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本书还了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味孔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木生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本书还了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 内容推荐 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文字,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有关孔子的传记类文字,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现当代,当推钱穆先生所著的《孔子传》、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及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孔子传》。 《人味孔子》则是从人性的角度,以翔实的考证为基础,用才情丰沛的笔墨,更近距离地感受孔子,还孔予以血肉之躯,其尝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实为当代孔子传记中的一部奇书。此书字里行间充盈着鲜活的文气,并插有六十多幅珍藏的图片,将孔子的精神与生平事迹演绎成最接近真相的读本。 目录 人味孔子 第一章 孔子形象素描 第二章 孔子的先辈们 第三章 孔子诞生之谜 第四章 “吾少也贱”的少年时代 第五章 “少能鄙事”的青年时代 第六章 孔子适齐 第七章 大河之融:孔子见老子 第八章 “学而不厌”:雒邑深造 第九章 “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十章 中国第一座杏坛 第十一章 孔子仕鲁:杀少正卯 第十二章 孔子仕鲁:夹谷会盟 第十三章 孔子仕鲁:堕三都 第十四章 “郁郁乎文哉”:孔子的礼乐思想 第十五章 离鲁流亡 第十六章 流亡列国:子畏于匡 第十七章 流亡列国:子见南子 第十八章 流亡列国:肃慎之箭 第十九章 流亡列国:厄于陈、蔡 第廿章 流亡列国:叶公问政 第廿一章 流亡列国:重回卫国 第廿二章 离卫返鲁 第廿三章 “允执其中”: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廿四章 国老的参政议政 第廿五章 文献整理与著述 第廿六章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第廿七章 坦荡与戚戚:君子与小人 第廿八章 公元前479年:孔子之死 第廿九章 孔子质疑 第卅章 孔子的后代们 附录一 孔子年谱 附录二 百家论孔 试读章节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日: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孔子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子路为老师做好了后事的安排。他觉得老师生前没有享受过国君的待遇,这回死了就让他享受一回吧。于是还安排同学们分别担当了各种大臣的角色。 没想到孔子受苦出身,身体得到过长期劳作奔波的锻炼,大病竟也挺了过来。挺了过来的孔子知道了子路的这一番把戏,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孔子从来也没把富贵权位真正当回事,他只是一心要行道救世济众罢了。在他心里,他早已超出了那些诸侯君主了。不用说别的,单是拿这些学生以及自己的教育事业来说,哪一个君主能有如此不朽的事业?但是孑L子没有这样说,他只是就事论事地骂一顿子路罢了。他指着子路说:“我病了这样久,想不到你竟然干下这样一个欺诈的行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知识分子(士),你却把我搞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什么国君。我这是欺哄谁?欺骗上天吗?多丢人呀!你觉得国君就大、我孔子就小?我与其以君臣的身份死在臣子的手上,还不如以师生的身份死在你们学生们的手里更好呢。有没有国葬有多大关系,我纵使死了得不到大葬的殊荣,难道我会死在路边上没有人来葬我不成?” 想一想,在孔门七十二弟子中,也只有子路能导出这样一幕可爱的悲喜剧。而我们在又一次畅想其师生情谊的时候,不得不深深佩服孔子在生死大节上的清醒和实在。 素描之十:孔子爱体育。 他那健壮高大的体魄(高一米九一),分明透着鲜活明亮的阳刚之气。而这种健壮与阳刚,与他热爱体育是分不开的。他教授学生们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有两种体育项目,射是射箭,御是驾车。春秋末期,战乱频仍,驾驭战车与射箭尤其显得重要,这也就成为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礼记·射义》载:“孔子射瞿相之圃,观者如堵墙。”能够当三千学生的教师,虽不见得非要有小李广花荣一样的射术,也不用如后羿那样的可以射下太阳,但射术肯定也是一流的,而且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不然,孔子的射箭就不会吸引得鲁国首都曲阜那么多的人争相观看了。“观者如堵墙”,那可是个热闹场面。古人的当时,也是他们的“当代”,他们对于射箭时孔子的热情,远远的要超出我们当代的追星族。高大健硕、英姿勃发,再弯弓引箭,当是一个美好的画面。而且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少时贫贱并做过许多粗活的孔子,一定会在这种“如堵墙”的众多观众面前更加焕发出力量与刚劲,并让胸中充满着得意与快乐。