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谋略典籍的代表,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皆把《孙子兵法》奉为经典,尤其是日韩企业家精心研读《孙子兵法》,遗憾的是国内不少企业家却对古代谋略知之甚少。
“兵战”与“商战”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动用资源,通过对抗征服对手。《孙子兵法》论述的是用兵作战的规律(战略和战术),但同时其所揭示出的抗争哲学,对所有人类的对抗性竞争活动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也包括商业竞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孙子兵道与商战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谢德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谋略典籍的代表,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皆把《孙子兵法》奉为经典,尤其是日韩企业家精心研读《孙子兵法》,遗憾的是国内不少企业家却对古代谋略知之甚少。 “兵战”与“商战”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动用资源,通过对抗征服对手。《孙子兵法》论述的是用兵作战的规律(战略和战术),但同时其所揭示出的抗争哲学,对所有人类的对抗性竞争活动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也包括商业竞争。 内容推荐 作者将本书总体设计为五大章。每一章有概要,有综述,将对于古今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孙子思想精华全部提炼,概括为“兵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古之兵学大家的理解,对于“兵道”展开深入浅出的论述;之后再附以生动贴切的军政、商用案例来加以阐释;附有按语加以延伸。使读者每读完一篇“兵道”,对于该“兵道”的本意及延伸意义的理解与应用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所列“兵道”连贯为一,孙子思想精华即可明朗地层现出来。本书的价值所在,就应当是《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国大计 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五事七计,硕划乾坤 道以居首,天地为辅 五德兼备,乃为良将 法令必行,兵乃可用 以势佐计,因利制权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诡道十二策 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第二章 不战而胜 尽知用兵之害,尽知用兵之利 兵贵胜,不贵久 禹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兵不顿利可全 将军行权,不宜牵制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三章 形势虚实 立于不败,不失敌败 先胜求战,先战求胜 古善战者,胜于易胜 攻守互伏,九地九天 修道保法,善为胜败之政 分数形名,奇正虚实 受敌无败,奇正之谓 以政投卵,虚实之谓 有治方斗,出奇致虚 顺详敌意,奇而复奇 善战者,择人而任势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形从予取,利动卒待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 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 因敌制胜,谓之神 第四章 短兵相接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兵贵神速,力戒淹缓 知谋而豫交,知形而行军 疾如风,徐如林,掠如火,安如山 “围”与“阙”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善用兵者,通九变之利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 屈之以害,役之以业 将有五危,勿必則安 处军,相敌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无法之赏,无政之令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怒不可兴师,愠不可致战——怒气的妙用 第五章 上智为间 成功出众,先知于人 五间俱起,是谓神纪 上智为间,必成大功 附录:简明三家注孙子 前记 曹操注孙子序 杜牧注孙子序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试读章节 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始计》开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本指兵器、武器。《周礼》:“司兵:掌五兵、五盾。”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其后,掌兵的人也称作“兵”,由此又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此处指战争。察,《尔雅·释诂》:“审也。”《说文》:“察,覆审也。”意即,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为君、为将者不可不详尽审察。 对战争的重视,既是战争活动自身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古代圣哲的共识。《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为礼,“戎”即兵。一礼一兵,能否审慎地对待,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古知兵非好战:“兵着,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三十一章》)智者决不可以轻易言战,必迫不得已,方可用兵。 孙子开篇言“兵者,国之大事”,足见其对战争的极端重视,表现了鲜明的重战、慎战思想。 [军事案例] 周武王观兵盟津 殷朝末年,纣王遍施暴政,惹得“神人共疾,天地不容”。与此同时,居住在泾水、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在其首领西伯昌(周文王)的率领下正在迅速崛起。周文王以仁义治国,将周地治理得民风淳朴,各方百姓心向往之。到了文王晚年,已是“三分天下,二分归周”。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他在姜太公与周公、召公的辅佐下,积聚力量,开始预谋伐商。为观察诸侯的决心,武王于伐纣前首先举行了“观兵盟津”的军事演习。武王自称太子发,将文王的木像供奉到中军车中,称奉文王之命讨伐殷纣。由姜太公“左杖黄钺,右把白旄”指挥全军。大军渡河至中流,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取白鱼祭祀。闻听周武王伐纣的消息,竟有八百诸侯不约而同赶来盟津,群情激愤,齐讨殷纣。武王看到各路诸侯齐集,遂说:“殷有重罪,理当伐之,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家先回去。待时机成熟,深望大家齐心协力,一举灭纣!” 时隔二年,殷纣杀比干,囚箕子,暴虐更甚。周武王方率领各路诸侯伐之。两军战于牧野,殷纣七十万(一说十七万)大军于阵前尽数倒戈。纣众叛亲离,自焚于鹿台。 按:《兵经百言·转》曰:“用兵如行螭宫蛟窟,有风波之险。螭宫蛟窟,渡则安也。