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文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还用英文写下了数部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誉满世界。他虽不曾得过什么奖,但他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却是无可争议。
本书收录了他一生当中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近百余篇,为名家名作经典珍藏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纪伯伦作品精选(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黎巴嫩)纪伯伦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文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还用英文写下了数部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誉满世界。他虽不曾得过什么奖,但他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却是无可争议。 本书收录了他一生当中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近百余篇,为名家名作经典珍藏本。 内容推荐 纪伯伦是“旅美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他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在欣赏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会使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本书精选的就是他的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目录 纪伯伦生平及其著作 音乐 音乐 纳哈万德 伊斯法罕 萨巴 莱斯德 先知 船的到来 论爱 论婚姻 论孩子 论施舍 论饮食 论劳作 论悲欢 论房舍 论衣服 论买卖 论罪与罚 论法律 论自由 论理智与热情 论痛苦 论自知 论传授 论友谊 论说话 论时间 论善与恶 论祈祷 论逸乐 论美 论死亡 道别 泪与笑 泪与笑——小引 爱的生命 一个传说 在死人城 诗人的死是生 美人鱼 笑与泪 梦 美 火书 废墟之间 梦幻 昔与今 灵魂啊,求你怜悯 寡母与孤儿 世代与民族 美神宝座前 睿智来访 一位朋友的轶事 现实与幻想之间 致我的穷朋友 田野上的哭声 茅屋与宫殿 两个婴儿 在日光之下 幻想女王 致非难者 爱情秘语 罪犯 情侣 幸福之家 过去的城 相会 胸中的隐秘 盲目力量 两种死 我的朋友 情话 哑畜生 我的生日 灵魂谈心 风啊 情郎归来 死之美 永别 安息 组歌 诗人之声 结束语 暴风集 掘墓人 奴隶主义 被囚禁的君王 庙门上 神女 自尽之前 同胞们 我们与你们 神子与猴孙 麻醉药与手术刀 梦景 巨人 民族与民族性 自知之明 魔鬼 口蜜腹剑 雄心壮志紫罗兰 言语与夸夸其谈者 珍趣集 外壳与内核 雾中之船 灵魂告诫我 昨天·今天·明天 独立与红毡帽 更大的海洋 史上无此年 安萨里 阿拉伯语的前途 新时代 寂寞与孤单 无声的忧愁 施舍 友谊 坟墓诉苦 败兮胜所伏 先行者 你是你的灵魂的先行者 小丑 出家的国王 狮子的女儿 圣徒 批评者们 四诗人 我的信仰之鸟 全知与半解 学者与诗人 价值 最后的醒悟 疯子 喂,我的朋友 稻草人 两个修道士 聪明的狗 七个自身 公正 聪明的国王 宏愿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三只蚂蚁 