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文观止(中文经典100句)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文心工作室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文经典100句”系列之一,《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其篇幅短小精悍,文辞优美,代表了各个时代作家创作个性的优秀散文。本书你可以当故事看,但实用性高于一般故事书,可以当工具书用,但趣味性又高于一般工具书,当然可以当作文史科课外读物,肯定对作文能力大有帮助,尤其每个单元都刻意地写得短浅显易读。

内容推荐

经典是古代圣贤才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长得更快、更高。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文字带有民族智能、民族风格。

《论语》、《史记》、《孟子》、《庄子》、《战国策》、《诗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红楼梦》等,这十本书应该是现代国民的“最低限度必读经典”,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没有读过这十本书,就称不上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但是,现代人实在太忙了,大人忙着五光十色、小孩忙着被教改、社会忙着全民英检、国家忙着走出去,人人都在盲茫忙,商周出版因此为忙碌的人们炖一锅大补汤,用最活泼简明的文句,把经典的精粹提炼出来,让大家可以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阅读。在做完文字针砭、为语文把脉、把病痛治好后,让我们来培元固本,增强功力,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飞得更远!

目录

出版缘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升

专文推荐宜古宜今、历久弥新的《古文观止》  陈美儒

专文推荐重建语文现场,自能方便引学子入门  曾昭旭

天地一方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

 当思帝德如天

 经正则庶民兴

人生志气 

 土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业精于勤,荒于嬉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忿必争,争必败

 方一食,三吐其哺

 以圣人观之,犹泰山之于冈陵

 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忠臣名谏

 亲贤臣,远小人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祸固多藏于隐微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民贫,则奸邪生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强毋攘弱,毋暴寡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真情流露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士穷乃见节义

 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故其为诗,如嗔如笑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山光水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超鸿蒙,混希夷

 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

金玉丰鲜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

 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试读章节

名句的诞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1林修2竹;又有清流激湍3,映带4左右,引以为流觞5曲水,列坐6其次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8,亦足以畅叙幽情。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完全读懂名句

1 茂:茂密。

2 修:修长、高。

3 湍:指水势很急。

4 映带:辉映环绕。

5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6 列坐:排列就坐。

7 其次:在(曲水的)旁边。

8 咏:吟诗作赋。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脉和丘陵,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子的四周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清幽的情怀。

  

文章背景小常识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一三七九年,或公元:O三~三六一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写得一手好字,可说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他的父亲、伯父、堂兄弟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则首推《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写成缘起于东晋社会承自古代的一种风俗。东晋时,每逢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便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禊”。生活在东晋的王羲之自然也遵从了这个风俗,在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王、谢子弟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各抒胸怀。事后这些即兴诗作编为《兰亭集》,王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写下了这篇传诵古今的《兰亭集序》。

这篇序中不仅记录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更抒发了王羲之自己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全文虽有骈句,但却一点也不显拘谨及呆板。

《兰亭集序》顾名思义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的,只是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者则叫“跋”。序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但就《兰亭集序》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名句的故事

传说当年王羲之与朋友在兰亭聚会时,四十二位名士排排坐在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让杯子随水而动,酒杯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杯。

正当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情境中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开始起哄,推举王羲之来写一篇《兰亭集序》。而酒意正浓的王羲之,二话不说地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宾主尽欢。

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便伏案挥毫又在纸上将序文重写了一遍,但却怎么看都觉得不如第一篇的好,他又不甘心,因此一连重写了几遍,可是都再也比不上第一篇所写的舒展、飘逸。

这时他才明白,他在醉后写的那篇序文已经是他一生的顶峰之作了,他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他再怎幺写,都永远比不上第一篇了。

