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一卷家书在手,聆听先贤谆谆教悔,感悟人生真谛,避开人生歧路,通向个人成功之道。呜呼哀哉家书,让丢掉浓缩的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丰富我们的过程,完善我们的体验。智慧的传承,成功的点化,阅读该书,它将为您解读家书中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人生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家书懂人生(先贤家传成功学的现代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童亮 |
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一卷家书在手,聆听先贤谆谆教悔,感悟人生真谛,避开人生歧路,通向个人成功之道。呜呼哀哉家书,让丢掉浓缩的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丰富我们的过程,完善我们的体验。智慧的传承,成功的点化,阅读该书,它将为您解读家书中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人生智慧。 内容推荐 宗族血缘文化是古老中华文化的根系所在,千年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是世代先贤言传身教的结果。对中国人而言,“没家教”是最具侮辱性的语言之一。家教意味着教养、文化与品味。千百年来,家书便承载着这种教化的职能。 本书融汇古今,用现代事例和通俗语言解读历史上最著名的三部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与《曾国藩家书》。本书凝结着圣哲先贤们的闪光思想与执著信念,以及他们所倡导的行为操守与完美人格,可以为现实中的人们走向成功提供智慧点拨。 目录 前言 上篇 读书之道 读书当以明理为先 脚踏实地才是正道 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好书不厌百回读 保持空杯子的心态 求知在实用而不在多 学习最注重自我探索 读书要摆脱外物干扰 活到老,学到老 人生不售返程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切忌一步登天,流于浮华 反省是进步的阶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中篇 为人处世之道 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谦让三分是豁达 常怀一颗善良之心 为人一定要孝顺父母 兄弟如手足,和睦最重要 说话行事留有余地 施恩于人不求回报 受人恩惠,要懂得报答 不可打肿脸充胖子 居安之时要思危 小心行得万年船 多动脑筋,少动嘴巴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谨慎是福不是祸 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丈夫忍无可忍也要忍 下篇 成功有道 成功垂青有准备之人 眼光放长远一些 成功必先有大志 志向决定成就的大小 找到适合自己的志向 有志不在年高 做事情要有大局观 办事要顾全大局 办事要有魄力,敢于决断 坚持不懈成就功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 敢于和困难作斗争 接受现实,解决问题 打脱牙,和血吞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从细微之处下工夫 节俭贵在长久坚持 抛弃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 金钱至上不可取 很多东西比金钱重要 金钱买不来好身体 把握好事情的度 奋斗的人生无遗憾 试读章节 好书不厌百回读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忘记。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这是自叹为“三为亡国之人”的南北朝后期的大学者兼大文豪颜之推,说给儿子的一段话。这段话里,我们察觉不到颜之推有任何鄙夷书本的想法,相反的是在告诫儿子要好好地把书多次翻阅。 好书要多遍地翻看,颜之推以自己为例,从7岁到现在,每10年都去诵读一番,当然记忆犹新了。而20岁以后所读的经书,一旦搁置一个月,便荒废了。 颜之推曾不断地诵读《灵光殿赋》,把所学得的思想和内容在《颜氏家训》中有所折射,从字里行间都能找到影子。这也得益于他多次地诵读,不断地揣摩。好文章就应当如此对待。可是,如果是品质低劣,思想内容不健康的书,那就不要如此这般了,要不然心里想的是这样,出口就是污言秽语了。 好书要多看,正所谓“好书多磨”,怎么花时间都不为过。其实,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不学即会;也不是人人都是智者,一学就会。现实当中,一本书,一段文章,甚至是一句话,往往读过之后不会很快了解其中的道理,在不断地重复中方可领会。这也就是一本书长盛不衰的原因,每读一遍就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北宋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恐怕孔子的弟子在记录编撰《论语》的时候也没想到后人会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吧!这就说明,好书要不断地、重复地看,才能理解书中的精妙,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新的阐释。 解释一遍,朗读十遍 好书要多看,这个道理不仅在《颜氏家训》中得到提倡,在曾国藩家书中是如此。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写给其诸位弟弟的家中说道: 纪泽儿读书记性不好,悟性较佳。请子植弟将泽儿未读之经,每日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读十遍。待其草草点完之后,将来看经解,亦可求熟。若蛮读蛮记蛮温,断不能久熟,徒耗日工而已。诸弟必以兄言为不然。吾阅历甚多,问之朋友,皆以为然。植弟教泽儿即草草一读可也。儿侄辈写字亦要紧,须令其多临帖。临行草字亦自有益,不必禁之。 曾纪泽读书记忆不好,悟性比较好如果让他句句熟读,或者他不能够再疏,却会越读越蠢,将来仍然不能读完经书。曾国藩恳请子植老弟把泽儿没渎完的经书,每天选五六百字教一遍,解释一遍,让他读十遍就行了,用不能背诵,也不用经常温习。等他草草读完后,将来再看经解,也能够求得熟。如果硬读硬记硬温习,绝不可能久熟,只是白白消耗每天的功夫而已。临草书行书也自会有好处。不必禁止。 既然曾纪泽记忆力不好,那就不可能要求其全部或者在短时间内背诵。曾藩也是读书过来之人,沉浮于学海和官场多年,这点也是看得出来的。曾国于是对症下药:不能背,那就讲求熟;记忆力不好,那就讲求长久温习。久久之,自然掌握其精髓,将其吸收作为己用。曾纪泽后来能成为中国著名的交家,这与曾国藩的教育之道是不可分离的。归结成功的原因,其中很重要一条是熟读书籍,无论是一本,或者是一段,甚至是一句。 这就好像书法一样,模仿一遍,即使形似,也不能长久,难保多年以后,能和原帖一模一样。况且,书法靠的是熟能生巧,只有在不断地临摹中,将这种定式形成习惯,领略主宰其文其帖的精髓,或者所谓的精元。 领悟神韵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二十日与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这样说道: 尔七古诗,气清而词亦稳,余阅之忻慰。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余所选抄五古九家、七古六家,声调皆极铿锵,耐人百读不厌。余所未抄者,如左太冲、江文通、陈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鲍明远、高达夫、王摩诘、陆放翁之七古,声调亦清越异常。尔欲作五古七古,须读熟五古七古各数十篇。 曾纪泽的七言古诗,气势清新且用词也稳妥,曾国藩读后感到十分欣慰。家书中,曾国藩鼓励曾纪泽努力作诗,不过在作之前要先懂得声调韵律,也就是所谓的精髓。