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
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的《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尹国均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 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的《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 内容推荐 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原型和范本,本书通过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解读,概述西方建筑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几个拐点。读者可以花很少时间,浏览西方建筑的千年图景。 目录 前言 1 西方建筑的起源 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地中海 二、古希腊建筑形式 三、古罗马建筑形式 四、总结以上三种 2 中世纪的精神 一、中世纪建筑精神 二、罗马、哥特式风格建筑比较 三、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真正的融合 四、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 3 现代主义 一、平民和世俗的时代 二、现代之后:从纯粹向混杂 4 后现代建筑的混杂 一、20世纪的“前卫”建筑:矛盾性与复杂性 二、作为“叙事”的建筑:建筑的语言 三、建筑隐喻:身体的空间,不可解说的建筑 文献索引 图片出处索引 试读章节 在陶器时代的群落中,匠人们在用“圆盘”工具制土坯时,他们的手和脑是不是理解到了土坯关于“空”的含义。老子就论述到“空”的意义:空是房间模型,是可以用来“居”的空间。从土陶制品中,我们猜想人们已理解了“空”的意义甚至是“诗意”。因为在“空的型制的四壁,他们画上了装饰的纹样,有植物变形的抽象和舞蹈人物的抽象。从“空间”到自然与人、动物的抽象图案,我们知道了人们是如何渴望生活的诗意,从土陶的纹样,我们推知到建筑墙面的壁画的类同关系,均出于人们对生存空间“美”的形式的追求。这是早期人类表达的单纯形式美的表象,今天看来这些优美的形式绝不亚于现代画家们创造的形式。西方考古学家在日内瓦湖旁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水上住房并发现了更为复杂的“空间形式”——船。从土陶过渡到青铜器,青铜纹饰与土陶图案有着惊人的一致,这些事情就发生在遥远的五六千年前。在古埃及壁画中我们发现了用火熔铜的冶金主题,于是,作为我们的建筑,作为石头的故事的序幕就与人类的故事同时诞生了。 大约在3500年至500年以前,人类从土陶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入了铁器时代,这是一个为土地、资源、空间而“征战”的时代,这是“铁血”构成的时代。 在尼罗河流域,克里特岛和爱琴海诸岛之间,这一区域被称为“文明的伟大摇篮”。这里曾经是海与河流的沃土,西临海洋,北有绵延不断的山丘,那里还有游牧部落和横亘广阔的平原。通过考古,我们发现了象形文字。拿破仑军中一位画家曾在征战中用速写记录了这里的石头建筑与城市、奇怪的象形文字和许多可以带走的刻有纹样的“文字”与图画。他还在泥坯上发现了人类最早的纸草(papyrus),一种供“书写”的东西。但最令人震撼的是这里的“法老”(国王)的墓——金字塔、庙宇、宫殿,这些建筑全是用巨大的石块构成,就是今天用现代工具机械技术构建这些尺度巨大的石头建筑也是相当困难的,何况尼罗河流域很少有石头。这些巨大的石块是从何处运来,用什么方法搬动,又如何“吊装”,今天看来都是一个谜。神秘的金字塔既是坟墓又是纪念碑,它是人类最早向上升的构造体,也是一种永恒的石头形式,锥体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巨大的体积保护了内中的墓室,极具幻想性,其上升的空间形式可能与当时的太阳祭祀有关。金字塔简括单纯的抽象几何造型所形成的神秘和巨大的震慑力量,更使我们难以理解他们是凭着什么信念创造了这些巨石结构。尤其是公元前3000年第四王朝帝王胡夫和齐阿普斯的巨大金字塔墓,像山一样耸立伸向天空,几百英尺高,基地十三英亩,巨大的三角形轮廓线与巨大的阴影营造出神圣的气氛,今天站在那阴影中,也不禁叹服那个时代的神话之作的气魄。那个朝代最伟大的建筑似乎是金字塔墓群和庙宇。庙宇除了巨大的圆石柱,余下的空间几乎全是黑暗阴影,气氛恐怖神秘。庙宇与陵墓巨大的尺度表现了那时的“精神力量”,这些石头“书写”的形式,是一个崇高神圣的天地人的时代。这些庙宇的柱式已显出相当的艺术成就,其中有莲花茎式和纸草茎式,柱头饰以纸草花、莲花或棕榈叶形雕刻物,柱身刻有精妙的浅刻或浅浮雕人物。在早期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8世纪)孟菲斯一带的帝王陵墓并不是金字塔形,它们是一些矩形的,尺度不大的墓群,称为“玛斯塔巴”(Mastaba),与方形公式的砖石住宅相似,内有厅堂,墓在地下,用斜坡通道连接。逐渐地,金字塔变为台级式的金字塔,尺度略有增大,这是一个过渡的中间形态,如昭赛尔金字塔和达斜金字塔。 薛卡拉昭赛尔金字塔(Pyramid of Zoser)建于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778年),是早期的金字塔形态,塔身阶梯形上收,塔底边东西125米,南北109米,高约60米。 从这些建筑巨构中,我们得知古埃及人生是一个世界,死是一个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有交往,似乎死神的世界力量更大,更有主宰权,所以庙和墓都远大于居住建筑。生与死的世界循环往复,活着的人们对死亡王国更有崇敬的心理,于是“中介”场所的庙也就建得巨大而内容丰富。进而有了巫师类的人,以“精神”为职业的人物,他们生活在两个王国之间,向生者讲述死亡王国。这些人物非常富于幻想,这些幻想创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建筑。从生到死又从死向生,“来世”使人们“永恒”地生存于世间。为追求“永恒”,他们创造了伟大的巨石建筑,这些建筑需要耗上几十年上百年才可完成,可见其力量与热情。吉萨金字塔(Great Pvramid.Giza)和胡夫(Khufu)哈夫拉(Khalfra),孟卡(Htendaura)和大斯劳克斯(Great Sphinx)组成的巨大建筑群,是古埃及王国强盛时代的巨构,大约建于第四王朝,约在公元前2723一公元前2563年。这组建筑群中有许多神秘的迷宫般的空间,它们昭示的是人永远难以理解的难题。美国人称此为“创造之谜”,这是“石头的力量”,是创造的神奇力量的见证。“这一切显示了人类对不朽的渴望,以及他通过创造把自己从时间的摧残中拯救出来的不懈的努力。”这些巨石建构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神秘形式”,它是一种“镜像”、一种“图式”、一种“幻像”。 在古埃及的建筑中有一种以“点”为特征却能形成空间的“场”,这个中心场所就是方尖碑(Obelisk),形式简炼集中,在一个建筑群的广场中引导视线形成一个聚集的“精神中心”。其精炼的表面,表达了一种直观的“内容”,这些图像如同文字一样讲述了他们的重大“事件”。远观这个碑是一个集中式的中心点,它作为太阳崇拜的中心,方向是向上升腾的,构成了神庙口处的“中心场所”。这是后来的纪念碑的早期形式,它的原型“可能是巨石时期的石柱”。 古埃及神庙可能也主要是对太阳神或超验现象进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场所,是精神的中心。它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中轴对称和巨大石柱构成的光的朦胧的空间,是古希腊神庙的“原理”。它形成一种空间秩序的模式,沿中轴递进是牌楼门、内院,庙前是两旁排着的斯芬克斯神道。巨大石柱聚集,天棚压抑黑暗,如爱德府的霍鲁神庙(Temple Of Horus),门牌楼墙面刻有“正面律”和程式化的人物和象形文字,像“书写”一样叙述着日神的故事。