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20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画传”系列之一的“应云卫”专辑。应云卫先生中国戏剧之魂《智取威虎山》首席大导演,也是中国上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物之一。
本书通过讲述应云卫先生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怒吼吧!中国》的历史性公演、走马上任的“教务主任”、云卫、晓邦一席谈等故事,来描述他这个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力量的艺术家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应云卫/中国20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应大白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20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画传”系列之一的“应云卫”专辑。应云卫先生中国戏剧之魂《智取威虎山》首席大导演,也是中国上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物之一。 本书通过讲述应云卫先生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怒吼吧!中国》的历史性公演、走马上任的“教务主任”、云卫、晓邦一席谈等故事,来描述他这个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力量的艺术家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讲述应云卫先生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难忘“一九五七”、《塞上风云》的轰动效应、炉火纯青排《日出》、家乡人喜看《追鱼》、艰巨的任务——完成八部电影、与韩仲良情同手足、敌忾同仇《全民总动员》、走马上任的“教务主任”等,来描述他精彩的一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海上升起一颗星(1904—1930) 摇篮里的公公 阿拉宁波人 少年化装宣讲团 踏入戏剧之门——“上海戏剧协社”的建立 云梦好合 《看不见的工作》 莎翁名剧在上海的首演——导演《威尼斯商人》 第二章 鹰击长空(1931—1937) 一个雪藏四十七年的秘密 “国际歌”声震惊上海滩——《怒吼吧!中国》的历史性公演 一鸣惊人《桃李劫》 走马上任的“教务主任” 力挺“田老大”——“中国舞台协会”的历史功绩 明星二厂的“掌门人” 中国话剧精英的摇篮——创立“上海业余实验剧团” 第三章 叱咤风云百战军(1937—1946)《保卫卢沟桥》 “中国不会亡!”——《八百壮士》礼赞 敌忾同仇《全民总动员》 一次难忘的“远征”——《塞上风云》录 “第五纵队”总队长 苦竹林——“中华剧艺社”的发源地 一句台词的震撼——导演《天国春秋》 “雾季演出”的主力军 《家》回老家 空前的《戏剧春秋》 “跑码头”——“中艺”川南之旅 一课生动的教材——云卫、晓邦一席谈 应社长的酸、甜、苦、辣、麻 畏友——悼贺孟斧 无声胜有声——《结婚进行曲》逸事 《升官图》——“中艺”的压轴戏 第四章 重返银色战线(1946—1949) 八年离乱,中秋团圆 说出老百姓的心里话——导演电影《无名氏》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鸡鸣早看天》——应云卫打“麻雀战” 黎明之前——程梦莲日记摘抄 第五章 生命不止耕耘不息(1949—1967) 《怒吼的中国》 忘年之交——导演电影《不能走那条路》 炉火纯青排《日出》 侠义情结——导演京剧艺术片《宋士杰》 难忘“一九五七” 家乡人喜看《追鱼》 江南活武松——与盖老的成功合作 友谊长存——记父亲的两位好友 受欢迎的“应家伯伯” 绝唱——导演京剧《智取威虎山》 试读章节 1904年9月17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八月初八),在上海牛庄路一座石库门房子内降生了一个男婴。婴儿的父亲叫应其北,是宁波同乡会的干事,母亲林氏,是应其北的续弦。