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黄慧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普遍性出发,通过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考察,揭示信仰发生、发展的根源,分析信仰的类型与演变。本书内容包括觉和醒、信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信仰的本质、信仰的历史形态和人类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等。

内容推荐

本书从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普遍性出发,通过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考察,揭示信仰发生、发展的根源,分析信仰的类型与演变,并借以阐明人类自我觉醒的历程,探索随着人类自我觉醒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丰富性、完整性的认识的日益深刻,人类信仰生活由对立走向对话、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规律。本书指出,信仰危机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自我觉醒而必然反复出现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走向更广阔领域的必经环节,从而试图消除人们对信仰危机的简单消极心态。

目录

前言

绪言

 一、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信仰危机的反思

 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反思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信仰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 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人的存在的完整性理论

 二、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三、人类自我觉醒

第二章 信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

 一、真理的追求和人的事实存在

 二、价值的追求和人的自为存在

 三、实践和人的完整存在

 四、实践、真理、价值、信仰

第三章 信仰的本质——自我的获得和丧失

 一、对信仰理解的不断深化

 二、人类历史意识和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宗教学、信仰学的建立

 三、我国理论界关于信仰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四、信仰的一般本质

 五、信仰的本质和人的异化

第四章 信仰的历史形态和人类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还没有获得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已经获得自身”和“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分裂状态的克服

 四、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及精神信仰生活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性

 一、信仰和科学

 二、信仰和宗教

 三、信仰和艺术

 四、信仰和哲学

 五、信仰和历史学

 六、信仰和道德、法律

 七、信仰的具体类型与人的存在的普遍性

第六章 信仰的发生、演化——人类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展开

 一、以自由为终极价值归宿的西方文化创造模式

 二、以和谐为终极价值归宿的中国文化创造模式

 三、以个人解脱为终极价值归宿的印度文化创造模式

第七章 信仰类型的相互转化和人类存在的完整性

 一、终极信仰和具体信仰的相互转化

 二、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的相互转化

 三、自发信仰和自觉信仰的相互转化

第八章 信仰危机——人类与自己的过去告别

 一、信仰危机和信仰转机

 二、信仰危机的实质是信仰价值危机

 三、信仰危机是某一种具体信仰形式、信仰内容的危机

 四、信仰危机是外在的信仰客体对人的信仰价值的危机

 五、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信仰危机及特点

 六、当代人类信仰危机产生的根源及特点

 七、当代巾国信仰危机产生的根源及特点

 八、信仰危机产生的必然性和信仰重建的可能性

第九章 信仰的传播——人类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一、信仰传播的一般前提

 二、信仰的传播和人类自我觉醒

 三、信仰的传播方式和人类自我觉醒

 四、信仰的传播和人类的全面觉醒

 五、信仰的传播与启蒙

第十章 信仰自觉和境界自觉

 一、对境界的理解

 二、完整的真实:事实之境与心造之境

 三、信仰自觉和境界自觉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 从“觉”和“醒”的视角反思东西方文明

附录二 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角度看

后记

试读章节

面对人类在现实层面上所发生的信仰危机,后现代主义思潮作出了理论上的回应,并在对传统信仰的解构过程中,无意中表现出了重建信仰、确证信仰的建设性向度。

与现实层面上所发生的信仰危机相反,现代西方哲学却走过了一条从拒斥信仰到不得不接受信仰并进而确证信仰的道路。这一过程表明,以一种信仰取代另一种信仰,在信仰中生存,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宿命。

然而,在人类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却生存在对信仰的遗忘中,生存在信仰的不自觉中。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就开始了自觉地寻求比现象世界更真实的本质世界的求知历程。他们虔诚地相信,只要获得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永恒本质,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终极基础和绝对真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为理性存在物的自我意识。这种对理性的崇拜和信仰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对宇宙真理的执著追求,使整个西方哲学史变成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并且没有一个胜利者。一个关于绝对真理的体系建立起来随之又会被新的体系推翻,一个获得绝对真理的方法确立紧接着又会被新的方法所取代,唯一不变的是对人类理性能够最终获得绝对真理的信仰。

于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便由对宇宙终极基础和绝对本质的探求史演变为对绝对真理的信仰史。其间尽管伴随着古代怀疑论和近代怀疑论在感性层面上和逻辑层面上的怀疑和反驳,特别是康德在考察人类理性认识能力之后明确宣布人类理性只能认识现象世界,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要给信仰留下地盘。但这并没有真正遏止哲学家们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并最终获得绝对真理的冲动。特别是来自现实层面的肯定,近代自然科学在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更使人类理性的狂妄达到顶点,这就是以绝对真理体系自诩的黑格尔哲学。

这种理性的极端膨胀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泛起,在理论上提供了反理性的契机。随着尼采的“上帝死了”宣布人格化的“逻各斯”的死亡,那种支撑人类的对理性、道德生活的信仰也发生了根本动摇,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虽然因反对理性而反对实体哲学,但无论是尼采的意志、柏格森的人格,还是萨特的自由、弗洛伊德的力比多,都不过是柏拉图的理念的变形而已。因此,现代西方哲学虽然对理性主义哲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又用意志、生命、无意识等非理性存在取代理性当做基础,这表明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是追求绝对本质、终极基础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的继续。因为所谓意志、生命、无意识等无非是在旧形而上学基础上用理性构建出来的结构,或者说是变了形的理性。

因此,现代西方哲学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理性的制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逃脱由批判走向新的独断的命运,并在对理性的遗忘中走向了对非理性的信仰。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表明理性是不可拒斥的,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都是人的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对信仰本身也是不可拒斥的,对某一种信仰的拒斥最终必然走向新的信仰。

