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十年代生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新军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70年代是一首青春歌谣,70年代是一个美丽的故事,70年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代。70年代生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做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本书叙述了那些70年代出生的人的独特的成长经历。淡淡的抒情,淡淡的笔触,带给你无限的温暖和感动,让你在每个字里行间寻找最初的感动……

内容推荐

70年代生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做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历的人;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本书叙述了那些70年代出生的人的独特的成长经历。

目录

序言:消失的记忆

写在前面的话

70年代生人的经典游戏

经典游戏01一玩玩古老的指头游戏

经典游戏02一打打打“老蒋”玩玩玩泥巴

经典游戏03一滚滚滚铁环

经典游戏04一跳跳跳房子跳跳跳皮筋儿跳跳跳绳儿

经典游戏05一抓撮抓棋子

经典游戏06一撞撞撞拐子

经典游戏07一抽抽抽陀螺

经典游戏08一粘粘粘蜻蜒

经典游戏09一打打打游击抓抓抓特务

经典游戏10一打打打弹珠

经典游戏11一拍拍拍洋画

经典游戏12一折折折飞机

经典游戏13一捉捉捉迷藏摘摘摘野果

经典游戏14一丢丢丢手绢找找找朋友

经典游戏15一娶娶娶媳妇抬抬抬花轿

经典游戏16一画画心中最美的图

70年代生人的零食清单

酸酸的甜甜的酸梅粉

白白的粉粉的泡泡糖

柔柔的软软的巧克力

香香的脆脆的锅巴

腥腥的甜甜的生鱼片

皮皮的劲劲的牛肉干

清清的爽爽的蜂蜜糖

酸酸的硬硬的杏话梅

记忆的碎片

A吃一根二分钱的冰棍儿

看一场两毛钱的电影

坐一趟一毛五分钱的公共汽车

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

B小人书

露天电影院

听评书

动画片之旅

C陪伴我们长大的动画片

《铁臂阿童木》

《聪明的一休》

《蓝精灵》

《花仙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走近日本漫画

《蜡笔小新》

70年代生人的唱片情节

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黑豹:《黑豹》

刘铮:《南下列车专辑》

罗大佑:《之乎者也》

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

张雨生:《大海》

赵传:《我是一必小小岛》

齐豫:《橄榄树》

周华健:《让我欢喜让我忧》

陈百强:《梦里人》

张艾嘉:《爱的代价》

谭咏麟:《爱的根源》

李宋盛:《生命中的精灵》

周治平:《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校园民谣

民谣时代

中国校园民谣

中国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

高晓松:痴心难改

高晓松的课桌文学

老狼:盛装的女人和满身泥泞的男人

民谣人眼中的校园民谣

来自校园的经典情结

七月私话

毕业纪念册

弹起心爱的木吉他

锁进箱底的乐谱

70年代生人的追星之旅

小虎队: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

费翔:呼风唤雨再燃一把火

郑智化: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周华健:让我欢喜让我忧

齐秦:冬季不再来

罗大佑:随我唱一首青春的歌

张国荣:淮人能与我共鸣

70年代生人的触电之旅

《霍元甲》:国人渐已醒

万众情述《上海滩》

《射雕英雄传》:最爱俏黄蓉

琼瑶:月朦胧鸟朦胧爱情更朦胧

港台片

《大话西游》:像周星驰那样大话

内地电视剧

《渴望》:好人一生平安

《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外来妹》:我不想说

《编辑部的故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东南西北万象难收

《北京人在纽约》:千万次地问

《过把瘾》:糊涂的爱

《宰相刘罗锅》:故事就是故事

东瀛片

《排球女将》:给排球一个热的理由

《姿三四郎》:给摔跤一个柔道的名义

《血疑》:给血型一种崭新的说法

《阿信》:给奇迹一个新注脚

西洋片

