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董家河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说的是江河里的生灵,对于人来说,春天最先还是在大家的手上出现的。假如哪一天你发现自己握自行车把的手不再需要手套,这就是春天到来的宣言书。不过这只是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喧嚣浮躁的都市气氛是令春姑娘皱眉头的,她总是在不得不去的最后关头,才会不情愿地出现在城市的一角,而此刻乡村早已春光烂漫。那句古诗是怎么说的来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0多年前,我在一个叫董家河的小镇上念书,那是乡政府的驻地。在那少不更事的岁月里,我从来没有注意到春天的到来,只是忽然有一天,同学们晚饭后都想上山了,这才发觉季节的变迁。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白天一天天长起来,窗外一天天多彩起来,这都使得晚饭和晚自习之间漫长的时间越发难以禁锢我们的行动。本来就是一帮淘气的小猴子,虽然有了中学生的名分,本性还是难移。
晚饭是简单的,只能勉强吃个半饱;洗好碗筷大家就三五成群地往外走。教室里当然还有人在坚守,那多数都是比较用功的女生,男生很少有这样的定力,即便是素来喜欢念书的我,也是要带着课本出去的。老家正好在大别山区,学校四周都是山。我喜欢到供销社后面的小山梁上去,那里有一处坡地,开满了油菜花。
我要穿过整条镇街才能到达那里。脚下是不甚平坦的青石板路,两旁是林立的店铺。房子和路一样,也是古旧的,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青砖已成顽固的黑色,正好对应“青”字的本意。白天赶集的人早已散去,商家开始往里收拾东西,大家各忙各的活路,没有人注意到那个鹑衣百结的乡村少年。虽然并没有被他们接纳,我心情依然很好,因为这让我知道除了家之外还有一个美好的去处叫董家河,对未来朦胧的幻想因而有了确实的寄托。春风吹开红花吹绿野草,也吹生了少年模糊的梦想。我在街上左顾右盼,好像自己已经告别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生活,成为镇街上的一员。
爬上山梁,鼻梁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正好有和风拂面而来,是那种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刚刚够吹去身上短暂燥热的当量,很能让人神清气爽的。学校在远远的脚下,青石板路面的街道呈弓状向前面排开去,这种全新的角度给了我全新的感觉。近处是一片油菜,油菜花烂漫地开着,老远就能闻到那种浓烈的香气,金黄的颜色在绿色的背景之下显得格外打眼。找一处草地,将课本摊在腿上,却不看,想着心事。说是想心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甚至根本没有一条能够连成逻辑的思路,只是课本上的字没有读进眼睛而已。
就在那时我再度听到了《风雨兼程》。供销社里有台旧留声机,经常放点唱片。那时我还没有学过“兼程”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后来查字典才知道的。旋律有些令我伤感,但这并不是因为离家住校的原因。我虽然多少有些想家,但更想到遥远的地方去闯荡。那些许的伤感,只是旋律动人的一个必然效果罢了,正如美酒必然醉人;它那美丽的送别意境更加令我神往,我不禁将自己想象成为其中的主人公,打点好行装正要上路。那时我不仅知道董家河,还知道有个地方叫县城,那是比董家河还要好的地方。虽然并没有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概念,但却模模糊糊地知道念好书可以走出家乡的山沟,因此这首《风雨兼程》就像是专门为我唱的一样。它让我伤感,更让我振奋。
留声机停了,天色暗了,我这才感觉到屁股下面的凉意。我知道青草的汁液沾湿了裤子,于是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下山。
时间像条航船,已经驶出20年,但其情景却如同昨日一般清晰。《风雨兼程》现在大家早已不大唱了吧,但我却时时能够感觉到它那熟悉的旋律依然在耳边回荡。那时的春天,就这样为少年人生旅途的航船徐徐吹开白色的帆。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