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代名家精选集”之《李贺集》,该书以通行的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为底本,参校《续古逸丛书》影印宋蜀刻本《李长吉文集》、上海涵芬楼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蒙古本李贺《歌诗编》、日本内阁文库藏高丽版李贺《李长吉诗集》等编写而成。全书精选李贺诗歌名作近百篇,分为“编年诗”和“不编年诗”,加以注释、品评,全面地展示了诗人李贺的独特风貌。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贺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
分类 | |
作者 | 吴企明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历代名家精选集”之《李贺集》,该书以通行的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为底本,参校《续古逸丛书》影印宋蜀刻本《李长吉文集》、上海涵芬楼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蒙古本李贺《歌诗编》、日本内阁文库藏高丽版李贺《李长吉诗集》等编写而成。全书精选李贺诗歌名作近百篇,分为“编年诗”和“不编年诗”,加以注释、品评,全面地展示了诗人李贺的独特风貌。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内容推荐 中唐诗人李贺,一生短暂却充满神奇,这一切都在他那奇瑰的诗歌中表现出来。本书精选李贺诗歌名作近百篇,分为“编年诗”和“不编年诗”,加以注释、品评,全面地展示了诗人李贺的独特风貌。 目录 前言 编年诗 白门前 梁台古愁 美人梳头歌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选四) 出城 昌谷读书示巴童 巴童答 送韦仁实兄弟人关 野歌 自昌谷到洛后门 高轩过 仁和里杂叙皇甫浞 王濬墓下作 开愁歌华下作 致酒行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上云乐 官街鼓 雁门太守行 申胡子蹙篥歌 吕将军歌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猛虎行 荣华乐 秦宫诗 宫娃歌 牡丹种曲 李凭箜篌引 听颖师弹琴歌 汉唐姬饮酒歌 绿章封事 神弦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春坊正字剑子歌 京城 感讽五首(选二) 老夫采玉歌 赠陈商 崇义里滞雨 长歌续短歌 五粒小松歌 送沈亚之歌 春归吕谷 出城寄权琚杨敬之 示弟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题归梦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后园凿井歌 南园十三首(选六)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选二) 七月一日晓人太行山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马诗二十三首(选十)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客游 公无出门 追和柳恽 苏小小墓 月漉漉篇 江南弄 将进酒 唐儿歌 不编年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秦王饮酒 还自会稽歌 公莫舞歌 梦天 天上谣 昆仑使者 苦昼短 艾如张 浩歌 秋来 拂舞歌辞 试读章节 汉唐姬饮酒歌① 御服沾霜露,②天衢长蓁棘。③ 金隐秋尘姿,④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⑤芳林烟树隔。⑥ 云阳台上歌,⑦鬼哭复何益。 仗剑明秋水,凶威屡胁逼。 强枭噬母心,⑧犇厉索人魄。⑨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⑩ 不说玉山颓,⑾且无饮申色。 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沉厄。⑿ 无处张總帷,⒀如何望松柏。 妾身昼团团,⒁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 矜持昭阳意,⒂不肯看南陌。 [注释] ①唐姬:东汉少帝刘辩之妃姬。少帝被董卓废为弘农王后,卓命李儒酞杀之,王与唐姬诀别,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逼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少帝死后,姬被遣归乡里,誓不再嫁。事见《后汉书·皇后纪》。②御服:帝王服装。沾霜露:喻刘辩失位。③天衢:宫中道路。④“金隐”句:喻刘辩失位如精金蒙尘,隐没无光色。⑤玉堂:汉代洛阳宫殿名。寝:息。⑥芳林:芳林园,在洛阳。⑦云阳台:一名通天台,在云阳甘泉宫。《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既殡,……上乃起通天台于甘泉。”本诗借指董卓逼死少帝的地方。⑧枭(xiao):凶猛的飞禽,传说它长大后啄去母鸟双目飞去。见张华《禽经注》。⑨犇:同“奔”字。厉:恶鬼。