵魂,却以整个生命的光与热情修补每一道创痕的妇人。

——席慕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