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者之一。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李富春同志革命和战斗的一生,帮助读者了解他在品德、学养、胆略等方面的迷人魅力,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从中还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些重要方面的艰辛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富春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房维中//金冲及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者之一。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李富春同志革命和战斗的一生,帮助读者了解他在品德、学养、胆略等方面的迷人魅力,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从中还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些重要方面的艰辛历程。 内容推荐 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者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主要从事党的领导工作、军队政治思想和后勤军需领导工作,以及根据地的经济领导工作。社会主义时期,他主要负责国家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计划经济的开创者、具有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领导人。本书记叙了李富春同志的传奇人生故事。 目录 一、青年时代 二、在大革命中 三、坚持地下斗争 四、在中央苏区 五、长征途中 六、抗战爆发前后 七、协助陈云主持中组部工作 八、领导生产运动克服财经困难 九、在中共七大前后 十、建立西满根据地和主持东北战时财经工作 十一、在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中 十二、从东北到中央工作 十三、编制和落实“一五”计划(上) 十四、编制和落实“一五”计划(下) 十五、八大前后 十六、“大跃进”年代 十七、开始走出困境 十八、扎扎实实抓调整 十九、组织编制“三五”计划 二十、在“文化大革命”中 附录:李富春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法南区,是指当时上海的法租借和南市。在法南区委工作期间,李富春着重抓了对基层党员和工人群众的教育和争取工作。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正确分析工人群众和基层党员的思想状况,要求各地党支部认真教育、团结工人,努力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当时,一部分工人党员在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形势下,或消极,或被工厂开除,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但他们并没有叛变的行为,有的人还希望能够恢复组织关系。对这些人,本来应该采取积极争取的方针,而一些工厂的党组织却采取了厌恶或排斥的态度。李富春了解情况后做了大量说服和教育工作,他对一些党组织的负责人说,对这些人既要指出他们在残酷斗争面前消极畏难是错误的,同时应看到他们原来受过党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只要他们要求继续革命,就应该热情地欢迎他们。他强调,对这些人要多做教育工作,坚定他们的信念,其中真正经过严格考验的还可以重新入党。他在三月召开的江苏省委扩大会议上批评了在团结教育工人问题上存在的“左”的作法,积极呼吁党的干部应深入基层,大力恢复和发展工人的斗争。 李富春还加强了争取黄色工会群众的工作。所谓“黄色工会”大多是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但领导权不在共产党手中的工会组织。李富春指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党应该利用这些组织进行公开活动,团结、教育和争取工人群众。对这些组织的领导人,李富春强调应视他们的政治态度来确定是团结争取还是给予打击的方针。李富春还深入黄色工会,同工会领导人和工人进行多方面接触,争取到一部分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愿意同共产党合作的工人群众。在李富春领导下,法南区所属各支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取得明显的成绩。 这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中共中央军事部长杨殷、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委员颜昌颐和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因叛徒白鑫的出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并杀害,江苏省委又遭到一次严重的破坏。有着丰富军事工作经验,并在法南区委表现得十分出色的李富春被调回江苏省委工作。接着,因省委书记罗登贤调离原工作,江苏省委又作进一步调整。九月九日,江苏省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原来彭湃兼管的军委由李富春负责,成员有张天民、陈云、顾作霖和工联会一人。农委由陈云负责,成员有周孟平、英举和赵和尚。外县工作委员会仍由陈云兼管,下设若干巡视员,负责与六个特委和省委直属县委的联系。九月十二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决定由任弼时、康生、陈云、李富春和李维汉等六人任常委。省委书记先由任弼时、后由李维汉代理。不久,中共中央又决定,江苏省委由六个常委和团省委书记以及汽车、电车、纱厂等基层支部负责人共十二人组成。为了使处理工作能更加敏捷,将原来的六个常委改为正式常委三人,候补常委三人。调整后的省委工作十分有序,“常委每天碰头研究日常工作,常委和候补常委每月开会一次,决定重大问题”。在新省委的领导下,各方面的斗争很快开展起来。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大会的会址选在上海龙华路外日晖桥附近的一座大楼里,这是党秘密控制的一所中学。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都很重视这次大会,李立三和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委派的正式代表自始至终参加并指导大会的召开。李富春和李维汉、康生作为省委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有三十多人,在当时那种白色恐怖的秘密斗争环境里,这么多同志聚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熟悉的同志相会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当年出席这次大会的管文蔚回忆说:“……除少数几个外,我都不大认识。各人的真实姓名,互相之间也概不知道。然而,一见面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得很,谈话时彼此均以假姓名相称呼。” 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江苏问题”解决以后,“党的工作确有了相当的进步,如在政治上能运用六次大会和中央的正确路线,争取公开活动的路线之运用也有相当的成绩,党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党与群众关系日渐进步,赤色工会有相当的发展,党的质量有相当的改善,地方党部渐次强健起来,党内生活上不正确倾向日渐减少,反取消主义反调和主义的斗争,江苏党站在最前线。”这些成绩应该说是与李富春等江苏省委同志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会议同时指出,江苏党的工作在组织群众、支部生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党领导斗争的力量还表现薄弱”,因此“共产党的责任,便是要针对着这些弱点,从坚决的领导斗争中将其纠正和补救过来,推进革命斗争更快地向前发展,党的领导更加健全起来。” P81-84 序言 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者之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主要从事党的领导工作、军队政治思想和后勤军需领导工作,以及根据地的经济领导工作。在这些方面,他都有重要的建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社会主义时期,他主要负责国家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计划经济的开创者、具有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领导人。他对我国建立重工业基础、提前实现“一五”计划、一九六二年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等都起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富春同志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毕生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绝对维护党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勇于承担责任,他一生光明磊落,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和作风,是全党学习的模范。为他作传、宣传他的功绩和品德,对贯彻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搞好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早日实现两个文明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我同富春同志从二十年代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开始,就在一起学习马列主义、做工、开展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回国以后的几十年中,又长期在一起战斗,或者有密切的工作关系。我们患难与共、肝胆相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对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的迫害和不幸去世,我是很痛心的!为了表示对富春的怀念和给他撰写传记工作的支持,我写了上面这些话,算做序吧!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 后记 李富春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3年陈云、王震等同志提出要为李富春同志撰写传记。根据这一指示,从1984年开始,国家计委组织人员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为撰写《李富春传》做准备。本书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国家计委档案馆、广东、江西、江苏、贵州等地档案馆提供的李富春同志的大量文献和会议记录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李富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员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 写作的过程是:陈志凌同志撰写全书的初稿。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陈斐章同志对前几章进行了修改。《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张沛和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韩纲等同志分别执笔第二稿。其中,张沛等同志撰写1至14章;韩纲同志撰写15至20章。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廖心文、曹应旺同志分别执笔第三稿,做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其中,廖心文同志撰写1至9章;曹应旺同志撰写10至14章。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同志曾审阅了本书的初稿并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党组书记安志文、贺光辉同志审阅了全书,并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 国家计委副主任房维中、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同志统一对全书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和审定。 中央党史研究室提供了书中的照片。国家计委的石康同志为本书做了大量编务工作。 国家计委、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经济日报社、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同志,为本书的撰写工作给予了支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