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癌症楼/20世纪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内容推荐 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 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 第三章 小蜜蜂 第四章 病号的焦虑 第五章 医生的焦虑 第六章 活检的始末 第七章 治病的权利 第八章 人们靠什么活着? 第九章 Tumor cordis 第十章 孩子们 第十一章 桦树癌 第十二章 一切欲望和激情全都复归 第十三章 幽灵也——归来 第十四章 审判 第十五章 每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 第十六章 荒唐的事 第十七章 伊塞克湖草根 第十八章 “哪怕在墓道入口处……” 第十九章 接近于光的速度 第二十章 美好的回忆 第二十一章 阴影消散 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流入沙漠的河 第二十三章 为什么不过得好点呢? 第二十四章 输血 第二十五章 薇加 第二十六章 卓越的创举 第二十七章 人各有所好 第二十八章 处处是单数 第二十九章 硬话与软话 第三十章 老医生 第三十一章 市场偶像 第三十二章 从反面来看 第三十三章 顺利的结局 第三十四章 结局也比较悲惨 第三十五章 创世的第一天 第三十六章 也是最后的一天 附录: 授奖词 受奖演说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 癌症楼也叫做十三号楼。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鲁萨诺夫从来不迷信,也不可能有迷信思想,但是,当他看到为他开的住院许可证上写着“十三号楼”的时候,他的心不知为什么却为之一沉。这是很不明智的,就该把什么假肢楼或者肠道楼称为十三号楼。 然而,目前除了这所医院,整个共和国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能治他的病了。 “可我这儿并不是癌,对吗,大夫?我这儿不是癌吧?”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一面轻轻摸着自己脖子右侧那个可恶的肿瘤,一面怀着希望问道,那肿瘤几乎天天在长,不过外面还是紧绷着白皙完好的皮肤。 “不是的,当然不是。”东佐娃大夫在以龙飞凤舞似的笔迹写一页页的病历过程中,不下十次用这样的话安慰他。她写字时戴上那圆角方框眼镜,一停笔就把眼镜摘下来。她年纪已经不轻,面色又有点苍白,显得很疲倦。 这还是几天前门诊时的情形。指定到癌症楼去的病人,哪怕只是去门诊检查,夜里就会睡不着觉。而东佐娃决定让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立即住院,愈快愈好。 在两星期之内,这出人意料、来得突然的病,像雪崩一样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颇有福气的人头上,不仅如此,现在还有一件事使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苦恼的程度不亚于疾病本身,那是指他不得不作为一般病人住进这所医院,可他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治病住过普通病房了。于是他动用电话——打给叶夫根尼·谢苗诺维奇,给申佳平打,也给乌尔马斯巴耶夫打,而对方又往医院里打,问这所医院里有没有专家,能不能临时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特殊病房。可是,由于这里实在太挤而毫无结果。 唯一通过院长说妥了的是,可以免去急诊室、大澡堂和更衣间的一套手续。 于是,尤拉把他们那辆载着父亲和母亲的浅蓝色“莫斯科人”牌小轿车一直开到“十二号楼”的台阶跟前。 尽管外面相当冷,但在露天的水泥台阶上,却有身穿破旧绒布病号衫的两个女人瑟缩着站在那里。 从见到这两件不干不净的病号衫开始,这里的一切都使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感到讨厌:台阶面上的水泥由于人来人往而磨损得厉害;门把儿被病人的手抓得失去了光泽;候诊室地板的油漆已经剥落,高高的橄榄色护墙板看上去已经很脏,一些由板条钉起来的长凳上坐满了人,远道来的病人就直接坐在地上,他们当中有穿带绗印棉袍的乌兹别克男人,有包白头巾的乌兹别克老太婆,而年轻的乌兹别克妇女,扎的则是雪青色和红红绿绿的花头巾,这些人脚上穿的都是带套鞋的长筒靴。一个俄罗斯小伙子独占一条长凳躺在那里,身上那解开衣襟的大衣直拖到地板上,他瘦得厉害,可肚子却鼓得很高,由于疼痛他不停地叫喊。他的声声号叫使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感到刺耳和心烦,仿佛这小伙子不是由于自己的,而是由于他鲁萨诺夫的痛楚才如此叫喊。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的脸变得苍白,连嘴唇都变得没有血色,他停下来悄声对妻子说: “卡芭!在这里我会死的。没有必要。咱们回去吧。” 