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走遍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其悠久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十世纪以前陕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秦、汉、隋、唐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因此在陕西有数不尽的遗迹,有人形象的比喻陕西游就是看坟头去。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陕西领导中国革命,依此为根据地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西北漫天黄土飞扬,还看到了窑洞也是黄土筑成的……真有种苍凉的感觉。天气也比较干燥,给人灰蒙蒙的感觉。不过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很值得一看。另外很多吃的也很吸引人喔,比如说有名的羊肉泡膜、西北凉皮价钱公道量又足,跟别的地方吃到的觉不是一个感觉。

陕西是一块古老神奇而令人向往的黄土地,帝王之州,秦俑故乡。险峻的华山、咆哮的黄海壶口、革命的延安、沉甸甸的古文化、特式美食,爱逗乐的山谷、陕北民歌,黄土地、苹果园,还有豪爽西北汉子……陕西版图恰似一尊威武雄壮的跪射状秦俑,雄踞于中国内陆中心。本书为“中国之旅黄金版”之一,带你走入陕西,领略其中的神秘与绮丽…… 看六千年中国,请来陕西!

内容推荐

在中国的文化地理版图上,陕西的一山一水意义重大,横贯陕西中部的秦岭将中华大地一分位二,创造了南北迥异的地理风貌和文化;黄河最大支流、奔流在关中平原上的渭河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中轴线”,孕育了周、秦、汉、唐——中国最灿烂的古代文化。

目录

当旅行成为可能

关于《走遍中国》

中国“根文化”的故乡

解读陕西

地理

历史

大事记

陕西专题

渭河、秦岭、终南山

伏羲创世和仓颉造字

陕西七大皇陵

一个强大帝国留下的两个谜团

佛教圣地、皇家佛堂——法门寺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陕西人

秦腔

窑洞——黄土高原的民居形式

准备出发

旅行与季节

到达与离开

住在陕西

吃在陕西

预算

西安市区及周边

西安市区

西安城墙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大雁塔

碑林

大清真寺

钟楼

鼓楼

大唐芙蓉园

小雁塔

大兴善寺

青龙寺

城隍庙

易俗社剧场

大明宫遗址

半坡遗址博物馆

阿房宫遗址

白鹿原

“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市周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华清池

骊山

秦始皇陵

华严寺塔

兴教寺

香积寺

水陆庵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草堂寺

公输堂

关中东线地区

华阴市

华山

西岳庙

韩城市

韩城市博物馆

党家村

普照寺

大禹庙

黄河龙门

司马迁祠墓

魏长城遗址

洽川风景名胜区

澄城城隍庙乐楼

精进寺塔

桥陵

仓颉庙

关中西线地区

咸阳

乾陵

汉阳陵

彬县大佛寺石窟

茂陵

三原城隍庙

昭陵

杨贵妃墓

咸阳博物馆(咸阳文庙)

宝鸡

法门寺

大唐秦王陵

关山草原

宝鸡天台山

五丈原诸葛亮庙

周公庙.

钓鱼台

凤翔东湖

金台观

青铜器博物馆

神农祠

炎帝陵

秦岭地区

太白山穿越

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楼观台

终南山

陕北地区

铜川市

药王山

耀州窑博物馆

陈炉古镇

玉华宫

延安市

黄帝陵

黄河壶口瀑布

宝塔山

清凉山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

王家坪革命旧址

钟山石窟

安塞博物馆

千佛洞石窟

石泓寺石窟

南泥湾

榆林市

榆林古城

红石峡、镇北台

白云山、香炉寺

统万城遗址

李自成行宫

姜氏庄园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扶苏墓、蒙恬墓

吴堡古城

红碱淖

黄河晋陕大峡谷

陕南地区

汉中

武侯墓、定军山

武侯祠、马超祠墓

洋县朱鹮保护区

长青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

古汉台、拜将坛

褒斜栈道(石门风景区)

紫柏山张良庙

汉中天台山森林公园

灵崖寺、江神庙

张骞墓

蔡伦墓和祠

安康

瀛湖风景区

岚河漂流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

香溪洞

蜀河古镇

商洛

漫川关

柞水凤凰古镇

金丝峡

丹凤船帮会馆

丹江漂流

柞水溶洞

附录

I.旅行装备表

II.贴身的轻薄

III.在旅途中给自己找个“临时的家”

