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时代。佐世文臣运筹帷幄,辅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宏博气象。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风云之魅的独特背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唐顶级文臣/历代顶级文臣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后滨//张雨//彭丽华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时代。佐世文臣运筹帷幄,辅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宏博气象。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风云之魅的独特背景。 内容推荐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时代。佐世文臣运筹帷幄,辅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宏博气象。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风云之魅的独特背景。本书收录了15位隋唐时期的顶级文臣,帮助当朝皇帝开辟盛事的事迹。 目录 隋朝开国宰相——高颊 隋炀帝的第一功臣——杨素 最早被杀的太原元谋功臣——刘文静 房玄龄与杜如晦——房谋杜断 唐太宗的人镜——魏征 武则天的绊脚石——褚遂良 武周王朝的“国老”——狄仁杰 由武周回归李唐的中兴功臣——张柬之 救时宰相——姚崇 出将入相的开元大手笔——张说 亦仙亦鬼的四朝名臣——李泌 唐德宗的“内相”——陆贽 伴随唐朝走向中兴的一代文伯——权德舆 中兴名相——裴度 致力中兴的最后一位宰相——李德裕 试读章节 高频,字昭玄,又名高敏,自称是渤海蓓人(今河北景县人)。因为高颎的父亲高宾本是在东魏做官,为了避难,西魏大统六年(540年)他才投归关中,所以籍贯之事便由得他自己说了。然而他毕竟是归诚之人,西魏没有他的根基,日子过得一般,幸好大司马独孤信深爱其才,辟高宾为僚佐,又特赐姓独孤,成了独孤信的门客。 独孤信可不是一般人,在北朝可算得上是第一美男子,男女官民无不瞻仰他的风采。有一天傍晚,他骑马飞奔回城,不觉所戴之帽已倾侧,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满大街尽是侧帽而戴之人,可以想见他的风采。而更让他出名的是,他的三个女儿,一个是北周明帝的皇后,一个是杨坚的妻子,即后来的独孤皇后,而独孤皇后的长女又是北周宣帝的皇后,一门三皇后,岂是常人可比?还有一个嫁给了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儿子李爵,后来生下了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独孤信却是眼见不着。因为在与大冢宰宇文护的政争中失势,他在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就被免官处死了,妻子家人都被远远地流放至偏远蜀地。这时的独孤皇后才刚四岁,也是一路颠沛才到流放之所,苦不堪言。 在高宾投归西魏的次年,高颍就迫不及待地出世了。他的父亲似乎想用他这个儿子来表明自己投诚的决心。恰在这一年,杨坚也在冯翊(今陕西大荔)般若寺出生。杨坚出世的时候,紫气充庭,自有一番神奇灵征。同岁的两个人注定要在以后的日子中相遇。 他们的相遇,还得从北周后期的政局说起。 北周宣帝真是一个能折腾的主儿,做了皇帝还不满足,竟要去做太上皇帝。可是又不喜欢“太上”这个名号,即位才一年的他就禅位给了儿子,自号为天元皇帝,只让儿子(庙号静帝)自称为正阳宫。当然朝政还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可不放心其他的人。皇后杨氏,是当朝四辅之一的“大前疑”杨坚之女。皇后是天下之母,哪有五母临天下之事?可宣帝偏偏要这么做。他一连封了五个皇后,有天元大皇后、天大皇后、天中大皇后、天左大皇后、天右大皇后,杨氏只是其中之一。几家难免争宠不已,宫内宫外都不安生。有一次,宣帝非常生气,对杨氏说:“必族灭你家!”于是召杨坚人内,事先对左右安排好了,说:“若其色动,即杀之。”杨坚到后,却是毫不动声色,一如平日,由是得免。 这杨家本是河北山东地区的一个破落户,北魏以来,世代为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司马,于是落户武川。后来杨坚的父亲杨忠跟从北周的太祖宇文泰在关中起兵,建立西魏,奠定了北周的基业,立下大功。杨坚被赐姓普六茹氏,所以这时的杨坚实际上应该叫做普六茹坚。正是这份勋贵之资,才使得他们杨家能够攀附上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杨氏这天下一等一的世族,冒认了西汉太尉杨震为祖宗。原来,字文泰所依靠的是一群牧农杂处的尚武集团。这群人跟着他西入关中,为了让他们安心下来,以关中为家,产生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让他们落籍关中,顺便也让他们可以附丽望族,自抬身份。这在一个有着土族门阀传统的社会中是很有效果的,于是李姓之人,多冒为陇西李氏,凡是杨姓,则多自称弘农杨氏。 杨坚不过40岁上下,却生来一副帝王相貌,虽深自晦匿,可是随着他的位望日隆,人们都在盯着他看。宣帝对自己的这个岳父当然也是忌恨有加,但却抓不到丝毫把柄。杨坚知道朝中已非久留之地,就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为自己求得扬州总管一职,准备远离长安。郑译与杨坚旧时曾为同学,又与刘防同为宣帝心腹之臣,故而三人深相结托,以保富贵。扬州总管的任命是已经下来了,可是杨坚却因为足疾发作,得以暂缓行程。就在这期间,宣帝竟然也突然暴病身亡。临终前,他召刘昉与颜之仪进入内殿,嘱托后事。