这些神庙在形制和时空序列平面上均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象征着从“塔”界进入一种“神”的境界。这个序列在有的神庙中是一个很长的直线,尤其是“柱厅”(hypostyle hall),柱高21米,柱身刻有许多图案,这些介乎于文字和图案之间的图像是可“阅读”的,可感受到其神秘的气氛。有的陵墓与神庙建成~组建筑,如著名的德·埃·巴兹利建筑群。这座建筑群最突出的特征是直线通向消失点的“递进”道路,向着紧靠的崖的建筑主体升高,这道路犹如建筑前的“序曲”,隐喻着一种“时间”过程,充分利用了地形,从低至高逐渐上升,两座建筑结合在一个平台上,其形势非常壮观。只要进入建筑前的引道就进入了建筑场所,视线与身体在“同构”的时间序列中逐渐达到“高潮”,即神庙主殿。这个过程有一种“崇拜”感,有一种通向“天”的“消失点”。其平台与敞廊的步行路线直接与天“对话”,坐落于“山”的怀抱之中,只有“中空”是一块蓝天。 P7-10 序言 20世纪中叶,一场关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欧美产生并蔓延,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作为时间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它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整体文化变异。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则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时空压缩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难以给“后现代”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临界点,但可以确信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后现代社会中。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反对强调主体陛、反对把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有关学者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就已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一18世纪时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明确提出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他的哲学主张也反对主体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建筑师杂糅了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之说,许多建筑师兼顾多种风格,往往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人们一般很难准确分辨出某一建筑形式和风格,所以有所谓新古典、新现代、乡土派、高技派,还有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绿色主义、波普主义、解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由于多媒体、高技术建材、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的幻想无所不能,所以有后现代的高技派、极简主义、张拉结构、薄壳结构等等。后现代建筑既无历史也无将来,它们似乎突然空降在了西方后现代城市的上空。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反传统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在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传统的倾向更加强烈。对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后现代主义”一词用得最广。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杂志中经常出现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正在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建筑教育界对国外后现代建筑思潮和相关作品的译介较早,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却比较滞后。由于理论研究工作没有跟上,目前中国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这也是中国本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混杂、模仿、错位和拼贴的重要原因。 为了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更加生动地展示后现代建筑思想,更深层次地对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建筑理论界、建筑设计界、建筑高校专业师生以及房地产企业等,提供一套内容全面、资料详实、实用性强的后现代建筑文化读物,重庆鼠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编辑了这套“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全套书包括《后现代建筑杂交》、《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国外后现代大师文存》、《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城市的尖叫:后现代建筑图景》、《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混杂搅拌:后现代建筑的N种变异》、《建筑事件,解构6人》和《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共九本书。 这套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除了用图谱方式梳理了“后现代”这个大历史的演变过程外,还系统介绍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建筑风格流派;分析了后现代时代的代表人物(如菲利浦·约翰逊、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阿尔多·罗西、扎哈·哈迪德等人)的代表建筑作品和主要思想。另外,丛书还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整套丛书资料全面丰富、观点精练有趣、视角新奇独特,注重可读性,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书中同时还选配了大量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书稿质量,本书编撰人员从2006年6月开始策划组稿,从各大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这些工作使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书稿出版质量上,都做到了尽可能完善。 这套图书既是建筑专业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文化和建筑,可以为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后现代建筑文化方面的系统参考资料。 尹国均 2007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