难怪他会自信而又欢愉地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比箭吧!比赛之前,相互作揖礼让然后昂昂然走上比赛场。比赛完了,计算出中靶的多少以决定喝酒的多少,然后再去痛痛快快地喝上一通,那可真是君子的一种竞赛啊!”(“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孔子虽然身高力大,射箭驾车都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但他对此道有着深切的认识,并不只是争强好胜。他教育学生们的时候,也是告诉他们,只要勤学苦练、掌握好要领,射中就算技术不错了,没有必要非要射穿靶面,因为每个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 别看孔子射箭会引得鲁国人“观者如堵墙”,其实他驾车本领比射箭还要精湛。“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弟子日:‘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达巷街上有人说孔子真是厉害,什么都会,只可惜没有什么能使自己成名的专长。林语堂先生译解达巷党人对孔子的这句评价最有意思,他说那个意思就是“孔子样样都通,却件件稀松”。听了达巷党人这样的话,有着多种专长的孔子不仅不烦不厌,还能够自我解嘲地说:“那我专练什么呢?赶马车呢?还是练习射箭?让我好好地练赶马车好了。”谐谑雅善的天性背后,不是正藏着忠厚的宅心吗? 其实,孔子不仅真的有着一流的驾车技术,还有着别样的驾车心得,那就是要求上了车,首先要站立端正,拉好扶手带,心无旁骛,不能向内顾盼,不能光顾着说话,还不能指指画画。(“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这可真是驾车安全的创始人,那个“执绥”,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系好安全带吗?可惜我们现代人,驾着车吸烟的、叽里呱啦打手机的,甚至有的看见了警察才将安全带虚虚地随便挂在胸前的,真是比二千五百多年的孔子落后多了。 素描十一:孔子是“难得糊涂”的鼻祖。 P16-18 序言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万花筒式的朝代走马灯般的逝去,唯有孔子与他的思想不朽。他的不朽,当然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尊崇与封谥,孔子恰恰反因为统治者热捧掩盖下的霸占而遭到莫大的连累。即使受到了历代统治者霸占的连累,孔子仍然穿过岁月的风尘,从过去走入现在,并必将还要从现在走向未来。 也许我们会自以为已经将他忘记,但是他的语言,他的思想,甚至他的形象,却会活在我们的思考与语言中。也许我们会以现代人的“进步”与“文明”,去批评他甚至嘲笑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淘洗,我们又会发现在我们的进步与文明里,有着孔子的帮助与参与。我们更多的时候,当然是会把他看作圣人,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当我们有了人生的阅历,回过头来看看,又会发现,原来孔子就是我们的朋友。 不要说《论语》开篇的那段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已是尽人皆知,常常会挂在我们口头上作为“口头禅”了。更多的或者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干脆就已变成众人服膺的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为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点亮一盏盏明灯。如关于仁,“当仁,不让于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如关于教育与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反三,则不复也”;如关于君子、德行,“德不孤,必有邻”,“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还有如“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文字资料,可说是汗牛充栋。但是真正有关孔子传记类文字,第一篇当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现当代所出有关孔子的传记类书籍,我最看重的还是我国历史学家、后来定居台湾的钱穆先生所著《孔子传》、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日本井上靖先生所写《孔子传》。 一些年来,关于孔子,我曾经写过《杏坛》、《孔林随想》、《曲阜古柏》等文章,但是从来也没有过撰写孔子传的计划。而今,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出版社写作《人味孔子》的任务,其主要原因还是有一个念头早已在心头酝酿,那就是拨开历史的烟云,还孔子本来的面目。这个孔子,当然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神化所利用的孔子,也不是被时光模糊得光剩下“至圣”光环的孔子,而是一个历史上所真实存在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孔子,一个中国第一位教师的孔子,一个独立思考、并开中国百家争鸣先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孔子。 2006年6月于山东省济宁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