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中医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怎么休息都缓不过劲儿来;无理由的烦躁,莫名的发火;精神紧张,难以放松,时常抑郁;晚上睡不着,早晨醒得早;记忆力衰退,精力不济……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来,想吃药和补品又不敢乱吃。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懂得掌控自己的身体状况。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人的体质,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与每个人相适应的养生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

本书根据世界公认的中医理论,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还为身体不适者提供了参考中药处方、食疗方案和穴位疗法。为了让每位读者都轻松获益,本书采用了直观生动的图解方式,让您一看就懂,一册通晓。

内容推荐

在世界传统医学范围里,中医不但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手段,还兼具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高度的实用性。中医不仅能医治疾病,更重要的是还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在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效果更加突出。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人的体质,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与每个人相适应的养生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

本书根据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分别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方面的知识。身体不适者还可参考本书第4~7章的症状分类冶疗部分,即可获知治疗方式,并具体了解适合自己的中药处方、食疗方案和穴位疗法。

本书通篇采用了图解的方式,用简单形象的图画说明中医知识,让您一看就懂,一册通晓。

目录

第1章 中医“健康观”

什么是中医/10

依体质决定治疗方法/12

中医的人体观/14

抵抗力与疾病成因/18

什么是“虚证”/20

什么是“实证”/21

虚实不同,疗法各异/22

第2章 中医“疾病观”

 人为什么会生病/24

“外因”——六种邪气/25

内因——精神紧张、心理失衡等情况,中医称为“七情”/30

饮食作息“违规”,身体状态下降/32

体质造成的影响/34

Q&A疾病与病因/38

 认识你的身体/38

“气”的作用/39

“气”的失调:气虚、气滞、气逆/40

“血”的制造和作用/42

“血”的失调:血虚、血热、血淤/43

“津液”的作用/46

“津液”失调:津液不足、痰湿/47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48

“精”的生成与作用/49

“阳气”的作用/50

 了解个人体质/51

“怕热”与“怕冷”/52

易疲劳/53

脸色“泛红”与“发黑”/54

肌肤“浮肿”与“干燥”/55

Q&A关于阴阳/56

Q&A关于五行/58

 五脏六腑的功能与分工/60

肝和胆的功能与失调/62

心和小肠的功能与失调/64

脾和胃的功能与失调/66

肺和大肠的功能与失调/68

肾和膀胱的功能与失调/70

 中医的诊察方法:四诊/72

望——用眼睛观察/73

闻——用耳和鼻观察/74

问——用询问方式收集情报/75

切——摸脉、按腹了解病情/76

 判断身体是否平衡的四种尺度/78

从“表”、“里”划分病邪位置/79

从“寒”、“热”衡量病邪性质/80

从“虚”、“实”定位病邪趋势/81

第3章 中医“养生法”

 成为“中药通”/84

了解致病原因,选择适合的中药/84

中药的配伍/86

中药的种类/87

中药的作用与特点/88

中药的服用方法/90

中药的副作用/92

中药的治疗方式/93

何时、如何服用中药/94

Q&A关于中药/98

 成为“点穴高手”,/98

经络的功能与作用/98

经络与穴位

1肺经/100  2大肠经/101  3胃经/102

4脾经/103  5心经/104  6小肠经/105

7膀胱经/106 8肾经/107  9心包经/108

10三焦经/109  11胆经/110  12肝经/111

13督脉/112  14任脉/113

按压穴位的基本方法/114

Q&A关于针灸/118

 成为“食疗专家”/120

了解食物的性质与分类/120

选择时令食物/122

用食物改善体质/124

摄取适合身体的食物/126

食物的性味:五味/127

Q&A关于食疗/128

第4章 全身性病症

 感冒/130(寒气较强的/发热较重的/上吐下泻的)

 疲劳/134(脸色不好的/食欲不佳的/无法消除的)

 苦夏/138(梅雨季食欲减退的/入秋容易疲劳的)

 肥胖/141(容易便秘的/容易浮肿的)

 寒症/144(全身怕冷的/脸色苍白的/口唇青紫的)

 浮肿/148(恶心作呕的/腹部发凉的/腰膝酸软的)

 失眠/152(睡眠较浅的/不易入眠的/眠中易醒的/疲乏无力的)

第5章 各部位病症

 流鼻涕、鼻塞/158(鼻涕发黄的/鼻涕清稀量多的/流水样鼻涕的)

 头痛/162(针刺样痛的/头痛又恶心的/胀痛的/头晕目眩的)

 肩部酸痛/167(容易焦躁的/按压时疼痛的/体型较胖的/僵硬但没有肩痛感的)

 腰痛/172(下半身发冷的/腰膝酸软的/腰部有压痛感的)