善神与恶神 夜神与疯子 面孔 更大的海洋 被钉在十字架上 当我的欢乐诞牛时 完美世界 流浪 流浪者 衣服 兀鹰与云雀 泪与笑 两位储妃 修士和禽兽 先知和少年 肉体与灵魂 和平与战争 两个守护神 雕像 疯子 青蛙 法律与立法 金腰带 出家的先知 陈年佳酿 两首长诗 鼠与猫 石榴 一神与多神 如此聋妻 探寻 君子 和平感染 古稀之年 寻找上帝 大河 两个猎人 集外集 卷着的报纸 人分四类 美 致叙利亚人 雪杉青年 里达·陶菲格贝克 生命多么慷慨 艾卜·阿拉·迈阿里(上) 艾卜·阿拉·迈阿里(下) 我爱我的国家 安德罗玛克 存在的良心 上帝在暴风中 致美籍叙利亚青年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 你们有你们的语言,我有我的语言 致叙利亚青年 我爱劳动者 我们都祈祷 盲诗人 阿卜杜拉·布斯塔尼 试读章节 音 乐 我坐在心上人的身旁,听她谈天。我侧耳聆听,默不作声。只觉得她的声音里有一股力量,令我的心为之颤动,如同触电,使我与自身各奔东西。于是,我的灵魂腾空而起,直上无垠太空,忽看宇宙成梦,又见躯体似窄狭牢笼。 一种奇妙的妖术迎合我那心上人的声音,打动我的感情。她的话已让我感到心满意足,竟使我淡忘了她的声音。 众人们,她就是音乐。当我的心上人叹息时,我听到了那音乐,不久又听到一些话语,听到她边说边发出轻轻笑声。我时而听她发出断断续续的字眼,时而听她道出连续不断的词句,时而听她吐出几个词语,且尚有一半留在双唇中。 心上人心中的激情,我亲耳听到,致使我顾不上仔细琢磨那些话语的本质,只能倾心欣赏她那体现为音乐情感的精髓,那就是灵魂之声。 是的,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曲谱是拂动情感琴弦的和煦惠风。音乐是纤细的手指,敲开情感的门扉,唤醒昔日的记忆,将漫漫长夜包裹着的、为过去带来影响的桩桩事件公布于众。 音乐是细腻的和声,被谱写在想像力的册页上。悲乐是犹豫和痛苦时刻的记录,欢歌是吉祥与快乐时辰的回忆。 音乐是一组悲哀之声;听到它,你会停下脚步,使你的胸间充满苦闷和忧烦,向你描绘幽灵般的不幸与辛酸。 音乐是一组欢乐之歌;领悟它,你的情感会被之牢牢吸引,致使你的心在胸间舞蹈翩跹。 音乐是琴弦的响声;它带着情侣心中的波澜进人你的耳际。或许因情人远在天边,相思之情使你的双眼涌出焦灼的泪珠;或许因灾星的牙齿给你造成的伤口疼痛,令你泪如泉涌;或许你的双唇间溢出微微笑意,真实地显现你的幸福与快慰情怀。 音乐是临终者的躯体,既具有源自精神的灵魂,又有出自心田的意识。 人类出现了。我启示人类,音乐是天降的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而是将埋在心里的东西诉说给心,因此它是心灵的私语。它像爱情,影响遍及众人群生。柏柏尔人在沙漠里用它歌唱,歌声震撼了宫中君主的两肋。丧子的母亲把它融人自己的号丧之中,它足令无机物之心碎裂的哭声。欢喜的人们把它播撒在自己的欢乐里,它是令遭难者开心的歌声。它像太阳,因为它用自己的光辉复活了田野上的一切花木。 音乐像明灯,赶走了灵魂里的黑暗,照亮了心田,心底因之见天。我的天命里的乐曲是真实个性的影子,或是活的感官的幻想;灵魂就像一面镜子,竖立在一切存在事物及其变化之前,那些影子的形象及幻想的图像都会映人镜中。 灵魂是揣测风口上的一朵柔嫩的花,晨风能够吹拂动它,露珠会拗弯它的脖颈。同样,鸟儿的鸣唱能够把人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唤醒,让其侧耳聆听,仔细体会,和鸟儿一道赞美鸟儿的甜蜜歌声及其柔情的创造者——智慧之神。鸟鸣声在人的思想中激起一种力量,使人问自己及周围的一切:那只微不足道的小鸟儿向他秘密吐露了些什么,又是什么拨动了他情感的琴弦,并且把前人著作的内涵揭示给他?他想问小鸟是否和田野里的花儿说过话,或者与树枝条儿聊过天,或者曾否模仿过淙淙流水声,或者曾否与大自然把杯对饮,但却没有办法得到回答。 人不知道高站枝头的鸟儿在说什么话,不晓得淌在石上的溪流在唱什么歌,更不明白从容缓慢来到海岸的波浪在抒什么情。