《大西洋底来的人》:给科幻一种新姿态

《加里森敢死队》:给英雄一个新定义

《神探亨特》:给侦探一种新形象

《虎口脱险》:给感官一种新享受

《亡命天涯》:给大片一种新震撼

影响70年代生人的10张外国面孔

第一张面孔:阿兰·德隆

一迷人的阿兰·德隆传奇的佐罗

第二张面孔:高仓健

一山一样的高仓健梦一样的《追捕》

第三张面孔:史泰隆

一大卫一般的史泰隆炸弹一样的《第一滴血》

第四张面孔:拉兹

一可怜的拉兹可悲的流浪者

第五张面孔:瓦尔特

一英勇的瓦尔特燃烧的萨拉热窝

第六张面孔:山口百惠

一千古绝唱唱百惠金童玉女喜姻缘

第七张面孔:费雯丽

一倾国倾城赞雯丽魂断蓝桥俏佳人

第八张面孔:秀兰·邓波儿

一小小的大明星可爱的秀兰·邓波儿

第九张面孔:卓别林

一经典的卓别林滑稽的摩登时代

第十张面孔:玛丽莲·梦露

一性感的梦露纯真的诱惑

1970—1995年历史大事记

70年代生人的出生及成长背景

1970~1979年生人成长再现

70年代生八的成长点滴及相关记忆

后记

解读70年代生人的精神世界

解读1——生于70年代的我们

解读2——十年的距离

解读3——成长的委屈

解读4——尴尬的一代

解读5——一个生于70年代的入的10大感慨

我们成熟了

对幸福的理解

柏拉图时代

我们成熟了

试读章节

玩泥巴的游戏以乡下孩子居多,当然,城里的孩子也有不少玩的,但都没有乡下的孩子玩得疯、玩得狂、玩得野,玩得随心所欲,玩得高潮迭起,玩得花样百出。

如果你是城里的孩子,我这么说,你可别不服气。不信?看看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所玩泥巴的选料吧:农村孩子玩泥巴的原料都是池塘里或河田里的青泥,而城市孩子想玩泥巴只能玩房前屋后的土,好一点的用料也不过是在哪个角落挖出的一些黄泥。想想看,土和黄泥怎么可能与青泥相比?

别看城里的孩子用来做泥巴的材料没有乡下的孩子好,但是玩泥巴的花样还是有了点贴近时代的味道,在这一点上,城里的孩子可以说是玩得斯文些、文明些、时代感强一些。

当然,孩子们对于时代的感知只能来源于电影、小人书、大人的口中。在玩泥巴玩得上瘾的时候,也是全国城乡都在上演解放片、战斗片的时候。乡下的孩子也好,城里的孩子也罢,都知道“老蒋”是个大坏蛋。于是,打“老蒋”成为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共同的游戏,泥巴成为孩子们最有力的武器。

泥巴怎么个和法,是有些讲究的:主要是用水和,也有个别孩子偷偷地用鼻涕和泥,甚至用尿和泥。泥巴不能和得太软,和得太软了拿不成个,也捏不成形;泥巴也不能和得太硬,太硬了捏起来费劲不说,一捏就会往下掉碎渣渣。

泥饼怎么个拍法,也是有一定说道的:把泥巴和得不软不硬,用手拍成凹状泥饼,往里吐唾沫,抹匀抹光滑后,凹口朝下。

泥饼怎么个摔法,也是颇讲套路的:嘴里念念有词:“娃娃响娃娃响,娃娃不响打老蒋。”话落声起,只听啪的一声脆响,泥巴被用力摔到地上,凹底炸开,裂出大洞,泥饼成了摊泥巴。

谁摔出的声响大,谁就是此次游戏的大赢家。

这种玩法的游戏,一个人玩是提不起兴趣的,玩的人越多越好,参与的人越多越热闹。手臂一挥,一声吆喝:打老蒋了。这一声吆喝犹如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小伙伴们纷纷拿起武器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泥巴饼,从各扇门里高举着心爱的武器大小软硬不同的泥巴冲出门来,聚拢成或大或小的一个个圈子。

啪啪声不绝于耳,嬉笑声、叫嚷声穿云裂帛。

“打死了,打死了,你的老蒋被我打死了!”把泥巴摔得最响的人叫得也最响,铜锣一般,仿佛在说:看我多牛!你们谁有我厉害,不服?不服就摔个响出来给大家听听。

能够把泥饼摔得啪啪响的优胜者环顾左右,趾高气扬的样子让一些目光躲之不及。那些避之不及的目光是一些摔哑了泥饼的小伙伴射出来的。那目光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沮丧。那沮丧背后,隐含着愤愤的不平。

“叛徒!叛徒!他是叛徒。”在以泥巴是否摔得响为评判输赢标准的游戏中,谁的泥巴没有炸响,谁就有沦为叛徒的可能。

倘若真的被叫作叛徒,你一点脾气部没有,除非你再次发动进攻,用你使足了心劲的武器摔在地上后,能摔出啪啪声响,甚至盖过了其他泥饼炸裂的声响为你讨一个说法,一个你不是叛徒的说法。

看看红涨涨的脸,再看看脖子上的青筋,你就知道委屈有多大了。“再来,再来,再看看我的。”这是一种含羞蒙辱的恳请,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宣言,大有不成功则成仁,誓与名誉共存亡的架势。

不恢复名誉,泥饼就会继续做下去,就会一直摔下去,直到摔出啪啪的声响,直到打死臭臭的老蒋,直到摘掉叛徒的帽子,直到恢复了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名誉为止。

用泥巴能捏出很多花样,有的泥巴被捏成飞机大炮,有的泥巴被捏成碉堡坦克,有的被捏成饺子花卷,有的被捏成包子油条,有的被捏成小鸡小乌,有的被捏成小猫小狗,有的被捏成老虎狮子,有的被捏成伙伴某某某、同学某某某。

