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孤独天才的诞生
梵高的艺术家族
现在提起绘画,许多人都会首先想起那个画出《向日葵》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然而恐怕梵高自己和他庞大的家族都没有想到,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间,他竟成为那个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唯一的代言人。“梵高”其实是一个古老、显赫的荷兰家族的姓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6世纪。到了19世纪,这个家族几乎拥有整个欧洲半数以上的画廊,在军事、神职等受人尊敬的领域中也不乏人才。
这个家族有很多一脉相传的特质,譬如心高气傲却心地善良,并且似乎生来就有对绘画极高的鉴赏力和敏锐的商业直觉。和梵高家族来往的朋友也大多是成就极高的艺术家和鉴赏家,因此,当时的画家们若想成为一流的艺术家,必然要至少有一幅画,挂在梵高家族的画廊中。然而这样一张“风车之国”上的巨大网络并没有让梵高家族的成员走得一帆风顺,相反,他们每个人都为了家族的名誉努力地奋斗着。
梵高的祖父文森特·梵高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新教牧师,这在当时是极其神圣的职业。他的名字文森特有“成功”的意思,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他和梵高的祖母生下了六个女儿和六个儿子,可惜一个女儿年幼时便夭折了。这些孩子当中,与梵高祖父同名的文森特伯伯是位大画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上大学,但他是一个很有才华、很精明的人。他最初在荷兰第三大城市海牙卖绘画材料,但在几年间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的画廊。而后他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订立了合股合同,在巴黎、柏林、布鲁塞尔、海牙、阿姆斯特丹都有他的艺术品经营公司。
文森特伯伯和梵高的父亲是亲密的手足兄弟,所以梵高与他的弟弟提奥最初都在这位伯伯的店里工作过,并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许多画家,见识了许多名画。由于文森特伯伯有病,膝下又没有亲生子女,他一直把梵高和提奥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
另外两位画商叔叔分别是亨德利克·梵高和科尼利厄斯.马利纳斯·梵高。亨德利克·梵高在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经营着当地最大的画廊;而科尼利厄斯‘马利纳斯.梵高是全荷兰最大的一家艺术品商号的总经理,每天都有上百幅画家的新作经他们的眼睛被决定是展出或者是被淘汰。而约翰尼斯·梵高,同样是梵高的叔叔,是当时荷兰海军的最高首脑,他出门走在路上,满街的人都要争着向他行礼。这样一家人牢牢扎根在荷兰的土地上,梵高这个姓氏也几乎成为荷兰的地标,梵高家族每添一个孩子,周围的人都要禁不住羡慕这个孩子生来就有的名誉和可能继承的财富。
相较于梵高的几位声名显赫的叔叔伯伯,梵高的父亲提奥多鲁斯·梵高显得事业平平。他从乌得勒支神学院毕业之后,继承梵高祖父的事业成为一位基督教牧师,但他似乎并不是一位很成功的牧师。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被调往松丹特、纽南等偏僻的荷兰小镇。按他自己的想法,他早就应该在某个市中心的大教堂里布道了。然而,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的牧师,他常常把食物和衣服分给附近贫苦的人们。
P1-3
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代序)
绘画是人类天生的艺术。人们从孩提时代,便懂得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眼中的世界。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有人却能用画笔将一刹那定格成永恒;平凡的事,平凡的物,有人却能带人们发现它的美好,赋予其新的生命;有形的景,无形的情,有人却能将情感挥洒成动人心魄的色彩,唤起深深的共鸣。
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永恒地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深植入我们的头脑,构成我们基本的常识。这套书,便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它讲的是美术家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们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他们其实不是艺术圣坛上那一张张用来膜拜的画像,而是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哀有乐。米勒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雷诺阿生了一个成为20世纪著名导演的儿子;高更最先是一位从事金融业、收入丰厚的绘画“票友”;梵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卖出一幅画;毕加索情人无数,80岁时还迎娶了35岁的妻子;蒙克一生在亲人去世、病痛、烟酒、精神癫狂中度过,却活到81岁高龄……每一幅经典画作,不再是展览墙上的木框,而是与鲜活的生命相联系。你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线条与色彩是由怎样的双手来勾勒。
当这许多位美术家汇集到一起,又串起了一部美术史,他们是美术史的链条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本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应,他们是自己的传主,同时又是其他传主的背景。有时,几位名家同时出现或前后承接,你会发现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竟如此相近。你仿佛徜徉在巴黎的卢浮宫,漫步在枫丹白露森林,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你看到他们在塞纳河畔背着画夹写生,在学院的画室研究着比例与笔法,在街角烟雾缭绕的酒馆进行着思想的争鸣,在为参加各种沙龙而忙着选画、贴标签、装箱、布展……
你的美术素养不再停留在知道几幅画作、几个名字上,你与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你会在一场美术展览中关注画作的派别和技巧,你会在子女接受美术教育时找出最经典的画作,你会在某个地方旅行时说出哪位美术家曾与你走过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面对安格尔的《泉》,你是否为少女洁白自然的胴体而赞叹?面对米勒的《晚钟》,你是否为农民的虔诚、宁静、纯洁而感动?面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你是否听到阳光在树叶的空隙中欢跃喧闹?面对梵高的《向日葵》,你的双眼是否被那火焰般的明亮点燃?
林锜
2015年6月于北京
这套《艺术之约》,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音渭、马文佳编著的《梵高》讲的是美术家梵高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梵高的作品。他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音渭、马文佳编著的《梵高》讲述了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传奇一生。书中从梵高出生写起,写了他在海牙、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地历经坎坷;写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店职员最终成为绘画大师,开创了后印象主义画派;写他与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画家高更在阿尔勒相聚,两人交恶后,梵高患上躁狂症割掉自己的耳朵,最后在巴黎郊区饮弹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