人不理解雨点落在树叶上,或用它那轻柔的手指敲击玻璃窗时在讲什么。但是,人却觉得自己的心理会这所有声音的意思,故时而因高兴而兴奋激动,时而又因忧伤而惆怅叹息。那声音用暗语与人交谈;那暗语则是人类出现之前由智慧所创造的。人的灵魂与大自然交谈过数次,而人却站在那里,瞠目结舌,也许用泪水取代了言语,因为眼泪是最得力的翻译家。 朋友,和我一道走吧!到记忆的剧场去,在岁月卷起的国度里访问音乐之家。来呀,看看音乐对人类的每一个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吧! 迦勒底人和埃及人把它当作伟大的神灵,对之顶礼膜拜,为之高唱赞歌。我相信波斯人和印摩人将之视作上帝在人间的真正灵魂。波斯人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音乐是神天上的仙女,因恋上世间一凡人,于是自高天下凡,与情人相会……众神灵得知此事,勃然大怒,随派风神追赶,顷刻之间将她撕了个粉碎,又将碎片遍撒天空和世间各个角落。虽然如此,但仙女灵魂未死,仍然活着,在人类的耳际间安居下来。 印度一哲人说:“乐曲的甜美增强了我关于美永恒存在的希望。” 在希腊和罗马,音乐是大力神,并且为之建造了宏伟庙宇,人们至今仍向我们谈起庙宇规模及宽敞祭台,通常供上最佳祭品,焚上最芬芳的香火。人称此神为“阿波罗”,人们竭尽才能描绘它,把一切优点都集中在它的身上。它像挺立在河道中的巨树,左手抱吉他,右手抚琴弦,头高抬代表雄伟,二目远视似在观察万物深处。 人们说,阿波罗的琴弦声是大自然的回声。那悲壮的弦声是从鸟儿鸣唱、水的流动、微风叹息和树枝沙沙响声中采集而来的。 他们的神话里有这样的传说:音乐家奥尔菲尤斯的琴声打动了动物的心,于是猛兽和植物紧紧随之,鲜花向之伸出脖颈,树枝对之弯腰,就连无生命的事物也纷纷动起来,然后碎裂开来。 他们说,奥尔菲尤斯丧妻,因而痛哭不止,深情悼念,直至他的哀曲充满旷野,大自然和他一道落泪,终于打动了神灵的心。神灵怜悯音乐家,为他打开永恒世界的大门,以便让他与妻子在灵魂世界里相会。 他们说,司灾难的女妖杀死了奥尔菲尤斯,将他的首级和吉他抛人大海,然而音乐家的首级及吉他却浮在海面上,一直漂游到一个岛,希腊人称此岛为“歌岛”。 他们说,自那时起,漂浮音乐家奥尔菲尤斯首级及吉他的海浪响声变成了动人的哀号和悲壮的乐曲,弥漫整个太空,传人每位航海人的耳际。 这是那个国家失去尊严之后的话,被我们称为传奇神话,其根源是幻想,是描述才华所创造的幻梦。可是,它毕竟是一种传说,证明音乐在希腊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他们那样说,原因在于他们断定那种说法可信。我们把那种说法称为诗的夸张,其根源是多情善感、爱美心切。这也是诗人的习惯和常规,对我们又有什么不好呢! 亚述人的遗迹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图画,画面上描绘的是帝王队伍行进、乐队作先导的场景。他们的历史学家给我们谈起音乐。他们说,音乐是晚会的高贵标志,音乐是节日的幸福象征。不错!没有音乐,幸福就是被割去舌头的姑娘。音乐是地球上所有民族的语言,所有民族无不用歌赞美自己崇拜的女神,无不以曲颂扬自己所崇拜的一切。圣歌——在当前——像祈祷一样,是教堂和寺庙里必先进行的一种礼仪,像奉献给神圣力量的火祭仪式一样。圣歌是神圣的火祭仪式,其出发点是心中的情感。圣歌是经心提炼过的祷词,是情感震荡的完成品。圣歌是自由呼吸,不是人咽气前的那种呼吸,而是大卫国王的懊悔所激起的那种佯装高雅的呼吸,于是国王的歌声遍布巴勒斯坦大地,其悲凉情思创造出动人心弦的哀曲,其根源则是忏悔时的激动和灵魂的忧伤。作为他与上帝之间的媒介,《大卫诗篇》诞生了,他要求上帝宽恕他的疏忽之罪。仿佛他的吉他声发自他那悲碎的心中,和着他的眼泪,流到他的手指上。他那手指的动作,在上帝和人那里都是伟大的。他说:“赞美主吧!用喇叭声赞美主吧!用长笛和吉他赞美主吧!用大鼓和铃鼓赞美主吧!用弦琴和风琴赞美主吧!用镲和钹赞美主吧!用欢呼赞美主吧!让每一个生灵都赞美丰吧!”