⑩黄泉客:葬于地下的死人。⑾玉山颓:喝醉酒后身体斜倒貌,语出《世说新语·容止》。⑿沉厄:沉沦危厄。⒀缚帐:灵座前的帷幔。⒁团团:绕行不安貌。⒂矜持:庄重地持守。昭阳意:后妃的心意。全句意谓固守帝妃的身份,不肯改嫁。 [品评] 李贺集中,最费解的诗,便是这首《唐姬饮酒歌》,而最能体现长吉“奇诡”诗风和“独辟蹊径”创作精神的,也就是这首诗。方扶南定此诗为伪作,并曰:“伪在粗疏。”(《方批》卷四)其实,此诗并不粗疏,亦非伪作,长久以来被诗论家所关注。陈本礼《协律钩玄》卷五引何焯评:“此赋其事”。其事,即董卓弑少帝事。姚文燮则云:“贺偶作此以吊之”(《昌谷集注》集外诗)何、姚两氏之简论,无法帮助人们理解题旨。近人钱仲联先生《李贺年谱会笺》说:“此诗是借东汉少帝刘辩被董卓废立而死之事,影射永贞宫廷政变。”首次揭出李贺《汉唐姬饮酒歌》的题旨。笔者很赞同,并曾作《顺宗崩驾疑案新探》(载《唐音质疑录》),以证成钱氏此说。 中唐时代顺宗李诵突然崩驾,遂成千古宫掖秘事,史书中固然找不到答案,就连韩愈的《顺宗实录》,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幸赖近代史学家陈寅恪、卞孝萱、章士钊等先生勾稽文史资料,揭橥顺宗被弑之隐事,凿凿有据。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他用东汉贵戚梁冀杀质帝立桓帝、东汉宦官孙程等人立顺帝的故事,暗示顺宗被弑的密事。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倡言“不宜谋及媒近”,借《春秋》记赵盾、许世子止弑其君的事,藉《春秋》大义,点出永贞时代臣弑君、子弑父的现实。被王叔文推荐为“拾遗”的李谅,在元和六年写成的《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条,假传奇体式以记唐帝王被弑的事实,文中有“秘不敢泄,更数月,方有攀髯之泣”,画龙点睛地说明唐宫中这一场杀戮是秘密地进行的。宫闱虽秘,总得外传,顺宗崩驾疑案,在当代人的文字里,尤其是那些与顺宗李诵有密切关系的文人作品里,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出来。刘、柳、李的作品是这样,李贺的《汉唐姬饮酒歌》也是这样。 《汉唐姬饮酒歌》咏汉代董卓废弑少帝的故事,诗人绝非发思古之幽情,实际上他“寓今托古,比物征事”,借汉少帝被弑一事,摅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激发的愤懑感情。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首句至“犇厉索人魄”十二句为第一段,叙少帝失位后的艰难处境和董卓派人威逼少帝的凶相。开端两句,用汉代伍被谏淮南王的话:“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见《汉书·伍被传》)御服沾露,喻帝位已失;天衢长棘,喻国是多艰。“金隐秋尘姿”两句,写刘辩像精金被灰尘蒙蔽,无人为他束带妆饰。“玉堂歌声寢”两句,说玉堂殿里歌声消歇,芳林园里的花木再也不能观赏。“云阳台上歌”两句,说只能在阁上和唐姬对歌,徒然悲泣。“仗剑明秋水”以下四句,写李儒仗剑威逼少帝饮鸩,直如啄母目之枭鸟,索魂之恶鬼,描写生动形象,分明是一幅董卓、李儒威逼少帝的历史图画。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诗句是“强枭噬母心”。《说文解字》:“枭,不孝鸟是也。”张华《禽经注》:“枭在巢,母哺之,羽翼成,啄母目翔去也。”董卓、李儒杀害少帝,有不臣之心,与“孝”无关涉。这里,长吉故意逗漏以汊喻唐、以少帝喻顺宗的消息。顺宗崩驾,实为宪宗、宦官、贵族官僚集团相互勾结、摧残政治革新的牺牲品。“强枭”句,指宪宗,斥其不孝之心;“犇厉”句,指宦官、贵族官僚集团,斥其不臣之心。作如是观,《汉唐姬饮酒歌》的前后诗意,才豁然贯通。 “相看两相位”以下八句,叙写少帝与唐姬的诀别,说两人相对痛哭,泪下如波,顷刻间要成为地下之鬼,又何必用清酒以邀欢,不用说喝得酩酊大醉,就连脸面也没有红一下。死后且向天帝申诉人间的冤屈和黑暗,天堂光明美满,很少沉沦危厄。以上诗意,都用少帝的语气说出,表现他“不必酒,死即死耳”(黎简语,见《黎批黄评》卷四)、但求速死的愤怒意。 “无处张繐帐”以下八句,叙写少帝死后唐姬的处境和心志,用唐姬的口吻说出。少帝死后,不许张设缌帷,无处望墓上松柏,我无法祭奠你。唐姬又说,你的灵魂长夜寂寞,我终日绕行不安,蛾眉徒然长,粉颈徒然白,又有谁爱怜我呢?只有固守着帝妃的身份,誓不改嫁。这一诗段,咏唐姬于少帝死后的心绪,借喻唐顺宗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的得力助手牛美人,表达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赞颂。从这个艺术形象上,“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的诗意中,人们似乎看到了永贞革新时代进步政治家的不改初衷,坚持理想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柳宗元、刘禹锡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永贞宫廷事变发生时,李贺年岁尚轻,身处僻壤,难以知闻。京城任职三年内,密友杨敬之、王参元均与柳宗元有交往,对其事或有所闻。作为“唐诸王孙”,他激于义愤,不敢言又不能不言,不能不言又不敢明言,于是他便探寻前事,以汉喻唐,独辟蹊径,“比物征事”,写成这首《汉唐姬饮酒歌》,采用离奇的构想、隐晦的言辞、曲折的表现技巧以避文网,从而形成本诗“奇诡”的艺术风貌,容人们去寻索、去深思。