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与红军的创建发展
分类
作者 罗平汉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毛泽东是中国工农红军暨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本书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过程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毛泽东,对于广大读者了解毛泽东在红军创建发展过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谨以此书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作者简介
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二卷)、《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天堂试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等。
目录
出版说明
一、从一介书生到工农革命军统帅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党对武装斗争的最初认识
“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
前敌委员会书记
(二)秋收起义与文家市转兵
“霹雳一声暴动”
“农民并未起来”
“改道退萍乡再说”
(三)开创中国革命新路
“江西的敌人要脆弱些”
“上了井冈山”
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二、探索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一)井冈山会师与成立红四军军委
会师前朱、毛的联系
“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
“特委及军委统辖于前委”
(二)围绕临时军委引发的争论
“军委暂时停止办公”
红四军重设军委
下级限制上级权力
(三)临时军委取消与中共红四军七大
“一支枪也要问过党吗?”
“你的信给我很大的感动”
“许多人不投毛泽东的票”
(四)“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恢复朱毛两同志在群众中的信仰”
“中央的意思已完全达到”
“都是站在党的立场上”
三、反对本本主义与打破三次“围剿”
(一)抓住一切机会开展调查研究
“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调查工作应切实去做”
(二)对“左”倾冒险错误的灵活抵制
“因为你们处境太偏僻了”
“很难占领中心城市”
不打南昌打吉安
(三)诱敌深人指挥反“围剿”战争
“诱敌深入赤色区域”
“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
“指挥作战更加得心应手”
四、宁都会议前后与临时中央的关系
(一)打不打中心城市之争
“狭隘经验论”
“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
“同毛泽东的错误进行斗争”
(二)宁都会议失去对红军指挥权
前后方关于军事行动的分歧
“批准毛同志暂时请病假”
“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三)“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
“毛泽东有什么可看的”
“实际上是指鸡骂狗”
“硬是读了两年书”
五、领导地位的确立与长征胜利
(一)通道会议:复出的重要起点
随队参加战略转移
提出讨论军事失败问题
结束“靠边站”状态
由战术转兵到战略转兵
(二)遵义会议:领导地位的确立
“一致拥护毛主席”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
“把问题处理得非常得体”
(三)会理会议:领导地位的巩固
“不干就不干”
“三人小组指挥作战”
“这确是相当严重的事情”
(四)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努力
两军会师后张国煮的企图
“目前开展斗争是不适宜的”
“实际上是在党内搞统一战线”
结束语
序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历来重视中共党史
的教学,在不同的班次都开
设有中共党史专题课。这是
一门学员比较感兴趣的课程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
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笔者多年在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从事中共党史教
学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
曾围绕毛泽东是如何创建和
发展红军的问题收集了一些
材料,并就相关问题的来龙
去脉作了一点简单的梳理,
现将之汇集成这本小册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不是对
毛泽东与红军的关系进行全
面的介绍,而只是选取了其
中的几个点或几个侧面,希
望以此展现中国革命的艰辛
历程和毛泽东对人民军队的
贡献。
导语
红军创建和发展时期,毛泽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斗争理论和武装斗争思想。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本书并不是全面梳理毛泽东是如何创建和发展红军,如何领导与指挥红军,仅仅是选取红军时期的几个历史片段,试图再现毛泽东对红军、对人民军队早期发展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后记
1927年由于国民党内的
右派集团背叛革命,生气蓬
勃的中国大革命被葬送了。
“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
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
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
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
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
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
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
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
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
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
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
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
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
量。”中国共产党真正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是从创建中
国工农红军开始的。红军成
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
命的象征,甚至是中国共产
党的象征。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支真正为人民打天下的军队
。这支军队之所以被称为人
民军队,这支军队的将士之
所以被称为人民子弟兵,不
只是因为其官兵来自人民,
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自觉地
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
泽东后来说:“这个军队之
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
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
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
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
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
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
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
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
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名称虽然不同,
但这个宗旨始终没有变。抗
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
军及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
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
的人民解放军,虽然不再使
用红军的称号,但都继承发
扬了红军的优良传统,赓续
了红军的血脉。可以说,没
有红军就没有人民军队。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中
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创立者和
