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9篇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去都和人生有关: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的大菜馆、细菌学的第一课、病的面面观、床上的土劣等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细菌的衣食住行/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管委会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29篇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去都和人生有关: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的大菜馆、细菌学的第一课、病的面面观、床上的土劣等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 内容推荐 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本书是29篇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的大菜馆、细菌学的第一课、病的面面观、床上的土劣等等。 目录 第一编 概论 大王,鸡,蚂蚁 谈细胞 第二编 “大王”的生活 人生七期 热血和冷血 难为情 人身三流 色——谈色盲 声——爆竹声中话耳鼓 香——谈气味 味——说吃苦 触——清洁的标准 第三编 “蚂蚁”的生活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清水和浊水 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 细菌学的第一课 第四编 大王和蚂蚁的斗争 病的面面观 鼠疫来了 儿童之敌 虎烈拉 我们的抗敌英雄 儿童的抗敌 毒菌战争的问题 第五编 其他的捣乱分子 床上的土劣 衣上的侵略者 试读章节 衣上的侵略者 记得在五个月之前,天气转温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将一件一件的冬衣,收进一只黑色牛皮箱子里面,忽从箱子里面飞出来一只颠扑不定的小飞蛾,当时我没有追究,让它过去了。 前几天,“九一八”那一天,天气很晴朗,太阳照得挺亮,我打开那一只黑皮箱子,检点肢服,要拿去晒,这是衣服主人应尽的一点义务。 不料,刚提起一件最心爱的紫褐色绒线衣,只见那衣服的下边,粉粉丝丝,零零碎碎,节节肢解,已为蛀虫所蛀,破烂得可怜。再检出别件衣服一看,也是如此,东一破,西一洞,没有一件完整的衫褂裤得免于难。东一条,西一条,衣缝里夹着好些小棉花卷似的蛀虫的茧。翻至箱底,堆着的净是无数米色沙粒似的蛀虫的蛋。此外还有两只小巧玲珑的飞蛾扑来扑去,不知又想扑到哪里去下种呢,还是要躲避人类的眼光呢? 我看了这样不平的惨状,心里又恼又气。 恼的是蛀虫太无礼了,这么野蛮,不讲公理,不去 自己开拓白己的食物,专图侵蚀人家完整的东西,它们的生存繁荣要人家衣服的破烂灭亡,这种生物,若任其虫子虫孙横行无忌,贪食无厌,岂不是全世界的衣服都要破烂不堪么? 气的是我自己的不细心,不振作起来,迁延姑息,以致酿成这个巨祸。衣服的本身,原是如此不动,没有丝毫抵抗力的弱者。然而衣服的主人翁是我,我没有尽保护衣服的责任,不及早预防蛀虫的侵略。当日发现了那一只小飞蛾,为什么那样宽容大度,不把它扑灭,不去追寻它的究竟,现在发生了这个惨变,已迟了,又怪谁呢? 现在事情已坏到这个地步,不是坐在那里长吁短叹乃至哀呼哭诉所能挽回。还是咬紧牙龈,堆头苦干,积极地补一块是一块,救一点是一点,非把蛀虫尽驱出衣服圈之外不放手。同时应以冷静的态度,忍耐的心情,观察蛀虫的变化,侦察蛀虫的行迹,切不可因飞蛾的妩媚多态,一时的假情假意,而忘却衣服的大仇,始终要时时刻刻认清敌人用意之所在,一面积极抵抗,一面求自身组织的坚实。诚如是,则大局可定,后患可绝,新造的衣服可以无忧了。 娇娆妩媚的飞蛾是蛀虫的假面具,是蛀虫的化身。蛀虫吃得饱饱的,走都走不动了,由是吐丝自网,倒头便睡,化而为蛹。蛹在茧内,高枕无忧直到醒时,怕人觉察,变成飞蛾,破茧而出,翩翩善舞,人为所惑,不知道它将来所生的儿子就是蛀虫呀! 蛀虫的蛾和蚕的蛾是同宗所出,蚕是蛀虫的哥哥。蝴蝶和蛾是表姊妹,蝴蝶的幼虫是蝎,所以蝴蝶是蛀虫的姨母,■是蛀虫的表哥。它们都曾化装,都喜欢用假面具来骗人,面前亲善,暗里藏刀,又善变化,吃饱一变,睡熟再变,醒来三变。虽然,变来变去,终不能逃过科学家尖锐的眼光啊!所以现在它们的秘密生活已全暴露于人类了。 蝎、蚕、蛀虫,三个表兄弟,都是最贪吃的生物,一生不停地吃,吃胀了,嫌旧肚皮太小,脱去了旧肚皮,又长出一个新肚皮。这样地吃胀脱换,不知经过了几番曲折,直至胀无可胀,脱无可脱,于是就昏昏地欲睡了。它们所能吃的数量实在可惊,有一种专吃橡树叶的美国蚕,自初生至眠伏,所吃橡树叶的总量,约比它自身重八万六千倍咧。 蝎表哥所吃的是绿叶和花瓣。它家里的兄弟很多,各有各的爱吃的植物;有时它们吃的结果,把树上的叶都剖光了,人便不能坐在那树阴底下乘凉。有一种叫做陆军虫,会害农人所种的谷类植物。有一种叫做棉花虫,会吃棉花。在美国南部种棉的农区,每年所受棉花虫的损害,何止三千万金元。中国没有统计,其数当亦不少。蝎的确是害虫。不过,当它化身为蝴蝶的时候,诗人看见了,还要赞美几句,说它是浮游自在,艳丽无比的花间仙子。假面具真是可畏。然而,植物在自然界吃的循环中,本来注定给动物吃的,没有说明专供人类的独享。所以,说蝎与人竞争则可,说蝎破坏人类的东西则不可。 蚕哥哥,慈眉善目,俯首帖耳,一任人的摆弄。它所吃的是桑叶,农妇村姑勤勤谨谨地亲手摘了桑叶,揩得干干净净地来喂它。它吃饱了,由下唇的小孔吐出一种黏液,见了空气,结成美丽的丝,给她们拿出卖钱,织帛织缎织绸衣。这是人与蚕合作的一个好榜样。蚕是值得我们致敬的一种生物。蚕的蛾,虽也是一种假面具,不过没有什么作用,可以说是它的祖先留下的形态而已。在这里我们还应感谢中华民族的祖先,螺祖给我们发现了这个有功的蛾虫。 短小精悍的蛀虫,比它的蝎表兄和蚕哥哥都小得许多,小得不易使人看见,但是它的形态也和它们一样,在显微镜上一映,就真相毕现了。原来它也是软体蠕虫式的昆虫。在它的头后第三节起有三对节足,又有几对没有节的伪足在它的腹部。在它身体的两旁有许多细孔,就是它呼吸用的小空气管,有分支通至全身各部,所以它空气的供给也很充足。 蛀虫的形状虽小,蛀虫的野心却甚大。它看见人类的箱子里,排着又肥又美的衣服,即相呼而告日:这里有许多的食粮!于是携妻挈子,同来吃食。它一批_批的移民,一步一步的进攻,就是想包办这个箱子,盘踞这个箱子,不肯走。