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个赚钱故事,可能会发现一个创业商机;学会一种赚钱方法,或许就多了一条成功门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想要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是困难的,因为成功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合适的决定。那我们何不先看看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人、什么时机是恰当的时机、何种决定才算正确的决定,而你最后需要做的,只是对这各种元素进行选择和组合。希望这本书对你有帮助!
本书收录了CCTV-2《财富故事会》栏目一年来与“创意经济”有关的节目。《财富故事会》一个用创意表达、并表达创意的财富栏目,主打由财富而引发的中外传奇故事,关注主人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和心灵体验,传达健康财富观,位列CCTV经济频道2007年最新综合考评第一名。
这本书,就是一个创意产品,它收录了CCTV-2《财富故事会》栏目一年来与“创意经济”有关的节目。《财富故事会》本来就是一个有创意的电视节目。财富,通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而讲财富的电视节目,也大多正襟危坐不近人情,但《财富故事会》恰恰以“市井”的低姿态出现,用说书人讲故事的方式将财富拉下神坛。节目主打由财富引发的传奇经历,关注主人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和心灵体验,传达健康的财富观,给人以启迪。而这次辑结成册,并不是简单的资料罗列和堆积,而是对这些财富故事进行重新解读,提炼其中的成功元素,呈现给读者。
全书分为三大类型:搭建文化与财富之间的创意桥梁,成就文化创意经历;唤醒大脑里正在沉睡的财富创意,完成勇气创意案例;锤炼反弹琵琶与剑走偏锋的思维,张扬另类创意传奇。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启发。
2. 超市超人
成功启示
用时下一句流行的话来评价程军,那就是“你太有才了”。这绝对不是讽刺,这是由衷的赞叹,程军当之无愧是“中国超市行业第一能手”,他想出的主意够绝够新鲜,有时候不得不怀疑,他咋就那么聪明呢?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绝妙主意呢?他可以把老太婆的鸡汤铺请到超市,他不打价格战他打特色战,他可以把超市开到乱石滩上,他可以把超市开得像庙会一样,他可以把超市开成农具选购场。这一切的一切得益于程军“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理念,简单的说就是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市场就给他什么样的市场,急他们之所需,切切实实的为顾客着想,当然得到的回报就是,越来越多的顾客走进他的超市,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财富演义
鸡汤铺来了个神秘客人
在湖北武汉的汪集镇,有这么一位鼎鼎大名的吴太婆,那煨汤的手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啊,肉嫩汤鲜,用武汉话讲,那叫一个渲。只要路过这老太太的鸡汤铺,扑面而来的香味啊,准得让你挪不动步。这70多岁的吴太婆卖了一辈子的鸡汤,突然有这么一天,上门来了一位神秘客人,怎么看这就怎么怪!
这吴太婆的鸡汤铺也就是几平米的小棚子,可每天都有人大老远开着宝马奔驰的来喝鸡汤。人家喝汤都是喝的连声叫好,可这位客人一进门,一瞅端上来的鸡汤,就先挑刺。这位客人看到鸡汤橙黄橙黄的,油亮油亮的,就说,是不是油多了一点?
当初吴太婆和她的孙女卖鸡汤在方圆十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乍一听这客人说自己的鸡汤不好,吴太婆可不乐意了:“喝鸡汤别看油多,你喝了才知道,那个鸡汤味道好!”
什么人这么挑剔?吴太婆不想搭理这客人,可这人倒套上近乎了,每天都来喝鸡汤不说,甚至还找上门了,天天往吴太婆的家里跑。
这位还真是挺神秘的!喝汤就喝汤,往人家家里跑什么呢?难道是另有所图?哎,别急,先告诉您,这个神秘客人名叫程军,是个开超市的,别看他现在悠闲的跑来跑去的喝鸡汤,就他那超市正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呢! 这程军的超市正在跟人打价格战,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谁心里都清楚,这价格战可折腾不起啊,这样下去那可是两败俱伤。可这程军的超市已经是进退无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程军开的超市前面是家乐福,后面是沃尔玛,左边是武商超市,四面八方就把它包围了。
这一个个都急红了眼,可这超市的老总程军却不见了人影。这都乱成一锅粥了,可这程总在哪呢?他正优哉游哉地喝鸡汤、跟吴太婆套近乎呢!就从这鸡汤里,他可看到了应对激烈竞争的灵丹妙药了。
先说这鸡汤。据说这汪集鸡汤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那叫一个讲究!鸡,要用汪集当地一年以上的土鸡,重量在二斤八两上下;水,要用18米以下深井的汪集水,有丝丝的甜味。至于熬汤,必须用土罐在煤球炉的慢火上熬七、八个小时,哎呀那是香飘四溢。这不,程军是闻香识太婆,找上了门。
程军要请这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出山,让百年鸡汤进驻他的超市。吴太婆一点都不清楚超市是怎么样一个东西,她的问道:“超市是做什么的?”他很耐心的跟老太婆解释,告诉他超市是一个很大的商场,就像过去的百货公司,里面要啥有啥。可是老太婆的一句话让程军凉了半截:“不搞,我的生意忙的不得了,我没有这个想法。”
这程军是一厢情愿,可三顾茅庐吴太婆也不搭理他。人家也打着算盘呢,这没听说过的超市有什么好的,跑那么远去武汉,是不是还得给你交钱呢,不去!程军忙着拍胸脯保证:“我掏钱买你的鸡汤,卖多少你甭管,卖不出去我自己喝,绝对不亏你。我可什么都准备好了,你就去我那超市看看吧!”
