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视野丛书》是由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等专家学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而著述的一套科普读物。该丛书共有6册,包括:《谈天说地》《探识地球》《健康寻源》《水的警示》《分享海洋》《珠宝奥秘》。本书向读者介绍了钻石等重要宝玉石的通俗知识,并穿插了许多有关宝玉石的历史传奇故事。
这套丛书抓住当前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抓住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自问自答、讲述引人入胜的典型事例或故事,以及用讨论和思辩的手法,在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唤起人们关爱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并告诉人们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丛书内容丰富,科学严谨,反映了地球科学的最新成果、21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新课题。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具一定原创性的科普著作。
本书通过讲述有关宝玉石的历史传奇故事,告诉人们珠宝玉石发现利用及其演变的历史,介绍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宝玉石,以增进读者的阅读的兴趣。在书的后半部,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贵金属和宝玉石首饰鉴别的简易方法以及选购、保养的基本常识。
第一章 宝石之王——钻石
自从电视上反复播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广告后,钻石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可是,钻石为什么这样珍贵呢?就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同时,人们也不知道,人类认识钻石的历史有多么漫长又多么艰难。而且,在世界著名的巨粒钻石背后,又隐藏了多少鲜血、眼泪和战火。
在后面这几节中,你就可以看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在这里,我们要先解释一下三个名词:“金刚石”、“宝石金刚石”、“钻石”。“金刚石”是一种自然界生成的,世界上最坚硬的矿物。当金刚石晶体有一定粒度,质量优良(无色透明,没有裂纹,内部极少杂质),达到宝石级时,叫做“宝石金刚石”。而将宝石金刚石加以切割琢磨,成为能镶在首饰上的戒面等成品时,这才叫做“钻石”。
宝石金刚石为什么珍贵
首先,质量达到宝石级的金刚石特别的稀少。目前,全世界要采掘出数亿吨含金刚石的矿石,才能获得13000万克拉(即26吨)金刚石,即矿石中金刚石的含量不足0.00001%(一千万分之一)。其中达到宝石级的不足一半;宝石金刚石切磨成钻石时,又要损失一半以上,即成品钻石的年产量不足3000万克拉(6吨),还不到矿石重量的亿分之一,也就是说,要开采几十吨矿石,才有可能获得1克拉钻石。试想,将几十吨石头爆破、装车、运输、破碎、挑选,直到最后切磨成钻石,这一系列繁重的劳动,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费用?钻石能不贵吗!
仅仅稀少,并不能使人们重视和喜爱,金刚石还有着很多其他物质比不上的优良性质。
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硬度级别是最高级10级。它可以刻画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却没有任何物质能刻画或磨损金刚石。因此,金刚石切磨成钻石后,能永远闪光发亮而不变,因为它的抛光表面不会被划伤或磨毛。
问题来了,既然金刚石是世界最硬的物质,那么用什么东西来切割和研磨金刚石呢?在古代,的确是毫无办法。侧如留存到现代的公元初年罗马时代的许多戒指,上面镶的都是未经切磨的金刚石原石。直到公元1454年,荷兰人发现用金刚石粉可以切割和研磨金刚石,虽然切割和研磨的速度很慢,但总算解决了这个加工难题。
要注意的是:金刚石虽然极硬,但却非常脆,容易被打碎。因此在佩戴镶有钻石的首饰时,要注意不能使钻石受到太重的撞击。P1-2
地球——茫茫宇宙中惟一孕育高级生命的星体,星移斗转,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演化、繁衍、摄取、发展,由受控于自然逐步走向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研究、利用,逐渐发展成一门研究地球的形成、特征、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地球科学。
纵横几千里,上下数千年。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科学获得长足进展。从18世纪开始,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飞跃。如煤的大量发现和开采,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再如大规模油田的发现和开发,铀、钍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又为内燃机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球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可能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从资源时代发展到环境时代。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的挑战,保证人类持续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
科学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科学进步提供保障。地球科学伴随着人类进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地理、气象、环境及其有关的边缘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集中了人类最高智慧的新技术手段,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学科基础。地球科学在人类实践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于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于反对迷信邪说和伪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国土资源分会,聚集了300多名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十几年来,他们以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宗旨,坚持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不顾双鬓作雪,始终寸心如丹,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近年来又组织部分老科技工作者,策划、编撰了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地球科学丛书,奉献给社会。这套丛书着重针对当前人们在认识地球科学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抓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自问自答,讲述引人入胜的典型事例、故事,采用或比拟、或讨论思辨等写作手法,在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告诉人们怎样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是科普丛书中的一支奇葩。
我相信,丛书的出版发行一定会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做出应有的贡献。借此,感谢国土资源分会老科技工作者的春蚕精神!感谢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地质出版社的付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