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荣格的经典著作《未发现的自我》和《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在书中,切实可行对于现代人的苦闷、现代人对于科技与文明的厌倦和抵抗、西方人以其物质文明破坏和扰乱东方世界等现象做了非常精辟、独到的剖析,为我们现代人寻求幸福开出了一副解救良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未发现的自我/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荣格的经典著作《未发现的自我》和《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在书中,切实可行对于现代人的苦闷、现代人对于科技与文明的厌倦和抵抗、西方人以其物质文明破坏和扰乱东方世界等现象做了非常精辟、独到的剖析,为我们现代人寻求幸福开出了一副解救良方。 内容推荐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目录 未发现的自我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困境 第二章 可与群众观念相抗衡的宗教 第三章 西方人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第四章 个人对自我的理解 第五章 对生活的哲学和心理学解析 第六章 自我的知识 第七章 关于自我知识的意义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第一章 梦的分析之实际应用 第二章 现代心理治疗的问题 第三章 心理治疗的目标 第四章 心理学的类型理论 第五章 人生的阶段 第六章 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对比 第七章 古代人 第八章 心理学与文学 第九章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第十章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第十一章 是心理治疗医生还是牧师 试读章节 在无意识——这里的无意识不受意识批评和意识控制的影响——的广阔天地里,我们毫不设防,孤立无援,很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很容易患上精神传染病。对所有的危险情况来说,只有当我们清醒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向我们迎头袭来,这种危害来自何处、何时降临以及如何侵害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想方设法抵御这种精神传染病。由于自知在本质上是一个企图了解个体事实的问题,理论在这方面毫无用武之地。因此,理论的普遍有效性愈强,它对这些个体事实做出应付的能力就愈差。任何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都必然是统计性的,也就是说,这种理论总是提出一种理念上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又总是将天平两端的所有例外平衡下去,并且用一个抽象的平均数取而代之;而在现实世界里,这个抽象的平均数不一定就存在,尽管它在理论上是相当有效的。即使如此,作为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事实,它在一切理论中都有自己的一席地位。两个极端上的那些例外都同样有事实的根据,但是,这些例外根本不可能以最终结果的形式出现,因为它们在这个平均化过程中互相抵消掉了。例如,如果我确切地知道一堆鹅卵石中每块石头的重量,并且已经求出它们的平均重量是145克,这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清楚这些鹅卵石的真实性质。基于上述发现,任何一个认为他第一次尝试就能捡起一块145克的鹅卵石的人,结果一定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实际上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不论他寻觅多久,他很可能永远找不到一个正好是145克的鹅卵石来。 统计方法是善于从理念平均值的观点出发来说明客观事实的一种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能真实全面地给我们描述那些经验事实。统计方法固然对现实中的某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有所反映,但它往往会以最容易使人误解的方式来虚构客观事实,以统计为基础的理论尤其是如此。不管怎样,真实世界的显著特征在于事实的个性化。如果要给实际情况下一个不太精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实际情况只不过是由各种例外所构成的一种状态而已,因此,绝对的真实首先有不规则的特点。 一旦谈到某种对于自知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时,我们心中必须牢记以上各项要点。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以理论假设为基础的自知,因为自知的对象是一个个人——即上述所说的一种相对的例外,一种不规则的现象。所以说,赋予个人特点的并不是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而是为个人所独有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个人理解成为一个周期性出现的单元,而应该把他看作是一个既单一、又独特的存在,而且经过分析,我们最后可以发现,个人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与其他的任何事物进行比较。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物种的成员,它可以被当作,也必须被当作一个统计单元来看待,否则,我们就无法对人类进行一般的概述了。出于这个目的,就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比较单元,与其他物种进行比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行之有效的人类学或心理学,而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平均单元,人也就有了一幅抽象的画面,只不过在这一抽象过程之中,个体的一切特征都消失殆尽了。然而,正是个人的这些个性特征,才对我们理解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打算了解一个具体的人,那么,就必须把关于一般人的科学知识置诸脑后,并且还要抛弃所有的理论概念,以便我们采取一种全新的、毫无偏见的态度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我要完成理解一个人的使命,我必须有个自由的、开放的心灵,其中对人的知识,抑或对人的特性的洞察,构成了关于人类总体的各种普遍性知识的先决条件。 现在,不管是理解一个具体的个人,还是理解有关自我的知识,我都必须把所有的理论设想弃之脑后。由于科学知识不仅被誉为普遍尊重的原则,而且在现代人眼里,它还被当作独一无二的知识权威和精神权威。所以,在理解具体的个人时,我就不得不“大逆不道”了,也就是说,我只好对那些科学知识视而不见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做出的牺牲,因为科学态度难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使它自己摆脱责任感。而且,如果这位心理学家恰巧是位心理医生,他就不但要对他的病人进行科学分类,还要把自己的病人当作一个具体的人来理解,那么他就不得不面对因工作责任引发的冲突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种冲突:一方面是科学知识所持有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是理解他的病人的愿望。两者之间完全对立、互相排斥。实际上,这种冲突和对立不可能通过任选其一的方法来解决,而只能通过一种双向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不要顾此失彼而要彼此兼顾——的方法来解决。 大体上说来,人类知识具有某些积极优势,而他们在理解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就这样的事实而论,我们得出的判断便成了某种似是而非、有些自相矛盾的悖论。其实,在科学的判断中,个人只不过是一个总是在永无休止的重复自己的个体而已,而且可以用字母表中随机选择的任何一个字母来命名这个个人。但另一方面,在理解的意义上,个人则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存在,这种个人在被剥去了那些使科学家内心非常珍视的一致性和规律性的时候,就完全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个体存在和惟一真实的研究对象。最为重要的是,医生应当意识到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他具备科学训练所赋予他的统计真理;另一方面,他又面临着治疗病人,尤其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任务,而所有这些治病救人的工作都十分需要个人的理解。所以,治疗越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进行,在病人身上所引起的抗拒心理就越强(这种效应通常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差,后果越糟糕。精神病治疗专家发现,不管他们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需要还是不需要,他们都要被迫把病人的个性当作一种基本事实来对待,并且依此来安排他的治疗方案。现在,在整个医学领域里,人们已经承认,医生的任务就在于治疗一个特定的病人,而不是治疗一种抽象的疾病。(P10-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