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列强对华入侵的前驱就是鸦片。为了拯救国民,为了拯救整个中华民族,清政府有些官员强力推行禁烟运动。其中,虎门硝烟就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然而,羸弱的清政府面对强大的外国列强,是那样的软弱无力。为了讨回外国列强们所谓的公道,他们公然对中国虎门进行了炮轰,对中国大门正式进行扣关。结果,不言而喻,整个事件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烟锁虎门这一历史事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烟锁虎门(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道明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外国列强对华入侵的前驱就是鸦片。为了拯救国民,为了拯救整个中华民族,清政府有些官员强力推行禁烟运动。其中,虎门硝烟就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然而,羸弱的清政府面对强大的外国列强,是那样的软弱无力。为了讨回外国列强们所谓的公道,他们公然对中国虎门进行了炮轰,对中国大门正式进行扣关。结果,不言而喻,整个事件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烟锁虎门这一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 本书将以纪实的形式记述发生在虎门的硝烟事件及其前后整个历史过程。 目录 总序 序幕 第一章 天朝之门 1.曾是一颗璀璨明珠 2.拱卫虎门的炮台 3.闭门的朝廷 第二章 破门而人的强盗 4.崛起的海上霸主 5.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帝国 6.363年前的中英第一次虎门海战 7.中国这块“肥肉”要从虎门“吃”起 8.巡洋舰突现虎门外海 第三章 罪恶的黑色贸易 9.美丽与罪恶并存 10.花花的白银在外流 11.“严禁”还是“弛禁” 12.英国人高兴得太早 13.正义者的呐喊 14.皇帝的选择 15.敢闯“红灯”的地方官 16.气势汹汹的勋爵 17.英舰突入虎门 第四章 壮士一去 18.八次召见 19.降大任于斯人 20.初战告捷 21.刑场设在洋房前 22.睁眼看世界 23.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 24.颠地想逃 第五章 烟笼虎门 25.林则徐初至虎门的75天 26.震惊中外的壮举 27.野心不死的义律 28,袭击水师船 29.林则徐再至虎门的95天 30.炮声又起 第六章 虎门大兵压境 31.22岁女王要从中国找回“尊严” 32.对峙虎门外海 33.中国人不怕战争 34.真的“有海无防”吗 35.动摇之中的道光皇帝 第七章 错位的功臣与罪人 36.琦善的伎俩 37.“休战协议”的背后 38.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39.“求和”的下场 第八章 血洒虎门 40.英军首犯“两角” 41.节马不死 42.迟到的皇帝宣战书 43.义律先发制人 44.视死如归的关天培 45.莫须有的《穿鼻条约》 第九章 不屈的三元里 46.智斗洋鬼子 47.与“三星旗”共存亡 第十章 炮台的诉说 48.闯过虎口 49.羊城告急 50.城下之盟 51.《虎门条约》 52.炮台的诉说 尾声 后记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5.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帝国 早在距今四百多年前,安居在西半球的英格兰人就在苦苦寻找祖先们传说中的东方帝国。 1492年,由热那亚人约翰·卡博特率领的英国探险队发现了北美东岸。但西班牙素有“海上霸主”地位,它想方设法阻止和遏制英国人的海上探险行动。 到了1565年,英国女王派贾明·伍德作为自己的特别使臣,绕过非洲大陆南端西侧的西蒙斯敦海军基地附近的好望角去中国。 伍德深知这次中国之旅使命重大,对女王致中国皇帝的信,他不知阅读了多少遍。他清楚地记得,在他这次中国之行的78年前,也就是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探险到了好望角,伽马继而找到了美丽富饶的印度和东南亚,获得了珍稀宝物。伍德迫切希望通过这次东方之旅,也能寻找到中国这个富裕的国度,看看它的地有多大,财有多富,人是个啥模样。 女王与中国通商的心情特别迫切,信中恳切地写道: 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来人到贵国某处、某港、某镇或某城贸易时,务求赐予自由出入之权……使其享受自由特典及权力,与其他国人在贵国贸易所享受者,一律无差。 但是,伍德的船队在航行中极为不顺,不是遭遇台风和冰山,就是闯来海盗,要么缺水缺粮,半途中剩下的最后一条船也沉没海底。 女王的信自然也深藏海底。 当时的中国人包括皇帝,也不知道世上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与中国有关的事儿。这是后话,是英国人从自己的档案馆里成堆的历史档案中发现的。 1573年,英国人曾设想过五条通往中国的路:一是取道葡萄牙人拥有专用航道权的好望角;二是取道西班牙人拥有专用航道权的麦哲伦海峡;三是通过北美走西北航道;四是经过俄罗斯国的东北航道;五是走北极航道,这是一条最艰险的航道,制定航道的决策者们只是把这条航道作为最后的选择。据史书记载,1576年、1577年和1578年,由马丁·傅洛比雪尔率领的探险队,曾经三次沿着东北航线寻找通往中国的道路,结果,只到达了加拿大北部巴芬岛一带。 到1587年,在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人曾先后八次寻找中国,均没有获得成功。 面对寻找中国的一次次失败,英国国王詹母斯一世于1620年再次派出探险队,走西北航道寻找中国。威茅斯作为领队,手中同样拿着女王致中国皇帝的信。 可悲的是,这次探险的结果与前次一样,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从这两次冒险寻找中国来看,西方人为了寻找到传说中的“黄金俯首可拾”的东方帝国,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他们很明白,找到中国,就等于找到了财富。 于是,英国人便沿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拥有的专用航线,再次为着掠夺东方古老文明帝国的财富而找来了。 到了17世纪中叶,由一批伦敦商人组成的莫斯科公司派出它的代办安东尼·杰肯逊,取道伏尔加河来到中亚的布哈拉城,企图寻找一条从水上或水陆联运到达中国的路线。由于当时战争频繁,无论是水上还是陆地,行走十分艰难,寻找行动最终搁浅。有资料说,不少船只在返回途中遇到狂风恶浪沉没海底,陆上马车也因人疲马倦、水尽粮断而不得不打道回府。 据考证,17世纪末,英格兰国女王第三次派遣一个名叫约翰·纽伯莱的商人前往印度,手中还拿着女王伊丽莎白致中国皇帝的信。