P75-79 序言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李贺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名叫李晋肃,是疏远的皇族,一生职位低微,仅做过陕县县令,虽然家道中落,他却是一位博雅贤达的士大夫。李贺从束发读书以来,在父母的关爱、诱导下,一直勤奋好学,广泛阅读经传史籍、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知书达理的家庭、山水秀丽的家园,陶冶了天才诗人幼小的心灵,他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广泛吸取和孜孜不倦的诗歌实践,为他后来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宪宗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诗人,满怀理想和希望,赴洛阳应河南府试,踏上了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诗人凭着出众的才华,很顺利地通过府试,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这位刚刚踏上社会、充满幻想的年轻诗人,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原来,府试后,一些嫉妒李贺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去参加礼部考试。他得到正在洛阳任职的韩愈(特意为他写了一篇《辨讳》的文章)、皇甫浞的支持和鼓励,毅然赴京应试。终因礼部官员听信谗言,选拔人才草率从事,“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仁和里杂叙皇甫浞》),致使他名落孙山,遭遇到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 元和三年(808)春,遭谗落第的诗人,带着懊恼的心情回到家乡,过着闲居读书的生活。直到这一年的九、十月间,诗人又经洛阳西人长安,寻求政治上的出路。他先是干谒请托,终无结果,后来走“父荫得官”之路,由宗人荐引,经过考试,在元和四年(809)春天,被任命为太常寺奉礼郎。奉礼郎是个从九品的小京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官卑职微,受尽达官贵人的冷落和凌辱,过着苦闷抑郁的游宦生活。长安三载,诗人目睹耳闻藩镇、宦竖祸国殃民的罪行和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识见。诗人结识了一批知心朋友,都是些尚未及第的举子如沈亚之、陈商,沉沦下位的小官吏如杨敬之、权琚,还有虽及第尚未出仕的张彻等,他们投分契合,交往甚密,指点江山,激浊扬清。李贺在他们的影响下,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这是他一生中创作热情最为旺盛的时期。长安任职,在政治上诗人是不幸的,在艺术上却是大幸的,人生之祸福相倚,岂不然哉!长安的现实生活,彻底打破了诗人的幻想和迷梦,他再也不堪忍受心灵被蹂躏、理想被践踏的遭际,也因身体多病,便于元和七年(812)春,辞官返乡,过着闲居归卧昌谷的生活。 为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也为谋求生计,诗人在昌谷闲居一年以后,也就是元和八年(813)夏,他自家乡出发去潞州,投奔当时正参潞幕的故友张彻。可惜,他没有受到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重视,在潞州度过了一年九个月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元和十年(815)春,他告别张彻,南下探视正在和州任职的十四兄。恰当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对抗朝廷,宪宗调集诸道兵马进讨,淮西一带非常混乱,诗人北归之道受阻,便干脆南游吴会。他先后到达金陵、吴兴、嘉兴、绍兴、甬东等地,饱览江南风光,写下许多描写江南风物的诗篇。元和十一年(816),淮西战乱稍为缓解,李贺便北归家园。南北游历,并没有带给诗人一线希望,迭遭挫折,抱负无法施展,理想无法实现,胸中郁结的愁闷难以消除,再加上体弱多病,旅途劳顿,他经受不住精神上、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匆匆走完二十七个春秋,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李贺短暂的一生,历经德、顺、宪三朝,而他的生活和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元和时期。统一强大的唐帝国,经过“安史之乱”,国势已由盛转衰,原来就很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这时就更加突出,而藩镇割据和宦官擅权,成为中唐时代两大社会症结。