此后,王羲之将《兰亭集序》视为传家宝,并且代代相传。但到了王家的七世孙智永之时,由于智永出家为僧,为僧之人自然没有子嗣,于是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集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曾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察出《兰亭集序》的真迹是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但辨才却不肯说出真迹何在,唐太宗只得派出足智多谋的监察御史萧翼。萧翼扮成书生模样接近辨才,两人谈得投机,言谈问,萧翼趁机拿出几幅王羲之的真迹,辨才看了摇头: “这真迹是好,但我这儿有一幅更棒的。”萧翼一听,便怂恿辨才将该幅真迹拿出,辨才也不疑有他,由屋梁上取下《兰亭集序》真迹,展示在萧翼眼前。萧翼一见,随即将《兰亭集序》放入自己的宽袖中,并出示唐太宗的诏书,辨才方知上当了。

其后辨才懊悔不已,一年之后便抑郁以终。而唐太宗由于太喜欢《兰亭集序》了,指定死后要将此真迹陪葬于昭陵。

历久弥新说名句 

自古中国人崇尚山水、自然,更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骚人墨客、文人学者总喜欢徜徉在自然之中,然后在山水之中,细细体会那种“天人合一”的微妙感觉,并创造出那令人惊艳的书法、文学、绘画、哲学作品。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其中有山、有水、有林、有竹,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意蕴,后人读来,在隐隐约约之中,也能有身历其境般的闲适。

描写山水景色,中国文人绝对是有独到之处的,并且各有各的风采,就算眼中望着的是同一座山、同一潭水,在文字上也绝少有雷同之处。所以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想找到同样高妙的山水描述不难,但若想找到文字相似者就不是很容易了。

就像苏东坡同样也写过山水,但经由他“心眼”所看到的山水就与王羲之看到的不同:“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若问行人何处去,眉眼盈盈处。”一个是白描,一个是写意,但文字与意境都是同样的优美,让人看了之后心旷神怡。

P2-5

序言

重建语文现场,自能方便引学子入门

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国文程度是怎样养成的?说来惭愧,我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出身世家,所以自然家学渊源。其实我父亲是军人,母亲则连字都不是认得很多。我的国文程度如果真算不错,追溯渊源,恐怕是得力于我生命成长中的两个机缘。

其一是我七岁随母从广州逃难到香港,曾一度失学一年半。其间我母亲为免荒怠,规定我必须每天写大字一张,日记一篇。不管你胡诌什么,写满一页就行;我的文笔居然因此练就。此外闲闲无事,只好整日看章回小说(那时坊间还甚少翻译小说,更没有《哈利波特》),什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罗连扫北》、《七侠五义》、《小五义》、《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我半生中看过的章回小说,大半是那一年半看的。起初当然有许多认不得的字,但不打紧,由于故事好看,情节精彩,还是可以照读不误。而读多了自然就懂了!我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最好方法:直接在语文情境中学。原来这样得到的了解才是活的、有感觉的真了解。为应付考试背解释和翻译,对提升语文能力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

我的第二个机缘是在建国中学念初中的时候,由于遇到一位很有感染力的国文老师,在她的鼓动之下,我们全班同学都热衷读古诗古文。《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是每位同学都必备的。各自诵读之余,我们还有种种余兴,例如中午吃过便当,大伙儿就来玩背古文接龙。选定一篇古文,就开始一人背二句,接不上的就算输。又例如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唐诗三百首》中有“春”字的诗句,写不出来(因为熟悉的都被前人写光了!)就算输等。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我们全班同学的国文程度都大幅提升。乃至能进窥精致优雅的文学堂奥。

真的,在语文情境中学、在精炼优美的作品中学,可说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两大要义。我很庆幸在少年时都碰对了。但现在迫于升学竞争、考试压力的青少年就相对不幸了!花了大量的时间精神还未必有效。所以,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另寻补救之道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然不能一下子就寄望现代青少年直接去读整本的《古文观止》,因此,摘出若干名句,重建语文情境与故事现场,让青少年自然引发兴趣而进入精美文学之门,不失为当今可行的蹊径。当然,这只是循循善诱的入门策略,最终的理想,依然是每个人都能自行进到文学原典之中,去涵咏体味古文之美,也自然造就驾驭语文的高超能力。但那就只能看每人自己的造化了!能够引领学子入门,就已经是《中文经典一00句——古文观止》这类书的最高期待与最能善尽的责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