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是目前西方颇受关注的通俗读物之一,和惊险小说与侦探小说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本书精选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讲笑话的人》、雷·布拉德伯雷的《冰霜与烈火》、小克特·冯尼古特的《欧福问题》、弗莱德里克·波尔的《彭家角的巫师》、罗伯特·雪克利的《外貌像我的机器人》、阿尔弗莱德·贝斯特的《忽隐忽现的行动》、詹姆斯·布利什的《同一时间》、小华特·密勒的《我制造了你》、约翰·温德姆的《呆痴的火星人》、亚瑟·伯特伦·昌德勒的《笼子》、吉拉德·克莱因的《电话线路》、多明哥·桑托斯的《绕呀绕》、赫伯特·W.弗兰克的《三○○○年乐园》等12部世界经典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目前西方颇受关注的通俗读物之一,和惊险小说与侦探小说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本书中所选的阿西莫夫、冯尼古特、罗伯特·雪克利、约翰·温德姆、昌德勒等作者无不是科幻小说的大师,而所选的作品无不是经典之作。翻译者亦是国空顶级翻译大师。
科幻小说有作预言的倾向,写理想世界时富于想像力,写不理想世界时带着讽刺种恐吓。在它神话诗一般的希望下面,隐藏着高度的不安,表达出一种比丧失人性还要厉害的恐惧:害怕空虚寂寞,害怕彻底毁掳自我。
科幻小说是一把奇异的铁锤,可以锤炼出人类希望的生活。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高萍译
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一1992)是美籍犹太人,为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纵贯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借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着关怀人类未来的灵光,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举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四百七十余本,内容涉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象与高度的预言性。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尚未产生;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入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阿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页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过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对他讲,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真是有趣极了,你说是不是?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时,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呀!”托米说,“多浪费呀!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定给我们看过100万本书了,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许许多多别的书看,我可不会把它扔掉!”
“我也不会扔掉。”玛琪说。她只有11岁,读过的电视书不像托米读过的那样多。托米已经13岁了。
她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
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教学视察员是个身材矮小的胖子,脸红扑扑的,带着一整箱工具,还有测试仪和电线什么的。他对她笑了笑,递给她一个苹果,然后把机器教师拆开。玛琪暗暗希望拆开以后他就不知道怎样重新装上,可他却偏偏知道。过了1小时左右,机器老师已经重新装好,黑乎乎的,又大又丑,上面还带着一个很大的荧光屏。在这个荧光屏上,映出所有的课文,还没完没了地提出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令她痛恨的东西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在她6岁的时候,他们就让她学会使用这种文字了。而那个机器老师便飞速地批出了分数。
视察员把机器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 “这不是小姑娘的错,琼斯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一些,这种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于10岁年龄的孩子们的水平了。说实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了。”说着,他又拍了拍玛琪的脑袋。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们会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1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托米用非常高傲的眼光瞧了她一眼:“因为它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傻瓜。那是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说:“几世纪前。”
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他们有什么样的学校。”她从他肩膀后面看了一会儿那本书,开口说:“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吧?”
“当然,他们有个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个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的一样多。”
“不可能。真人不可能知道的和老师一样多。”
“我敢打赌,我爸爸知道的差不多和它一样多。”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
托米尖声大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玛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来上课呢。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们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的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那时候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我没说我不喜欢。”玛琪急忙说。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是怎么回事。
他们还没看完一半,这时,玛琪的妈妈喊了起来。
“玛琪!该上课了!”
玛琪抬起头来。“还没到时间昵,妈妈。”
“到了,”琼斯太太说,“托米差不多也快到点了。”
玛琪对托米说:“托米,下课以后我可以和你一起再读读这本书吗?”
“也许可以。”他冷冷地回答。然后,他吹着口哨走开了,胳膊底下挟着那本满是灰尘的旧书。
玛琪走进上课的地方。课室就在她卧室隔壁。机器老师的开关已经打开,正等着她。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它每天总是在相同的时间开启的。因为妈妈说,假如小姑娘每天都按一定的时间学习,成绩会更好一些。
电视屏幕亮起来了,开口说:“今天的算术课讲分数的加法。请把昨天的作业放进槽口。” 玛琪叹了口气,照它的话做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办的那种老式的学校。附近一带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呀、喊呀,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1/2和1/4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正在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