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一批头脑清醒的进步政治家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主张,他们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革除弊政,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力图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永贞革新”,就是这种政治要求的集中表现,但在宦官、藩镇和贵族官僚集团的猖狂反扑下,惨遭失败,唐宪宗受宦官等腐朽势力的拥戴,登上帝位。宪宗执政十多年来,曾经有过多次平藩的功绩,也任用过李绛、裴度等人做宰相,取得了“中兴”的表象,但是他宠信宦官,亲近佞臣,追求神仙迷信,中唐社会黑暗腐败的现实,始终没有得到改变。 中唐前期诗坛上,曾一度沉寂,到了元和时代,重又出现繁荣的气象。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都兴起在这个时期,先后涌现出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元稹、刘禹锡、孟郊、张籍、王建等著名诗人,他们以各自的独特风格和诗歌成就,给中唐诗坛带来蓬勃的生机。元、白等人用平易通俗的语言,反映人民疾苦,他们的诗篇,广泛传诵。韩孟诗派各诗人,因个性、才能的差异,呈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此外,张、王乐府诗的优美秀巧,刘禹锡近体诗的雄浑深邃,柳宗元古体诗的清峻古峭,也都别具一格。而尚奇的审美趋向,是中唐时代文学艺术家共同的艺术追求,韩孟诗派尤为突出,韩愈的奇而雄,孟郊的奇而古,贾岛的奇而清,卢仝的奇而怪,正是这种时代风尚的具体表现。 李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诗坛上,他的诗歌创作,就必然带着时代的印记,深受时尚的熏染。 宋人赵璘说李贺诗“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因话录》),不知赵璘读过几首李贺诗,竟然作出如此不切实际的评论。我们综观李贺集,深入分析长吉诗的思想内容,真叹服这位年轻诗人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概言之,他的诗歌具有几方面的社会意义。一、诗人坚持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历史上为祖国统一和在平叛战争中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如《秦王饮酒》、《王濬墓下作》、《雁门太守行》;揭露并抨击藩镇叛乱祸国殃民的罪行,如《猛虎行》、《公无出门》诸作。二、诗人反对宦官专权,揭露并讽刺他们扰乱朝政的罪行和无能懦怯的丑态,如《感讽五首》(其二)、《汉唐姬饮酒歌》。《吕将军歌》写道:“植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恒山铁骑请金枪,遥闻菔中花箭香。”把统兵宦官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三、诗人无情揭露贵族官僚集团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荣华乐》、《秦宫诗》等作品,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向人们展示一幅幅上层社会的生活图卷。《梁台古愁》、《荣华乐》的结尾,诗人以十分警策的诗句,揭示了贵族官僚集团必然灭亡的命运。四、诗人反映自身和友朋们的不幸际遇,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激愤,如《赠陈商》、《送沈亚之歌》诸诗篇,充分表现这种感士不遇的历史主题。《开愁歌华下作>>描写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状况下,心头郁结的忧愤,难以排遣,所以他便击剑以泄愤,饮酒以消愁,仕途蹭蹬、遭际住僚,并未消磨诗人的锐气,他从心底深处进发坚持理想的心声。“男儿屈穷心不穷,荣枯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春濛濛。”(《野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孥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五、诗人揭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下层百姓的痛苦生活,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南园十三首》(其二)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老夫采玉歌》为“不念民生者”打起了警钟;而比较集中体现这种思想的诗篇,是《感讽五首》(其一),通过官吏逼税的描写,反映千百万劳动者的共同遭遇,具有典型意义。六、诗人宣扬朴素唯物思想,反对神仙迷信,尖锐地嘲讽统治阶级追求长生的愚蠢行为。《浩歌》、《古悠悠行>>等诗,充分肯定世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高山变为平地,沧海移为桑田,春秋逮代,朝暮更替,岁月消逝,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苦昼短》、《官街鼓》、《神弦》等诗,否定神的存在,揭露神仙巫术的虚妄性,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崇信神仙、追求长生的唐宪宗。 