童年的泥巴寄托了孩子们太多太多的情感,爱也好,恨也罢,恰似一阵风,风过无痕,只余情。

与泥巴为伍的日子,玩得满头,满脸、满身都是泥巴是常有的事情。那时候的父母忙着工作,忙着下地种田,忙这忙那的。与其说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管孩子,不如说他们从心里是不想把孩子管得那么严。除非你淘得太不像话,敢上房子敢揭瓦。对于时不时淘点小气的孩子,父母的态度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时的父母不像现在的父母。那时的父母多以孩子的乐为己之乐,而现在的父母则大多是以自己的乐为孩子之乐。那时的父母对淘气的孩子多的是宽容,而现在的父母对听话的孩子多的是想当然……

P7-9

序言

消失的记忆

人梦,总有这样一个场景:我趴在床上读一本不厚的书,黑白电视里正播着新闻联播,母亲忙碌着做晚饭,刚下班的父亲推门走进来……

时间是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而我,在用一条白手帕蒙着眼睛和伙伴们玩“摸瞎”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成年。手帕滑落的一瞬,记忆里的童年叠化成另一个片断,我只能静静地伫立在童年的废墟上,怀念消失了的记忆……

小时候,生活在一排排低矮的平房中。喜欢站在楼房的最高一层,俯视那阡陌纵横的世界。爱细细地看那一家一户不尽相同的屋顶,有的立着电视天线杆,有的放着几个塑料盆,还有的甚至会陈列着一两件矮小的家具……夏天,雨下得大的时候,平房的阡陌里积满了雨水,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出去蹬水,追逐,一个不知从哪家屋里漂出的西瓜……后来老楼房拆迁了。过了好多年,当再站在这里,猜想自己当年是不是从这里望向屋顶时,记忆已经被它自己的涂抹功能模糊掉,一切无从追问,无从考证……

“修理雨伞……”、“切糕,江米小枣的……”、“有废品的卖……”、“冰棍儿败火……”……

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末,10多岁的我听到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走街串巷的叫卖声是“卖麻将牌”。一副又一副或黄色、或绿色、或透明,在当时绝对是新鲜玩意儿的麻将牌……

后来,全凭嗓子的喊叫式吆喝渐渐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叫卖。先是一段和弦很少、音色扁扁的《十五的月亮》,然后,一个奇怪的口音在喇叭的那一面喊着:“西瓜,一毛一斤,保熟保甜!”

再后来,好多年没在楼群里听到过叫卖声了。有些事物就是那样,当它不在身边的时候,你可能也不觉得缺少了什么,但是,当它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连你自己也会感到讶异:成年后走进这样的地方时:中午正落市儿,在巨大的吆喝声浪里,听不见同伴的召唤,也忘记要挑选货物,只随着人流,茫然地走着,那一刻,想起了很多很多……

景物可能千年不变或者可以再造,然而,彼时彼地的人,那一时那一刻的所想和情绪,却永远地消逝在时问的洪流中了。伴随着过去的回忆,每一幅画,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童年的伙伴……大都定格在消失了的记忆里。

想起了电影《长恨歌》的片尾字幕:“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城市的记忆也许会消失,然而她永远年轻,只是那一群曾经轻松走远的朴素少年,都已不再年轻,只能伫立在童年的废墟上,怀念消失了的记忆,永远不会再相见……

文/小小

后记

我们成熟了

我们成熟了,我们失去了曾几何时的天真,那一刻我们在为自己的成熟欢呼呐喊;有几多时,我们又在为自己失去的童年而追忆惋惜和留恋。昨夜星辰与落花,我们得到成熟的同时,必然也失去许多不曾记起的点滴……

当年龄让我们渐渐感到失去光阴的痛楚的时候,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早熟了很多,不知道步人中年时的他们是怎样的感触?静下来时候在想,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最让人怀念的20岁,生命的1/3是人生最轻松、最真实、最善良、留下回忆最多的1/3吗?在那20年里,朋友们聚会,不会在结账时跑去厨所,不会在朋友打架时悄悄溜走,不会挤公交车时不给老人让座位,更不会为有求于人而向朋友甚至自己讨厌的人屈膝卑颜……

那时不会的而现在却全会了……人还是儿时的那些人,事还是儿时的那些事,人未变,事未变,可结果变了!因为理想远了,现实却近了,我们也成熟了。这个在年龄的生命刻度上,刻痕最粗最深的地方,就这样被我们轻轻地划去了,淡忘了。再回首,只留下残骸在告诉我们:你的生命年龄是从一岁开始慢慢走向成熟……

我们成熟了,我们也失去了,失去了成长的快乐,童年的纯真。其实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好像四季轮回,万物生长,花开花落一样,没有谁能够阻挡得了。当我们成熟了以后,就明白了、透彻了,也发现那个时代最真、最美、最纯洁……

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切的必然,可是,我们要知道:一块白布沾上了泥土,我们用清水可以洗得干净,还是从前那块白布,可是盆里的水却不再清了。其实我们得到的和我们失去的同样珍贵……只有剩下“成熟”让我们慢慢体会。

失去的就不可能再回来,但将来的我们不要再失去“成熟”。不要再把成熟的理由丢弃在路上,也许那也是年老时我们最美的回忆之一,那时的回忆也许就是沉淀下来的“成熟”……

编著者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