看在程军的一片诚心之下,将信将疑的吴太婆来到超市,程军直接就把她带到了一个冰柜前。程军说:“这是我的冰柜,很大的冰柜,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放你鸡汤的冰柜,每一台都几百万。”
这超市看得吴太婆是耳目一新,嘴上倒是松口了,可更麻烦的事还在后面呢。
结果老太婆说,她一个字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知道,程军就派一个专人给她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商品条码等。
折腾了近一个月,吴太婆鸡汤终于进超市了。这程军在媒体上是一通轰炸,讲历史、讲工艺,把这小棚里出来的百年鸡汤精心包装了一番。
鸡汤广告铺天盖地,报纸、电视台、网络等等,能想到的媒体都想到了。好像过了十多天吧,也就十多天,卖场就打电话老太婆说他们的鸡汤已经卖完了,叫老太婆赶紧送货。
有了文化味,这鸡汤一下子火了,两年时间,年近八旬的吴太婆就成了百万富婆,在程军的超市每天这鸡汤能卖到上千罐,号称“楚天第一汤”。还不止如此,这汪集镇当地自此兴起了一股煨汤热,形成了从养殖到卖汤的一条产业链,最火的时候一年产值近亿。当然,这都是后话。
你知道当年程军从这鸡汤中悟出的门道是什么,套用他的一句程氏名言:“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要打特色战。”
乱石滩上建超市
这吴太婆的鸡汤还只是这特色战的前奏,接下来,这程军领队,组织了几十人的“买手队”,不再坐等供货商上门,而是大江南北的东奔西走,还尽往这田间地头钻。
程军说:“采购叫买手,我觉得我们觉得应该是从采购这个环节入手,来一次采购革命,自古的绝技在民间。我应该带头去找那种市场的感觉。顾客的感觉和消费的感觉。”
这程军是自封为“第一买手”,一圈跑下来,山东的苹果、神农架的猕猴桃、洪湖的鸭蛋、孝感的麻糖,这各种各样的民间宝贝都让他给淘来了,独家经营!最重要的,这都是货采源头,没有中间供货商,成本低,那就是哗哗的银子啊!这一高兴,开超市那就像复印一样,有一个月8号、18号、28号程军是连开三家,你谁来跟我竞争我也不怕!瞧这魄力,经营老手啊!哎,错了!就这程军,一年之前,他还是个初出茅庐,让人看笑话的门外汉呢!
1998年的武汉百货业正是硝烟弥漫,内有本土的三大百货巨头明争暗斗,外有洋超市家乐福虎视眈眈。而程军所在的中百百货还只是处于第二梯队的行列,被挤在江汉路的一处角落要蓄势待发,此时的程军也要披挂上阵了。
整个集团决定从百货业转作连锁超市,要借此异军突起,可这程军,从小小的营业员一直做到十几年的办公室主任,这突然转去做超市,能行吗?
程军回忆说:“我当初是个门外汉,很着急,就去翻书,翻书的时候。一个外国人,写的超市的书,写的的第一条,请你记住,开超市,第一重要的因素是选址。第二重要的因素是选址,第三重要的因素还是选址。”
他就琢磨上了,武汉这么大,我选哪呢?几天下来,有主意了。可大家一看这地界,直说这程军疯了。
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是一些田地,还有一些属于那种很糟糕的地方。周边都没有房子,那些小棚子,周边都是泥、坑什么的。大家都觉得,这样一个地方谁会来买东西呢?
