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同行、乐迷和那些自以为重要的人物的包围中,这支英国当时最喧闹的乐队中的灵魂人物们却令人不解地、安静地在更衣室中闲荡。尤其是卡洛·利特尔,为了在登台演出后重新平静下来,他总是需要一些自己的时间。毫不奇怪,他在演奏Good Golly—Miss Molly(50年代一首热门的摇滚歌曲)这首曲子时会又一次抑制不住地性情大发。他站在自己的摩托车头盔上,情不自禁地来了一段10分钟的打击乐Solo。而且在演奏结束之际他让自己越来越深地投入到这一令人担忧的、速度越来越快的犹如特快列车般的感受中去;快些、声音再大些;快些,声音再大些;再快些,让声音再大些。声音大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连乐队的其他成员最后都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演奏,目瞪口呆地盯着他,直到他自己重新平静下来。有时连卡洛自己都感到可怕。但这样的一种感觉正是基思所熟悉的。他对时间的掌握真是恰到好处。他不禁想,这些出色的乐手是怎么做到如此陶醉而忘乎所以的呢?不管怎么说,他逮住卡洛的时机蛮合适的。“嗨,”在他说出那句预先想好的台词之前,他先打了声招呼,然后他开口道:“我是基思,我想让你教我。”
与基思的瘦小体形相比,卡洛的体形近乎伟岸。他的目光起初朝着基思头顶上方一米远的地方看过去,当他最终在他身高一半的地方发现了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小个子时,他不禁大声地嘟囔起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面前的这个小人能够握住鼓槌,而不会被它的重量压倒。但不管怎样,他还是从内心感到了受宠若惊般的光荣。
卡洛·利特尔是自学成才的。他父母住在温布利的哈洛路上,他总是没日没夜地在他房间里的一台二手打击乐器上练习。而且他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一种主要以低音区打击乐器组的无节制使用而显得与众不同的风格。“当我在某处落力敲打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要去抚摸它的意思。”卡洛从一开始起就没想让周围的人产生误会,“我击打乐器的感觉就像炸弹击中了目标。”
人们肯定会把卡洛的父母想象为非常宽容的人。“我的演奏技艺越好,我们家的房子就变得越破,墙壁出现了裂缝,墙纸也从墙上脱落下来。”卡洛后来解释说,而他当时说话的语气听上去就好像只是把客厅的家具挪了挪位置。显然,父母把他们的这个儿子也教育得很有。‘宽容心。
基思同样住在母亲那里,位于萨德伯里的查普林路,离卡洛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他把这看作一个真正的预兆。“10先令30分钟,”利特尔冲着这个完全被他魅力所征服的小个子说。“我会教给你我所知道的一切。”虽然基思身上几乎连一分钱都没有,但是为了这个交易,他也许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他从来没在上课时迟到过一分钟。而且一旦他搞懂一个新绝招,他就会飞也似的跑回家中,一直练习到深夜。
“基思是一个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听话的学生。”卡洛回忆起这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鼓手的最初几次尝试时说。不过,他的这位矮个子学生将来可能成为具有传奇性的“摇滚狂人”,则是卡洛在他最大胆的梦想中也没能想象到的事情。“对我来说,基思就是一个喜欢玩打击乐器而跑来请教我的孩子,天分一般。”
“一般”是基思的词汇中缺少的一个词。他简直想知道什么叫“一般”。基思以卡洛教给他的演奏技巧为基础,加上自己着了魔般地发疯练习,他在打击乐器上达到了以前任何一个鼓手都不曾达到过的高超技巧水平。而他的那种令人无法混淆的音质所具有的冷酷无情、革命性的硬度则要归功于他的老师卡洛·利特尔,这一点基思永远不会忘记。当他跟随卡洛上课的同时,他还在一个名叫“高音”的无足轻重的乐队中参加演出,这段时光就像他最初的那段艰难岁月一样短暂。这支乐队如今已没人再知道了,至少这个名字没人知道了,因为音乐史是把他们当作“无名者”来书写的。而曾坐在这支乐队打击乐器前的人正是基思。 20世纪60年代初,“萨克上帝和野蛮人”在音乐方面是如此的超越他们同时代的人。以致他们的演唱会对于其他的摇滚乐手来说是必去不可的。举例来说,这些人中首先有吉米·佩基(Jimmy Page),他后来靠“齐柏林飞船”乐队而举世闻名;或者是雷·戴维斯(Ray Davies),他后来凭“奇想”乐队而举世闻名;罗德·斯图尔特(Rod Stewart),后来靠“小脸”乐队而成名;
P4-5
倒霉蛋就是那些经常交霉运的人。杜登辞典如是说。对于作家们来说,不幸是一件好事。而且一个以经常倒霉为特征的人是一只极乐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不幸那样被描述得如此轻松愉快,而且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人读起来如此的津津有味,只要倒霉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在本书上编的23个故事中。我们讲述倒霉蛋中精华的精华。令他们如此出类拔萃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才能:他们全都有创意、有激情、有狂热;而且他们都开发、发现、发明、创造了某种东西,而没有了这种东西,活在21世纪的人们也许就再也无法过下去了。后来他们发生了不幸。他们忘记申报专利权,他们在一些法规的条条框框上绊了跟头,他们的创意被人剽窃:或者干脆就是他们过于相信人们的好心了,而另外一个人却凭借他们的创意或作品发了财或成了名。