若大将,则无时非危,当无时不谨。入军如有侦,出境俨临交,获取验无害,遇山林险阻必索奸,敌来虑有谋,我出必裕计。慎以行师,至道也。” [商业借鉴]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经商一如用兵,战前必须谨慎。超人李嘉诚在经营策略上从不轻易冒险,他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基于对所占有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所确立的,都是按照客观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合理反映。在每一次重大决策之前,他通常会花大量时间仔细去做市场调研、评估。细化市场,一定要为产品找到最准确的定位,可谓慎之又慎。而一旦决策确定,就决不轻易更改。 当有记者向李嘉诚请教房地产经营心得时,李嘉诚说:“不能说是心得,或者我告诉你们我的做法。我不会因为今日楼市好景,立刻购下很多地皮,从一购一卖之间牟取利润;我会看全局,例如供楼的情况,市民的收入和支出,以至世界经济前景。因为香港经济会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也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决定一件大事之前,我很审慎,会跟一切有关的人士商量,但到我决定一个方针之后,我不再变更。” 李嘉诚做决策不仅仅重于个人的判断,他还很会借助他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来成就大事。李嘉诚说:“我们所有的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他的职责,有他自己的消息来源、市场资料,当我们决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时就会派上用场了。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百清楚,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起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P1-3 序言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大军事家,世人尊称“孙子”或“孙武子”,以一部《孙子兵法》名垂青史。 这部兵书又称《孙子》或《孙子十三篇》,它以六千言优美而凝练的文字,第一次为中国兵学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成为春秋以前军事哲学思想及诸多战争经验的一大集结,又为春秋后治军用兵者的惟一鸿宝。明人茅元仪论赞曰:“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由此,《孙子兵法》已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兵学2500余年历史发展的轴心与支柱。 《孙子》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兵家学者的推崇,享极盛名,后世谈兵者无不奉此为圭臬。 战国后期,大学者韩非言:“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西汉初期,司马迁亦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赞曰:“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魏武帝注孙子序》) 唐太宗李世民则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李卫公问对》卷中) 时至现代,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在其名著《论持久战》中高度评价《孙子》,称赞:“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孙子兵法》诞生在距今2500余年的春秋末期,是中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这样一部兵书,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呢?是一种什么力量,怎样的魅力,使得人们对它仍如此眷顾?《孙子兵法》的价值究竟何在?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其一,《孙子兵法》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军事科学本质规律的深刻反映上。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周易》意在揭示世界万物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老子》意在揭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一般规律; 《论语》意在揭示人类社会内部和谐发展的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则意在揭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对抗竞争的一般规律。 兵学是竞争之学,只要存在竞争的地方,就有兵学的用武之地。兵学又是制胜之学。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又能不失时机战胜敌人,兵学所探讨、揭示的,正是竞争最根本的规律。人类社会要生存、延续,人类之间同样要有竞争,有淘汰,有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正是因其永恒,所以像<周易》、《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这样的经典,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不被历史的河水带走,给人以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启迪。 《孙子兵法》之所以不朽,归根结底在于其揭示的规律不朽。孙子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对抗竞争的一般规律:诸如民心向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物质基础对于战争活动的强有力制约,天时、地利对于战争(特别是古代战争)的重大影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将帅的智谋、军队的素质对于制约战争胜负的关键性作用等等;又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著名的军事制胜格言。孙子的规律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本身,同样适用于如政治统治、商业竞争、企业管理、金融投资、外交谈判、竞技体育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凡属于竞争行为的领域,兵学对其都具有一般的指导借鉴意义。孙子的规律不仅适用于古代,同样适用于现代;不仅适用于中国,同样适用于世界。正是由此,我们可以说,孙子所构建的兵学理论体系,的确是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的真理。 刘伯承元帅曾说:“《孙子兵法》这部兵法,是研究指导战争最普遍规律的著作。”可谓一语中的。 其二,《孙子兵法》的价值在于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观察战争,以艺术的眼光看待战争。 《孙子兵法》是科学的,同时亦是哲学的和艺术的。 