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全书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内容推荐

《古拉格群岛》的作者是索尔仁尼,他在俄罗斯是一个政治犯,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妥协过。在一个集权的国家里面,最为社会良心而存在的知识分子,始终是有一种懦弱的社会属性。这不仅仅是西方的问题,在东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我们也看到了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可是,对于索尔仁尼来说,即使他曾经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憧憬而使他对政府的暴行保持了沉默的态度,可是单就这一部《古拉格群岛》就足以洗涤一切加于他的懦弱的说法。

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第三章 侦查

第四章 蓝滚边

第五章 最初的监室——最初的爱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

第一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附录

人名索引

机关名称及专用术语

内容提要

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

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一砰一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向上

第二章 还是败坏?

第三章 带“笼口”的自由

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

附录

人名索引

内容提要

第五部 苦役刑

第一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第一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写在后记之后

又过了十年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逮 捕

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无论整个群岛,还是其无数岛屿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毫无所知,毫无所闻。

那些去管理群岛的——通过内务部的学校进入那里。

那些去担任警卫的——通过兵役局征召。

而到那里去死亡的,读者,如像你我之辈,唯一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逮捕。

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转剧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每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可忍受的精神震荡?

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坼了。

如果对你说:你被捕了——那么难道还会有什么东西能在这场地震中保持屹然不动吗?

但是,糊涂了的脑子不能理解这种天崩地坼的变化,我们中间最聪颖和最愚拙的都一概不知所措,于是在这一时刻只能从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中挤出一句话来:

“我??为了什么?!?”

在我们之前就已重复过干百万次的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答复。

逮捕——这是瞬息间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惊人的变动、转换。

在我们生活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围墙、围墙、围墙——烂木头做的、土坯砌的、砖砌的、混凝土的、铁的——幸福地疾驰而过,或者不幸地踟蹰而行。我们没有思索过,它们的后面是什么?我们既不曾试图用眼睛也不曾试图用悟性往那后面窥看一下——而那里恰好正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而且我们也没有察觉在这些无尽头的围墙上有着无数修得结结实实的、伪装得很好的小门。所有所有这些小门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瞧,一扇不祥的小门迅速打开了,四只不习惯于劳动却善于逮人的白白嫩嫩的男人的手,抓住我们的脚,抓住我们的手,抓住衣领,抓住帽子,抓住耳朵,象捆草一样拖了进去,而我们后面的小门,向着我们往日生活的小门,便永远关上了。

完了。你被捕了!

对此我们也就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除了发出小绵羊的咩咩叫声:

“我吗?为了什么??……”

这是使人眼花缭乱的电闪雷击,从此,现在就变为过去,而不可能的事却成为真实的现在。这就叫做逮捕。

如此而已。无论在最初的一小时,无论在头几昼夜,你的脑子里什么别的也装不进去了。

在你的绝望之中,马戏团的道具月亮还会向你闪出光亮:“这是一个误会!会弄清楚的!”  而其他的一切——那些现在已经变成关于逮捕的传统概念,甚至变成文学概念的东西——将不在你的惶惑的记忆中,而在你的家属和邻居的记忆中积聚和构成。

这是刺耳的夜间门铃声或粗暴的敲门声。这是夜间执行任务的行动人员穿着不擦干净的靴子雄赳赳地跨进门来。这是在他们背后跟进来的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干吗要这个见证人?——遭难者不敢想,行动人员记不得,但按条令应当这样做,于是,为了签名作证,他就必须通宵坐以待旦。而且为这个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见证人设想,一夜一夜地走来走去帮助逮捕他自己的邻居和熟人,这确实也是活受罪)。

传统的逮捕——还有发抖的手为被带走的人收拾东西:替换衣服、一块肥皂、一些食物,然而谁也不知道该穿什么,可以穿什么,怎样穿更好些,而行动人员却在催促着,阻止着:“什么也不需要。那里会给吃饱的,那里是暖和的。”(都是谎话。而催促是为了恐吓。)

传统的逮捕——不幸的人被带走以后,还有一股严厉、陌生、盛气凌人的势力一连许多小时在住所里作威作福。这就是——撬锁破门,从墙上扯下和扔下东西,从柜子和桌子里把东西扔到地上、抖、撒、撕,——于是地板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积如山,靴子在上面踩得咯吱作响。而且搜查时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没有的!在逮捕机车司机英诺申的时候,房间里停放着一具他刚死去的婴儿的小棺材。司法人员们把婴儿从棺材里扔了出来,他们在那里也进行了搜索。还把病人从被窝里拽出来,还解开绷带。而且在搜查时什么都不可能被认为是荒唐的!古物爱好者切特维鲁被抄走了“若干张沙皇谕旨”——那就是:关于结束同拿破仑战争的谕旨,关于组织神圣同盟的谕旨,以及祈求祛除一八 ZO年霍乱的祷文,我国优秀的西藏通沃斯特利科夫被查抄了珍贵的西藏古代手抄本(过了三十年,死者的学生们好不容易才从克格勃手中把它们抢救出来!)。在逮捕东方学家涅夫斯基时,拿走了唐古特(西夏)人的手抄本(过了二十五年,为表彰对这些抄本的译释,给死者追授了列宁奖金)。卡尔盖被抄走了叶尼塞流域奥斯恰克人的文献档案,他所发明的文字和字母被禁用,于是这个小民族就始终没有文字。用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话就长了,而民间关于搜查是这样说的:什么没有找什么。

