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法的根本预计;正确决策的整体方略。无论你是否愿意,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或找到正确的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些法则。
让方法触手可及,让决策的高失误率从此成为过去。本书以“找方法”为线索来阐述有关决策问题,并为怎样找方法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决策就是找方法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曹俊杰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寻找方法的根本预计;正确决策的整体方略。无论你是否愿意,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或找到正确的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些法则。 让方法触手可及,让决策的高失误率从此成为过去。本书以“找方法”为线索来阐述有关决策问题,并为怎样找方法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答案。 内容推荐 对于决策,有一种最通俗的理解,即想办法、出主意,作决定。它是以思维为前提的一种事前工作,对事情的成败与办事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决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本书在对大量决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思维角度为决策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指明了方向,总结出了思维与决策的几大规律。其实,决策就是找方法,决策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寻找方法的过程。本书是以“找方法”为线索来阐述有关决策问题,并为怎样找方法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答案。 本书适合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阅读,对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以“决策”为主要工作的人更有裨益。 目录 序言 计必胜而后战,度有功而后动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模式 一个完整的寻找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丰田总能使决策达到最佳的秘密何在(决策总定律一) 两种途径 六大法则 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事前工作 做好事前工作 二、预见导向型决策 决策效率取决于有无多余的决策环节(决策总定律二) 一个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 把从全局出发贯彻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中 不要做霍布斯第二 智慧不可能被一个人垄断 三、充分的信息收集 信息越充足,决策越合理、越完善(决策定律一) 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 都是情况不明惹的祸 信息收集本身也需要一个决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 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错误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可怕 四、彻底的逻辑分析 不能决断往往在于缺乏足够的分析 有多少分析就有多少新的发现 分析出方法 逻辑分析越彻底则预见越全面、决策越合理(决策定律二) 对事情进行彻底的逻辑分析 五、预见决定未来 预见越充分,决策越正确(决策定律三) 缺乏正确预见是许多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看清未来才能正确把握现在 对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做到先知先觉 在预见中提高预见能力 六、全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越全面,决策越合理(决策定律四) 复杂的问题需要一整套方法体系才能解决 方案设计本质上是多种方法的整合 论证可以使方案获得完善 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 七、在决策中创新 方法在每个人的思考中(思维定律一) 对事情认识的程度与思考的深度往往是成正比例的(思维定律二) 创新在于突破常识常规和习惯 林肯选用格兰特的深层原因——调整决策大前提 电子的行踪是怎样捕捉到的——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让点滴创新汇成创新的河流 在一切问题上寻求新的解法 附录 测试——你是决策高手吗 试读章节 做好事前工作 事前工作不仅决定事情的成败,也决定其效率 那么,产品质量低劣为什么会使成本增加呢? 产品的质量成本包括以下几点。 预防不良的成本:在防止不良阶段所做的工作花费的成本; 鉴定不良的成本:检验时花费的成本; 内部缺陷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不良产品而进行的返工或者维修的成本; 外部缺陷的成本: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由质量问题失去顾客的成本。 所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以下浪费: (1)次品返工、服务等相关工作使成本增加,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使相应成本增加,客户的服务成本也会加大! (2)出现废品后,对废品本身的处理就是一种浪费,当有退货时,还需要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支出。 (3)质量问题将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失去对客户的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市场,这样对市场宣传的无形成本也会加大! 从短期和局部来看,提高产品质量会使相应的成本增加;但从长期和企业经营的全局来看,提高质量往往会使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增大,也就是,在相同的投入之下,质量高的产品价值大,价格也高,同时还可省去返工等费用,即其相对成本较低。所以在管理上比较先进的企业都把零缺陷作为自己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 传统的生产管理很少提出零缺陷目标,一般企业只提出可允许的不合格百分比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其观念是:不合格品达到一定数量是不可避免的。而现代精细化生产方式的目标是消除各种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水平,追求零缺陷。这两种不同的质量观就来源于人们对成本与质量关系的不同看法。但实践证明,传统的质量观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表面化的。因此,企业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不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对立起来,而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甚至像摩托罗拉和GE这样的先进企业一样把提高质量作为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作为公司的一种战略。 过去企业一般总是对花在预防缺陷上的费用能省则省,结果却造成很多浪费,如材料、工时、检验费用、返修费用等。应该认识到,事后的检验是消极的、被动的,而且往往太迟。各种错误造成需要重做零件的成本,常常是几十倍的预防费用。在缺陷预防上下工夫,也许开始时多花些费用,但很快便能收回成本。 因此,“错了就改”得花费至少双倍的金钱、时间和精力等,而高质量、零缺陷的操作及产品才能节约成本、事半功倍。 以决策为主要内容的事前工作也是这样。在决策执行中,如果决策的失误可以弥补、可以重做,那么还要再做一次,包括修正决策及重新实施,这样前一次的决策——至少被修正的部分决策及其执行就是一种浪费和损失;如果决策的失误不能弥补、不能重做,那么以前的决策及其执行本身都是一种浪费,而这种错误决策由于执行的失败又会造成另外的、更大的损失。可见,做好事前工作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因此,对于决策也需要“一次就做对”,宁可慢一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必须保证它的正确性。 做好事前工作是成败的首要条件和保证 事前工作不仅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而且做好事前工作才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因此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首先要做好事前工作,这是成功的第一个保证。 毛泽东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毛泽东战无不胜的秘诀。毛泽东正是靠着这一原则,先打败了日本,后打败了蒋介石。