领导人,他与朱德领导的红
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
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中坚
力量。他率领的红军开辟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
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探索出了崭新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创
造与发展红军的过程中,毛
泽东以政治家的视角去建军
统军治军,始终确保一个根
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这是红军成为革
命军队、人民军队的根本保
证。
在领导秋收起义之前,
毛泽东除了辛亥革命时短暂
几个月的列兵生活外,几乎
没有从事过军事工作。因为
反动派用反革命军队残酷地
屠杀人民,共产党人不得不
组建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
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
的反革命,毛泽东也由此开
启了他真正的军旅生涯。在
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打破
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剿”
、“会剿”和“围剿”,由小到
大地发展起来,根据地从无
到有地开辟出来。经过第五
次反“围剿”战争前后胜利与
失败的对比,他的军事才能
逐渐为全党所认可,从而确
立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
地位。遵义会议后,毛泽东
和中共中央根据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实
际,大力倡导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为党和红军从国内
战争转变到抗日民族战争创
造了条件。
红军创建和发展时期,
毛泽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逐渐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战
争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军事斗争理论和武装斗争
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毛泽
东显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
从一介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
党内最杰出的军事家。没有
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工农红
军的发展壮大。本书并不是
全面梳理毛泽东是如何创建
和发展红军,如何领导与指
挥红军,仅仅是选取红军时
期的几个历史片段,试图再
现毛泽东对红军、对人民军
队早期发展所作出的特殊贡
献。自然,这种再现并不全
面,好在学界已经有许多的
相关研究成果。
精彩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从事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中央领导机关当过秘书,做过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后任中央农委书记,但这些工作都与军队、打仗不沾边,手里拿的是笔杆子。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党人意识到枪杆子的重要,于是纷纷投笔从戎,开始了书生从军打仗。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组织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统帅,在经历初期的挫折之后,率部到井冈山落脚,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党对武装斗争的最初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同时对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农民运动也日渐重视,唯独对军事工作关注甚少,虽然个别的党员同志开始论及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如1922年9月,蔡和森在《向导》周刊上撰文说:“假使能够鼓起人民武装的自卫和抵抗,使各大城市的市民全副武装或工人全副武装,那末,民主革命没有不成功,封建的武人政治没有不崩倒的。”同年12月,周恩来在《少年》杂志上发表的《评胡适的“努力”》一文也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但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四大通过的各种决议案、议决案中,几乎没有关于军事工作的专门性决定,就全党而言,对武装斗争还谈不到用“重视”二字来表述。
相反,当时党内一些人对军事工作还有某些看不起。1924年10月,林育南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一篇题为《军事运动与革命》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出:“现在有许多有志之士,他们很热心于革命事业,但他们一说到革命,脑筋里就充满了军事运动的观念。他们的意思似乎除了军事运动就无所谓革命,换言之,革命就是‘流血’的军事行动。实在,这是错误了。”当时,中共不但自己对军事工作不重视,甚至认为国民党也不应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军事工作上。1924年10月,陈独秀在《国民党的一个根本问题))一文中说:“国民党在国民革命的策略上,目前应否停止军事行动及放弃广州政府,乃是一个重要的根本问题。”“国民党此时绝对没有做革命的军事行动之可能”。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国民革命要成功,要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现在有一条虽较远而可通的路给我们走,就是只有全国工人、农民、兵士之联合的大暴动”。其理由是“应该先有了强大的革命党,然后才能有革命军队;有了革命军队,然后才能有革命政府”。
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中共对军事问题的态度有所改变。一方面,五卅惨案中帝国主义利用武力对中国人民的镇压,使一部分共产党人认识到利用和平的方式打倒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吸取了过去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而总是不能成功的教训,高度重视建立国民党自己的武装,开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党的“党军”即国民革命军,取得了东征讨伐陈炯明、平息广州商团叛乱、南征邓本殷等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有了武装之后国民党的力量大增。因此,从此时起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也很重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中,瞿秋白是出类拔萃的理论家,也是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较早论述的领导人。他在五卅运动后就明确指出:“我们应当赶紧进行全国工商学农各界的大联合,以人民的力量促成全国政治的统一和军事的统一,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的政府,武力真正成为人民的武力;各阶级都应当和工人阶级一样的决心牺牲和奋斗,那时我们最终的胜利才有希望。”他认为,“五卅”以来两个多月的“困苦的斗争”之所以仍没有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一、资产阶级等只顾私利而破坏联合战线;二、没有统一的人民政府;三、没有真正人民的武力”。因此,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实现全国各界广泛的联合,建立平民的政权,尤其要“武装平民,成立全国统一的国民革命军”。1926年4月,瞿秋白专门撰写了《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革命战争的意义和种种革命斗争的方式》一文,认为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示威、抵制、罢工等,转变到了“武装直接决战的准备时期”,即以革命战争为主要方式的时期。因此,“中国国民革命里极端需要革命的正式军队”,准备革命战争已成为“现时革命运动的中心问题”。
与此同时,共产国际也开始指示中共应当重视军事。1925年8月,共产国际东方部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要求中共将中央委员和地方委员会中最有威望的成员组成专门的军事部,并且“近期应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组建国民党军队和人民军(指冯玉祥的军队——引者注)的部队上”。同时要求中共“争取使共产党(中央、地区、省和地方)的军事部的领导人成为相应的国民党军事部的领导人”,“小心谨慎地但又坚定不移地争取使(军队)实际领导权一定掌握在我们党手里”。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0: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