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一边游历一边品古论今的书,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本书详细考证了三个古人:徐福、袁枚和光绪皇帝,集中记录了在四个地方的游历:日本、韩国、英国伦敦和中国澳门,或于纪行中穿插考证,或于考证中复原古人,或于怀人时点缀旧事,或借旧事以抒发感情,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业外杂谭录(袁枚食色及其他)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存仁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一边游历一边品古论今的书,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本书详细考证了三个古人:徐福、袁枚和光绪皇帝,集中记录了在四个地方的游历:日本、韩国、英国伦敦和中国澳门,或于纪行中穿插考证,或于考证中复原古人,或于怀人时点缀旧事,或借旧事以抒发感情,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内容推荐 《业外杂谭录》是一本一边游历一边品古论今的书,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袁子才随园史话,袁子才食色风流,徐福祭典及考证,徐福与阴阳之道,光绪帝的病与死,我刚从日本归来,韩国崛起与飞跃,韩国风气与民俗,亲历伦敦香港节以及沧桑澳门话古今。 目录 第一章 袁子才随园史话 才子身世 铜鼓桃花 不恋官场 懂得享乐 经营随园 牵强附会 雍正夺权 隋园易主 有图为证 此乃随园 精于饮馔 是大食家 第二章 袁子才食色风流 流连娼门 欢场作诗 妻妾成群 老尚多情 上有所好 下必随之 处女破瓜 最有兴趣 女色之外 更好男凤 女生诗集 首创刊印 虽称风流实属下流 第三章 徐福祭典及考证 所谓方士 即科技家 徐福思想 超人一等 日本开国 徐福有关 日本三山 天外飞来 祭典仪式 隆重筹备 祭坛陈设 简单庄严 答宴市长 致辞深刻 捕鲸之术 由徐福始 开始耕耘 五谷登场 徐福史事 值得考证 徐福事迹 碑文简略 重建徐庙 未见实现 熊野相近 伊势神宫 宫式盛宴 皆大欢喜 徐福史事 列表对照 重要资料 补充备考 本文结语 感慨万千 第四章 徐福与阴阳之道 徐福开国 日人讳言 徐福会长 来函赞许 日攻绍兴 敬仰徐字 读者函询 补充资料 徐福墓地 臭气冲天 阴阳之道 说来话长 不谈阴阳 偏问阴阳 出国演讲 大谈阴阳 电分阴阳 分裂无已 第五章 光绪帝的病与死 综观光绪 懦弱无能 瀛台论病 无中生有 光绪之死 疑云团团 御医自述 拨云见日 太监下毒 很是可信 第六章 我刚从日本归来 东京生活 高到离谱 东京被炸 自食其果 第七章 韩国崛起与飞跃 庆熙大学 办汉医院 飞抵韩国 忽生枝节 当时汉城 茅庐甚多 汉唐遗风 见于韩国 刻苦耐劳 生活朴实 最近到韩 情况大变 医药文物 售价极昂 日人在韩 仍被仇视 外汇管制 严格非凡 第八章 韩国风气与民俗 风气已新 民俗依旧 花街柳巷 韩国稀见 人情味浓 欲归不能 一般女性 端庄大方 佛教盛行 塑造品德 第九章 亲历伦敦香港节 香港地位 今昔不同 苏浙公学 应邀参加 正式开幕 万人空巷 泰晤士河 龙舟竞渡 耆英二号 别具风格 第十章 沧桑澳门话古今 考证澳门 资料不多 依窗遥望 满天烟花 澳门来由 综合参证 实地调查 又有发现 如何贿赂 如何开埠 澳门虽小 教堂不少 观音堂中 有古可讲 澳门名胜 如此而已 多数报刊 来自香港 三进澳门 所见不一 萄人占澳 传教传病 近代历史 澳门有关 石湾精品 藏于澳门 各国教士 由澳入华 信仰宗教 名为吃教 人人希望 安居乐业 试读章节 近时的人,对清代有“风流才子”之称的袁枚(子才),极为熟悉,我在《女性酷刑缠足考》一文中,曾经说过袁子才喜欢缠足女子,他在南京小仓山上筑的“随园”,楼台亭阁,极饶园林之胜,自称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故址,但经我考证出来,纯属附会。他对于“食”深有研究,著有《随园食单》一书。对于“色”,姬妾成群,还有姣童之好。至于他收录的女弟子,人数甚众,而且将她们的作品,附刻在他的诗集中。他寿至八十二岁,我以心理卫生的观点,来对这位“风流才子”作一番分析。 中国历代对人物的记载,往往为死者作传记,作诔文,或是墓志铭,或是神道碑,都是颂扬备至,即使有什么劣迹,也本隐恶扬善的美德,不着一字,这已成为一种通例,很少有例外的。 然而,我读了司马迁的《史记》,发觉他写史的笔法,往往对善良的人,有良好的记载,对荒淫无道的人,他却秉笔直书,毫不隐饰。第一篇《五帝本纪》,就指出“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为最暴”。