凡查抄的东西一概运走,有时还迫使被捕者本人搬运——如像尼娜·亚历山德罗芙娜·帕尔钦斯卡娅就曾把她那个永远精力旺盛的已故丈夫、俄国的伟大工程师的一袋文件和书信扛上——送到他们的虎El里,一去永不复返。

对于逮捕后留下的人,日后将是漫长的被搅乱了的空虚生活,尝试去递交东西。但从所有的窗El听到的总是狗吠般的声音:“名单上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在列宁格勒大逮捕的日子,要走近这样的窗口甚至得排上五昼夜的队。只有经过一年半载,也许被捕者本人会发出点回音,或许从里面会传出一句话:“该犯没有通信权。”而这就已经意味着——此生休矣。“没有通信权”——这几乎无疑地是说:已遭枪决。

一言以蔽之,“我们生活在可诅咒的条件下,一个人”忽然下落不明了,连最亲近的人——妻子和母亲……都整整几年不知道他的情况。”说得对吗?不对吗?这是列宁于一九一。年在巴布什金的讣告中写的。说一句直率的话:巴布什金为起义者运送武器,因而遭到枪杀。他知道他是在冒什么风险。与我们这些家兔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我们关于逮捕的概念。

P3-7

后记

本书原不应由我独自撰写。最好是由熟悉情况的人分别撰写各有关章节,然后在编辑委员会上互相补充,共同修改定稿。

但是,能够这样作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我也曾向某些人提议,由他们撰写个别章节,他们没有答应,而只代之以口头叙述,或者把书面材料交给我,供我选用。我还向瓦尔拉姆·沙拉莫夫提议过共同编写全书,他也推辞了。

按理,应该设一间办公室。应该在报纸上,或者通过电台,发表广告(“请踊跃响应!”),能够有公开的私人信函往来,就像写布列斯特要塞的情况时那样。

但是,我不仅没有可能这样铺开工作,反而不得不把自己的构思、信件、材料等等全部隐藏起来,分散到各处,对一切都严守秘密。甚至在写这本书时我还不得不装作正在从事别的工作。

我多少次提笔写它,又多少次搁笔了。因为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到底需不需要由我独自来写这样一本书?我的力量能坚持到什么程度?但是,当我看到在已经搜集的材料之外又有许多囚犯从全国各地纷纷写信给我的时候,我明白了:既然此事注定要由我来作,那我就有义务去完成它。

必须说明:这一整本书,包括它的每一部,一次也没有同时放在同一张书桌上过!在《群岛》的撰写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一九六五年九月,我的文件柜遭到摧毁,我的一部小说。被没收了。这时,我只得把已经脱稿的《群岛》的各部以及为其它部分准备好的材料分散到各地去。从此全书就再也没有集中到一起,因为我怕冒险,何况书里面提到许多人的真实姓名。后来,我总是抄下一张备忘单,写明应该在什么地方核实什么材料,到什么地方去删掉什么,然后带着这张清单从一处辗转到另一处进行工作。是啊,这种惶惶不安的状态和文字加工不足的情况也正是我国的受迫害的文学所具有的确切特征。只好请读者接受这样一本书了。

我停止了本书的写作并不是我认为本书已经完成,而只是因为我自己再没有更多的精力写它了。

我不仅请求读者宽恕这一点,而且我要大声呼吁:时机一到,一旦有可能,就请幸存的朋友们,熟悉情况的朋友们集会到一起,写出有关此书的评论和注释来;需要的话,就修改它,需要增加的地方就请增加(当然不能堆砌,类似之处可不必重复)。到那时,本书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愿上帝保佑你们!

即使是现在这样一本书,我能够安全完稿也使我十分惊奇。我曾经想过多少次:不会让我写完它的。

我结束本书的时间正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年头(这两个周年纪念也算是互相有联系的),即:建立了古拉格群岛的革命取得胜利五十周年和发明铁丝网(一八六七年)一百周年。

这第二个周年纪念想必不会为人们所留意……

            1958.4.27—1967.2.22

             于梁赞市—隐居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