长吉诗歌千百年来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除了它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外,还因为它独具风貌,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诗境,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首先,长吉鼓起想象的翅膀,上天人地、古往今来地展开奇思遐想,既运用超现实的、也运用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想象方式,以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思、大胆奇警的艺术夸张,奔放炽热的感情,创出奇瑰的诗歌意境,把人们带进奇丽变幻的艺术美的境界里,从而形成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奇特的审美特征,《梦天》、《天上谣》、《李凭箜篌引》等诗,最具代表性。其次,长吉寓意于物,移情于景,把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意念和理想,含蓄蕴藉地包孕在艺术形象中,熔景物、情感、议论于一炉,构成诗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读者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境,深切体识诗篇的题旨。《五粒小松歌》,诗人把自己受压抑受迫害的际遇和要求摆脱困境的愿望,蕴含在姿态奇特的小松形象里,思想、艺术绾合得非常巧妙。《艾如张》用有形的捕雀罗网比作无形的社会罗网,设喻自然贴切,寓意深远含蕴。诗人笔下的“马”和“剑”的形象,寄寓着诗人施展才能、实现理想的愿望,抒写诗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郁闷,很有艺术魅力。再次,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炼峭拔,色彩浓丽,形成诗歌语言“瑰丽奇峭”的审美特征。他是中唐时代“苦吟”诗人中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追求“戛戛独造”的艺术境界,因而在他笔下,精警、奇峭、凝炼而富有独创性的语言,比比皆是。长吉诗的语言又颇具音乐美,他喜欢运用双声叠韵词、叠字,繁密的韵脚,长短参差的句式,造成韵律和谐、节奏明快、旋律错落有致,音节浏亮,富有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增加音响效果。其四,长吉诗以其犀利精警的讽刺艺术,尖锐地、准确地揭露并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事物。李贺诗长于讽刺,宋刘辰翁评《昆仑使者》“元气”句云:“甚有风刺”(《吴注刘评》)。清人王夫之也独具只眼,指出:“长吉长于讽刺,直以声情动古今。”(《船山唐诗评选》)诗人在揭露、抨击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时,总是带着强烈的爱憎感情,极尽嘲笑、揶揄、讽刺之能事,笔锋辛辣,入木三分,如《荣华乐》、《秦宫诗》等。《感讽五首》(其一)对县官、簿吏相继逼租、贪得无厌的丑态,作了辛辣的讽刺,揭露他们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罪行。其五,长吉以其灵活多变的乐府诗,丰富并发展了我国乐府诗的艺术传统。他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拟古中有夺换,继承中有创新,如《猛虎行》,借古题以揭露中唐时代藩镇的专横跋扈,《公无出门》,用《公无渡河》古题,稍易本题字面,别出新意。他继承杜甫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艺术传统,写出新题乐府,如《老夫釆玉歌》、《宫娃歌》。他又将古人事,创为新题,如《秦王饮酒》、《金铜仙人辞汉歌》,托古寓今,焕然有新意。李贺的乐府诗,着意锤炼语言,色彩秾丽,注意内心感受的抒写,题旨比较含蓄,与古乐府、唐代新乐府的语言质朴、注重叙事、题旨显豁迥然不同,呈现出匠心独具、风格卓异的面貌。薛雪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尤宜另炷辦香。”(《一瓢诗话》)诚哉斯言! 毋庸讳言,李贺诗歌思想、艺术上都还存在不少弱点,这些弱点又往往与它的长处交糅在一起,正像光泽瑰丽的宝石中出现斑斑瑕点一样。这个特征,是由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决定的。诗人曾怀抱报国的豪情壮志,热情追求美好的理想世界,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面对现实生活,写作重大社会题材的诗篇,但是当踯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抱负无法施展,理想时时破灭,他又陷入思想极度迷惘、苦闷之中,情绪抑郁低沉,发出低回的哀叹,如《秋来》、《伤心吟》等作;他萌生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如《铜驼悲》、《将进酒》等诗;他也溷迹声色之中,写出一些格调平庸、挟妓宴游的篇章,如《夜来乐》、《花游曲》等诗;他还感受到“老”、“死”的威胁,常向幽冷凄清的景色,甚至进到墓地,去寻找灵感和诗美,好用“泣”、“死”、“血”、“鬼”等字眼,表达沉闷、死寂的感受,如《感讽五首》(其三)、《苏小小墓》等作。