出于上述想法,我们有了写作本书的念头。而我们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倒霉的家伙共同拥有另一个特质:他们在遭遇到的一切发生之后仍然容易令人产生好感。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且也没有一个人愤世嫉俗地从此隐姓埋名。该是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了。工作使他们获得了些许荣誉,而这些荣誉也被取代他们的其他人收获了。
迄今为止人们只知道他们的产品,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而且这已根本不是他们的故事了。我们不仅对他们进行了调查,我们也对他们进行了追述。细致人微的细节大体上已成为人物的象征,而从较好的理解角度来说,不值一提的轶事也已成为舞台上的活动布景。一个人的真实故事,相比较去采用许多毫无感情色彩的资料而言,往往可以从一些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发生过的对话中更好地重现出来。我们允许自己来简单地叙述这些故事,而不歪曲其中的任何一个事实。
我们越是勇敢地涉足到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倒霉蛋世界中去,我们就越能发现更多的事例。每一位听过我们讲述写作计划的人都会告诉我们其他一些事例,其他一些具有相似命运的人物。也许您也一样。我们很高兴您能把这些信息告诉我们。
不幸被我们言中,倒霉的故事还在延续。继上编出版以来,我们故事的主角们——复印机、圆珠笔的发明者及其同伴——博得了巨大的同情以及姗姗来迟的理解和承认,我们作者则收获了颇为丰厚的美好祝愿。这便使得一个事实昭然水面:必须出版下编。
本册下编,同样是一本通俗读物。书中讲述的都是关于一些有所发现、发明或革新的人物,到头来却让别人出名致富的真实故事。真实性的读物应该传递信息,这一点在本书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本书的作者们同时也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所传递信息的可信度并不是缘自其枯燥程度,娱乐性在真实的通俗读物中同样也不可或缺。因此,我们这本书中的每个章节读起来就像一篇篇小小说。虚构情节可以更加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但是必须保证不得以牺牲其真实性为代价。我们称这类书籍为纪实小说。
写实小说是如何写出来的,很容易从本书略见一斑。例如在可口可乐一章。我们不仅仔细查阅和研究了史书资料,而且将所有的史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结构安排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变动,完成了对史料的二度创作。因此我们这本书不是由企业集团授意编纂并正式出版的公司发展史,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追述某个叫约翰·斯蒂斯·潘柏顿的人如何配制出一种深褐色饮料,而这种饮料又如何成就一段传奇故事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体现总体;而奇闻轶事却不显山不露水地为阅读增添了诱人的美味。故事中的对话,也许根本不曾发生过;但正是在这些对话中,故事和人物都变得栩栩如生起来,常常比罗列一大堆没有灵魂的信息资料要生动形象得多。我们以不篡改事实为宗旨,无拘无束、灵活自如地讲述每一个故事。
只要你读过书中的这17个故事,您便会相信每个故事都确有其事。 应当感谢的有许多人,没有他们,本书也许永远都不会完成:
首先要感谢的是安德雷亚斯·弗格勒,他在调研过程中以近乎令人吃惊的投入程度帮助我们。核实工作对于确保本书的准确无误功不可没。
还有拉夫·曼夫雷达,他在封面中展示了一只幸运的手。
还要感谢艾里希·赖斯曼的摄影才华,它使得外表非常出众的几位作者在书籍封套上看上去更显得放肆不羁。
还有迪特·桂什勒,他为我们设计了网页。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生活伴侣。每当我们又一次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发愁时,总是他们适时地帮助了我们。每当我们关心倒霉蛋而多于关心他们时,他们总是用动力来支持我们,用宽容来对待我们。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的伏特加制造商。
有关我们以及我们故事主人公们的更多资料,您可以通过登陆我们的网页获悉:www.pechvoegel.com。
安德雷亚·费林格
格拉尔德·莱施尔
克莱门斯·施塔特保尔
生活中,总有人是倒霉蛋,总有人是幸运儿。
比如,可口可乐配制者以屈指可数的美元卖掉了配方,买家却靠这个神秘的配方成为大富翁。
比如,有个家伙刚退出“后街男孩”歌唱组合,组合就红了,接着他又参加、又退出,最后只好去做他的业余网球教练。
比如,复印机发明之时,前景简直是一团黑,不想仅仅几年它就大行其道。
……
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实用发明,以及其他的种种创意,它们的诞生和成长总是与机遇相联,抓住机遇的就成了幸运儿,相反的就成了倒霉蛋;然而,倒霉蛋其实也已经触到了机遇的手指,可他却未能结识并与之携手。因此,所以是倒霉蛋或是幸运儿,又有着必然的逻辑,比如是否具备远见卓识、正直品格、坚定毅志……
生活中,总有人是倒霉蛋,总有人是幸运儿……在这本关于科学发明和艺术创意的有趣读物中,作者列举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和创意——比如可口可乐秘方、“后街男孩”乐队、《哈利·波特》,讲述了它们称霸世界的经历,特别指出了在这些发明、创意中的倒霉蛋和幸运儿——有人因把握不住机会而错过了巨额财富(如罗琳的前夫),有人因得到发明或创意而发了大财(如可口可乐秘方的购买者)。本书颇能给人以启迪,对科学工作者、创意工作者的发明创造有指导意义,对广大青少年为人立世也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