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刘防与郑译商量之后,以杨坚是静帝外祖父为由,共同引杨坚入总政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这引起了另一个顾命大臣颜之仪的强烈不满,他与宦官一起仍要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杨坚虽然挫败了颜之仪等人发动的政变,但他面对的形势也显得更加复杂。本来按照刘日方与郑译的设想,他们让杨坚做大冢宰,而郑译就摄大司马,刘防可为小冢宰,共同分享政权。可是杨坚却改变了心意,为了避免分散权力、自树强敌,他接受了李德林的建议,自己做了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独揽军政大权,只是让郑译做了自己的相府长史,带内史上大夫,刘防为相府司马,以李德林为丞相府属。郑、刘二人大失所望,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自吞苦果。 杨坚既有篡位之心,他就倾心结纳朝中才俊,引以为援。 他想到了内史下大夫高颍。 高颍精明强干,素习兵事,又多谋略,是一不可多得之人才。杨坚欲拜为府佐,助己成事,就派邗国公杨惠去见高颍。高颎亦知杨坚确有人主之望,便欣然答允,表示愿意为杨坚尽力,于是就做了相府司录,从此开始了其辅佐杨坚的辉煌历程。 P2-4 序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读书人身处草野时,他们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修身齐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而已;但是在野的读书人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注民生,心系天下兴亡,他们在观察,在分析,在储备智慧和学养,一旦有机会,就要干预社会生活,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是也。这些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书虫,不是冬烘先生。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不能泯灭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这些士大夫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呢?这又要说到中国古代士大夫一个传统,就是,他们要忠心辅佐明主,或者把自己辅佐的人培养成明主。他们自己决不坐天下,只做帝师,辅佐明主坐天下,去实现他们的治国理想。我们历数古代的名相、名臣,从先秦的管仲、乐毅,到汉朝的霍光、蜀汉的诸葛亮,从唐朝的魏征、宋代的赵普,到元代的刘秉忠、明朝的刘基,莫不如此。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计,请诸葛亮出山,朱元璋聘请浙东刘基、叶琛、章溢、宋濂到自己的军中,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种种故事,向来脍炙人口。但是,他们并不是什么人的官都做的,孔子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他们认定的“道”不能实行,他们宁可不做官。 那么,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他们心中的“道”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终极关怀又是什么?一言蔽之曰:“安民”。 如何安民?扫灭群雄,一统天下是安民;制礼作乐,建立秩序是安民;治水开山,兴农殖货也是安民。为了安民,他们展现出惊人的胆略和智慧;为了安民,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安民,他们呕心沥血,不惜拼死直谏。他们的安民,往往是通过忠君来表现的。忠君是手段,安民才是目的。阿谀逢迎并不是真的忠君,“以道事君”,不惜犯颜直谏,使君归于正道才是真正的忠臣。 靠什么安民?有一个著名的掌故,说到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历仕太祖、太宗两朝,三度为相,他曾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不论是戡乱平叛、统一天下,还是富国裕民、臻于至治,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都只用半部《论语》就够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手中的法宝,他们认为以此治国平天下将无往而不胜。其所以能够取胜,则在于儒家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爱民才可以安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爱民就无往而不胜,半部《论语》足矣! 历代文臣治国,也并非纯用儒学,儒、兵、法、道等等,不免杂用。历代治世能臣,也并非都能够一帆风顺,施展才华。有人有幸遭遇明主,受到信任,柄政握权,一展抱负;有人明珠投暗,受到猜忌,被人嫉恨;有人生居显赫,死蒙哀荣;有人功成身退,百代流芳;也有人作威作福,遭人唾骂。治世能臣也各有七情六欲,甚至并非正人君子。而他们每个人的不同际遇,不同风采,又各留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可供我们品味和咀嚼。他们在治国安邦中展现的高超智慧和精湛谋略,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可供我们继承和借鉴。至于那些品德高尚,心系百姓忧乐的仁人们,借用宋代范仲淹的话说,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堪称读书人的千古风范了。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