按应家族谱,这孩子属“云”字辈,父亲给他取名叫应云卫,乳名阿荣,也就是我的父亲。 听老人说,父亲有个绰号“摇篮里的公公”。原来父亲是“老来子”,那时爷爷已年近六旬,奶奶也四十多岁了,再加上“云”字辈辈分高,爷爷又排行第七,所以还躺在摇篮里喃喃学语的父亲,已经有小辈该叫他“公公”了。前些年我走访过上海的一位:远亲,她管父亲叫小公公。1961年,她的父亲去世,享年68岁,父亲去吊过丧,事先还一一关照:买什么棺材,丧事如何操作。 俨然是长辈的身份。 我的奶奶和她前夫生有一子叫郑少庚,丧偶改嫁到应家时,郑少庚已经成婚,妻子周氏精明能干,我们叫她“大姆妈”。奶奶年高体弱,又吸鸦片,照料父亲的担子便落到了她的肩上。俗话说:长嫂如母,父亲敬重她,她也和我们相依为命,是我家的“大管家”。奶奶的哥哥林步青是上海有名的“苏滩大王”,郑少庚拜舅舅为师,林家戏班经常在“大世界”游艺场演出,父亲幼年就耳濡目染,在江南丝竹声的熏陶下长大。 宁波人在上海做生意的很多,宁波同乡会也成为上海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地域性组织,早先叫“四明公所”,1909年改为“四明旅沪同乡会”,富商虞洽卿当选为会长。1900年更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时,实力蒸蒸日上。可惜就在此时,爷爷一病不起,转年便合下妻儿老小,离开人世。备受娇宠的父亲,从此结束了幸福的童年。 按照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习俗,爷爷的灵柩回归故里,子孙也要守灵尽孝,于是父亲便回到老家——慈溪县庄桥灵阳乡应家村(现在的宁波江北区庄桥镇应家村)。乡亲们都很喜欢这个上海来的“小囡”,虽然身体瘦弱,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每天从祖屋到私塾学堂没多少路,他喜欢和小伙伴边唱边走,小调、滩簧,都是他的拿手好戏,至于私塾的功课,他兴趣不大,成绩么,父亲告诉我们:“呀呀呜!”(不怎么样)大约过了三年农村生活,奶奶把父亲接回上海,进入湖州旅沪公学接受正规教育。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年,家乡的山水、习俗、风情已经融人他稚嫩的心灵,“阿拉宁波人”成了他自我介绍时的口头禅。虽然后来他很少回故乡,但对故乡的眷恋依旧。最重要的是,他凭宁波人的坚韧、乐观和开拓精神,做出了一番事业,为家乡增添了一分荣耀。 父亲回到上海时,他的哥哥郑少庚已是苏滩名丑,林家戏班名噪一时。凭着与“大世界”老板黄楚九的裙带关系,郑少庚经常在“大世界”演出。父亲放了学就泡在剧场里,不仅看苏滩,还看京剧、文明戏、申曲、滑稽戏等,此外电影、魔术、摩登歌舞,在“大世界”里应有尽有,使他大开眼界,也因此熟悉了艺人的生活和了解到了观众的喜爱与口味。 1918年,父亲才14岁,因为家贫被迫辍学,就只好到青年会夜校上补习班,学点英文、会计等实用课程。为了谋生,1919年,他先到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接着又去美商开的慎昌洋行当船头房实习生、办事员,后升任报关员。这时候,受“五四”运动影响,父亲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大大提高;又因为爱好戏剧,有表演才能,他就和同学好友组织少年宣讲团,上街宣传爱国。吴茵阿姨谈起她的丈夫孟君谋和父亲的交往说:“他们在青年会夜校上课时相识,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出于满腔爱国热情,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他们参加了‘爱国十人团’和‘半夜促醒队’。他们以十人为一组,在深夜走街串巷,手敲竹筒高喊:‘毋忘国耻,抵制日货,不要五分钟热度’等警句,做唤醒民众的工作。他们又结伴参加了‘青年宣讲团’,热心于化装讲演,进而参加文明戏的演出,讽刺当时的时弊和揭露社会上的黑暗。”作家秦瘦鸥当时就是热心观众之一。“宣讲团”的主要据点位于南市中华路,附近是学校区,秦瘦鸥那时候还是学生,也爱好戏剧,自然很快就和父亲成为意气相投的良友,他说:“台上的老应和台下的我又有另一种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欣赏京剧,这样我们接近的机会便更多了,无论是传统京戏,或新排的连台本戏,我们都看得心醉神迷,历久不倦。每次走出戏院后,还要在小馆子里一边吃,一边对所看的戏进行品评,肆意地议论一通,那时候的少年轻狂,现在回想起来,仍像昨天发生的事隋那样历历在目。” 