这一事例不仅说明了事前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前工作,把毛泽东的这一原则作为我们自己的行动原则,将其贯彻到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之中。 要做好事前工作,除了前面说的要做好决策的四个主要环节之外,首先就是要留意细节,努力把工作做到完美无缺的地步。许多决策之所以不能变成事实,都是与没有深切地了解细节有关。同时,完美无缺地做好少量工作比马马虎虎做了十倍的工作还要好。所以在做事前工作时,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使之无丝毫错漏。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以丰田公司为榜样。 丰田公司之所以总是能顺利且往往无瑕疵地执行新计划或方案,其秘诀在于审慎的事前规划。在整个规划、解决问题与决策的过程中,丰田最根本的工作是注意每个细节。 我们知道,事前工作包括调查、分析、预见、方案设计和准备等,其中调查即信息收集往往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多行动,而这又是整个决策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环,所以要做好事前工作,就要把信息收集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没有调查,决策就只能是闭门造车或纸上谈兵,因此,绝不能因为懒惰而不去了解事情的实际情况。 南方某电视机厂准备向泰国出口家用电视机,起初,该厂根据我国人民的传统喜好,在专供出口的电视机上使用红色,以增加喜庆气氛,从而有助于销售。谁知产品在泰国销路不畅,迟迟找不到大客户。原来当地居民认为,只有救护车才用红色;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电视机摆在家里就像一团熊熊火焰,使人更觉得酷热烦躁;同时,红色象征着血,红色电视机给人血淋淋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 后来该厂改用银灰色还是打不开市场。其原因则在于,泰国人崇尚佛教,死人时常焚烧锡箔以超度亡灵,他们认为银灰色像锡箔纸,这种颜色的电视机放在家中会招来鬼魂和灾难,不吉利。 那么,究竟什么颜色适合泰国人的口味呢?同行的另一家电视机厂的做法则要高明得多。他们一方面组织美术设计人员去泰国逛公园,想从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派人与泰国的一家咨询公司联系,组织人员搞民俗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喜欢蓝色。于是该厂投其所好,并经过不断摸索,将电视机颜色从深蓝色改为孔雀蓝,最终得到泰国人的喜爱,这种电视机很快在泰国畅销起来。 第一家电视机厂积压了大量灰色、红色电视机,不得不运回国内销售。而国内电视机市场竞争又进入白热化,长虹、海信、TCL王牌等国产电视向大屏幕、高清晰度发展,价格也一杀再杀。这个厂只有将那些落伍的、价格偏高的电视机低价处理,亏损了近百万元。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没有调查就没有成功,在调查上下再大的工夫也是值得的。 另外,要做好事前工作,还要做好事后总结。上一次的总结可以指导下一次的行动,要成为事前诸葛亮首先要当好事后诸葛亮,所以要勤于总结自己的经验,通过做好事后总结而做好事前工作。 P26-30 序言 计必胜而后战度有功而后动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必须首先在大脑中形成决定,然后付诸行动。这一决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决策”。如果这一决定是正确的,那么其后的行动就会成功;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其行动就会失败。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决策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无论怎样形容决策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决策史,其中的成败也就是决策的成败。这就是说,人类历史是由决策演绎出来的。同样,一个人的一生也是由决策创造的,是成是败都源于决策的正确或错误。 所以,要保证行动的成功,首先必须保证决策的正确。其实,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认识,《何博士备论·李陵论》中有:“古之善战者,无幸胜而有常功。计必胜而后战,是胜不可以幸得也;度有功而后动,是功可以常期也。”如果说我们应该把“计必胜而后战”、“度有功而后动”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的话,那么首先就要保证“计必胜”和“度有功”——这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尤其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但是在实际的决策中,决策失误却屡屡发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3539位企业经营者开展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在“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排在第一位。而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各种事故也频繁发生,虽然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决策的失误。 在决策中,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去下判断、作决定;还有一些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从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不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决策活动,而只是凭主观愿望甚至想当然去决策。这些做法,其结果都只能是事与愿违。 决策与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知道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决策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决策了。本书在对大量决策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决策正确性的多种因素及其与决策的具体关系,即书中所说的决策的几大规律或定律,并且把由此决定的决策方法归结为科学的决策模式,从而为正确决策指明了方向。由于决策是事前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事前工作是决定事情成败及办事效率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本书从事前工作的角度阐述了决策的重要性,可以使人们对决策之于事情成败的决定作用获得新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决策离不开思维,是以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提高决策能力必须首先提高思维能力,所以本书又总结了思维的几大定律,从思维的角度为决策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指明了路径。因此,本书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或体系完整地回答了怎样作出正确决策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可以为人们的决策活动提供正确、完整和系统的方法指导。 每一个人都要做事,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决策。如果我们能把科学决策模式变成自己做事的一种自然方式,那么就可以使我们的决策少出错误,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包括避免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本书所述是有关决策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本书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是有所裨益的。本书尤其适合于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因为决策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且他们的决策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如果成功就会有很大的收益,如果失败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对于决策,有一种最通俗的理解,即想办法、出主意,作决定。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找方法”。其实,决策就是找方法,决策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寻找方法的过程;反过来,一个完整的寻找方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实质和核心是找方法。本书是以“找方法”为线索来阐述有关决策问题的,它为怎样找方法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答案,因此,对于为“找方法”感到困惑的人们,本书也能给予深透的指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