当然,她并不知道中国的皇帝叫什么,更不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东方帝国比她想像的还要大,物产还要丰富。至于皇帝的称谓,西方人是一无所知的。 女王在信中说:“我认为,西方各国从与东方各国所进行的相互贸易而获得的利益,贵皇帝及所属臣民同样可获得,我们相互间所进行的贸易是交换性质的,是互惠互利的。” 然而,纽伯莱到了印度再也没有继续前行,至于其中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这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次梦想,也没有能够通过这位商人来实现。信,自然也就没有送到中国皇帝的御案。 应该说,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一直没有找到中国的英格兰人摒弃近两个世纪的盲目寻找,开始与荷兰人结盟。正是这种结盟,使英国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同中国人拉上了线,同时也发现了南洋贸易一直由中国人在主宰。英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掠夺野心,与荷兰人共同抵制中国人在南洋贸易中的“老板”地位。正是在这种利益冲突中,英格兰人了解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非常聪明,但又非常保守。 有学者这样比较过:英国人来华比葡萄牙人晚了一个世纪,比西班牙人晚了半个世纪。 这一年,英船“育尼康号”在澳门附近海面被突如其来的大风掀翻。当地的中国渔民发现后,立即派人下海营救,而后,又半送半卖给英国人两只船供返程用。 可以说,这是有史记载以来中英两国民间第一次在中国本土的接触。 到了1635年春末,当荷兰海军大举进攻澳门,企图从葡人手中夺取中国贸易基地时,急不可待的英格兰人立即参与了这场战争。因为此时的英荷矛盾又到了白热化程度,可谓一触即发。看好时机的英格兰人又转身与葡萄牙人联手。 1635年7月23日,这是英格兰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 这天,为了褒奖英格兰人,葡萄牙的印度总督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在远东的贸易权。于是,一艘“伦敦号”的商船自印度的阿果出发,抵达澳门港。 这是英船第一次正式到达中国。 P16-20 序言 中国的崛起将从海上开始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和屈辱体验熔铸成的心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歌的作者田汉说:没有危机的民族,是无望而无救的民族——这种危机感,就是植根于我们民族思维深层的忧患意识。 看完12集电视片《大国崛起》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既然昨天的屈辱是从海上开始的,那么,今天的崛起必然要从海上开始,我坚信只要有全中国人的支持,“太阳一定会重新从东方升起”! 8年前,学苑出版社策划这套丛书,就显现出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用8年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详察才能洞悉。如今,出版社再次修订重印这套丛书,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但它所昭示的是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近代海战场,与历史对话,聆听古炮与沉舰的诉说,回味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和邓世昌的警世之言。 2l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全球200多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3/4集中在沿海地带;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80%的人口,也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库;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利用海洋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挺进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海洋转移,随着海洋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海洋上争岛夺礁、抢占资源,是引发海洋争斗和局部战争的重要原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也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纵观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崛起,都可以说与经略海洋息息相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无一不是“发轫于海洋”,并最终成为具有强大海洋控制能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则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 而我国呢,虽说是大国,但在世界大国中却是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海洋问题上,还有许多麻烦。 ——在东海,台湾问题久悬未决,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从权威部门的数字看,大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特别是当我亲眼目睹南沙还有一些岛礁在别人掌控之中时,不免生发愤慨。 ——还有,我国海上能源命脉的安全,海外利益的保护,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围堵等等问题。可以说,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海洋,是海军,是安全,因为海洋和海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地位重要,使命光荣。