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文化的专著,作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以坡脚土家族双语社区为个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母语存留区土家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土家族社会文化的共相与特相进行了社会学人类学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促进民族社会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坡脚社区调查与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伦文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文化的专著,作者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以坡脚土家族双语社区为个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母语存留区土家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土家族社会文化的共相与特相进行了社会学人类学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促进民族社会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文化的专著,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以坡脚土家族双语社区为个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母语存留区土家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土家族社会文化的共相与特相进行了社会学、人类学阐释。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促进民族社会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全书共分十章: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详细描述了坡脚社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沿革、村寨布局及其特点。坡脚位于湖南省龙山县东南边陲山区,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土汉双语典型社区。居民6 500多人,分布在26个自然村里,以土家族彭、田、向几个大姓为主聚寨聚族而居,少量的杂姓人口杂居其间,也有少量的汉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人口杂居,形成以土家族占绝对优势的多民族社区。 第三章描述与分析了坡脚社区的人口变迁过程和现代人口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文化构成、职业构成以及人口变动情况。坡脚社区的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人口年龄构成上供养比较高,但劳动力充足,未来人口增长转向稳定型,文化教育水平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高,职业分化度低,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是坡脚人口的基本特点。近年来,在非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冲击之下,劳动力大量外流成为坡脚人口变动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推动坡脚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变量。 第四章从经济生活人手描述与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的经济结构,农、林、牧、副等各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原因及其对坡脚社区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通过对一些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典型调查发现,影响坡脚家庭经济的主要变量是土地资源、劳动力、副业途径、智力及文化素质因素,这些因素在家庭经济中的不同组合形成坡脚社区贫富分化的动因。 第五章研究了坡脚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消费情况,对土家族的吃、穿、住、用等方面的变迁状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着重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的礼仪消费和大型支出的情况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由于受到传统消费习惯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坡脚土家族的消费仍然以自给性消费为主,但商品性消费在迅速增加。商品消费主要是购买农药、化肥、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以及服装和日常生活必需的日杂用品等,相当多的家庭还增加了电视、大型家具、家用打米磨面机等耐用品。人情、结婚、住房、丧葬、教育等累积性消费是坡脚土家族的大型支出,费用在不断提高,人们感到压力很大,承担不起,但普通居民的大型支出相当一部分靠人情消费的累积储蓄得以承担。没有高昂的人情费用,坡脚土家族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行。 第六章从家庭这一基本细胞人手,描述与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社区血缘、地缘、行政三种社会关系交织的社会结构。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土家族社会家庭的类型和结构特征、家庭平均规模、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的具体社会功能所表现出的特点;描述与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的婚姻模式和规则、结婚年龄、婚嫁距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坡脚土家族以家庭为核心的差序格局中,父系亲属关系、母系亲属关系、地缘、行政关系的功能,从而深化了对土家族基层社会的构成原则的理解。在坡脚土家族社会,血缘与地缘紧密结合,以父系血缘关系为主干构成社会关系的基本骨架,母系血缘关系在地缘上的扩展是父系血缘关系得以继替的保证,行政关系是加在血缘与地缘基础上的第三层社会关系,它在坡脚土家族社会运行中的作用总体上在加强。在核心家庭比重上升和人口流动加剧的条件下,三种社会关系对个人的控制作用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第七章描述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的人生礼仪。通过对坡脚土家人从生到死的纵向过程中几个典型的过渡礼仪的叙述,分析坡脚土家族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是如何塑造社会角色的,即社会个体是如何被结构化为一个社会分子,从而实现社会继替的。从坡脚土家人的望月、结婚、寿礼、丧葬礼仪中可以看到土家人是通过界定社会成员,赋予其社会角色,达到社会认同和社会整合的目的。 第八章叙述与分析了坡脚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的现实状况。坡脚土家族把世界分为现实和超现实的两个空间,现实是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是人和万物构成的实体,而超现实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神灵世界。人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都有一个位置,从而形成世界秩序。现实中不确定因素对人的干扰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到神灵世界去寻找。现实中有好人与坏人,有强者与弱者,有统治与被统治,虚拟世界也有神灵等级,有善神、保护神,有凶神恶煞。现实中不能主宰的命运,不能解释的行为结果都归结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控制。解决的办法就是打通两个世界,寻求合理解释,主要采取巫术措施加以解决。梯玛是沟通二界的使者,代表人向神祈愿,避开凶神恶煞的干扰,通过许愿还愿的“做菩萨”仪式使人们获得心灵的平静,消除各种焦虑,面对现实重新生活。从梯玛法事中,可见土家族思维上的二元分类特征和象征秩序的具象表达方式。神灵的需要跟现实世界一样是具象的,象征秩序是具体的。 第九章描述与分析了土家语使用和传承的历史与现状,认为土家语已经是一种濒危语言,使用土家语的人口仅有数万人。坡脚是土家语保存最好的为数不多的土家族聚居区之一,但坡脚土家语的使用和传承也面临危机,出现了使用和传承弱化的趋势,汉语逐渐成为社区交流的优势语言,其最终命运可想而知。同时分析了土家族母语危机或濒危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对土家语面临濒危消失的命运展开了讨论。 第十章为结语,综述了坡脚土家族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动因。认为当代以坡脚为代表的土家族母语存留区的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力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内源的力量。正是内源性变迁力量较弱,外部影响力较强,才形成土家族社会文化被动适应性变迁。在外部因素强有力的影响下,土家族放弃一些传统文化因素,借用来自外部的新文化要素不断重构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各部分并不是均衡的,物质、制度表层变迁较快,很容易与外部接轨,并且已经显示出表层文化变迁的趋同性。但深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民间宗教信仰变化较慢,即使是它的物质、制度载体早已废止,在土家人的心灵深处仍是传统的基因,并以新的表达形式再现着他们的文化基因。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只不过是人类创造的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文化变迁过程就是文化适应过程,所谓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动态的而不是凝固的,纯粹僵死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存在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不断在适应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被重构着的。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也只能在动态过程中得以实现,如果把民族传统文化看成是僵死的东西,而不是适应性的东西,那就可能导致对后进少数民族的尘封,让其固守着不变的传统,拒绝发展,远离现代化。保存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要求各民族在适应中不丧失自己文化个性,通过创新保留自己的特色。最后还指出了在现代化笼罩下,坡脚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些不协调因素,应引起变迁推动者和设计者的重视。 目录 内容摘要 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土家族研究现状 第四节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坡脚土家族的生境 第一节坡脚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坡脚的人文社会生境 第三章坡脚的人口 第一节坡脚人口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坡脚人口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坡脚人口的变动 第四章坡脚土家族的经济生活 第一节资源与劳动力 第二节种植业 第三节养殖业 第四节坡脚的非农职业 第五节家庭经济分析 第五章坡脚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消费 第一节坡脚土家族的吃、穿、住、用 第二节坡脚土家族的礼仪消费 第三节教育、医疗卫生及娱乐消费 第四节坡脚土家族的消费结构 第六章坡脚土家族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坡脚土家族的家庭 第二节坡脚土家族的婚姻 第三节坡脚土家族的血缘、地缘与行政关系 第七章坡脚土家族的人生礼仪 第一节坡脚土家人的诞生礼 第二节坡脚土家族的成人礼和婚礼 第三节坡脚土家族的寿礼和丧葬礼仪 第八章坡脚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活 第一节坡脚土家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坡脚土家族的精神生活 第九章坡脚土家语的使用与传承 第一节土家语使用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坡脚土家语的使用与传承 第三节影响坡脚土家语使用传承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四节关于土家族母语危机的讨论 第十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