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刻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曾国藩自进入仕途的数十年时间内,对他上至呈送朝廷的奏稿,下至个人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的全部底本和副本的原文整编。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使我们看以有幸见到他留下的15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从中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一代“中兴之臣”不以善小而莫为的家长里短的言传身教,也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内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惑。

内容推荐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不仅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而他的文章、道德之精粹无不包涵于《家书》之中。在他辞世后的第七个年头-1879年,由李瀚章编、李鸿章点校的这部《曾国藩家书》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四野流传,迅速成为一部争相购买的家藏典籍。

目录

道光年间

(计126札)

成丰年间

(计290札)

同治年间

(计367札)

试读章节

七月初五日发第九号信,内言六月廿四日后,孙与岱云意欲送家眷回南,至七月初一谋之于神,乃决计不送。初五日发信后,至初八日,九弟仍思南归,其意仍坚,不可挽回,与孙商量,孙即不复劝阻。

九弟自从去年四月父亲归时,即有思归之意。至九月间,则归心似箭。孙苦苦细问,终不明言其所以然。年少无知,大抵厌常而喜新,未到京则想京,既到京则想家,在所不免。又家中仆婢,或对孙则恭敬,对弟则简慢,亦在所不免。孙于去年决不许他归,严责曲劝,千言万语,弟亦深以为然,几及两月,乃决计不归。今年正月,病中又思归,孙即不敢复留矣。三月复原后,弟又自言不归,四五六月,读书习字,一切如常。至六月底,因孙有送家眷之说,而弟之归兴又发。

孙见其意,是为远离膝下,思归尽服事之劳。且逆夷滋扰,外间讹言可畏,虽明知蕞尔螳臂,不足以当车辙,而九弟既非在外服官,即宜在家承欢,非同有职位者闻警而告假,使人笑其无胆,骂其无义也。且归心既动,若强留在此,则心如悬旌,不能读书,徒废时日。兼此数层,故孙比即定计,打发他回,不复禁阻。

恰好郑莘田先生(名世任,长沙人,癸酉拔贡,小京官,由御史升给事中,现放贵西兵备道)将去贵州上任,迂道走湖南省城,定于十六日起程,孙即将九弟托他结伴同行。

此系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即于数日内将一切货物办齐,十五日雇车。郑宅大车七辆,渠已于十三日雇定,九弟雇轿车一辆,价钱二十七千文(时价轿车,本只要二十三千,孙见车店内有顶好官车一辆,牲口亦极好,其车较常车大二寸,深一尺,坐者最舒服,故情愿多出大钱四千。恐九弟在道上受热生病)。雇底下人,名向泽,其人新来,未知好歹,观其光景,似尚有良心者。(昨九弟出京七日,在任邱县寄信来京,云向泽伺候甚好。)

十六日未刻出京,孙送至城外二十里,见道上有积潦甚多,孙大不放心,恐路上有翻车陷车等事,深为懊悔。廿三日,接到弟在途中所发信,始稍放心。兹将九弟原信附呈。

孙交九弟途费纹银三十二两整(先日交车行上脚大钱十三千五百文,及上车现大钱六千文两项在外),外买货物及送人东西(另开一单,九弟带回)。外封银十两,敬奉堂上六位老人吃肉之资(孙对九弟云,万一少途费,即扯此银亦可,若到家后,断不可以他事借用此银,然途费亦断不至少也)。

向泽订工费大钱二千文,已在京交楚。郑家与九弟在长沙分队,孙嘱其在省换小船到县,向泽即在县城开销他。向泽意欲送至家,如果至家,留住几日打发,求祖父随时斟酌。

九弟自到京后,去年上半年用功甚好。六月因甲三病,耽搁半月余。九月,弟欲归,不肯读书,耽搁两月。今春弟病,耽搁两月。其余工夫,或作或辍,虽多间断,亦有长进。计此一年半之中,惟书法进功最大。外此则看《纲鉴》卅六本,读《礼记》四本,读《周礼》一本,读《斯文精萃》两本半(因《周礼》读不熟,故换读《精萃》),作文六十余篇,读文三十余首。

父亲出京后,孙未尝按期改文,未尝讲书,未能按期点诗文,此孙之过,无所逃罪者也。读文作文,全不用心,凡事无恒,屡责不改,此九弟之过也。好与弟谈伦常,讲品行,使之扩见识,立远志,目前已颇识为学之次弟,将来有路可循,此孙堪对祖父者也。待兄甚敬,待侄辈甚慈,循规蹈矩,一切匪彝淫之事毫不敢近,举止大方,性情挚厚,此弟之好处也。弟有最坏之处,在于不知艰苦。年纪本轻,又未尝辛苦,宜其不知,再过几年,应该知道。

九弟约计可于九月半到家。孙恐家中骇异,疑兄弟或有嫌隙,致生忧虑,故将在京、出京情形述其梗概。至琐细之故,九弟到家详述,使堂上大人知孙兄弟绝无纤介之隙也。

孙身体如常,惟常耳鸣,不解何故。孙妇及曾孙兄妹二人皆好。丫环因其年已长,其人太蠢,已与媒婆兑换一个(京城有官媒婆,凡买妾买婢,皆由她经纪),彼此不找一钱。此婢名双喜,天津人,年十三岁,貌比春梅更陋,而略聪明。寓中男仆皆如故。

同县谢果堂先生,为其子捐盐大使,王道隆(王恒信之侄)捐府经历,黄鉴之子捐典史,以外无人。

孙在京一切自宦谨慎.伏望堂上大人放心。孙谨禀。

P14-16

序言

大清一朝的名臣之中,集文治、武功、文章、道德于一身者,恐怕只有曾国藩一人,所以,他在世时即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关誉。

这个降生于湖南湘乡县荷叶塘一个乡绅家庭的子弟,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二十八岁考取进士。三十七岁任礼部侍郎,次年,回乡创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义军对垒,艰难竭蹶,虽屡败屡战,最终将太平军剿灭。由此而成为清一代的文人而入武侯的第一人。此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谥文正。

他生逢乱世,却成了力挽狂澜的清代中兴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领域内均影响深远。由此声名显赫,毁誉交加,后世对他多有评议。

1917年8月25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

蒋介石在审订增补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则说:

“大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者,盖非人才消长之故,而实德业隆替之征也……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

章太炎先生说: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先生说: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而非有超群帙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最称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桓,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坚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曾国藩之所以长久为人称道,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因为他的文章与道德。

而他的文章、道德之精粹无不包涵于《家书》之中,涉及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人生课目。可以说将儒家入世哲学悉数贯彻其中,堪称立身之范本,处世之良言。人们从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温情故事里,可以读出生命通达权变的莫大智慧。

因此,在他辞世后的第七个年头——1879年,由李瀚章编、李鸿章点校的这部《曾文正公家书》由传忠书局刊刻出版,并迅速成为一部人们争相购买的家藏典籍。

此后一百年间,《曾国藩家书》多次出版,其版本之多,超过史上任何一部家书,但由传忠书局刊刻的这一版本,则因其编辑之严谨、点校之精妙以及编校者之声望、地位而始终享誉非凡。编者李瀚章官居湖广总督;而点校者李鸿章则是满清后期内政、外交上的重臣。而李鸿章还曾是家书作者的一介门生。

就《曾国藩家书》而言,传忠书局刊刻的这一版本毫无疑问当是最佳选择。本书即以传忠书局刊刻的为最初蓝本,较之于别的版本,它不仅是名臣编校,而且删裁得当、言简意赅。是一本精妙的家书。是为序。

               2007.3.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