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袁劲松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他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述的事例,都是现代人陌生的。但当我们轻轻揭开封印已久的古语言、古事例,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老子的柔性思维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前瞻性指导价值。

薪尽火传,两千多年前一位圣哲播下的一颗火种,至今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散发出来的智慧之光,穿透漫漫的时间和空间,继续照亮我们未来探索前行的道路。

内容推荐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思维的角度全新揭密《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柔性思维方法论的书籍,并提炼出逆向反动、节制用柔、正本清源、无为、归元、观复、不争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工具。本着实用性的原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道德经》的研究方式和概念定义,以思维为主线贯通全书内容。另外,为了方便现代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书中除了配有对道家思维原理的解释外,还穿插了大量的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商业、管理等领域的案例。通过一个个趣味鲜活的案例,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畅饮道家柔性思维带来的智慧甘泉,领悟中国传统古文化的方法精髓,提升我们心智修养,指导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

目录

第一章 自然之道

第二章 无为之道

第三章 逆反之道

第四章 本源之道

第五章 客观之道

第六章 无限之道

第七章 长久之道

第八章 不争之道

第九章 人生之道

第十章 方法之道

第十一章 务虚之道

第十二章 修心之道

第十三章 超脱之道

第十四章 视虚之道

第十五章 思维之道

第十六章 观察之道

第十七章 管理之道

第十八章 政治之道

第十九章 归元之道

第二十章 养智之道

第二十一章 有形之道

第二十二章 反常之道

第二十三章 守恒之道

第二十四章 实用之道

第二十五章 循环之道

第二十六章 内敛之道

第二十七章 圆融之道

第二十八章 质朴之道

第二十九章 争雄之道

第三十章智 战之道

第三十一章 节制之道

第三十二章 王者之道

第三十三章 智者之道

第三十四章 伟大之道

第三十五章 平凡之道

第三十六章 谋略之道

第三十七章 无为之道

第三十八章 成功之道

第三十九章 根本之道

第四十章变 化之道

第四十一章 高深之道

第四十二章 玄奥之道

第四十三章 空无之道

第四十四章 生活之道

第四十五章 事业之道

第四十六章 统治之道

第四十七章 内省之道

第四十八章 治学之道

第四十九章 人性之道

第五十章 生存之道

第五十一章 行为之道

第五十二章 理性之道

第五十三章 错误之道

第五十四章 广大之道

第五十五章 天真之道

第五十六章 普适之道

第五十七章 特殊之道

第五十八章 转化之道

第五十九章 强大之道

第六十章 整体之道

第六十一章 静守之道

第六十二章 超然之道

第六十三章 决策之道

第六十四章 实践之道

第六十五章 深远之道

第六十六章 大成之道

第六十七章 大用之道

第六十八章 反成之道

第六十九章 非攻之道

第七十章 超常之道

第七十一章 自知之道

第七十二章 自制之道

第七十三章 政策之道

第七十四章 分权之道

第七十五章 定位之道

第七十六章 强弱之道

第七十七章 取舍之道

第七十八章 正反之道

第七十九章 王霸之道

第八十章 复古之道

第八十一章 本源之道

试读章节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

“道”,可以说道,但它不是人们平常理解的”道”。

“名”,可以命名,但它不是人们平常认识的“名”。

[道家思维]

《道德经》开篇的两句话是全文的总纲,它提醒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注意到“名实不符”的现象,不要望文生义通过概念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事物的本质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概念完全表达出来。

[思维案例]

自然之道

无尽藏尼向六祖慧能请教:“我研读涅槃经多年,却仍有多处不甚明了,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六祖慧能说:“我不认识字,请你把经文念出声,或许我可以略解其中的道理。”

无尽藏尼道:“你连字都不认得,如何能解其中的道理?”

六祖慧能笑道:“道理是与文字无关的!道理就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却像你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代替不了明月,看月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手指,不是吗?”