他强调,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分组讨论时强调,国家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研究制定我国海洋安全战略,用以指导我海洋方向的战略行动,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推进经济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如果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存在于世界海洋上,我国海洋上“海域被侵、海岛被占、资源被掠”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安全难以保卫,一旦国外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海外财产与人员安全无法保障,也无力承担一个海洋大国应负的国际海洋安全义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紧追世界科技进步的浪潮,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已经与海洋无法割断。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认识海洋战略问题,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海洋利益观、海洋防卫观,是全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如何走好、走活这一盘经略海洋的大棋,是全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这,也许就是学苑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 后记 记得是在1998年,我社邀请了十几位海军的军官、作家、学者座谈,商讨创作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海战史的丛书。与会者深沉的思索,至今记忆犹新—— 当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对于昨天,人们以为已经讲述得太多,书写得太多。于是人们开始遗忘昨天,遗忘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遗忘,产生冷漠,产生麻木,产生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 其实,昨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昨天,起于19世纪40年代,长达一百余年的腥风血雨,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拖入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 深入昨天,一个不常为人注意的史实凸现在我们面前: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来自海上,虚弱的海防无法襟护国土,从此中国沿海地区烽烟四起,国门洞开,山河破碎。中国近代海战场的焦土血海所书写的,几乎就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史。然而,中华民族从来不甘于耻辱,我们的先人在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面前,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中国近代海战场的残垣断剑所书写的,又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抗敌御辱的悲壮史诗。我们还看到:中国近代史上,灾难来自于海洋,抗争起自于海洋,觉醒同样兴起于海防斗争的艰苦实践中。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震醒了沉睡的中国,唤起了觉醒、奋起的中华民族…… 时间到了20世纪末,海洋已经成为振兴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很早就被称为“海洋世纪”。谁在21世纪赢得海洋,谁就拥有了希望。回首漫长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民族曾经在海洋上书写过辉煌的海洋文明;而在近代,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海洋上涌来的无穷灾难。历史告诉我们,所有关于海洋的梦想,都必须以海权为依托。我们曾经饱受丧失海权、遭受海上入侵的苦难。历史,绝不能重演。拥有海洋、经略海洋、守护海洋,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思索,产生了创作出版《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的信念——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采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述史实,揭示历史教训,唤起大家万众一心建设强大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的讲述内容,时间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部近代史,地域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惊警世人的深层思考,是记述这段历史的最全面、系统、翔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 在长达6年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当作者半夜打来电话,声音哽咽地朗诵他刚写就的感人段落时;当跟随作者在斜阳衰草中寻觅古炮台遗址,默默凭吊先烈时;当采访军舰官兵,看到一位舰长在保卫西沙的海战中被弹片击伤的手臂时;当慰问海岛官兵,体验蚊虫叮咬、烈日暴晒、孤独寂寞的滋味时,一定要出好这套丛书的信念与日俱增。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出版后,几十家报刊摘登、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以此为蓝本制作播放了大型系列专题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海洋、海权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人民海军日益壮大。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因此,我们决定重新出版这套丛书,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历史,重视海洋,关心人民海军的建设,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海上强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学苑出版社 孟 白 2007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