惨哉我们的箱子里的居民,遭它们的侮辱、虐待、残杀。 至于蛀虫为什么不去吃天然的青菜绿叶,而专来侵蚀枯黄的丝织品和棉织品,无端破坏我们衣服的完整呢?据我的推测,是有下列两大理由: 第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蛀虫的出生较迟,天然的植物多已为其他昆虫所据有。蛀虫急得无法,有一天它出外寻觅食物,落在轩辕氏衣冠上,闻得其味香甜可口,寻思衣服就是植物的纤维所织成,植物可吃,衣服当然亦可吃,自此日起,黄帝子孙的衣服时时都发生被吃的危险了。因恐绝粮而来求食,以光明正大的态度相见,或带有某种交换条件,如蚕的丝,则黄帝子孙亦不惜以一二件旧衣旧布款待来宾,彼此互惠,岂有不好! 今不幸蛀虫还存有第二种用意。它以为黄帝的子孙可欺,衣箱可据,衣服可自由割取,一方以妩媚的飞蛾来假装君子,假意殷勤,一方又以虫兵虫火肆意攻击,则非黄帝子孙所能容忍!P203-208 序言 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1925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面对当时贫困落后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缺衣少食的凄凉境况,高士其选择了化学救国的理想,他认为:“化学可以制造人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衣服。” 1925年他被保送到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系专业。1926年,祖国传来瘟疫蔓延的消息,他的姐姐度平不幸死于流行性疾病,高士其十分悲痛,他想到当前迫切需要把祖国人民从疾病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为此,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化学专业,而选择了细菌学、公共卫生学这一冷门。 高士其认为:“科学实验也是一个战场,会有人受伤,也会有人牺牲。”为此,他经常吞噬食物毒细菌作自身感染的试验。一次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实验室作实验时,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不幸突然破裂,病毒顺着他的左耳膜进入了小脑,破坏了小脑的中枢运动神经,那年他才23岁。当时美国医生建议他回国休养,但他考虑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还没掌握,毅然读完了全部的博士课程,并加入了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和美国化学会。此后,在岁月的流逝中,他的疾病不断发展,逐渐导致了全身瘫痪。 1930年高士其在进行了一次环球之旅,考察了欧、亚、非十七国的公共卫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后学成归国。当时,高士其是中国4万万同胞中的5个细菌学家之一,面对中国瘟疫蔓延、疫病流行的严酷现状和国人随地吐痰等种种不文明的陋习,他感到十分震惊。1931年高士其应国民政府卫生署的邀请担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的职务,与全国发生的瘟疫和流行性疾病进行了直接的斗争。但是一个科学家正直善良的秉性却与国民党贪污腐败、欺上瞒下的官僚机构格格不入,为此,他愤而辞职。 1934年,高士其决心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的人民和青少年,他在上海的亭子间里开始撰写大量的有关细菌、病毒、流行性疾病和公共卫生学方面的科学作品,举起了“把科学交给人民”的旗帜。他把科学与文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广大国民和青少年传播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学知识,并结合社会现实与时局的变化号召人们起来改变民族的命运和生活的状况。从20世纪30年代迄今高士其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向科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 高士其坐在轮椅上,在十二亿人口的国家普及与传播科学,历时半个多世纪,会见了数百万的少年儿童,并作为科学与智慧的象征而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 翻开高士其的著作,我们发现他除了撰写细茵、病毒和流行性疾病之外,还包括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由公共卫生所涉及到的自然、社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领域。可以说,高士其的作品是我国在关于微生物、细菌、病毒、流行性疾病预防及公共卫生学方面的权威性医学科普著作。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高士其作品中的基本原理与精义对于我们的时代依然具有启示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莅临实际上也是医学大科普的时代,因为,人们日益关心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养生和保健。尤其是今年春天SARS的突然来临与袭击,使全社会都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内省,医学专家和教授们纷纷出现在电视台、 电台与报刊上向人们宣传了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文明生活的知识,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十分可喜的景象。由此,我们也更深切地感到需要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以达到改变陋习、健康生活、移风易俗、文明社会的目的与宗旨。 