V.读者调查表

地图目录

写安市区及周边旅行交通示意图

甄安市城区示意图

华清池平面示意图

关中东线地区旅行交通示意图

华山平面示意图

韩城市旅行交通示意图

韩城市城区示意图

关中西线旅行交通示意图

乾陵景点示意图

成阳城区示意图

宝鸡城区旅游示意图

秦岭旅行交通示意图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示意图

太白山南坡景点示意图

陕北旅行交通示意图

延安城区示意图

榆林城区示意图

陕南旅行交通示意图

汉中城区示意图

安康市旅行交通示意图

试读章节

陕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的地理中心。无论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地区,使用的都是“北京时间”,而北京时间是在陕西计算并覆盖全国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

地理学家形容说:陕西版图极像一个面西跪射的兵马俑。如果这个比喻成立,那么他的颈背便隔着黄河与山西相连,手臂指向甘肃、宁夏,头顶内蒙古,腿脚伸向四川、重庆,腰身连着河南、湖北,而且襟黄河带长江。流传在民间的说法是:陕西版图恰似一个不规则的葫芦。如此看来,这个葫芦稳稳当当地停泊在黄河和长江之间,与“襟黄河带长江”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陕西地貌丰富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峡谷,地形变化如万花筒,平原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0%,左右。秦岭是陕西最主要的山系,这块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如一条巨龙东西横亘于省境中南部,整个山脉从南到北呈阶梯攀升,宛如层层波浪。陕境秦岭东西长400~500公里,平均海拔1500~3000米,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华山都是秦岭中闻名遐迩的山峰。临近夏日,所有的山都是一片葱绿,唯有高达3767米的太白山却是“六月积雪”,成为秦岭上最高、最美的景观。秦岭在中国地理上的意义非常突出,它既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所以冬天时秦岭以北银妆素裹,秦岭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却郁郁葱葱。秦岭又被西安人称为“南山”,它与同样东西绵延的“北山”将陕西大地切割成三大自然区域:北山以北是以梁、峁、沟、沙漠为主的“陕北高原”,秦岭以北是平原、台原、谷地起伏不平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则是以山地、盆地、峡谷为主的“陕南山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三秦”。

三秦大地河流星罗棋布,发源于秦岭南北的诸多河流及外来河流呈网状排列。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如黄河最大支流——渭河,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既是文化大河也是地理大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58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绝大部分流入黄河和长江。每当春季来临,这580多条河流就在陕西大地上骚动起来,漫山遍野的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柏类、栎类、桦类、杨类、刺槐、泡桐等数十种树木哗啦啦地苏醒过来,而活跃在山上、林中、河边、水中的140种兽类、360种鸟类、6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164种鱼类以及著名珍稀动物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华南虎也开始四处爬行飞窜游走奔跑,以庞大的阵容欢迎旅行者的到来。塬、梁,峁,沟的陕北黄土高原

登上陕北黄土高原,你才能知道它的广大。黄土高原海拔800~1500米,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45%。黄土高原从北到南分榆林、延安两大地理单元,真正黄土性质的高原,集中分布在南部的延安地区。黄土高原的地貌总是被形容成“千沟万壑”,这是因为它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厚实的黄土层,再经过数万年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塬、梁、峁、沟。

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蚀最小的一种地貌;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黄土高原上的土有几十米至百余米厚,高原上树木稀少,气候干燥,除了红枣、苹果是它的地理标志外,其他种类的树木、果实并不多见。地图上醒目的“延河”是延安地区——延安取意延河、安宁——最主要的河流,但在地理意义上和其他的河流一样小。由于黄土的直立性,扎着白羊肚手巾的人们便只能以简陋的窑洞为居住建筑。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孕育了石器时代的“黄龙人”、人文初祖黄帝,也孕育了雄壮的安塞腰鼓,婉转的信天游,堪与现代艺术媲美的剪纸艺术,乃至新中国。

黄土高原的北部堪称黄沙高原、沙滩高原:在榆林地区——以广种榆树而得名——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茫茫的风沙滩地。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呈东北~西南排列。从定边至窟野河,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坚硬的沙粒有关。冬春之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高达5~10多米的流动沙丘如幽灵般向东南移动;夏季又多暴雨。窟野河、榆溪河、无定河以及沙漠高速公路在沙漠中间和南缘穿行;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大小小170多个湖滩盆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这个地区和延安黄土高原地区相比更显苍凉,因此在这个地区旅行,往往被称做“命运之旅” “极限之旅”,和黄土高原的“精神之旅”“红色之旅”形成了鲜明对比。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女儿,黄河雕琢出黄土高原的壮美,更形成高原上的标志性风景。当黄河流经距延安市不到200公里的壶口时,宽约400米的河水突然收束至40米,落差30多米,形成马蹄状瀑布群,涛声惊天动地,成为旅行者最为难忘的自然奇观。抓一把黄土回家就是把黄土高原和黄河带回家,所以来黄土高原旅行的人总是要包一手帕黄土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八百里秦川”上的关中平原