写《秦始皇本纪》也指出他“焚书坑儒”、“偶语弃市”,笔下毫不留情,这才是史家应有的公正态度。到了近代,风气虽为之一变,但是读一些过去人物的史事,总是说好,不着一句坏话,因此看不到这些人私生活的真实情况。 我年轻时练习书法,对赵之谦(■叔)的字最是倾服,后来看《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慈铭对赵■叔的不道德行为、私生活放荡不羁尽情揭发,我就起了反感,从此不学赵■叔的字,改临赵松雪体。所以我认为《越缦堂日记))的写法,也有春秋之笔的意义。 至于袁子才在近代史上的记载,也多到不可胜数,我现在把各方面所记的综合起来,写述如下: 才子身世铜鼓桃花 袁子才是个倜傥不羁的风流才子,擅长诗文,有相当的才气。中进士后,仅仅做过三任县官,为时不过十年,即告退隐。其时他在南京已筑随园,广收女弟子,时人讥之,而子才则不改其乐如故,著有《随园诗集》,传诵至今。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本人是很清寒的出身,父亲和叔父游幕远方,替人家当幕宾。袁子才的祖母和母亲也都很有才学,姑母嫁给姓沈的,丈夫早死,一直住在娘家,她看见袁子才很聪明,就时常教他念些诗书文章。在他七岁那年上学,他的父亲在外边没有钱寄回家,他的母亲就替人家做针线,维持全家的用度和供给袁子才的教育费;袁子才有一个妹妹叫袁机,号素文,比他小三岁。 当时的读书人都要学八股文,准备将来参加考试,可是袁子才对这种死板板的文章,是深恶痛疾的,总不肯去学。 他二十一岁时,他的叔父袁鸿在广西巡抚金昏鉷那里当幕宾,他特地到广西去看他的叔父。袁鸿看见这个侄儿已经长成,心里非常高兴。那位金巡抚听说袁枚来了,就叫他来相见。那时外面的铜鼓正咚咚地响着,金巡抚立刻就出了个题目,叫他作一篇《铜鼓赋》,袁子才一挥而就,金巡抚看他笔下来得这样快,甚表诧异,再把他的文章细细一看,真是字字珠玑。乾隆元年,朝廷正要开“博学鸿词科”,这次的考试,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参加的,要得到各省的行政长官的推荐,才能应考。各省的长官都把当地的人才报了上去,每人多半推举三四个,或者四五个不等,只有广西的金巡抚,仅报了袁枚一个人的名字,不过,应考还须要以八股文考试,所以在这次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袁子才落第了。此后他也学学八股文。到了二十四岁那年,再参加会试,终于中了进士。 那时北京有一个名伶叫做许云亭的,眉目姣好,很得一班风流文人的赞美,可是许云亭对袁子才特别重视,在朋友的宴会上见了一面之后,第二天竟亲自造访,从此他们就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从前伶人都有应召赴宴的陋俗,许云亭也不例外,和袁子才的关系当然更为接近了。 袁子才考中进士那年,和一位王家小姐结了婚,这是他的父母从小给他定下的,当时袁枚真是少年得意,在京城锋芒毕露。 后来袁子才被派在江苏做溧阳和溧水两地的知县,小有成绩,就被调为江宁知县,江宁即是后来的南京,范围既大,地方又富裕,袁子才仗着他的聪明才智,很弄了一些钱。 袁子才在江宁县任上,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一封信,那封信送到手里,就有一股花粉的香味送进他的鼻子里来,而且信上的笔迹又是那样的秀丽,一看就知道是女人写的,他连忙把信抽出来一看,末尾署名是“桃花”两个字,他想:“哦,原来是她。”原来桃花正是溧阳的一个妓女,从前袁子才在溧阳的时候,对她非常欣赏,桃花立刻就成了有名的红妓女。桃花红了之后,不免就要自抬身价,普通一些的人她率性就不加理会了,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当袁子才在任的时候,她有这么一位得力的护花使者,那些人虽然怀恨在心,却也不敢拿她怎么样,但到袁子才调到江宁去了之后,桃花便失去了靠山,这群人就来设法报复她,竟把桃花关到监牢里去了。桃花从来没有吃过这种苦头,眼前又没有一个人可以救她,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写了一封信给袁子才,把自己入狱的经过诉说了一番,请他援救。袁枚看见这封信写得凄苦万状,刚好溧阳的新任知县和他又是最好的朋友,他就写了一封信立刻派人送去,请那位新任知县照顾桃花。那位县太爷知道袁枚风流成性,接到了信,果然就给她从轻发落,把她从监牢里放了出来。 袁子才说情的信写出去之后,心里还天天惦着桃花的安全。有一天,他正坐在江宁县衙门的大堂上问案,忽然外面送进一封文书,拆开文书一看,只见信上仅疏疏落落地写了七个字,就是:“桃花依旧笑春风。”袁子才看了这句诗,知道是那位溧阳知县给他的回信,那就是说:“桃花的事已办好了,你放心罢。”P3-P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