 头晕上火/176(焦虑的/夜间脸部发热的/经常大量出汗的)

 目眩/180(焦躁不安的/手足烘热的/伴有喘息症状的/休息也难以恢复的)

第6章 内脏病症

 心悸/186(运动后出现心悸的/脸色很差的/脉率过快的/口唇青紫的)

 胃痛/191(受凉引起/灼烧样疼痛的/压力引起的/暴饮暴食引起的)

 排尿障碍/196(尿痛的/排尿困难的/尿不尽的)

 慢性腹泻/200(精神紧张引起的/油腻食物引起的/受凉引起的)

 便秘/204(排羊粪样硬便的/腹胀的/排便困难的/先排硬便的)

第7章 女性病症

 经期综合征/210(有经前综合征的/腹部寒凉疼痛的/经血难以排出的)

 不孕症/214(易受凉的/易上火的/月经不调的)

 母乳不足/218(易疲劳的/易焦躁的)

试读章节

如果暑邪、湿邪侵袭身体

[暑邪]暑邪是夏季特有的一种病邪,它具有燃烧般的火热性质。因此,暑邪致病会出现高烧、面色红赤、大量出汗以及嗓子干涩等症状。特别是出汗时会消耗身体的大量津液,同时津液中的精气也随之排出体外,所以会出现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

[湿邪]湿邪是湿气最盛的时期出现的一种病邪。梅雨季节以及初秋台风肆虐时期,人们常常容易感染湿邪而发病。因为湿邪具有水的性质,所以它有混浊、黏滞等特点。如果湿邪侵入人体会阻滞经络和内脏功能,出现大小便不畅、胸闷、水肿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关节疼痛等症状,感觉身体就像穿着湿透的衣服一样沉重困顿。

另外,湿邪还有容易侵犯身体下部的特点。因此湿邪所引发的病症中,浮肿一般不出现在颜面部,而主要出现在腿脚部位。

如果燥邪、火邪侵袭身体

[燥邪]

秋季空气干燥,可以说是很容易受燥邪侵袭的一个季节。燥邪是一种很强烈的干燥之气所引发的病邪,因此很容易夺走身体里的水分。如果侵入身体则表现为口鼻干燥、皮肤毛发干枯缺水等症状。肺脏是喜润恶燥的一个脏器,因此它也最容易受到燥邪的侵害,出现干咳少痰、哮喘以及胸痛等症状。

[火邪]

火邪又称为“热邪”或“火热之邪”,具有蒸腾、炎上等性质。如同火焰向上燃烧一样,火邪一般侵袭身体上部,会引发高烧、面目红赤、牙龈肿痛等病症。火邪还会造成精神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此外,由于火邪容易伤津耗气,所以还会出现口渴、便秘、身体倦怠乏力等症状。

外邪较重时引发的疾病

各种病邪并非单独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是两三种病邪共同侵害身体,引发各种复杂的临床病症。

特别是风邪一年四季都可见到,因此它常常与其他病邪结合,共同侵袭身体,引发疾病。例如,风邪与热邪(火邪)同时作用人体时,除了风邪引起的嗓子痛、鼻塞等症状外,还会出现发高烧等热邪的症状。另外,风邪与寒邪同时侵害身体时,在风邪导致的病症基础上,还会出现寒战、呕吐等寒邪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将两种病邪连缀起来,称为“风热(病邪)”以及“风寒(病邪)”。夏季不但气温高,而且湿度非常大,所以湿邪与热邪容易同时出现。湿热之邪侵犯人体的情况也比较多。梅雨季雨水较多,如果遇到气温急剧下降的情况就会导致风、寒、湿三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总之,从出现症状或者引发疾病的季节气候特点来看,一般能够判断病邪的种类和程度。

强烈的情绪变化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精神状态的变化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并将这种精神状态所导致的病因称之为“七情”。它包含“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感情变化。当然一般情况下,因为周围的事情而产生生气或者高兴的情绪,引起各种情绪变化都是人的正常反应,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引发疾病。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产生精神紧张、引起各种剧烈的情绪变化或一种情绪长期持续,就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工作毫无进展,总是处于烦躁状态,这样烦躁的情绪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七情是一种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因此可以直接伤及脏腑,导致脏腑气血紊乱,引发疾病。另外,由于七种感情变化所引发的各种症状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感情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也有相应变化。

情绪变化会伤害相应的脏腑

七情分别和五脏六腑有对应关系。具体为喜属心、怒属肝、思属脾、悲忧属肺、惊恐属肾。如果正常的感情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伤害与之相应的脏腑。例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等。

另外,过度的情绪变化还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其规律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像这样情绪变化引发了气机紊乱,就会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例如,过于喜悦造成心气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失眠等症状。过于愤怒则会造成肝脏的气血上升,出现晕厥等症状。