这大家伙都还没看明白程军的路数呢,他可又宣布了一个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一楼全部拿来做停车场。
黄金地带,那么好的面积,怎么做这么个停车场?这里连人都没有,有多少人来停车子啊,这么大的停车场要停多少车子啊。
没人能看出这程军葫芦里究竟要卖什么药。人家商场超市都开在繁华的闹市区、市中心,可瞧这程军选的地,分明就是乱石滩啊!还把这寸土寸金的一楼做成了停车场,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这程军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程军第一次办超市,选址选了个没人的荒凉地,还把黄金地段的一楼辟为停车场,有人等着看笑话,有人说这超市肯定得完,四个月后,程军的第一家超市这可要开业了。
开业的前一天程军非常紧张,晚上睡都没睡。
1998年的6月,程军的第一家超市这一开门,所有的人可都傻了。
来了很多人,这些人都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大家都感觉很奇怪。
程军兴奋的回忆说:“我说赶快赶快,发加班工资,我第一反映因为生意那么好,很多收银员是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才走,不能下来,我们就是赶紧送茶水,送干粮,送面包,给收银员。”
开业当天,这家超市收入就突破80万,这新手出招,还真叫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其实啊,这程军走的每一步棋那可都有精明的算计。人家选址,选的叫做“金边银角”。我不跟你在闹市区、繁华地带争地盘、争顾客,我选的是城乡结合部、建设中的居民区,人气那会是越来越旺,钱我也一天比一天赚得多!包括那停车场,程军看的那是长远。
程军说:“我们先做一个模式出来。模式很重要,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了以后,我们可以复制。我们只有超前,才能赚钱。”
乱石滩上都能盖个超市赚钱,这“金边银角”的模式一出,打着特色牌,几年下来程军的超市开到20多家,跟其它的竞争对手已经是平分秋色了,可这好景不长,程军的超市有点四面楚歌了。(P133-P137)
点亮财富神灯
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有三波文明:“第一波文明为农业文明,第二波文明为工业文明,第三波文明为知识文明。”
农业时代为第一波文明,这是个靠体力、重结果的时代,强调只要努力一定成功,也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业时代为第二波文明,这是个靠一半体力、一半脑力的时代,运用管理技巧、注重流程、追求效率,强调一味的努力不如有效的努力,也就是“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智慧时代,也就是第三波文明。以脑力挂帅,活用科学与人文,重视本质,强调有效的努力不如正确的努力,应该是“一分耕耘无限收获”!
有人说:“一个人能够拥有一座头脑里的金矿,远远胜过拥有一座真正的金矿。”的确,真正的金矿总会有挖空的那一天,而头脑里的金矿,永远也挖不尽、挖不空。
新世纪的到来,人类面临着一个增长模式的困惑: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就要耗用更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占用更多的土地和空间,排出更多的废弃物和噪音,最终人类与地球不堪负担。那么,还有没有新的财富之门呢?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一股开发创意产业的热潮。这是一簇人类的智慧产业之火,这是一眼知识经济的财富之泉。它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而充分开发人脑中的创意,辅之以现代的产业形态,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这是一种人类思维的不断进步,也是自然资源的稀缺造成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减少,但我们的创意永远不会贫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商海搏击中,有许许多多的一念间,就在这些一念间,成就了许多不朽的传奇。如果李嘉诚没有看到塑料花的潜力,就没有长江实业;如果杨致远没有看到网络市场的潜力,就不会有今天的雅虎……
追求天下财富,人之本性。圣人也曾感叹:“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确,发财致富,连圣人都这么起劲,何况咱们这些犹如恒河沙数的芸芸众生了。 那么,在这个智慧时代,你应该怎么努力,才能让自己较快地富有起来呢?
答案是——创意!创意!创意!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经济频道总监 郭振玺
当财富遇到创意
拿着编辑送来的书稿,读完一个个财富故事,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欣慰之余,感慨颇多。
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做财富人物专访的财经记者,通常要经历如王国维所说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一个三流记者面对身家亿万的采访对象时的迷惘与徘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一个二流记者通过执着努力,已经能够平视采访对象,将其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能是一个一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采访对象的触动产生的顿悟,收获一种精神上的财富。
走过了一年多,《财富故事会》的团队收获了什么呢?从不同的财富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智慧、胸怀、勇气、责任、果敢、偏执……这一个或几个DNA注定了他们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意!创意决定财富!其实,《财富故事会》栏目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记得节目刚开始,我们用一个光头在演播室用说书的方式演绎财富故事,很多人是不习惯的,说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反差太大,难道财经节目一定要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吗?其实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创意的接受通常要经历5个阶段:第一阶段:它与现状毫不相干;第二阶段:虽然与现状有关,但未证实是否行得通;第三阶段:虽然行得通,但风险太大;第四阶段:虽然风险不大,但市场潜力很小;第五阶段:哦,多么好的主意呀。
《财富故事会》的创意初显成效,有赖于我们从采访对象身上的学习。我们做不到天生的发明家,但我相信我的团队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创造力。物质财富是短暂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财富故事会》,一个用创意表达并表达创意的财富栏目,其路也无涯!
《财富故事会》栏目制片人 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