并且熟读名家的作品,譬如左思(字太冲)、江文通、陈子昂、柳子厚、王维、陆游等。 好书要多次翻看,其实,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就附上了这么句经典的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书要多读,就能了解字面下的意思或者言外之意了。读书切忌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否则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平时能说背一两句,可是接着呢?总不能没有下文了吧!所以,曾国藩要曾纪泽多读那些人的作品,把握神似,而不求形似。 好书要多磨,关键在于不停地感悟。现在认为某个观点最贴切,然而等到阅历逐渐丰富后,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还是不成熟的。唯怪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倡道:“讲求精熟,度越前古”。 保持空杯子的心态 为人要虚心,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知。在这点上,颜之推老先生就谈道: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鹗。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求知者在于不断地获取知识,不停地进步。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凌长者,看不起同事,使人家把他痛恨得像仇敌,厌恶得像鸱鹗。这样使自己受损,还不如不学。古时候的求知者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今的学者只能口头空说。古时候的求学者为别人,是行道以利当世;如今的求学者为自己,是修身以求做官。学习好比种树,春天赏玩花朵,秋天收获果实,讲话讨论文章,是春天的花朵;修身以利言行,是秋天的果实。 虚心并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虚心地向人求教,能够学到自己不曾学到的知识,或者不曾明白和想到的道理。大圣人孔子就“礼”的问题,向老聃求教过多次,圣人如此,何况平常人呢! 学知识最忌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就像家书中说的那样,读了一堆书,就自以为了不起,自高自大,欺凌长者,看不起同事,让人觉得厌恶,就像见了仇人一样。学知识学到这个程度,即使学得再多,也是枉然。 学知识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明理,读书人和没读书的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他们的身份地位的差别,也不在于富贵贫穷,而在于对问题的看法,谁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好,明理通达才是有识之士应当具有的。虚心就是向这方面靠拢,让自己的心有所宁静,不为外在的表象所引诱和迷惑,看清事实的真相。P16-20 序言 品读家书,感悟人生真谛;浓缩智慧,指导当代为人处世。德国作家尚·保罗说:“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者草草翻过,智者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呢?因为聪明人知道只能读它一次。”要想走好人生之路,就要学会品读人生之书。 家书在中国浩瀚的典籍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所谓“家书抵万金”。因为它是亲人对亲人的告慰,是长者对后生的直白。它道出人生的种种沧桑,提炼出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如:脚踏实地、宽容待人、真诚守信、及早立志、顽强不屈等,再现了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人生智慧的总结。 千古而传的家书多达上百种,其中三部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颜氏家训》问世千年有余而长盛不衰,无愧于“古今家训之祖”之美誉;《朱子家训》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勤俭”、“读书”、“积德”之美德注入其中,堪称独步;《曾国藩家书》更是儒、道、法思想之集大成,是传奇人物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以至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读到这部书时都很感慨。 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发出阵阵疑问,“人生的意义在哪”、“什么样的人生才不会留有遗憾”等等。先贤圣哲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人生的意义在于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奋斗的人生才不会让自己留有遗憾。这些回答的背后不是金钱,不是财产,而是对人生的点滴感悟。 社会变迁日新月异,人们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冲击之下,对未来感到迷茫。大家渴望得到先贤圣哲的指点,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实现自已的理想,成就丰功伟业。同时也希望在为人处世方面游刃有余,成为人中之杰,鸟中之凤,事业之中的佼佼者。在三大家书中,不论是立志修身,还是为人处世。甚至是求识问道,我们都能倾听到圣哲发自肺腑的良言,得到先贤们阅尽沧桑后的点拨。 本书浓缩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三部家书中最负盛名的典籍精华,从规模宏大的历史画面中提炼出为人处世的智慧,用现代的思想解读古代经典,以求启迪蒙昧,指导人生。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家书中的道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篇为读书之道、中篇是为人处世之道、下篇为成功有道篇。 上篇读书之道中,我们将了解和掌握求取知识的门径,达到曾国藩所赞誉的“百川分流,同归于海;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的悟性和境界。 中篇为人处世之道中,我们可以学得其中的宽容、谨慎、谦让、未雨绸缪的思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冷暖人情时,就能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了。 下篇成功有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通向成功的种种方法。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十年磨一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前面的读书之道篇和为人处世之道篇便是为成功有道篇服务的,帮助想成功的人登上成功的山峰。领悟到篇中的哲理。掌握必要的方法,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本书作为多本家书之集大成者,不但撷取了家书精髓,而且多方论证,旁征博引,解读了家书中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人生智慧。读此书,就像是倾听一位老者,同时也是一位智者的心语,聆听他们讲述一个个深邃而练达的经典故事,一曲曲涤荡精神的心灵牧歌。 学以致用,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能从中领悟人生哲理,学得成功之道,驾驭人生的帆船到达理想的彼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