游记中说,有一天使由天而降,在世界各地吹起喇叭,于是众幽灵闻声而苏醒过来,穿起衣服,出现在虔诚教徒面前,游记作家极度称赞音乐,将之置于上帝派驻到人类精神世界使者的地位。作家的话是自我情感的表白,也是符合同代人信仰的说法。 伊本·白什尔的悲剧开头写到:弟子们到橄榄园去抓他们的老师之前还进行过祈祷。我俐乎现存还听得到那发自悲伤灵魂深处的圣歌;那悲伤灵魂看到了即将降临到和平使者头上的灾难,于是哼出示意告别的、令人难忘的歌声。 音乐先于部队进入战场,能够振奋战士们的斗志,增强部队战斗力。音乐像一种引力,使部队团结一致,凝成一支永不分散的队伍。音乐不像诗人那样,无须在奔赴战场时带着文稿;也不像演说家,要有笔与书做伴;而是作为伟大统帅,统领着大军,给他们那虚弱的体躯里注入难以形容的巨大力量和热情,让他们的心中充满必胜信念,使他们勇于压倒饥饿、干渴和征途疲累,奋起全身力量前进,向着敌人的阵地冲去,个个勇往直前,人人视死如归。音乐就像人一样,用宇宙间最神圣的东西,踏平宇宙间一切罪恶。 音乐是孤独牧羊人的伙伴。牧羊人坐在羊群之中的一块石头上,用芦笛吹上一曲,羊儿深会其意,放心吃起青草。芦笛是牧羊人的亲密朋友,终日不离其腰。芦笛是牧羊人的可爱伴侣,能使山谷间可怕的沉寂为人烟稠密的牧场所代替。芦笛以其感人的曲调消除寂寞,让空气中充满温馨与甜润气息。 音乐引导着旅行者的驼轿,可以减轻疲劳,缩短旅行路程。良种骆驼只有听见意在驱赶骆驼的歌咏声,方才在沙漠上前进。驼队里的骆驼只有脖子上挂着铃铛,方才肯于负重上路。因此,当代的多识之士用乐曲和甜美的歌声训练猛兽,那就不足为怪了。 音乐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和我们一起度过生命的各个阶段,与我们同悲共欢、同甘共苦。在我们快乐的岁月里,它像见证人一样站在我们面前;在我们苦难的日子里,它像近亲一样守护在我们的身边。 婴儿自幽冥世界来到人间,接生婆及亲戚们用欢乐、欣喜、愉快的歌声迎接;当婴儿看到光明时,便用啼哭向助产士和亲人们致意;而他们则报以欢呼、喝彩,仿佛在用音乐与时光竞赛.以期让婴儿理会神的睿智。 乳婴啼哭时,母亲走过去,哼起洋溢着怜悯之情的歌儿,乳婴顿时终止哭声,为母亲那凝聚着怜情厚意的的歌声而由衷快乐,片刻便进入甜蜜梦乡。母亲口中的摇篮曲里有一股力量,示意困神迅速关闭上乳儿的眼帘。那乐曲伴着寂静,使之更加甜润,抹去了它的可怖,使之充满了母亲慈爱的温馨,直至乳儿战胜失眠之苦,魂游精神世界。假若母亲用西塞罗的语气说话,或读读伊 男子选定自己的生活伴侣,两个灵魂用姻亲关系结合在一起,完成当初智慧之神写在两颗心上的叮嘱,于是亲朋们聚在一起,唱着歌奏着乐,为新人婚礼作证。在我看来,婚礼之日的乐曲像是一种可怕声音,其中掺杂着甜蜜成分;又好像一种赞美上帝创造生灵的声音;也像那么一种声音,正在唤醒沉睡的生命,令其起来行走,伸展蔓延,弥漫大地。 死亡是生命故事的最后一页。死神到来时,我们可以听到哀乐,可以看到哀乐让空中布满悲伤幽灵。在那令人悲伤的时刻,灵魂离开这个美丽世界的海岸,丢下谱曲者和号丧者手中的物质庙宇,游向永恒大海。人们以忧伤、遗憾的语调哀叹,给遗体裹上湿土,用歌与乐为之送殡;歌和乐中饱含抑郁、悲凉、苦闷、烦恼和焦灼之情。人们又以乐曲和歌声为之扫墓添坟,土上堆土;纵使尸体腐烂,只要心总是想念着过世的人,那么,逝者的声音也便永远响在世人的躯体中。 我和他坐在一起,上帝单单给予他以甜美的声音,赐予他通晓吟唱和节奏哲学。我看到人们在他的四周,个个屏住呼吸,人人侧耳聆听,凝神注目,鸦雀无声,如同降服于一位力大无穷的诗人,诗人在向他们吐露世间奇秘。直至他哼完一曲,人们方才仰脖长叹一口气——哎!!——哎!!那叹息声发自乐曲所激起的情感波澜翻滚的心中,只有长叹才使人觉得舒展一些。“哎”,这是记忆唤起的干渴之心呼出的声音;“哎”,一个小词儿,却包含着一段长话;“哎”,出自听歌人的口中,并非出自观石歌手面孔的人,而且是侧耳倾听把断续呼吸声串成歌的人发出的叹息声;那呼吸向他展示了他自己过去生活的篇章,或者泄露他心中隐藏的秘密。 我多么留心观察听者那敏感的面孔,但见时而神气沮丧,时而轻松舒展,总是伴随着音乐曲调的变化而变化。我用听者的天性找到了他的性格特征,又通过他的外表让他的内心讲出了话。 