无尽藏尼听罢大悟。

[原文]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天地之母。

[译文]

无,是天地宇宙的源头:

有,是世间万物的根本。

[道家思维]

“虚无”为源,“实有”为本,是道家思维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解释了谁是世界的源头,谁又是万物的根本这个问题,从哲学的高度给出了肯定但又模糊的答案。说它肯定,是因为“无”和“有”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概念;说它模糊,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给“无”和“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乙这两个概念如同两个神奇的黑洞,无限幽远,包罗万象,它可以包涵一切,但又什么都不解释,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它的存在,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迷失其中,在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宇宙空间中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些东西只可远观,不可近触,若能够理解道家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我们才算刚刚迈进玄奥的道家思维世界。

[思维案例]

智慧的思维模式

有一个外族人想研究犹太人的生活和习俗,他读了不少书,但始终不得其中的奥妙。最后他明白了,只有读懂犹太人的法典《塔木德》才能理解犹太人的一切。于是他去拜访拉比,并表示了自己想学习《塔木德》的愿望。

拉比说:“虽然你想研读《塔木德》,但你现在还不具备翻阅《塔木德》的资格。”

“我想研读《塔木德》,”这个人请求说,“至于有没有资格,你不妨可拟测试一下。”  拉比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男孩帮助家里打扫烟囱,他们打扫完钻出烟囱后,一个满脸乌黑,另一个脸上却没有一点烟灰,那么你认为哪一个男孩会去洗脸呢?”

这个人说:“当然是那个脸上脏的男孩去洗脸。”

拉比却冷冷地说:“由此可见你还没有资格研读《塔木德》这本书。”

那个人马上反问道:“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

拉比解释道:“两个男孩打扫完烟囱后,一个脸是干净的,一个脸是脏的。脏脸的男孩看到干净脸的男孩,就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干净脸的男孩看到对方的脏脸后,会认为自己的脸也是脏的。”

听到这里,那个人突然叫道:“我知道了。”然后,他要求拉比再测验他一次。于是,拉比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两个男孩扫完烟囱后,一个脸是干净的,另一个脸是脏的。到底哪个男孩会去洗脸呢?

由于这个人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立刻回答道:“当然是脸干净的男孩会去洗脸。”

但是,拉比又冷冷地说:“你还是没有资格读《塔木德》。”

这个男子沮丧地问道:“那么,《塔木德》上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释的呢?”

拉比回答说:“两个男孩一起打扫烟囱,而且又是打扫的同一个烟囱,不可能会有一个干净一个脏的道理。”

[原文]

故,常无,欲队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译文]

所以,经常处于“无”,为的是观察领悟天地宇宙之道的奥妙;

经常处于“有”,为的是体会寻找世间万物之道的端倪。

[道家思维]

从“虚无”的思维视角观察认识事物是老子的一项伟大创举,他首先开启了“形而上”的认知思维方法,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偏重于视觉思维,不论是观察还是分析都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不会超越有形的思维空间。

在现代社会,抽象思维已经取代形象思维成为现代人的主流思维方式,但在古代人们的抽象思辨能力尚处于萌芽状态时,老子提出“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认知思想不仅是新奇的,而且是对当时占据主流思维方式地位的形象思维是一种革命性颠覆,这也是道家的“虚无”思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易为普通人所了解,但绵延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从虚无中你能看到什么?

这个问题即使是现代人也不容易回答……P1-4

序言

在中国浩瀚的文明历史长河源头,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所放射出的智慧之光虽然微弱渺茫,但却影响深远,它的思想具有穿透时空的神奇,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古籍经典之首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从思维的角度全新解密《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柔性思维方法论的书籍,并提炼出逆向反动、节制用柔、正本清源、无为、归元、观复、不争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工具。本着实用性的原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道德经》的研究方式和概念定义,以思维为主线贯通全书内容。另外为了方便现代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书中除了配有对道家思维原理的解释外,还穿插了大量的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商业、管理等领域的案例。通过一个个趣味鲜活的案例,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畅饮道家柔性思维带来的智慧甘泉,领悟中国传统古文化的方法精髓,提升我们的心智修养,指导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

《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言》,全文五千字左右,分为上篇“道”和下篇“德”两部分,全部用韵文形式写成,许多名句朗朗上口,流传广泛。数千年来,无数中外智睿之士穷毕生精力来研究《道德经》,有资料统计,《道德经》的外文版本已经超过100种。仅此一斑,就可见《道德经》影响之大。《道德经》一书,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之一,无论被怎么推崇都是不过分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经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还说:中国人民中的特殊天才,可以影响到人类世界。

虽然,老子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他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述的事例,都是现代人陌生的。但当我们轻轻揭开封印已久的古语言、古事例,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老子的柔性思维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前瞻性指导价值。

薪尽火传,两千多年前一位圣哲播下的一颗火种,至今仍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散发出来的智慧之光,穿透漫漫的时间和空间,继续照亮我们未来探索前行的道路。

大哉,老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