父亲是个戏迷,但他为什么没有向戏曲方面发展,而是从化装宣传,幕表戏走向话剧和电影呢?这与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有关。在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化装表演落后了,于是转向了刚刚兴起的“爱美”(Amatevr,业余)话剧运动。如果说,“宣讲团”是父亲憧憬戏剧的幼儿学步,那么,投入“爱美”剧运动就是他跨入艺术殿堂的龙门一跃。P2-6 序言 为父亲立传,是我们子女的共同夙愿。早在1993年,我和二姐应萱在北京拜访谢添叔叔时,谈起这个想法,他非常支持,还给我们出点子:“你们写个东西,由老人们签名,呼吁有关领导支持,这样一位艺术家值得纪念。”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半个月后,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的文艺界前辈的联名呼吁书由我呈交浙江省领导。夏衍伯伯还以个人名义给当时担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孙家贤同志写信,信中说:“我的老朋友应云卫原籍浙江慈溪,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自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剧联以后,数十年间,他为党领导下的话剧、电影工作竭尽了毕生精力,记得在他40华诞时,我和于伶、宋之的曾写过一个话剧《戏剧春秋》来纪念他,旧中国的艰难困苦没有压倒他,‘文革’的劫难却夺去了他的生命。我们都为之痛惜,并深深地怀念他。云卫的一生与民族的命运,戏剧的命运融化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中国的‘戏剧春秋’。他的业绩和献身精神,我们这些后死者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的话剧和电影史上也永远不会磨灭的……明年是应云卫诞辰90周年,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资料,其子女拟撰写应云卫传和拍摄录像片。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中国影剧史添一页宝贵资料,也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增一分光荣。我相信此项工作在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定能圆满完成。”省领导对老艺术家们的建议十分重视。经过认真筹备,1994年9月由省文化厅,宁波市文化局和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在宁波召开了“应云卫剧影创作研讨会”,纪念他诞辰90周年。 研讨会结束后,我们便开始着手传记的写作,兄弟姐妹分头搜集素材,讨论大纲,并责成我写成文稿。但以我的拙笔和浅近的视野,很难艺术地再现父亲的传奇生涯和独特的艺术风采,这种力不从心的状态使我意识到,要把传记写好,首先要大量掌握与父亲有关的、真实的、包含具体细节的材料,同时要摆脱各种成见和偏见,重新审视父亲的一生。我和萱姐。大哥、芹姐、苹妹先后拜访过夏公、翰老、于伶、陈白尘、石凌鹤、赵铭彝.赵清阁、秦瘦鸥、陈鲤庭、吴仞之、曹禺、钟敬之等父亲的老朋友,也采访了许多当年和他一起奋斗过的战友,如:白杨、黎莉莉、秦怡、张瑞芳、吴茵、吕恩、黄宗英、郁风、黄素影、李健、杨薇.凌如、凤子、王雪艳、吴帧、顾梦鹤、周峰、杜宣、欧阳山尊、吴祖光、丁聪、苏丹、谢添、项■、张逸生,卢业高、史行、李天济、赵明、刘厚生、徐肖冰、严恭、车辐、刘曦、杨华生等;我们还接触了一批和他交往过的。较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如:李准、严丽秋、严翔、天方、王雅琴等,总计百余人。他们讲述了和父亲共事的亲身感受,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父亲的为人、性格和艺术特色。通过他们深情的追述,一位乐观进取、亦庄亦谐、智勇兼备的艺术家和活动家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日益丰满起来。前辈们还提供了珍藏的相片、剧照、广告、海报、报刊文章等资料。