为此,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决定出版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无疑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希望我国社会能够产生更多的高士其这样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通过SARS的流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全民族都应该沐浴在科学的阳光下,正如高士其先生所说:“引导整个中华民族走向科学的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高士其同志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以诗人的情怀和笔墨,为少年儿童写出许多流畅动人的科学诗文,这在儿童文学作者中是难能可贵的。使我尤其敬佩的是他以伤残之身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少年儿童写作,若不是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和惊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我希望亲爱的小读者们。在读到这本书时能够体会并且记住这一点。 ——谢冰心 高士其同志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他的作品里,细茵跃然纸上,同人说长道短。说明着自身的利弊;白血球在他的笔尖上英勇杀敌:他把土壤亲切地比喻为妈妈,“我们的土壤妈妈是地球工厂的女工”;他把终日与我们相伴的时间称为“时间伯伯”,要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地去珍惜它…… 细菌、白血球、土壤、时间……在高士其同志的笔下,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精灵,都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人物”,在与我们发生着联系。 ——钱信忠 高士其对细菌的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使得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后来所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应该说是离不开高士其老先生的启蒙、引导。 ——陈章良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以细菌学为主,但是常常广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尽管他自称他的科学小品是“点心”,是一碗“小馄饨”,实际上却是富有知识营养的“点心”、“小馄饨”。他的一篇科学小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叶永烈 《菌儿自传》可以说是一篇洋洋大观的奇文。通过这个小小的生物,画出了一幅上通云霄,下连江海的宏伟图景。五六万字的文章,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使人读了确实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黄树则 高士其早年因从事科学实验而身体受残,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毕生从事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为此他整整奋斗了六十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和论文。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傅铁山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的工作。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普及科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科学。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和激动人心的。高士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人类世界的光荣。 ——吴阶平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 高士其作为一个残疾人,奋不顾身地为科学、真理献身,无私、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与奉献,是令人十分感泣的。正因为这样,高士其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和亿万青少年中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感召力。 ——王文元 高士其是我们时代的一位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他的精神和动人事迹从三十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教育鼓舞了我们几代人。早年在学生时代,我就读过高老的科学作品。听过高老的动人事迹,充满敬仰之情。 ——杨纪珂 高士其同志是一位著名的科普读物作家,他在身体遭受疾病的摧残下,写出了不少很好的科普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于光远 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 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著名生物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他的一篇科学小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著名作家叶永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