相反,如果脏腑中的气血出现紊乱,也会引起情绪的变化。这样,情绪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很容易形成二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饮食过量,不足以及偏食都会成为病因

在各种生活习惯中,有两种习惯容易引发疾病,即饮食失调和劳累过度。

饮食失调一般分为饮食过少和饮食过度两种情况,二者又合称为“饥饱失常”。

如果饮食过少,不但会导致营养失调,而且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等病症。相反,如果摄入过量饮食或者饮食次数过多,都会加重内脏的负担,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消化不良等诸多病症。

偏食也是损害健康的原因之一。过量摄入甜食或者油腻食品会引起消化机能障碍,降低消化能力而发病。如果过量摄入生冷食品会引发腹痛、腹泻等病症,同样,过量摄入辛辣食品会出现口渴、便秘等病症。

因此,重要的是养成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不应偏好单一的食品或烹调方法,注意平衡地摄取各种食品的营养才是最重要的。

过量运动,运动不足也是病因

身体、精神方面的过度疲劳以及房劳过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过度的体力劳动会造成身体中的疲劳不断积蓄,不但损耗气血,使身体倦怠不堪,精力也会逐渐下降。而精神方面的过度疲劳则会损伤心脾两脏,引发失眠、严重的心悸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性生活过于频繁,会损伤肾脏,造成肾功能低下,引发耳鸣、目眩等症状。

但是,适度的运动以及体力劳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恢复体力很有帮助。过度劳累虽然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但是身体如果不运动,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低下。其结果会引发食欲减退、倦怠感、精神不安或心悸、胸闷等症状。养成适度运动、充分休养的习惯,学会这种调节身体平衡的方式很重要。

痰饮:水分代谢减缓导致失调

内脏功能低下或血液循环障碍会形成两种病理代谢产物的出现,即“痰饮”和“淤血”。二者都是身体机能不良而产生的有害产物,而它们又将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一般由于患病、精神以及饮食失调,会引起五脏中的肺、脾、肾脏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水分代谢出现异常。这种身体水分代谢异常所形成的产物称之为“痰饮”。黏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二者合称为痰饮。

痰饮滞留内脏或者经络会引起身体功能失调。所引发的症状根据痰饮停留部位有所不同。一般如果痰液阻滞在肺部,会出现咳嗽、咳痰、哮喘以及胸闷等症状。但如果水饮滞留在大肠中,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腿脚浮肿等症状。除此之外,还会有心悸、寒战、呕吐、头晕、精神不安以及痉挛等症状出现。

血淤:血流阻滞导致失调;

血淤是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血液停积在内脏或经络中,或者内出血后的离经之血滞留某处的状态。造成血淤的原因有气虚、气滞、寒邪或热邪侵入身体等。  淤血一旦产生,就会阻滞血流的正常运行,造成运送水分和营养的功能降低,因此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疼痛和出血症状。血淤的疼痛特点一般表现为固定部位的持续性针刺样疼痛。如果不活动,疼痛会更加剧烈。有时还会出现胸部和心脏部位的疼痛、吐血、月经疼痛、紫绀等症状。血淤患者一般有颜面暗黑、干燥、黑眼圈、舌色紫暗等特点。

了解痰饮、血淤等体质的发病特点,不但对找出疾病原因有帮助,而且对预防疾病也有重要意义。

P27-35

序言

通过图解,让你轻松了解中医

2l世纪,科技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然而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为病痛所苦的人太多,因此即使是进步的现代医学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面对这样的形势,活用传统医学和各种替代疗法来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便成为世界性的风潮。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正积极地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在世界传统医学范围里,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不但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兼具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高度的实用性。中医不仅能医治疾病,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在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效果更加突出。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人的体质,然后以此为依据,提出与每个人相适应的养生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

本书根据世界公认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分别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益,本书通篇采用了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用简单易懂的图画辅助说明书中提到的医学知识,您一定能活学活用。

除了能够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外,身体不适者还可参考本书第4~7章的症状分类治疗部分,即可获知治疗方式,并能够具体了解适合自己的中药处方、食疗和穴位疗法。希望您能灵活运用中医的智慧,增进您的健康!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真正的疾病还需要通过正规医疗手段进行诊治。本书介绍的中药处方和穴位仅是代表性的例子,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是复杂的,有必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诊断,处方也必须经过更多的考量。所以,建议一定要找合格的中医师看病。

另外,关于针灸和食疗方面的内容,我还有幸请到后藤学院的濑尾港二和东京卫生学院的稻田惠子进行审订。

最后,诚挚地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中医走入您的生活,并且在调节身心、增进健康方面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这将是我们编撰人员最大的荣幸!

日本医科大学东方医学科

平马直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