音乐像诗歌和绘画,能够描绘人的种种情感,描绘人的种种心境,说明灵魂的幻想,表示心底希冀,叙述躯体欲望。 P3-9 序言 半个世纪前,我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偶尔听到家兄提到我国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东方人是碳水化合物,西方人也是碳水化合物,东方人为什么就不如西方人!就是这位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子,完成学业之后,他的西方导师对他说:“你已经超过了我。”不久,他冲破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后来成为新中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当许多人物的塑像高高矗立在高高的底座上时,他示意他的塑像不要底座,谓之“脚踏实地”,果然见他的双脚站立在草坪中。他,就是现年96岁的钱学森先生。近50年前,听到钱学森先生的那句话,曾使我这个中学生热血沸腾,幻想联翩,周身充满上进动力;40多年后,看到钱先生‘脚踏实地”的塑像,激动之情仍不减当年。 东方出了个纪伯伦(1883.1.6—1931.4.10),真是东方人的骄傲,也提前为钱学森先生的‘碳水化合物”之说做了恰当注脚。东方人不比西方人差! 纪伯伦是“旅美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又是一位成功的画家。祖籍大马士革。先祖迁往巴勒贝克,后来他的祖父优素福·纪伯伦迁到黎巴嫩北部的卜舍里村,1883年纪伯伦就出生在这里。1894年,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孩子逃难到美国。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同时也实现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纪伯伦于1898年回到黎巴嫩,进入著名的‘希克玛”学校学习4年。1908年得到波士顿一所女子学校校长玛丽哈斯凯勒鼓动和资助前往巴黎,入美术学校,受教于世界艺术大师罗丹门下。罗丹十分欣赏纪伯伦的才华,誉之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纪伯伦以优异成绩获美术学校毕业文凭。后去美国,定届纽约。旅美叙利亚作家成立“笔会”,一致选举纪伯伦为会长,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同时也很重视绘画。他的画被法国国际美术馆收藏,他被选为英国美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纪伯伦生前道路坎坷,境遇艰辛,患有多种疾病,逝世于纽约,年仅48岁。所幸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难望其项背的。1983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其余的六位是瓦格纳、斯汤达、马克思、欧勒、卡夫卡和马丁路德。 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文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还用英文写下了数部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誉满世界。他虽不曾得过什么奖,但他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却是无可争议。他用英文发表的散文诗代表作《先知》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引起文坛轰动,被称为“小圣经”,堪称‘警世恒言”。