打开地图,一个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盆地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盆地的平均海拔只有500多米,不到黄土高原的一半;面积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个盆地西起宝鸡以陇坻为界,东至潼关以黄河为限,东西长800余里,所以自古就被称做“八百里秦川”。

“八百里秦川”南北两侧是秦岭以北和北山以南大片崎岖的山地,只有中间才是稍微平坦的台原,台原的地貌主要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关中地处渭河下游,干流在陕西500多公里的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关中,水量相对丰富,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谷向南、北两侧,地势逐渐增高,由最低处的河流冲积区域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梯形黄土台原。渭河各主要支流泾河、沣河等,也有相应的梯形塬地。渭河北岸的冲击塬地与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旱原,而南侧的黄土台原断断续续,呈梯状或倾斜的盾状分布,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缓倾斜,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等。

关中这个地理单元包括了南北两侧的山地和较高的渭河阶地,所以“钻牛角”意义上的关中平原仅指渭河两岸平坦的台原。这些台原总体而言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树木繁多,是陕西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以渭河南缘的首府西安为中心,宝鸡、成阳、渭南、铜川五大市区都有大片这样的台原。台原上下最适合种的作物不是水稻而是小麦,最适合唱的不是小曲而是吼一嗓子,所以锅盔和秦腔就成了这里粗犷的文化地理标志。也就是在这些开阔、平坦的台原上下,诞生了蓝田人、大荔人、半坡人,诞生了炎帝、仓颉,诞生了周、秦、汉、隋、唐等13个古代王朝,所以这里也就成了旅游陕西的“超高烧”区域。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但这里的地理学早已不是军事地理学,而是文化地理学。关中河流纵横闪耀,发源于秦岭北麓的70多条河流及渭河、泾河等外来河流在关中大地上汩汩流淌。仅以首府西安为例,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河、■河、■河、灞河,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关中山环水抱,崇山峻岭态势壮丽,“北山”的岐山、梁山、九峻山、黄龙山, “南山”的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少华山、华山等,伟壮如龙,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更有著名的华清池温泉、汤峪温泉供游人冼浴,一直是春秋两季“文化之旅”和“休闲之旅”者心驰神往的地方。P6-8

序言

当旅行成为可能

写下这个标题时,内心有点惊慌。旅行在中国是有传统的,比如大诗人李白、大文豪苏东坡、大旅行家徐霞客,以及山水诗人谢灵运,他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几乎游遍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山水因为有了他们又平添了一份人文精神,变得更加迷人、诱人。在古汉语里,旅行分别作旅人和行者。不论是旅人还是行者都有种孑然的孤寂感,容易让人想象成大漠孤烟背景下的一个苦行者。但在现代人的意识里,旅行似乎是西方人的传统,是一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生活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兴起了旅游热。旅游和旅行的一字之差,决定了其内涵的很大的不同。旅游因为背后的商业诱因而多了些“例行公事”似的程式化意味,这大概也就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自助旅行再一次推动国内游的关键因素。因为旅行让“在路上”充满了许多可能性,也让旅者能自主地去面对和解决一切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事件。踏上不可预知的旅途反而成了最让人迷恋的旅行理由,旅行在打破了“天天如此”的刻板生活之后,导致的就是不可知的遭遇——风景、风情和事件。

在摆脱了旅行社走马观花的日程之后,自助旅行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去哪里,看什么,怎么看。

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00年的文明史,3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56个民族和无数开发、未开发,甚至还没有被真正发现的风景……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大,看山观水、民俗风情、徒步登山,或者只是从甲地到乙地发发呆,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也多得不计其数。但是,这些都不是旅行最终能愉悦我们的原因。

黑格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一直都让学者们争论不休,只要旅行,我们就会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几乎每一方水土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很多地方史前就有了人类生息繁衍。但重要的是,如今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发展地继承了什么?因此,旅行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差异,发现差异背后的人文与风土。其实,人文地理并非学者们的“专利”,它并不高深,它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遍中国》想借“发现的眼光”去引领新一轮的旅行热潮。旅行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达到只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和世界上与我们共同存在的万事万物。所以,《走遍中国》比其他的旅行指南丛书多设了一个“解读”板块,解读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给读者一个行前的铺垫。如果不读些唐诗宋词便很难了解江南的山水之美,如果不储备点民族学就容易陷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猎奇,如果不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又如何去欣赏林林总总古代的建筑?当然,《走遍中国》的编辑宗旨还是用最客观的态度和最翔实的信息,向读者提供尽可能有效的旅行指南。

当旅行成为可能的时候,我在路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