卡皮托利娜·马特维耶夫娜抓住他的手,紧紧地握了握: “帕申卡!咱们能回哪儿去呢?……往后怎么办?” “也许跟莫斯科方面还能找到门路……” 卡皮托利娜·马特维耶夫娜把盖着一头漂亮的古铜色短发卷而显得更宽的大脑袋整个转向了丈夫: “帕申卡!莫斯科方面,这也许还得过两个星期,说不定根本疏通不了。怎么能等呢?那个东西一天比一天大!” 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给他壮胆。在社交和公务方面,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自己是很有主见的,在家庭事务中他却总是依赖妻子。使他心里觉得更愉快、更踏实的是,凡是这方面的重大事情,她都能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决断。 长凳上的那个小伙子还在没完没了地叫喊! “说不定医生会同意出诊……咱们付钱……”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指望这样,但心里没有底。 “帕申卡!”妻子在劝说,心里跟丈夫一样痛苦,“你是知道的,就我自己来说,一向最主张这样:花点钱请医生来家看病。可是我们已经问清楚了,这里的医生不出诊,他们不收钱。况且他们离不开仪器设备。不行……”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自己也明白这样不行。他说这个只不过是抱着一线希望而已。 根据跟肿瘤医院院长的约定,下午两点钟护士长该在这里的楼梯脚下等候他们。此刻正有一个病人拄着双拐从楼梯上小心翼翼地下来。可是,护士长不在那里,楼梯底下她的那个小房间也锁着门。 “跟谁事先说妥了也没有用!”卡皮托利娜·马特维耶夫娜发火了,“发给他们工资究竟是为了什么!” 卡皮托利娜·马特维耶夫娜肩上还是那么裹着两张褐狐皮,沿着写有“禁止穿外衣人内”的走廊往前走去。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仍站在前室里。他提心吊胆地把头轻轻侧向右边,触了触锁骨与下颌之间的那个肿瘤。得到的印象是:半小时之内——从刚才他在家里对着镜子围围巾时看了最后一眼到现在,它似乎又长大了些。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感到浑身虚弱,真想坐下来。可是所有的长凳看来都很脏,况且还得请一个裹着头巾、两腿中间放着一只油腻口袋的娘儿们挪一挪。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好像从老远就闻到了这只口袋所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 我们的居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出门时带整洁的手提箱!(不过,现在既然有了这个肿瘤,一切也都无所谓了。) 鲁萨诺夫站着,轻轻靠在墙的凸缘上,忍受着那小伙子的叫喊和眼睛所见的一切以及鼻子所闻的一切的折磨。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庄稼汉,端着一只容量为半升、贴有标签的玻璃罐,里面几乎盛满了黄色液体。他并不遮掩这罐子,而是像举经过排队才买到的一杯啤酒那样自豪地举着。这庄稼汉走到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跟前停了下来,差点儿把这玻璃罐伸到他鼻子底下。此人本想向他打听什么,但看了看他头上的海狗皮帽也就转身往前走了,去找那个拄双拐的病号: “行行好!这该往哪儿送,啊?” 断腿的病号指了指化验室的门。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只觉得恶心。 外面的门又打开了,进来一个不戴白帽子、只穿白罩衫的护士,模样不俊,脸实在太长。她一眼就看到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并且料到是谁,所以走到他跟前。 “对不起,”她匆忙得气喘吁吁地说,脸红得跟涂了口红的嘴唇一个颜色,“请原谅!您等我很久了吧?那边运来了一批药,我在签收。”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本想用尖刻的话回答她,但克制住了没说。等待已经结束,这够使他高兴的了。尤拉提着一只手提箱和一兜子食品走过来,跟开车时一样只穿一身西服,没戴帽子。他很镇静,蓬松的浅黄色额发晃动不已。P3-6 序言 一个复杂多变、充满巨大冲突的世纪已然过去。这个世纪里,人们的心灵中前所未有地弥漫着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的情绪;这个世纪的文坛,也因此空前地喧哗与骚动,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审美倾向丰富多彩,思潮流派更替频繁。 文学即入学。当下读者全面认知20世纪和彼时文学情状的需求正在增加,作为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译介的专业出版机构,我们希望以必要的责任心,翻译介绍更多更好启迪民智、打动心灵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实现对人,特别是对其精神取向的尊重与关怀。