应该说,康德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自觉论证人类信仰生活合理性的哲学家。他通过考察人类理性认识能力表明信仰并不是人类可有可无的精神现象,而是人类理性把握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只要凭借理性而把握世界的人存在,信仰的存在就不可避免,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注定了人是追求形而上学的动物,因而也注定了人在信仰中生存,在信仰中不断建构理想生存境界的命运。然而康德哲学是不彻底的,而这种不彻底性并不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他为信仰留下地盘的不可知论,恰恰相反,在于他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出发而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留下了地盘。从而没能从根本上遏止人类追求绝对真理的冲动,人类精神仍然处在对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信仰和追求的迷梦中,人类仍然生存在信仰的遗忘中,人类信仰生活仍然处于自发的状态。这才有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以追求普遍必然性本质、绝对真理为目标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的彻底背弃,甚至不惜宣布哲学的终结。

后现代主义哲学宣称要以教化哲学代替体系哲学,以解释学代替认识论,以反常语言代替日常语言,以相对取代绝对,以边缘取代中心,以多元取代一元,以不确定性取代确定性。这样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宣布了以追求绝对本质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的迷妄之后,又走向了对平等、对话、多元、不确定性的推崇,从而在现实层面上使人们陷人价值多元和选择的困境,而肯定一切价值必然走向否定一切价值的无所适从的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也是当代人类精神面临困境和危机的根源所在。当然,否定一切价值反过来也会导致对一切价值的重新肯定,基于对本体论上的“平等概念”的信仰而展开的对现代主义哲学的批判和解构,并没有使后现代主义真正走出现代主义。相反,对平等、对话、多元的推崇使后现代主义陷入新的形式的形而上学,从而不过是比现代主义更加彻底的现代主义而已。

现代主义在追求绝对真理的途中自发地走向了信仰,而后现代主义则在自觉地拒斥真理的途中自发地走向新的真理的独断。表现为一方面向一切对终极真理的追求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又断定自己的理论具有优先性和优越性;一方面反对一切巨型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却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后现代主义哲学所陷入的矛盾处境表明任何起于怀疑的哲学最终必然走向信仰,走向新的真理的独断,与此同时也使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否定一切价值的过程中走向肯定一切价值的建设性向度。P6-9

序言

该书构思于1995年,完成于1998年夏。副标题是新加上去的。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追赶时髦,而是因为在我写作此书时,虽然生存论还没有受到今天这样的关注,但通读此书,我实质上运用的恰恰是生存论的视角和方法。时隔近十年之后,该书能得到出版,首先必须感谢我的同行好友孔伟女士。

2005年,我根据该书第六部分改写的一篇文章《终极信仰视野下的三种文化价值模式》,在《教学与研究》第9期上发表,随后该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一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世纪论坛》、《央视论坛》等网站也有转贴、评论。当好友得知这样一篇至今看来仍有启发和新意的文章竟然是写于十年前,就要去了我的书稿。看完后立即帮我联系了人民出皈社,使沉寂了近十年的书稿避免了成为“老鼠的食粮”的命运。

另外,我还要深深感谢我的恩师夏甄陶先生。在我选择信仰问题做博士论文时,并不被看好。因为以当时多数人的看法,这个问题已属老生常谈。但是从选题到整体构思到写作完成,我却始终得到了恩师的充分理解、支持和肯定。特别是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我的个性。这无疑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思考空间,从而使我能够在借鉴他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从自己对生命和现实的感悟出发,能够最大限度地遵循自己的真实思想轨迹。

由于选题本身的缘故,使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涉猎尽量多的知识和材料,特别是自己以前了解不多不深的宗教学方面的知识。同时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使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以便在基本理论方面能有所突破,如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信仰的本质等。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不是很多。

所以,决定出版后,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认真修改,希望能够把自己研究、思考的成果尽量表达得准确、充分。但毕竟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加之我现在的研究兴奋点已转到对马克思宗教观的释义和解读上,很难再回到当时的语境和心境。这使得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作品一定还会有很多缺憾、不足、言不尽意之处。因此,我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目的是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以便把这个和我们自身生命存在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研究继续推向深入。说到底,对信仰的研究和认识就是我们的自我理解、自我认识。

当然,本书能够如期出版,还要深深感谢人民出版社的陈亚明编审和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工作的李之美编辑。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学术研究训练,变得越来越工具化、理性化之后,再回到和面对自己在学术起点上的作品,更多的则是感慨。因为它是以那么鲜活的方式向我展示着:曾经的那个我是以怎样的生命热情困惑过、思考过、表达过、书写过、存在过……

黄慧珍

2007年4月16日

后记

我一直奉行这样一种人生理想,即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充实但心灵纯净,热爱事业但懂得生活的丰富和完整的人。而这也构成了我研究信仰问题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也就是说,我正是从对人的存在的丰富性、完整性的信仰出发去研究信仰的。

如果说对生命本身的热爱使我自发地走上了哲学之路,那么对人类进而对自身存在的自觉反思和对完美生命境界的不懈追求,则使我自觉地走上了反观人生的学问之路。尽管整个写作期间所遇到的思想和语言的矛盾让我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我明白,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执著已使我无法规避对困扰人类和我自身的许多重大问题包括信仰问题作形而上的思考,已使我不可能真正摆脱和哲学结下的不解之缘。

如果说在学术的道路上,我还能稍稍给自己找到一点点自信心的话,那就是我对人类生存境界的永无止境的思考和求索。我热爱生命,注定了我会永远忠实于哲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