一些戏剧史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如:石曼先生、梅朵先生和姚芳藻女士、刘果生先生、沈祖安先生、汪培先生、黄爱华女士。包卫红女士和朱天纬女士等,主动提供了年代久远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弥足珍贵。特别令人高兴的是,通过不同渠道,我们发现和搜集了父亲的20多篇文章和讲话,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还有许多前辈,将他们的纪念文章寄给我们,如:广州珠影的陶金、章曼苹、王为一,黄桀、张云乔,成都的李恩琪、陈铮、罗志英,北京的吴晓邦、张客、凤子、李乃枕,上海的韩尚义、莎莉等。总之,没有前辈影剧家的大力支持,这本《应云卫》是写不出来的,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的前夕,我们自费出版了一本《戏剧魂——应云卫纪念文集》。重病中的杜宣叔叔担任主编。周牧、戴中孚、应日隆、应萱、应大明、黄爱华任编委。我们向出席纪念会的来宾及京、沪、甬、杭、蓉、渝各地的前辈赠送此书,获得普遍好评。中国剧协的顾问刘厚生先生不辞辛苦为文集作序,对父亲作了崇高评价:“纵观他一生,他是有鲜明的艺术理想和政治立场的,那就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人民的高尚的戏剧电影艺术。这是支撑他一生奋斗的原动力,是他的灵魂。“像应先生这样,放弃优裕生活下海干戏,又以影剧双栖大导演身份接受革命指挥,义无反顾地为戏剧运动,为人民影剧事业奋斗终生,在无休止的烦琐事务和人际斗争的同时,创造(导演)和组织了那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优秀的舞台和银幕作品,给后人留下如此丰厚的宝贵遗产,可以说并世无双。但他自己从未有过丝毫的自傲自大,他是中国影剧界的大树将军。” 令我惊喜和感动的是,不仅与父亲共事过的老一代艺术家关心和支持《文集》的出版,很多不认识他的年轻人也被他的传奇人生和个性魅力所吸引,上海电视台“星期五档案”专栏的于其多女士赶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拍摄了电视专辑《艺术人生》三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摄制的《儿女英雄传》专题片中,用两集《风云舞台》颂扬了父亲和“中华剧艺社”在抗战话剧运动中的贡献和献身精神。主编田川告诉我:“摄制组的同志看样片时都感动了,有人甚至掉了泪!”我从杭师院政治经济系退休已多年,一天晚上突然有位中年同事打电话对我说:“我连夜读了您送给我的《纪念文集》,没想到您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让我哽咽得一时答不上话来。我感到,父亲的人格和精神是和普通人相通的。一种责任感涌上心头:为父亲立传不能再拖了。这时重病中的萱姐从北京传来喜讯,重庆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中国20世纪30—50年代《著名影剧人画传》丛书,主编是著名的抗战戏剧史专家石曼先生。他委托我们撰写《画传》之一《应云卫》。感谢出版社和石曼先生的信任,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在《纪念文集》的基础上吸纳前辈们提供的新材料,《画传》终于杀青。希望通过《画传》,使读者可以借亲属和战友的视角窥见主人公的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爱好;更重要的是从他的朋友们的生动回忆中,了解这位“艺之侠者”的生平、思想品格和艺术造诣。 父亲是一代影剧大师,我要将一个真实有趣的人,一个有铁一样肩膀的人,一个痴迷并献身于影剧事业的艺术家,奉献给读者,并以此告慰去年辞世的萱姐,她在弥留之际还惦记着这本《画传》。 本书的出版正逢父亲逝世40周年,谨以此书作为一束小花献给亲爱的父亲,伴随这束小花的,是早在六十多年前《戏剧春秋》作者们的献辞: 献给一个人 献给一群人 献给支撑着的 献给倒下了的 我们歌 我们哭 我们春秋我们的贤者 天快亮 我们颂赞我们的英雄 已经一大段路了 疲惫了的圣·克里斯多夫回头来望了一眼背上的孩子 啊,你这累人的 快要到来的明天! 应大白 2006年8月30日 写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