据统计,它已被译成五十六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为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 《先知》是纪伯伦的散文诗代表作。纪伯伦说,《先知》“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书”,“在来年,我将发表两部作品:一部诗集,一部寓言集。之后,我将专心写《先知》,我已有用阿拉伯文写的草稿,写作时我不过十六岁……在这部书里,记录下了我内心的暗在神圣……它深居我的心底,但我却不急于将之呼出……就让它存在那里吧!”(给玛丽·哈斯凯勒的信)“这本书现在充塞了我的生命,我睡觉时梦见它,醒来时想着它,吃喝时仍是它。”(1920年与友人谈话)纪伯伦20岁时,曾在波士顿把《先知》的阿拉伯文草稿读给他的母亲听。母亲听后对他说:“孩子,太好了!不过还不到发表的时候。”又过了十年,纪他伦发表了系列作品之后,用英文写出了迂部作品的初稿。1921年春,纪伯伦累倒了,他带着《先知》的初稿去波士顿“疗疾”。他对友人说:“我怎么办呢?难道放弃写作、绘画?丢下《先知》?……它还是一个婴儿,是我的精神至今孕育的最好婴儿。不能丢下,我将做到底,即使我的生命随之结束而结束。” 由此可见纪伯伦是用心血写成《先知》的。 纪伯伦身在西方生活,但他的心却在东方,无时不在关注着自己的祖国和东方,哀之不幸,怒其不争。“我之所以为东方人哭泣,因为在疾病面前嬉笑是双料愚昧”,“我之所以为那可爱的国度哀号,因为在失明的受灾者面前歌唱是盲目呆钝”。“/东方乃一病夫,遭到种种疾病侵袭,遇重重瘟疫骚扰”,“/东方人沉睡在自己那柔软的病榻上”。纪伯伦深刻揭示了遍布东、西方的奴性,指出:“人是生活的奴隶。奴隶主义使得人们白天充满屈辱、卑贱,黑夜饱浸血和泪水。”“妻又隶主义是一个永恒的灾难,给人间带来了无数意外和创伤,就像生命、习性的继承一样,父子相传。”(《奴隶主义》) 他深刻地揭示了东方的沉疴之后,主张消灭奴性,恢复人性,做“掘墓人”,埋葬“腐烂发臭的尸首”似的“灵魂”,用“手术刀”切除痈疽,拔掉“龋齿”,做自由人。 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呢?他指出:“只有当你们的愿望化为自由,而不是你们的羁饰,不再把自由谈论为你们追寻的目标和成就时,你们才能成为自由入。/当你们的白天不无忧虑而过,你们的黑夜不无惆怅而去之时,你便获得了自由。/不如说当忧愁包围你们时,你们却能赤裸裸地毫无拘束地超脱之,你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先知·论自由》) 纪伯伦很快发现了人类自身存在的“无限”即“神性”。他对奴性、人性和神性作了这样的诠释:“你们的神性自我像汪洋大海。永远一尘不染。/又像以太,只助有翼者高飞。/你们的神性自我也像太阳,既不识鼹鼠的路,也不寻觅蛇洞穴。/但是,你们的神性自我并不独自居干你们的实体之中。/你们实体里的,有一大部分是人性的,还有一部分尚未变成人性的。/那只是一个未成形的侏儒,睡梦中在雾霭里行走,寻求自己的觉醒。我现在就谈谈你们的人性吧,只有它才晓得罪与罚,而你们的神性自我和雾霭中行走的侏儒,却全然不知。”(《先知·论罪与罚》) 纪伯伦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是沿着奴性——人性——神性轨迹前进的,只有摆脱奴性,恢复人性,使人性升华,最终成为神性的人。他主张人类要做“有翼者高飞”,捕捉“天空中飞行的大自我和真自我”,以期获得神性,成为“神性的人”而永生:“汇入我的湖中的还有比笑更甜、比向往更美妙的东西,那就是你们内心中的‘无限’;‘无限’是巨人,而你们不过是细胞和组织而已。/是的,在这位巨人的歌喉里,你们的吟唱都是无声的搏动。你们与巨人结合在一起,才能显露出你们的巨大。/……/巨人用自己的力量将你们束缚在大地上,他的芳馨带着你们在天空翱翔,他的不停旋动使你们永远摆脱死亡。”