是以译林出版社精心推出“20世纪经典”,从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整体回望出发,遴选百年来的文学名著翻译出版,以供热爱文学的读者及各界人士丰富学养、陶冶性灵之需要,并力图借此实现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一己之力。 20世纪文学史上作品异彩纷呈,作家灿若群星。“20世纪经典”旨在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选择在文坛已有定评且契合社会现实与人的心灵需求的作品,使丛书的每一选篇日久弥新、传之久远。出于对翻译出版现状的认真思索,我们在遴选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中译本的译文水准,无论名家新人,均以实力取舍。译林出版社努力以披沙拣金的态度,为读者献上品位高尚和质量一流的翻译作品。在整体装帧的庄谐雅俗上,也尽量考虑现时读者具有共性的需求。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自身水平所限以及选目因海外授权获得与否而受影响,这套丛书的不足之处恐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海涵。“20世纪经典”的书目将是开放性的,我们热诚期待读者的评判与指正,帮助这一志存高远的事业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译林出版社 后记 受奖演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陛下!诸位亲王殿下! 女士们和先生们! 在这个大厅里曾有许多获奖者在你们面前发表过受奖演说,然而,大概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给瑞典皇家学院和诺贝尔基金会带来如此之多的麻烦。有一次,可以说我曾经来过这里,尽管不是血肉之躯来过;还有一次,是最尊敬的卡尔·拉格纳·基耶罗先生已准备动身前往我国光临寒舍了;再就是这一次,我终于亲自来了,不合时宜地占着多余的座椅。为了使我能够发表三分钟的演说,竟需要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而皇家学院常务秘书今天又不得不给我这样一个作家第三次提供机会。 正因为我给你们大家带来了如此之多的麻烦,我在这里应该请求诸位原谅,尤其应该对你们已故的前国王和你们大家于1970年在这里面对空座椅所举行的那次热情的祝贺仪式表示感谢。 然而请你们相信,一个获奖者要把四分钟的演说装在肚子里四年,这同样是不轻松的。当我最初准备到你们这里来的时候,对于一生中第一次要在这自由的讲坛上说些什么,我没有任何准备,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第一次登台和第一次演说也就是讲世上的一切,讲自己国家里的一切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忘却授奖仪式的目的,给在座诸位欢庆的酒杯里注入几滴苦涩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打从到这里未能成行的那一年起,即使在自己国家里,我也学会了把头脑里所想的东西几乎全部公开地说出来。而被驱逐到西方之后,我就更有这种畅所欲言的可能了,这在你们这里是根本不在话下的。现在,我已没有必要使这简短的发言负荷过重,何况在这种气氛中,那样做也是完全不适宜的。 不过,事隔几年再来对诺贝尔奖的授奖致答辞,我倒觉得也有其特殊的优越性。比如说,在四年的时间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奖赏在你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什么作用。就我来说,它在我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帮助了我,使我在残酷的迫害中没有屈服。它帮助了我的声音的传播,使长达几十年之中对我的前辈一无所知的地方的人们也听见了。它从外部给了我支持,没有它的支持我未必能够挺得住。 对于我,瑞典皇家学院可说是作出了相当罕见的例外对待:决定把奖金授于我的时候我还处在中年,而从我的公开文学活动算起,我甚至是处在幼年时期,总共才是创作活动的第八个年头。对皇家学院来说,这里潜伏着巨大的冒险性,因为当时所发表出来的东西只是我创作的一小部分。 也或许,任何文学与科学奖金的美好使命都正体现在这里——有助于前进中的发展。 我对瑞典皇家学院表示由衷的感激,因为它以自己1970年的选择对我的创作活动给予了异平寻常的支持。我敢于以人数众多的非官方俄罗斯的名义向皇家学院表示感激……皇家学院由于自己的这项决定而听到了许多非议,仿佛这奖赏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不过,根本不知道其他目的的那些嘶哑的喉咙,也只能喊出这种调调来。 我跟你们大家都知道,艺术家的工作是不能纳入贫乏的政治范畴的,正如我们的整个生活,不管我们怎么去捕捉,其中也不会有我们社会的意识。 1974年12月10日 于斯德哥尔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