王世贞曾用一个“过”字,概要地评论李贺诗歌(叶燮《原诗》引),很有见地。长吉追求脓丽、奇峭,但有时过于华美、雕琢;长吉追求含蓄蕴藉,但有时也过于晦涩难懂,如《恼公》、《夜来乐》等诗。我们相信,如果假诗人以年寿,使他有更为深广的社会观察和创作实践,那么,诗人的思想将会更成熟,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将更为宽广和深刻,他的缺陷和弱点将会更少一些,长吉诗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注诗歌难,评注李贺诗歌更难。李贺诗有太多的费解之处,又有太多的纷纭之说。因此,本书的评注工作,在博观约取、参酌众说的基础上,力求多表达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成一家之言,使本书兼具知识性、可读性和学术性的特点,以适应更多读者的阅读要求。笔者在努力完成出版社提出的总体编选标准以外,还想在两个方面多做些工作:首先,本书按诗篇的作年排列,体现编年的宗旨。丹纳《艺术哲学》第一章《艺术品的本质》说:“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属。”我们要真正了解李贺,就只有把他放在“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属”中去考察,把他放在韩愈、皇甫浞、沈亚之、陈商、王参元、杨敬之等人与李贺的交流中去考察,李贺诗歌风格的形成、创作道路的发展,都与“集中在他周围”的这些诗人密切相关。如果将应河南府试定在元和五年,就全然不顾韩愈、皇甫緹的行踪;如果将始为奉礼郎定为元和六年,就忽略了王参元应李愿之聘任徐州节度掌书记的事实。笔者着意将评注诗稿按写作年代编排,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的生平出处、交游行踪,他与“集中在他周围”的诸位诗人、亲属的亲密关系,更好地阐述他的创作道路和探知他的心路历程。笔者选评了一些关涉诗人生平交游的诗作,如《秋凉诗寄正宁十二兄》、《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出城寄权琚杨敬之》、《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浞>>等篇,都是出于以上的考虑。完成这一任务,难度较大,史籍记载李贺生平极简略,李贺集历来以一种形式编排(四卷本或四卷加集外诗),既非以类相从(只有日本内阁文库藏高丽版《李长吉诗集》是个例外),也不分体式,更无时序可循,无法提供更多的诗人行踪的信息。所以评注李贺诗,笔者首先从考察他的生平交游人手,再进而论其诗作思想、诗艺,最后才完成编年的任务。《金铜仙人辞汉歌》以下十一篇,难以确定其作年,姑附于后,俟后再考。 其次,评注李贺诗,加强诗歌作品的本体研究,除了联系时代、诗坛的背景,探索其题旨及深层意蕴外,笔者致力于诗歌创作艺术规律的探索与阐发,诸如构思立意、缔象造境、结构层次、诗法技巧、典故运用、用韵特征、锤字造句等,联系各个选篇的具体情况,在“品评”文字中作较为详明的论述。笔者不同意长吉诗只有佳句,不理会章法的旧说,结合若干首长篇古诗的剖析,说明长吉诗很重视起、结、转、应诸方面艺术技巧的运用,诗人并非只有佳句,不重章法,他的结构艺术造诣很高。一般评注诗作的选本,很少谈及用韵问题。笔者注意到李贺善用古韵,喜用密韵、“柏梁体”用韵之法,尤其是换韵与章法的紧密关系,创造诗篇的音乐美。因此,结合具体例证,撷出其用韵奥妙,或许对诗意理解会有所帮助。 本书以通行的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为底本,参校《续古逸丛书》影印宋蜀刻本《李长吉文集》(简称宋蜀本)、上海涵芬楼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蒙古本李贺《歌诗编》(简称蒙古本)、日本内阁文库藏高丽版李贺《李长吉诗集》(简称日本内阁文库本)等。对相关异文,于“注释”中加以说明。 评注稿中引录过许多前代和近代学者的论述,对一些引录次数较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著作,采用简称之法,以省篇幅,如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李长吉歌诗》,简称《吴注刘评》;徐渭、董懋策评注《李长吉诗集》,简称《徐董评注》;曾益注《昌谷集》,别名《李贺诗解》,简称《诗解》;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简称《黎批黄评》;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简称《汇解》;方扶南批本《李长吉诗集》,简称《方批》;陈弘治《李长吉歌诗校释》,简称《校释》。 应命编撰本书的时间较为匆促,又限于笔者的学殖、识见,论述中定有许多疏漏、失当的地方,殷切地期望得到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教。 吴企明 2007年1月识于苏州西塘北巷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