(《先知·道别》) 纪伯伦还为做神性的人指出了道路,那就是响应“爱”的召唤:“爱向你们示意,你们就跟他走,即使道路崎岖,坡斜陡滑。/如果爱向你们展开双翅,你就服从之,即使藏在羽翮中的利剑会伤着你们。/如果爱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只管相信他,即使他的声音惊扰你们的美梦,犹如北风将园林吹得花木凋零。”“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还要坚持“美”的追求:“你们怎样去追寻美呢?假若美不作你们的路和向导,你们怎能找到美呢?/除了美编织你们的言语,你们又怎能谈论美呢?” 纪伯伦在《先知》这部垂世作品中塑造了一位东方智者的形象,以深邃的哲理散文诗论述了人类自古至今以及未来所面临的爱情、婚姻、衣食、住行、悲欢、苦乐、善恶、劳逸、乃至生死等种种实际问题,仿佛那位先知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神性的人”,作者也因此被誉为“超越人类和超越生命的巨人”。黎明巴嫩人则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先知纪伯伦”。《先知》的巨大成功使纪伯伦登上了成就和荣誉的巅峰,令西方人佩服之至。《芝加哥邮报》载文评论《先知》:“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读了这本书,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对纪伯伦说:“你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香花。” 《先知》写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先知花园》是《先知》的姊妹篇,先知穆斯塔法接着回答人们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若干问题。纪伯伦早就打算写一本名为《先知之死》的阐述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构成“三部曲”,但未来得及下笔,疾病和劳碌吞噬了这位天纵之才的生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时也留给世人无限想像的空间。 毫无疑问,纪伯伦的作品为东方乃至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宝库增添了珍宝。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恰恰就是树木与树人。物质文明十年多至二十年就可见效,改革开放仅仅二十年,高楼林立,汽车遍地,高峡出平湖,然而精神文明却要从“你好”、“再见”、“您请”开始学起。不妨可以说“十年见物质文明,千年建精神文明”。诚如一位“长袍”青年教师讲,西方创造了物质文明,汽车、洋房(还有飞机、洋枪洋炮、鸦片),而以儒家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却早就诞生在东方。纪伯伦就深刻体味过西方那种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西方物质文明之苦。读了纪伯伦,会使我们更加珍视东方以和为贵、和睦和谐的精神文明与哲学思想。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在欣赏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会使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是为小序。 2006年6年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