就哲学而言,整部兵法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孙子之所以揭示出军事学的诸多本质规律,在于其能够自觉地运用哲学理性的精神对战争现象加以关照,并最终上升到哲学曲层面来定格战争规律。伟人孙中山曾说:“就中国历史来考宣,二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的战理。由于那十三篇的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三民主义》)这是对孙子军事哲学的高度认同。 就艺术而言,《孙子兵法》最初的英文版译名就是“Art of War”,即“战争的艺术”。当时有人认为这个译名并不确切,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译名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至少是有其相当的合理性的。因为就现代战争来说,虽然众多高科技的武器装备、演练及应用等是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指导战争的最高境域却是属于科学以上的。这就是说,战争非但要求其科学化,更要求其艺术化!孙子把战争看成是五声、五色、五味一样的诙诡绚烂,才是真正体会到了战争艺术化与完美性的奥秘。后世名将岳飞常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挥战争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已经不需要再刻意考虑战理,因为将帅早已将战理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本能,只需临战之际用心把握就好了。 其三,《孙子兵法》的价值还反映在它精美的逻辑结构与文采上。 《孙子》十三篇,依照宋版《武经》刊本,依次是:《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十三篇”从撰著伊始,就已为自己构建起一套科学而严密、系统而完美的兵学理论体系。其总体之结构形态是这样的:首先,以《计篇》为总纲,以“庙算”为起始,从敌我双方之基本战争条件入手,着眼全局,把握战争之走向,进而确立总的战略原则;其次,由大而细,由总而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策略,到战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原则与战术原则;再次,深入到各种复杂多变的具体战场环境中,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作战方法;最后,分而又总,以《用间》作为勾连全书的一条红线,将全书联贯为一体。 鉴于以上分析,“十三篇”可大体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始计》一篇。为全书之总纲,以“五事七计”对比分析,总论军政。 第二层次:《作战》、《谋攻》二篇。分别立足于经济基础与政治目标,从战争全局出发,确立根本性的战略原则:“兵贵胜,不贵久”;“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层次:《军形》、《兵势》、《虚实》三篇。立足于强弱攻守等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确立各项基本的策略原则,如“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 第四层次:《军争》至《火攻》六篇。前三篇,侧重于动态环境;中二篇,侧重于静态环境;后一篇,着力于特定的火攻手段。六篇皆深入到具体的战场环境中,提出诸多战术原则及特定的作战方法。 第五层次:《用间》一篇。“用间”贯穿于战争的始终,以准确察知敌情为一切重大决策的基本依据:“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 五个层次有统有分,相互勾连,首尾贯通,浑然一体。本书正是依据这五个层次展开,准此以读十三篇,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近人蒋方震、刘邦骥论赞曰:“十三篇结构缜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减一字,不能颠倒一篇者。”(《孙子浅说》绪言)可谓“不刊之论”也。 《孙子》十三篇除了有鲜明贯通的逻辑联系外,自身的文采也同样为人所称道。如南朝梁刘勰即曰: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北宋李涂曰: 《老予》、《孙武子》一句一理,如串八宝,珍瑰间错不 断,文字极难学,唯苏老泉数篇近之。明钱福曰: 孙子之文,有精华,有关节,有眼目,有处置,有余波照 应,起伏分段,难以具述。(《历子品辞》)人称<孙子兵法》“字字珠玑,随处见宝”,决非虚言。 《孙子兵法》的价值已毋庸置疑,但是我个人认为。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方面,仍存在着许多误区。现代人来看《孙子兵法》,往往怀着一种实用主义的心态来读它,应该说这种目的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人们总是梦想着从兵法中直接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各种具体办法,这就出现问题了。其实,《孙子兵法》中并没有这样一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光《孙子兵法》中没有,翻遍《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任何一部经典,都不可能找到它。那么,《孙子兵法》究竟要教给我们什么呢? 《孙子兵法》所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看待问题的一种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但不要小瞧了这样一种一般思路。其实,它就像航海中的灯塔,迷路时的启明星:当你不知道路该怎么走的时候,它首先告诉你如何选定方向,如何把握方向;当你不知道问题该如何解决时,它首先告诉你应当如何对待问题,如何分析问题。有了正确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态度不正确,以后的都无从谈起。具有了正确的态度,再按照一般原则层层分析,步步为营。抓住了事物的要领,则万变不离其宗,再多、再难解决的问题也自然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可见,孙子乃是“授人以渔,而非鱼”呀! 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孙子兵法》的出版物多数是以“原文、注释、译文、案例”或加上少量点评的格局出现。这样的形式有其合理性,但是千篇一律,并无特色。因为《孙子兵法》毕竟是2500年前的书,其写作形式与内容已经与现代人的读书习惯有了很大出入。所以,如果单纯依照上述格局来写作的话,则该详的地方不能详尽,该略的地方、不能省略,该突出的关键点(兵道)不能突出,该综合的地方不能综合。 正是鉴于以上弊端,我将本书总体设计为五大章。每一章有概要,有综述,将对于古今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孙子思想精华全部提炼,概括为“兵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古之兵学大家的理解,对于“兵道”展开深入浅出的论述;之后再附以生动贴切的军政、商用案例来加以阐释;附有按语加以延伸。使读者每读完一篇“兵道”,对于该“兵道”的本意及延伸意义的理解与应用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所列“兵道”连贯为一,孙子思想精华即可明朗地层现出来。 我想,本书的价值所在,就应当是《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